危地馬拉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危地馬拉共和國(西班牙語:LaRepúblicadeGuatemala;英語:TheRepublicofGuatemala),簡稱危地馬拉(Guatemala)。位于中美洲西北部,總面積10.89萬平方千米,西部和北部與墨西哥、東北與伯利茲、東南與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東臨加勒比海的洪都拉斯灣,南瀕太平洋。全國分22個省,下設338個市鎮。首都是危地馬拉城(CiudaddeGuatemala)。...

危地馬拉共和國(西班牙語:La República de Guatemala;英語:The Republic of Guatemala),簡稱危地馬拉(Guatemala)。位于中美洲西北部,總面積10.89萬平方千米,西部和北部與墨西哥、東北與伯利茲、東南與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東臨加勒比海的洪都拉斯灣,南瀕太平洋。全國分22個省,下設338個市鎮。首都是危地馬拉城(Ciudad de Guatemala)。截止2022年,危地馬拉總人口1860萬,印第安人占41%,其余為印歐混血種人和歐洲移民后裔。 7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名稱由來

編輯

“危地馬拉”這個名字來自納瓦特爾語單詞Cuauhtēmallān ,意思是"木之地"或"樹木之國"。這是西班牙征服危地馬拉期間,陪同佩德羅·德·阿爾瓦拉多(Pedro de Alvarado)的特拉斯卡爾特坎(TlaxcaltECAn)戰士給這片領土起的名字。

歷史

編輯

前哥倫布時期

危地馬拉人類居住的第一個證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年??脊抛C據,例如在該國各地發現的黑曜石箭頭,表明早在公元前18000年就有人類存在。有考古證據表明,早期的危地馬拉定居者是狩獵采集者。來自佩滕和太平洋沿岸的花粉樣本表明,人們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開始種植玉米。到公元前2500年,危地馬拉的太平洋低地出現了小型定居點,如Tilapa、La Blanca、Ocós、El Mesak和ujute,在那里發現了危地馬拉最古老的陶瓷碎片。在安提瓜危地馬拉Urías和魯卡爾的發掘,已經發現了前古典時期早期和中期(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400年)的分層材料。對安提瓜谷地出土的這些早期陶器進行的漿糊分析表明,它們是由來自不同環境區的粘土制成的,這表明太平洋沿岸的人們向安提瓜谷地擴張。

考古學家將中美洲前哥倫布時期的歷史分為前古典時期(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250年)、古典時期(公元250至900年)和后古典時期(公元900至1500年)。

前古典時期

直到最近,前古典時期才被研究人員視為一個形成時期,在這個時期,人們通常住在小村莊的小屋里,幾乎沒有永久性建筑物。自20世紀后期以來,這一概念受到了那個時期紀念性建筑發現的挑戰,例如圣馬科斯的拉布蘭卡祭壇(公元前1000年)、米拉弗洛雷斯和埃爾納蘭霍的儀式場所(公元前801年)、最早的巨大面具,以及納克貝(Nakbé)、休爾納爾(Xulnal)、埃爾廷塔爾(El Tintal)、瓦克納(Wakná)和埃爾米拉多爾(El Mirador)等米拉多爾盆地的城市。

在埃斯昆特拉的民主鎮附近的蒙特阿爾托,發現了巨大的石頭頭像和大肚子(或稱大肚子),可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左右。石頭頭像被歸因于前奧爾梅克蒙特阿爾托文化,一些學者認為奧爾梅克文化起源于蒙特阿爾托地區。也有人認為這些雕像與后來的奧爾梅克頭像之間的唯一聯系就是它們的大小。蒙特阿爾托文化可能是美洲最早的復雜文化,也是該地區所有其他文化的前身。在危地馬拉,一些遺址具有明顯的奧爾梅克風格,比如蘇奇特佩克的喬科拉、彼得恩的拉科羅納和雷塔盧萊烏的塔卡利克·阿巴赫,后者是美洲唯一具有奧爾梅克和瑪雅特征的古城。

埃爾米拉多爾在前哥倫布時期是美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埃爾提格雷和蒙諾斯金字塔的體積超過了250,000立方米。米拉多爾盆地考古項目主任理查德·漢森認為,米拉多爾盆地的瑪雅人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建立了美洲第一個政治組織完善的國家,被古代文獻稱為坎王國。有26座城市,都由長達數公里、寬達40米、離地面兩到四米的石灰抹面鋪就的sacbeob(高速公路)連接起來。這些公路在美洲最廣闊的熱帶雨林中是一目了然的。漢森認為奧爾梅克并非美洲的母文化。由于在北佩滕的米拉多爾盆地的發現,漢森認為奧爾梅克文化和瑪雅文化是分別發展并在一些地方融合,比如太卡利克·阿巴赫位于太平洋低地。

