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中國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與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合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又稱陰歷年,俗稱“過年”“年節”,意指從臘月進入正月,辭舊迎新。春節一般指農歷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開始算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漢、壯、布依、侗、朝鮮、仡佬、瑤、畬、京、達斡爾等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慶?;顒右约漓肷穹?、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
歷史演變
編輯豐收祭是春節最初的起源,意識源于上古先民的時間感受和時間意識。中國作為農業社會的發展方向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奠定,人們依據農作物生產規律作息也就成為習俗,而豐收的祭獻和慶祝自然成為年度周期的界標。
上古時期
據《爾雅·釋天》記載,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澳辍痹谧畛醪⒉皇菚r間概念,而是指農作物生長的周期,在唐虞時代被稱為載,在夏朝被稱為歲,在商朝被稱為祀,在周朝確定為年,表示的都是農耕文明的“肇始”與 “豐產”。
上古時期,困于當時的科學條件,人們往往從神性的角度理解萬物,相信神靈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左右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于是,在自然節氣變化、農事活動等一些重要日子里,人們都要舉行各種祭祀活動,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別是在年終歲末的冬春時節尤受關注。當時夏朝歷法以一月正月,商朝歷法以十二月為正月,周朝歷法以十一月為正月,所以每個朝代祭祀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上古時期的歲時活動主要就是祭祀諸神和祈求谷物豐收。早期的歲時祭祀是原始部落的公祭,有文字記載以來,可以確定的春節祭祀有“歲中大祭”和元日天子“祈谷”。歲中大祭有兩種形式為祭祀日常五祀的“大飲烝”和祭祀八神的“大蠟之祭”,還要念誦一段祝詞:“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薄捌砉取敝Y指周天子在立春要到都城東郊迎氣,祭天并親自進行鞭打春牛耕田勞作,已顯示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在周朝就定下了中國過年的習俗,詩經《豳風·七月》里記載:“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a href="http://www.csydxx.cn/4103/"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意思是,九月,天氣就轉冷了,開始下霜,十月就要打掃谷場了,大家準備好美酒和羔羊,一起去廟堂上舉杯歡慶,祝主人萬壽無疆。此時的春節雖沒有作為正式名稱出現,但歲時年節的意義已經形成。
中古時期
秦朝采用《顓頊歷》將農歷十月定為正月,將農歷十二月定為臘月。漢武帝太初元年頒行《太初歷》,把正月規定為歲首,使一年的開始與二十四節氣的開端相對應。這樣的規定,非常有利于安排農事活動,同時繼承秦歲首祭祀慶賀的內容儀式,因此“正月為歲首”的習俗意識沿用至今。春節在這個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秦漢以后,人們的歲時觀念與社會生活的協調受到關注。作為歲首的春節,朝廷將其作為展示與加強君臣之義的儀式,民間則視為鄉里家庭聚會的佳日。
魏晉南北朝時期,歲首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當時北朝一直沿用《景初歷》,南朝則使用《元嘉歷》,因南北歷法不同,新年時間也不相同的特殊時期,北朝直到北周年間,改行《甲子元歷》,才復用夏歷,使中國南北新年時間得以統一,宮廷朝會在年終歲尾舉辦大型活動,食五辛盤,飲屠蘇酒,佩飾“鬼丸”,懸掛桃符和葦繩,來祛邪求福,這時期春節慶祝的儀式越來越盛大,慶祝的時間越來越行,并且已經出現了文字記載的守歲習俗。因為民間愈來愈重視年節,因此人們把同處一個時段的“立春節”迎春納福主題融入年節,使立春僅僅成為一個節氣。春節也逐漸演化為中國的第一大節日。
隋唐時期,春節被稱為元日、歲日、元正。在整個隋唐歷史中,曾出現過改變歲首的情況:在武則天時代,在公元690年改夏歷為周歷,以每年十二月為正月,但在施行十年后,又改回以一月為正月的夏歷。自此從唐到現代的以一月為正月的歷法再無更改,正月初一為元旦的年節綿延至今。從唐代開始,春節成為政府法定假日,朝廷照例舉行早朝大典,慶賀新年。唐代人日剪彩戴勝十分普遍。正月十五上元節放燈、觀燈成為春節的重要節俗。隋煬帝在上元燈節上花費巨大,唐朝皇帝為了舉國同樂,將以前正月十五一夜的燈會延長到三夜,規定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官家放假三日同時為了人們通宵觀燈游賞,節日期間取消平時的宵禁。
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正旦朝會儀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禮。宋朝的“正旦大朝會”隆重威風,人員整齊,還各國的使節參與。整體氛圍更為嚴肅,顯示著皇權的威嚴。宋代時民間開始普遍放“編炮”(即鞭炮),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元朝學習了漢家儀制,歲首朝會亦隆重盛大。百官夜晚五更入朝,向皇帝、皇后鞠躬、跪拜,山呼萬歲、萬萬歲,后僧人道長、耆老、外國蕃客依次進賀。禮畢,大會諸王、宗親、駙馬、大臣在殿上賜宴。明代建國之初崇尚儉樸,對朝會之禮不大講究,大略如宋朝元旦朝儀。民間春節私下交往較為熱鬧。明朝是一個重農的社會,從資料上看,立春儀式替代了朝會之儀。清代非常重視過年,宮廷過年十分奢華,先是百官入殿跪拜,后有授茶儀式、歌舞表演、雜戲演出,最后以韶樂結束。如遇到皇帝大壽正慶或十年國慶,要“特行宴禮”,儀式和內容更加盛大和豐富。
