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是中國湖南省下轄地級市、省會城市,位于湖南省東北部的湘江下游,區域總面積1181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5月,長沙市下轄6區、1縣,代管2個縣級市。截至2021年,長沙市常住人口為1023.93萬人。
地名來歷
編輯“長沙”一名最早可考史料為《逸周書·王會篇》,概述記載周成王“成周之會”時,有來自南方的貢品“長沙鱉”,當時長沙代指包括洞庭平原在內的湘江下游一帶。
關于“長沙”名字的由來,有四種較為主流的說法。一是因二十八宿之軫宿旁小星長沙星而得名;二是因沙土之地而得名;三是因萬里沙祠得名;四是取自三苗、蠻越語言記音,意為祭祀女神的地方。
歷史沿革
編輯先秦時期
遠古時期
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長沙已形成氏族及部落。7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時期,已經出現石器和夾沙陶器(1985年在天心區大托鋪街道大塘村出土),表明華夏先人已在長沙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出現了制陶技術。45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出現了石制生產工具、漁獵工具及陶制生活用具(1976年在長沙縣鹿芝嶺和瀏陽樟樹塘出土),證明當時長沙已經出現原始農業文明,手工制作工具已有明顯進步。
殷商時期
商朝時期,長沙屬揚越之地,為百越部落的分支,建立了以長沙為中心的“青陽國”,土著文化已有相當發展,中原文化也陸續進入長沙。商代中期,商王朝對江漢以南部族進行多次戰爭,青陽國由此覆滅。商代晚期,長沙出現青銅冶煉工藝,代表性本土青銅器如四羊方尊,各部族也在今湘江、瀏陽河、撈刀河相匯的沖積平原地帶形成以農、漁、獵為主的集市。
東周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楚國范圍,前285年楚國設黔中郡,長沙即屬黔中郡;楚國在今望城區設銅官鑄幣工場,在今長沙市區修建城邑(南北長約850米,東西寬約700米),長沙的經濟、文化在此期間得到重大發展,已成為楚國軍事重鎮、商業中心和農業生產基地。
秦漢時期
秦朝時期
前223年,楚國覆滅,長沙該由秦國統治;前221年,秦朝設立長沙郡,長沙正式被納入中原政權版圖,郡治設于臨湘縣(今長沙城南);而后,秦朝以長沙為據點,出兵攻打南越地區。
漢朝時期
前206年,西漢成立,長沙屬臨江國;前202年,設立長沙國;前157年,長沙國因第五代長沙王逝世無后而被廢;前156年,長沙國重新設立。
9年,新朝成立,長沙國被撤銷,轉設填鎮蠻郡,郡治臨湘縣更名撫睦縣。
25年,東漢成立,重新設立長沙郡,郡治也復名臨湘縣;209年,長沙郡處于劉備勢力范圍;214年,長沙郡改屬孫權勢力范圍;215年,劉備、孫權確定以湘江為界分治長沙郡;219年,長沙郡西部被孫權攻下。
三國時期
229年,吳國正式成立,長沙郡保持不變;257年,吳國將長沙郡東部析出設立湘東郡,西部設立衡陽郡,長沙郡僅保留中部區域(今長沙縣、瀏陽市等地)。
兩晉南北朝
兩晉時期
280年,西晉統一中國,長沙郡保持不變,屬湘州,州治臨湘縣;311年,長沙被起義軍占領;315年,長沙復歸西晉王朝控制。
317年,東晉成立,長沙郡保持不變,仍屬湘州;329年,長沙郡隨湘州并入荊州;412年,湘州重新設立,州治仍為臨湘縣。
南北朝時期
420年,宋朝(劉宋)成立,長沙郡保持不變;426年,湘州被撤銷,長沙郡改屬荊州。
隋唐時期
隋朝時期
589年,長沙郡被隋朝攻下,改長沙郡為潭州,改臨湘縣為長沙縣;607年,潭州改為長沙郡。
唐朝時期
620年,長沙郡進入唐朝版圖,改設為潭州,州治為長沙縣;742年,潭州轉設為長沙郡;757年,長沙郡改為潭州;627年,潭州屬江南道;733年,潭州改屬江南西道,至此時已具備行政區劃性質。
五代十國
907年,長沙武安軍節度使馬殷被新成立的后梁封為楚王,史稱南楚;923年,后唐滅后梁,馬殷當即上貢后唐;925年,南楚實行商旅免稅,潭州已發展為地區商業集散地;927年,南楚王被封為楚國王,正式建立楚國,史稱馬楚,定都潭州并更名長沙府;952年,南唐在楚國征收高額稅負,導致地方起義,長沙城在戰火中被毀。
宋元時期
兩宋時期
963年,長沙進入北宋版圖,設潭州,屬江南路;976年,潭州屬江南西路,后復為江南路;1018年,潭州改屬荊湖南路。