危地馬拉北部擁有許多晚前經典時期遺址,包括納欽、蘇爾納爾、埃爾米拉多爾、波爾文尼爾、帕卡亞、拉穆拉、納克貝、埃爾廷塔爾、瓦克納(原名吉羅)和瓦克納。其中,埃爾米拉多爾、蒂卡爾、納克貝、廷塔爾、蘇爾納爾和瓦克納是瑪雅世界中最大的遺址。這種規模不僅體現在遺址的范圍上,還體現在其體量或雄偉程度上,尤其是在建造支撐大型神廟的巨大平臺上。許多遺址在這個時期首次展示了巨大的面具(如瓦克納、埃爾米拉多爾、西瓦爾、蒂卡爾和納克貝)。漢森的年代學理論受到許多其他瑪雅考古學家的質疑,而導致卡米納爾胡尤在晚前經典時期可能獲得了超區域權力的發展,這表明瑪雅文明在低地和南瑪雅地區以不同方式發展,形成了我們所知的經典瑪雅文明。

古典時期

中美洲文明的古典時期對應著瑪雅文明的鼎盛時期。它在危地馬拉的有很多代表地點,但最大的集中在佩滕。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城市化、獨立城邦的出現以及與其他中美洲文化的接觸。

這一時期一直持續到公元900年左右,當時經典瑪雅文明崩潰?,斞湃朔艞壛酥醒氲偷氐脑S多城市,或者在干旱引發的饑荒中死去。科學家們就經典瑪雅文明的崩潰原因存在爭論,但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的是干旱理論,這是物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湖床、古代花粉和其他有形證據發現的。2018年,考古學家在利用激光雷達技術在危地馬拉北部發現了6萬個未知的建筑結構。該項目在危地馬拉佩滕地區的瑪雅生物圈保護區的2100平方公里區域應用了激光雷達技術。由于這些新發現,考古學家相信在公元650年至800年晚期的經典時期,有700-1100萬瑪雅人居住在危地馬拉北部,是中世紀英格蘭估計人口的兩倍。激光雷達技術數字化地去除了樹冠,揭示了古代遺跡,并顯示出像蒂卡爾這樣的瑪雅城市比以前估計的要大。利用激光雷達技術還揭示了許多房屋、宮殿、高架公路和防御設施。據考古學家史蒂芬·休斯頓稱,這是瑪雅考古學150多年來最令人震撼的發現之一。

后古典時期

后古典時期以區域王國為代表,例如佩滕的Itza、Kowoj、Yalain和Kejache ,以及Mam、Ki'che'、Kackchiquel、Chajoma、Tz'utujil、Poqomchi'、Q'eqchi'和Ch高原上的“orti”民族。他們的城市還保留了瑪雅文化的許多部分。

由于該地區的高度互動和文化傳播,瑪雅文明與其他中美洲文明有許多共同特征。文字、金石學和歷法等發明并非起源于瑪雅人;然而,他們的文明進一步發展了這些文化?,斞湃说挠绊懣梢詮暮槎祭?、伯利茲、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北部發現,最北至墨西哥中部,距瑪雅地區1000多公里?,斞潘囆g中發現了許多外部影響和建筑,被認為是貿易和文化交流的結果,而不是直接的外部征服。

西班牙時代

征服者佩德羅·德·阿爾瓦拉多(Pedro de Alvarado)領導了西班牙征服危地馬拉的最初勢力。發現新大陸后,西班牙人從1519年開始多次遠征危地馬拉。不久,與西班牙人的接觸導致一場瘟疫肆虐當地居民。領導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埃爾南·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準許貢薩洛·德·阿爾瓦拉多 (Gonzalo de Alvarado) 上尉和他的兄弟佩德羅·德·阿爾瓦拉多 ( Pedro de Alvarado ) 征服這片土地。阿爾瓦拉多最初與Kaqchikel 民族結盟,以對抗他們的傳統對手K'iche' (Quiché) 民族。阿爾瓦拉多后來轉而反對Kaqchikel,并最終將整個地區置于西班牙人的統治之下。殖民時期,危地馬拉是西班牙的管轄區、總督府(Capitanía General de Guatemala ),也是新西班牙(墨西哥)的一部分。第一個首都Tecpan Guatemala 于1524年7月25日在Kaqchikel首都Iximché附近建立。1527年11月22日,由于Kaqchikel對危地馬拉圣地亞哥別墅的襲擊,首都遷至別哈城。由于其在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戰略位置,危地馬拉成為跨太平洋馬尼拉大帆船的補充節點通過西班牙擁有的菲律賓將拉丁美洲與亞洲連接起來的貿易。1541年9月11日,由于大雨和地震,阿瓜火山口潟湖崩塌,新都被洪水淹沒,隨后首都遷往 6 公里 (4 英里)外的安提瓜潘喬伊谷(Panchoy Valley),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這座城市在 1773 年至 1774 年期間被幾次地震摧毀。西班牙國王授權將首都遷至埃爾米塔山谷現址,該山谷以供奉卡門圣母的天主教堂命名。這個新首都成立于 1776 年1月2 日。