近代時期
辛亥革命后的中華民國改用公歷紀元,并規定公歷1月1日稱“元旦”,但民間仍然過農歷新年,并以“過年”相稱。為順應民意,民國政府于1913年批準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從此,近代中國有了兩個新年,當時將元旦稱為“民國新年”,春節稱為“國民新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為公元紀年。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會議又通過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分別規定了春節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春節作為農歷新年的名稱更廣泛地在全國使用,于是一年之中出現了兩個新年:公歷新年元旦和農歷新年春節。新中國的春節慶?;顒硬粌H保留了過去民間習俗,剔除了一些帶有封建迷信的活動,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使具有“新年俗”的春節過出新時代的氣息。
漢族春節風俗
編輯民間傳統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開始忙年,為辭舊迎新做準備。臘月在古代是舉行臘祭的月份,它是具有宗教意義的神性之月,但如今神靈信仰淡化,但其年俗祭祀傳統依然得到傳承。忙年主要是指室內環境衛生與裝飾,忙辦年節食品,忙購回家禮品等??偟膩碚f,春節風俗可分為團圓、祭祀、驅邪和祈福、鬧元宵五個主題。
臘月初八
臘月初八被稱為臘八節又稱“法寶節”“佛成道節”等。,因與傳說中釋迦牟尼的成道日合二為一,臘八節借此擴大了其在官方和民間社會的影響。民間就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臘八節主要風俗包括吃臘八粥、臘八蒜、祭祀神靈祖先等習俗。臘八節不僅包含了古代先民對來年農業豐收的殷切期盼和對祖先、神靈的感恩與敬畏,還展現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臘八節宣傳畫
臘八蒜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過大年就開始了倒計時。小年又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等,傳說灶王爺在每年小年夜上天匯報人間善惡,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小年的主要風俗是晚上的“祭灶”,所以也稱為“小年夜”。小年是中國唯一一個南北地區日子不同的傳統節日,是中國民俗多元文化融合的結果。。除“祭灶”外,小年這天還有大掃除、沐浴、理發等習俗,意為“除陳布新”。古人認為小年標志著舊年與新年的交替,所以又稱為“交年”,所以在這天,人們會開始準備年貨、貼春聯等,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
祭祀灶神
臘月二十四
俗語“二十四,掃房子”。這一天在北方叫“掃房”,在南方叫“撣塵”。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從堯舜時期就有春節前掃塵的風俗。一般自臘八以后,各家各戶就開始了年前大掃除的工作,但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項目包括掃地、擦地、清洗各種器皿、拆洗被褥窗簾、收拾花草落葉,疏通明渠暗溝等。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梢?,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臘月二十五
俗語“二十五,磨豆腐”,這一天人們開始了準備年節食物。豆腐諧音“兜?!?,也有著“頭富、都富”的美好寓意。豆腐干,閩南人稱為豆干,諧音“大官”,再加之豆腐潔白如玉,在古時有玉食之意,過年穿新衣吃豆腐,稱之為“錦衣玉食”,寓意著新的一年福氣滿滿、富貴不愁。當天不僅要做豆腐,還要吃豆腐渣。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后,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于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豐盛的年節食物也是春節的典型特征。除了豆腐還會有許多體現民俗的統一性與地方性的各地名吃。中國都有的有年糕,意味年年增高,祈求一年更比一年好;有饅頭,形式各樣的美好寓意,蘇州還有蒸“盤龍饅頭”的風俗;還有炸貨和炒貨,如炸麻花、炒花生、薯片等;再有就是年節糖果,因為小孩兒到家里拜年,一定要用糖果等招待,甜甜蜜蜜。地方上如北京過年有名叫“雜拌兒”的美食;廣東人年前精心制作裹蒸、糯米糍、油糍、米粉餅、魚丸等傳統食品;兩湖地區的人們做糍粑過年。
二十五磨豆腐
臘月二十六
俗語“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洗凈迎福祿?!币徽f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湖南桃花江一帶謂殺年豬為“宰年寶”,湖北東部殺年豬,稱為“福豬”;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古時人們平時難以吃到肉,只能在年終歲尾嘗一嘗,故此稱為“年肉”。割肉后面就是“燉年肉”,而最講究的就是紅燒肉了,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二說的是這一天要洗澡,寓意是洗去陳舊氣,迎來新喜氣;洗去倒霉運,天天逢好運;洗去憂愁和煩惱,來年快樂身邊繞。洗凈迎福祿,福祿更長久。依照舊俗,這一天還有“臘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之說。每戶人家把家里的畜生圈洗的干干凈凈,祈盼來年家畜興旺。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臘月二十七