1127年,南宋成立,潭州保持不變;1131年,潭州改屬荊湖東路;1132年,潭州改屬荊湖南路,為路治。
元朝時期
1276年,長沙被元軍占領;1277年,潭州行省設立,省治潭州;1281年,潭州行省遷至鄂州,潭州改為潭州路;1329年,潭州路改為天臨路;1364年,天臨路被起義軍攻占,改為潭州府。
明清時期
明朝時期
1368年,明朝成立,潭州府保持不變;1372年,潭州府更名長沙府;1627年,偏沅巡撫移駐長沙府。
清朝時期
1647年,長沙府被清軍攻下,長沙府保持不變;1664年,長沙府為湖廣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駐地;1723年,湖廣右布政使司改為湖南布政使司;1724年,偏沅巡撫改為湖南巡撫,長沙府自此成為湖南省省會;1862年,長沙府里仁巷開設長青閣照像館,開啟長沙照像業史;1895年,長沙府第一家西藥店開業,即坡子街的民營中西藥房;1897年,長沙府成立首家學會,即校經學會;1902年,長沙府求實書院改為湖南大學堂,開啟長沙大學教育史,該年《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簽訂,英國獲得在長沙開埠權限;1903年,《中日通商行船續約》簽訂,日本獲得在長沙開埠權限;1904年,長沙府獲清廷批準開放商埠;1905年,日本國長沙領事府在平浪宮設立;1906年,長沙府遭遇罕見水災,洪水位超過泊岸3.05米;1908年,長沙府再遇重大水災,受災民眾達40萬人,該年美國設領事館于長沙水陸洲成立;1910年,長沙府發生饑荒;1911年,長沙府境內首條鐵路——粵漢鐵路長株段建成通車,長沙新河站為首發火車站,該年九月初一長沙府被辛亥革命起義軍占領,成立“中華民國湖南軍政府”。
中華民國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長沙府保持不變,為湖南省省會;1913年,長沙府改為長沙縣;1914年,湖南省撤銷,長沙縣改屬湘江道,該年德國于瀏正街設領事館;1916年,湖南宣布獨立,地方獨立軍同年被護國軍擊??;1917年,長沙城內10萬市民前往湘江邊迎接黃興靈柩,并在岳麓山舉辦蔡鍔和黃興國葬典禮;1919年,意大利國在長沙設立領事館;1920年,湖南省重新設立,長沙設市政廳,為省會;1921年10月10日,中國共產黨湖南支部在長沙建立,毛澤東任書記,機關設清水塘22號;1923年6月1日,日本日清公司商輪“武陵丸”號由武漢駛來長沙停泊大金碼頭,湖南外交后援會派調查員于上午9時登輪檢查日貨,遭日輪水兵棍棒毆打,3人受傷,下午1時,日軍艦“伏見”號水兵向聚集在碼頭上的群眾開槍,打死木工王紹元和小學生黃漢卿2人,重傷9人,輕傷數十人,史稱長沙“六·一”慘案,后日本派遣多艘軍艦進入湘江,長沙掀起多輪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運動;1930年,長沙市城區設6區;1933年,長沙市獲行政院批復正式成立,設立市政府,為省轄市;1938年,長沙市城區撤區改設鄉鎮;1945年,長沙市城區復設8區;1947年至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1949年8月,長沙市和平解放,區劃保持不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長沙市成立人民政府。
1958年12月24日,湖南省調整縣市行政區劃,原屬湘潭專區的長沙、望城二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59年3月31日,湘潭專區的長沙縣(1958年由長沙、望城兩縣合并)獲國務院批復劃歸長沙市管轄,長沙市進入管縣時期。
1960年4月,長沙市城區5區改為人民公社。
1961年9月,長沙市城區人民公社撤銷,復設5區。
1962年1月12日,長沙市恢復郊區建制。
1975年3月22日,長沙市撤銷岳麓區,行政區域并入西區。
1977年12月21日,長沙市望城縣獲國務院批復重新設立。
1983年2月8日,長沙市獲國務院批復管轄瀏陽縣(原屬湘潭市)、寧鄉縣(原屬益陽市)和湘陰縣(原屬岳陽市)。
1983年7月1日起,瀏陽縣、寧鄉縣改隸長沙市。
1983年7月13日,長沙市湘陰縣獲國務院批復復歸重新設立的岳陽地區。
1993年1月16日,長沙市瀏陽縣獲國務院批復撤縣設市。
1996年,長沙市市區調整為芙蓉、天心、岳麓、開福、雨花5區。
2001年10月10日,長沙市人民政府駐地獲國務院批批復由芙蓉區藩正街遷至岳麓區岳麓大道。
2011年7月,長沙市望城縣獲國務院批復撤縣改區。