自然地理

編輯

位置境域

危地馬拉位于中美洲西北部,西部和北部與墨西哥、東北與伯利茲、東南與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東臨加勒比海的洪都拉斯灣,南瀕太平洋。危地馬拉位于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間,是連接南北美洲的重要交通樞紐。

危地馬拉總的國土面積共有10.89萬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約10.72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0.17萬平方公里。危地馬拉位于北緯13°41'-17°49' ,西經88°13'-92°15'。所屬時區為UTC-6。

危地馬拉

危地馬拉地圖

氣候

危地馬拉的氣候差異主要受地形影響,分為高地和低地兩種氣候類型,高地氣候涼爽宜人,低地氣候炎熱潮濕。北部及東部沿海平原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山地屬亞熱帶氣候,平均氣溫16-20°C,干濕季分化明顯,11月到4月是旱季,5月到10月是雨季。危地馬拉太平洋畔狹窄富饒的平地是熱帶氣候。中部的高原也是危地馬拉的文化中心,在這里,在1300到1800米高處全年氣溫溫和,日溫度在18到28℃之間,在更高處一月和二月往往會比較冷。東北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南部為500-1000毫米。

危地馬拉有著“永恒的春天之國”的稱號,是因為在3月和4月,氣溫有時會達到32度。12月和1月的溫度在10度左右,相當于當地的冬天。其東北部年降水量為2000—3000毫米,南岸一帶年降水量為500—1000毫米。

危地馬拉

危地馬拉氣候類型圖

地質

危地馬拉有兩種不同的構造地塊,每種構造地塊上有不一樣的巖石種類。北部的瑪雅地塊有火成巖和變質北美克拉通基底巖,上覆晚期古生代變質巖,在泥盆紀經歷了變形。 這些巖石上覆蓋著中生代的紅床、蒸發巖和海相石灰巖。 巖溶地貌在該國北部厚厚的石灰巖單元中形成。 在一次碰撞造山運動中,這些古生代和中生代巖石被抬升、推移和褶皺,形成了危地馬拉中部的科迪勒拉山系。 新生代早期的古近紀巖石包括火山巖和海相碎屑巖,與高侵蝕率有關。

相比之下,在莫塔瓜谷地的南部,其下部巖石屬于喬爾蒂斯地塊--加勒比海板塊的北段。 許多地質學家將喬爾蒂斯板塊解釋為向東 "平移 "到了現在的位置,白堊紀的脆性變形和隆起表明它與北面洛基山脈的拉雷米亞造山運動有關。

特別是在第四紀,在漸新世從太平洋板塊分裂出來的科科斯板塊俯沖到加勒比和北美板塊之下,在危地馬拉的太平洋沿岸形成了一連串的火山。 北美板塊和加勒比板塊沿著莫塔瓜-波洛奇克斷層帶發生了走向滑動位移。

一些人將古生代有機頁巖和托多斯桑托斯砂巖及其蒸發巖 "帽 "視為潛在的石油天然氣儲層。

圣克魯斯山脈地塊有一個蛇綠巖帶,蛇綠巖圍繞著兩公里厚的輝長巖石英閃長巖。 該巖體被枕狀玄武巖、輝綠巖、白堊巖和石灰巖覆蓋。 這些巖石又被另一層凝灰巖、火山成因螢石和角礫巖以及安山巖英安巖熔巖所覆蓋。

危地馬拉目前已成為僅次于緬甸的第二大翡翠原料供應地。危地馬拉硬玉巖位于北美一加勒比板塊的碰撞帶內, 莫塔瓜(Motagua)河谷的中生代白堊紀蛇紋巖帶中。河谷內主要深斷裂呈近東西向展布,主要為三條近平行的左旋走向滑動斷層(波羅奇克斷裂、莫塔瓜斷裂與霍科坦斷裂),由此構成的斷裂帶至今仍很活躍。