俗語“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敝砸谶@一天殺雞是因為取自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這天殺好的雞,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代表來年大吉大利。傳統民俗中在臘月二十七、二十八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傳說在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氣,洗去一年來的疾病,這樣也就有了“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還有因為民間說法正月里不能剃頭,剃頭會死舅舅,因此一般都在臘月二十七之前剃頭理發,俗諺稱:“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當日的“趕大集”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二十七,趕年集
臘月二十八
俗語稱“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后,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面食了。過去還沒有發酵粉等物,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面不愛壞,于是人們就在二十八這天發面,南方人開始打年糕,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這也是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除了要發面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九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稱“小除夕”。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而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中國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體現了咱們最重要的孝道,更是尊老敬老的美德。由于在過去的幾天中,食物都已經準備就緒了,中國人還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準備些酒。也就有了俗語“二十九,去打酒”。俗語稱“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八發好了面,臘月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精心準備,認真用心、發揮想象,做成各種吉祥寓意的形狀,如佛手形的面餅為“?!?、桃形的豆包為“壽”,還有五子登科的娃娃餅、喜慶豐收的雙魚餅、富貴滿堂的園福餅等面食,既能討好彩頭,又能在招待時顯示自己的手藝,這樣又有面子又吉利。有些地方還有“二十九,貼倒酉”的說法?!暗褂稀笔沁^年期間民間粘貼的一種吉祥物,“貼倒酉”即指新桃換舊符?!暗褂稀彼追Q“小掛錢兒”,上端是一涂以金粉的紅色菱形方塊,印有“?!弊?,表示“福到了”。
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三十
大年三十,是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又稱為年除日、窮年、窮歲、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等。民間俗稱大年夜、年三十兒或大年三十兒。
除夕這一天對中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從早晨起,人們就都梳妝打扮整齊。舊時,女人們都戴上象征吉慶有余的絨花、絹花,房子門窗上貼春聯、掛春條、倒福字、粘窗花、吊燈籠。家里有佛堂、神龕的,在除夕之夜,一律要上供,設天地桌,上設五供,焚香秉燭,以求過往神靈在新的一年里賜福。有的地方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
除夕夜,人們首先進行的第一項活動便是吃年夜飯,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互訴衷腸,共敬美好。而餃子是年夜飯的必備菜品,這時候全家齊上陣,不僅用料要講究,包括形狀、彩頭、擺放位置都有規矩,除夕餃子不光美味,更是具有團圓之意;第二項活動就是發壓歲錢,也稱發“紅包”,寓意著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辟邪驅鬼,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第三項活動守歲,俗稱“熬年”,即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儀式,在守歲時,人們還要點上長明燈,由于長明與長命諧音,祈求健康長壽。收看春晚陪伴家人也是守歲的重要內容之一。
大年三十包餃子
正月初一
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還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因此這一天是春節慶祝中最隆重的一天。新年一到,開門鞭炮,人們以“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除舊迎新,迎春納福,俗謂“接年”;開門鞭炮后就是接神,因為祭灶后,諸神都回天宮,不理人間俗事,到新年來臨時,又降臨人間理事,但各地接神日期略有不同。接神后,人們從鋪滿芝麻秸的家道上行走,發出噼啪響聲,稱為“踩歲”,亦叫“踩祟”,取長命百歲的意義;踩歲以后,是祭祖儀式,因各地風俗,祭祖的時間和儀式略有不同;祭祖完畢以后,在新年凌晨的最后活動就是送財神。
新年雞鳴日出后,人們要早起床,飾美妝、著新衣、訪親友、走拜年、送祝福。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一般從家里給長輩拜年開始,隨后以家族形式、鄰里模式、同事群式等方式外出給親朋好友送去祝福。隨著時代變遷,拜年的習俗也日趨簡單了,由叩頭作揖的轉變成互致祝福,近些年又興起了電話拜年、微信拜年、網絡拜年等形式,有的商家還開發出了AI拜年。這一天還有占歲、掃帚生日聚財、不吃雞肉的說法。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廟會等習俗。