2015年4月8日,長沙境內的首個國家級新區——湖南湘江新區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
2017年4月12日,長沙市寧鄉縣獲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11月1日,長沙市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亞洲首座獲評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稱號的城市。
長沙市北辰三角洲
自然地理
編輯位置境域
長沙市地處中國湖南省東北部、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介于東經111°53′~114°15′與北緯27°51′~28°40′之間;東臨江西省宜春市原州區、萬載縣、銅鼓縣,東南與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接壤,南連株洲市區和湘潭市區,西南為婁底市區、漣源市,西接益陽市安化縣,北為益陽市區、桃江縣和岳陽市湘陰縣、汨羅市、平江縣;境域東西長約230千米,南北寬約88千米,區域總面積11818平方千米,市區建成區面積為572平方千米。
長沙市標準地圖影像版 湘S(2022)070號
地質
長沙市地層出露齊全,花崗巖體廣布,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豐富,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層大約形成于10億年前。約6億年以前,長沙被海水覆蓋,以后海水逐步由東而西退出,瀏陽、長沙市區的大部分地區升出海面成為江南古陸的西北緣。至距今約1.4億年,長沙地區海浸結束,由于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的影響,形成了長條形的山間坳陷盆地——長平盆地。長沙市西部有常德—益陽—長沙活動斷裂帶,東部則有平江——瀏陽斷裂帶,兩條斷裂帶在市區交匯,長沙市亦于1996年給國務院公布為13個地震災害重點防御城市之一,境內地震多為淺源地震,特點為震級較小、烈度較高。
地形地貌
長沙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過渡帶,地勢起伏較大,地貌類型多樣,地表水系發達;市域東北為幕阜—羅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脈的東緣,中部是長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長沙市東北、西北兩端山地環繞,地勢相對高峻,中部遞降趨于平緩,略似馬鞍形,南部丘崗起伏,北部平坦開闊,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形如一個向北開口的漏斗;長沙市境內高度差達1584.4米,瀏陽市境內的大圍山主峰七星嶺海拔1607.9米,為長沙市最高處,望城區喬口湛湖海拔23.5米,為長沙市最低點。
長沙市境內平原主要分布在長沙市區,面積約2037平方千米,土層深厚,相對高度小于10米,望城區北部屬濱湖湖積平原,而長沙主城區則為江河沖積平原;崗地分散在各縣區,面積約3380平方千米,類型分為低崗地和高崗地,且低崗地占比大于50%;丘陵主要分布在瀏陽市、長沙縣、望城區和寧鄉市,面積約2283平方千米,其中海拔低于200米的低丘陵占比大于50%,其中瀏陽社港分布有丹霞地貌;山地主要分布在長沙縣、寧鄉市和溧陽市,面積約3620平方千米,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占比達一半。
氣候
- 氣候特征
長沙市位于中國東部季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位居盆地內部,且距海較遠,受冬夏季風轉換、地勢向北傾斜等因素的影響,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長沙市氣候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水熱充足,生長期長;1981—2010年,長沙市年平均氣溫17.4℃,年平均降水量為1475.8毫米,年平均日照1583.3小時;熱量條件比較優越,降水多集中在春夏兩季,多雨期與高溫期一致,生長期長,對農業生產有利。