危地馬拉

加勒比海西北部構造單元圖

危地馬拉

危地馬拉硬玉巖區地質簡圖

地形地貌

危地馬拉是典型的山地國家(全國五分之三地區屬山地和高原),北部和南岸有(狹長的沿海)平原、低地。主要地形區包括中央高地、北部高原、沿海低地。

中央高地將西北部的庫楚馬塔內斯山脈與南部和東部的馬德雷山脈火山山脈分開。佩特海姆低地是由森林茂密的低洼石灰巖平原形成的,具有喀斯特地貌。0北該地區被低的東西向的新生代灰巖脊穿過,以各種森林和土壤類型為特征;水源通常包括小河和被稱為bajos的低洼季節性沼澤。一條由14個湖泊組成的鏈穿過佩特海姆的中央流域;在雨季,這些湖泊中的一些相互連接。這片流域的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長約30公里。最大的湖泊是靠近流域中心的petsamn Itza湖;它的尺寸為32乘5公里。廣闊的草原延伸到中央湖泊的南部;它的特點是一種致密的紅粘土,太貧瘠,無法支持繁重的耕作。這導致了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這里的占領水平相對較低。大草原的平均海拔為平均海平面以上150米(490英尺),巖溶脊的平均海拔為300米(980英尺)。大草原被丘陵環繞,南坡異常陡峭,北坡平緩;山上覆蓋著茂密的熱帶森林。在湖區的北部,bajo變得更加頻繁,點綴著森林。在佩特薩姆河的最北端,米拉多盆地形成了另一個內陸流域。向南,petsamen到達大約500米的高度,因為它上升到危地馬拉高地,遇到了古生代變質巖。

危地馬拉

危地馬拉地形圖

水文水利

水文

危地馬拉有 23 個主要湖泊和 119 個湖泊,總面積達 950 平方公里。流經危地馬拉的河流主要有莫塔瓜河、烏蘇瑪辛達河、奇克索河以及沙士敦河。該國最長的河流莫塔瓜河發源于危地馬拉的西部高地,沿著大西洋斜坡流淌。它向東行進,經過危地馬拉的14個省,包含7個不同的生態區域。沿著它的河道,水從其他29條主要河流流入這條河的最后幾公里是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邊界的一部分河口在位于危地馬拉海岸的El Quetzalito海灘開了口,流入洪都拉斯灣。危地馬拉境內有數個湖泊,其中最大湖泊為伊薩瓦爾省境內的伊薩瓦爾湖(構造湖),面積589.6平方公里(145693英畝或227.6平方英里),最大深度為18米(59英尺)。波洛奇河是流入該湖的最大河流。這個湖僅高出海平面一米,通過較小的Golfete Dulce和可通航的Rio Dulce流入加勒比海的洪都拉斯灣。最深湖泊為索洛拉省境內的阿蒂特蘭湖(火山口湖),湖的最大深度約為340米(1120英尺),平均深度為154米(505英尺)。它的表面積是130.1平方公里(50.2平方英里)。它的面積約為18公里× 8公里(11.2英里× 5.0英里),水約為20平方公里(4.8立方英里)。它是由周圍的深崖和它的南側的三座火山形成的。這個湖盆是火山形成的,填滿了一個巨大的火山口,這個火山口是84000年前一次超級火山噴發形成的。

危地馬拉

阿蒂特蘭湖

水利

危地馬拉多達一半湖泊的蓄水量完全用于水力發電,水量約為 5.24 億立方米。奇克索伊水電站大壩(Chixoy Hydroelectric Dam)是最大的水電站水庫,其有效發電能力為 275 兆瓦,供應著危地馬拉 15% 的電力需求。

危地馬拉擁有多個水庫,用于灌溉、供水和發電等用途。其中一些水庫位于烏韋特南戈(Uwetnanco)和奇基穆拉(Chicimulilla)等地區。水電站主要分布在烏韋特南戈河流域,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資源,適合發展水電站。這些水電站對危地馬拉的電力供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危地馬拉也擁有一些堤壩,用于防洪、水利灌溉和供水等目的。其中一些堤壩位于蒙特雷(Monte Rey)和奇基穆拉等地區。危地馬拉政府促進了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特別是危地馬拉雨林中的中小型水力發電廠。危地馬拉雨林的地理特征為利用水力發電提供了理想的條件:北部地區河流豐富,落差大,非常適合利用水流發電。喬洛馬水電項目包括6000米的低壓重力線,從6個小型引水大壩向水庫供水,以及3050米的高壓線,將水從水庫輸送到發電站。該水電站的發電能力為9.7兆瓦。

土壤

受氣候及地形影響,危地馬拉土壤類型具有局部差異性??掳嘤炅值貐^全年云霧繚繞、雨量充沛及氣候涼爽,當地土壤成份含石灰質及黏土。危地馬拉南部位于火山帶,火山運動帶來的火山灰為該地區的土壤提供重要的礦物質,提高土壤的生產力,形成著名的咖啡產區。如法罕拉高原,此地區的火山海拔相當高,土壤內含豐富的浮石。危地馬拉的土壤類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紅壤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約40%,主要分布在危地馬拉高原和太平洋沿岸地區。這種土壤肥力較高,適合種植咖啡、玉米、豆類農作物。黑壤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約30%,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這種土壤肥力較高,適合種植棕櫚油、水果等農作物。棕壤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約15%,主要分布在危地馬拉北部和東部地區。這種土壤肥力一般,適合種植玉米、豆類、蕉等農作物。山地土壤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約15%,主要分布在危地馬拉高原和山區地區。這種土壤肥力較低,適合種植小麥、馬鈴薯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礦物資源

危地馬拉的主要礦產資源包括鉛、鋅、鎳、銅、鋁、銻、磷酸鹽、石膏、石灰石、石英、大理石和石膏等。這些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東部地區。危地馬拉的鋁土礦、鉛鋅礦和磷酸鹽礦儲量較為豐富,是該國的重要礦產資源。此外,危地馬拉還有一些其他礦產資源,如金、銀、鐵礦石等,但相對來說儲量較小。

除了金屬礦產,危地馬拉還擁有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如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等。

森林資源

森林面積占全國面積的38%。根據氣候和地形的不同,危地馬拉的森林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危地馬拉的北部和東部地區,這些地區氣候潮濕,降雨充沛,適宜熱帶雨林的生長。這些地區的熱帶雨林擁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包括各種樹木、植物和野生動物。亞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危地馬拉的中部地區,氣候相對較涼,降雨量適中。這些地區的亞熱帶雨林也擁有豐富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針葉林主要分布在危地馬拉的高海拔地區,氣候寒冷,適宜針葉樹的生長。這些地區的針葉林通常包括松樹、冷杉等針葉樹種。

水資源

(實際)下水可再生總量 33億立方米/年(2020年)
(自然)可再生水資源總量 127億立方米/年(2020年)
人均可再生水資源總量 7139.6立方米/年(2020年)
水力凈發電量 59.2億千瓦時(2021年)
依賴率 14.6%(2020年)

數據來源:世界數據圖冊)

危地馬拉位于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類型區,降水量大,且國內河流湖泊眾多,儲水能力強,水資源豐富。河流流域面積大且流經山地,流量大且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土地資源

危地馬拉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區,沿著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邊境地區。耕地主要用于種植咖啡、玉米、糖蔗、水果等作物,是該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危地馬拉南部由27座火山組成,在墨西哥和薩爾瓦多之間綿延約180英里(300公里)?;鹕胶吞窖笾g是一片肥沃的平原,寬25-30英里(40-50公里)。佩特海姆地區是一個巨大的、低洼的長方形區域,向北伸出,占據了Yucatán半島的一部分。夾在火山地貌和佩特海姆山脈之間的是高山和山谷。它們從墨西哥緩緩向東延伸210英里(340公里),一直延伸到洪都拉斯北部。危地馬拉擁有大片的森林覆蓋,主要分布在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這些森林地區包括熱帶雨林、亞熱帶雨林和針葉林等,擁有豐富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東部地區,包括大片的草原和草地。

海洋資源

危地馬拉是一個擁有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兩個海岸線的國家,因此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

在危地馬拉的東部沿海地區,有一些漁業活動,主要以捕撈海和其他海產品為主。危地馬拉的漁業資源雖然不如鄰國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豐富,但也為當地提供了一定數量的海產品。此外,盡管危地馬拉沒有直接面臨大海,但在發展海洋能源方面也有一些潛力。例如,利用海洋潮汐、海浪和海洋溫差等能源,可以為危地馬拉提供可再生能源資源。