二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夏冬季長,春秋季短;春季從3月中旬到5月中下旬,為期約70天,期間氣溫升高很快,對春播有利;春季天氣陰雨潮濕,降水量占全年的40%以上;夏季從5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為期132天,季節長,天氣熱,是夏季的突出特點,夏季溫高暑熱,常連晴數日,驕陽似火蒸發強盛,在降雨集中期易發生洪澇災害;秋季從9月下旬到11月中旬,將近60天,是全年最短的一季;冬季從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為期3個多月,月平均氣溫大都在6.1℃以上,冬季氣溫雖不很低,但比較濕冷,降雪較少,有時會發生冰凍天氣,冬季的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6%,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少的季節。
- 地域分異
長沙市根據穩定大于等于10℃為主導指標,綜合平均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等其余指標,可劃分為3個氣候亞型區,即長瀏丘崗氣候區、望寧丘崗氣候區和山地氣候區。長瀏丘崗氣候區主要為長沙主城區、長沙縣和瀏陽市大部,多年平均氣溫17~17.4℃,為長沙市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區域,多年平均降水量達1350~1650毫米,年日照時數1450~1700小時,水熱條件較好。望寧丘崗氣候區包括望城區和寧鄉市中東部,多年平均氣溫16~17.2℃,多年平均降水量1350~1500毫米,年日照時數1600~1750小時,太陽輻射量較高。山地氣候區有較為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可依據位置細分為東部山地氣候亞區和西部山地氣候亞區,前者位于瀏陽市、后者位于寧鄉市;與西部山地氣候亞區相比,東部山地氣候亞區降水更多、氣溫更低、日照時數更少,該區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可達1600~2200毫米,多年平均氣溫僅9.5~16攝氏度,是長沙市降水和低溫中心。
長沙市中心全景
土壤
長沙市土壤種類多樣,可劃分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發生學和系統分類結合),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分別占土壤總面積的70%與25%;其余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從空間分布來看,水稻土、潮土、紅壤和紫色土在市域內均有分布,菜園土主要分布在長沙城郊和瀏陽市,山地黃壤主要為瀏陽市和寧鄉市,黃棕壤、山地草甸土和石灰土僅見于瀏陽市。
水文水利
長沙市水系完整,河網密布;水量較多,水能資源豐富,但可供開發利用的較少;冬不結冰,含沙量少;市域內河流大都屬湘江水系,支流河長5千米以上的有302條,其中湘江流域289條。湘江干流自湘潭昭山流入天心區暮云街道,然后由南向北縱貫市區,經望城區喬口出境,湘江干流經過市境的長度有74千米,其間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其中較大的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溈水;長沙市年平均地表徑流量82.65億立方米,徑流深550~850毫米,其中湘江流經長沙市的常年徑流量年均692.50億立方米,全年可通航;市域內水能蘊藏量24.53萬千瓦,地下水總儲量9.35億立方米/年。
瀏陽河
長沙市境內面積較大的湖泊有團頭湖、松雅湖、梅溪湖、后湖、年嘉湖、洋湖、東湖、西湖等,其中洋湖位于岳麓區靳江河口,已建成面積6000畝的洋湖國家濕地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梅溪湖位于岳麓區城區,水域面積3000畝,是新興的城市型湖泊旅游風景區;松雅湖位于長沙縣城北部,水域面積4200畝,已建成面積7345畝的湖南松雅湖國家濕地公園。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