生物多樣性

危地馬拉處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它的地理和地形為容納各種物種的創造了必要條件。該國有 14 個生態區,從紅樹林到海洋瀕危區,共有 5 個不同的生態系統。危地馬拉有 252 處列入名錄的濕地,其中包括 5 個湖泊、61個潟湖 、100 條河流和 4 處沼澤。危地馬拉動物種類繁多。危地馬拉擁有約 1246 種已知物種。其中,6.7%為特有物種,8.1%為瀕危物種。危地馬拉至少有 8682 種維管束植物,其中 13.5%為特有種。危地馬拉 5.4% 的國土屬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V 類保護區。

佩滕省的瑪雅生物圈保護區面積為 2,112,940 公頃,是中美洲僅次于博薩瓦斯的第二大森林。危地馬拉 2019 年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平均得分為 3.85/10,在全球 172 個國家中排名第 138 位。

蘭科是危地馬拉植物群中貢獻最多特有物種的家族,有 76 種 :鐮葉蘭(Arpophyllum giganteum)、艷麗朱蘭(Barkeria SPectabilis)、迪金森杓蘭(Cypripedium dickinsonianum)和蒂蘭西亞斯物種:哈里斯鐵蘭(或哈里斯空氣鳳梨)Tillandsia harrisii),哈里斯鐵蘭(Tillandsia harrisii)。

根據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對危地馬拉生物多樣性的分析,該地區有28種獨特的兩棲動物,18種爬行動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厄爾尼諾多米多”(Heloderma horridum charlesbogerti)和來自中美洲的138種特有鳥類。

根據“危地馬拉實際植物和危地馬拉物種的確定、確定和評估”(Véliz,2013年)的研究,已經登記了515種特有植物物種,其中許多物種受到威脅:28種處于極度瀕危狀態,158種瀕危,119種處于脆弱狀態。

佩騰地區和瑪雅森林是動植物的家園。已發現2000多種高等植物,包括200種樹種,其中棕櫚樹、附生植物、蘭花和鳳梨科植物居多。100多種哺動物中有60多種蝙蝠,美洲虎和美洲獅在內的五種貓科動物,以及披風吼猴和許多瀕危物種,如尤卡坦蜘蛛猴和貝爾德貘。有記錄的330多種鳥類包括近乎瀕危的卵形火雞和鳳頭鷹,以及脆弱的大庫拉索。在100多種爬行動物中,有瀕臨滅絕的中美洲河龜,莫雷特鱷魚和38種蛇。

危地馬拉2019 年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平均得分為 3.85/10,在全球 172 個國家中排名第 138 位。

危地馬拉

(Arpophyllum giganteum)

自然災害

危地馬拉位于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之間,因此成為颶風的襲擊目標,例如1998 年的米奇颶風和 2005 年 10 月的斯坦颶風,造成 1,500 多人死亡。破壞與風無關,而是由于嚴重的洪水和由此產生的泥石流。最近一次是2020 年 11 月的埃塔颶風,造成 100 多人失蹤或遇難,最終統計數字仍不確定。

干旱走廊(西班牙語:Corredor Seco)是遭受旱災最嚴重的地區。

危地馬拉高原位于莫塔瓜斷層沿線,該斷層是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板塊邊界的一部分。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包括 1976 年 2 月 4 日的 7.5 級地震,造成 25 000 多人死亡。此外,中美洲海溝是太平洋沿岸的一個主要俯沖帶。在這里,科科斯板塊正在加勒比板塊下方下沉,從而在海岸內陸產生火山活動。危地馬拉有 37 座火山,其中四座是活火山: 帕卡亞火山、圣地亞哥火山、富埃戈火山和塔卡納火山。

在這個地質活躍的地區,自然災害由來已久。例如,危地馬拉首都的三次搬遷中有兩次是由于 1541 年的火山泥流和 1773 年的地震。

危地馬拉

危地馬拉自然災害平均發生率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754/

(238)
詞條目錄
  1. 名稱由來
  2. 歷史
  3. 前哥倫布時期
  4. 前古典時期
  5. 古典時期
  6. 后古典時期
  7. 西班牙時代
  8. 自然地理
  9. 位置境域
  10. 氣候
  11. 地質
  12. 地形地貌
  13. 水文水利
  14. 水文
  15. 水利
  16. 土壤
  17. 自然資源
  18. 礦物資源
  19. 森林資源
  20. 水資源
  21. 土地資源
  22. 海洋資源
  23. 生物多樣性
  24. 自然災害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午夜影院在线看,污污网站在线,尤物视频在线看,蓝光电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