拜年1
拜年2
正月初二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們攜夫帶兒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啬锛业呐畠和ǔy帶一些禮物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們并且在娘家吃飯,家人們聚在一起敘舊、話家常,不遠萬里,心在一起。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年初二回娘家也叫“食日晝”?!笆橙諘儭本褪浅晕顼埖囊馑?,女兒在娘家只吃頓中午飯,傍晚就要回家。在這一天還有祭財神的習俗,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還有中午要“元寶湯”、吃開年飯、不吃狗肉等風俗。
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三
俗語:“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個飽”,這一天不但可以晚起,還要早睡,因為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不要擾了鼠輩的好事;古人還認為這一天為谷子的生日,要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正月初三還被稱為小年朝,當天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正月初一樣;這天還有燒門神紙、貼赤口、不吃豬肉等風俗。
小年朝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傳說在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灶王爺會去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到了正月初四,灶神要重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北方有些地區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還有的是要綁上火神,用玉米?;螓湽=壴诠髯由?,點燃后從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無火災。正月初四還是接財神的日子,因為傳說是正月初五是財神誕辰,各家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接財神要接五路財神,即東、西、南、北、中5個方向,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祭拜后點燃“馬幛”表示恭送財神。這天還有吃折籮、滾蛋包子宴、不吃羊肉等風俗。在福建莆仙地區的人們的風俗是重新圍爐過大年,這是全國唯一、獨特的地方風俗。
迎灶神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因春節期間的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人們為掙得好彩頭,在正月初四晚上就已經接來了財神,祈禱來年財源滾滾、前程似錦。接財神后就是為開市做準備并確定開張吉日。這天人們購買元寶魚,貼上紅紙元寶,用線穿過魚脊,魚頭朝內掛在房梁上,祈求“招財進寶”。還有就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這天還有拆小人、不吃牛肉等風俗。
接財神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被稱為“馬日”,這一天開始年后大掃除,所以稱為“挹肥”?!傲痹谥腥A文化中是個吉祥數字,有順的意思,人們在這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這一天是“送窮日”,因為民俗認為春節至初五不倒垃圾,能夠聚財,而到了初五,這些東西就變成了“窮土”,要早早處理完畢;這一天還得“送窮鬼”,把傳說中的窮鬼掃地出門。當天還要放鞭炮,俗稱“崩窮”,把晦氣從家中崩走,所以放鞭炮要從屋內一直放到屋外,趕走霉運,送窮同時進行最好。這一天還有吉日開張、備春耕、團圓走、不吃馬肉等風俗。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稱為“人日”,即人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是要尊敬我們所見到的每一個人的,當然也包括小孩子,家長們是不能在初七打罵孩子的。這一天,古人還有登高賦詩、互贈人勝和花勝的習俗。這天吃用七種菜做成的羹,俗稱“七寶羹”以此來取吉兆,并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大部分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面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面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時“撈魚生”的習俗,多人圍一桌,揮動筷子,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這天還有送火神、不出遠門的風俗。從這一天開始,法定春節假期結束,人們開始上班、上學、做生意,生活工作逐漸步入正軌。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又稱“谷日節”,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則預兆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欠。這一天有放生的習俗。人們還認為,鳥是吃谷的,會搶奪人的收成,所以這一天要放生,主要放生的對象是鳥和魚,一是表達好生之德,同時也賄賂一下鳥類,讓它們嘴下留情。正月初八在傳統中又被稱為“順星節”,相傳是天上諸星下界的日子,夜里的星斗會出現得最全,民間有擺燈花,迎星宿的習俗。這天還有游八仙的活動。
正月初九
中國古人認為,“九”在數目中表示多數,因此在正月初九這天,人們稱它為“天日”。傳說這天是玉皇大帝生日,必須隆重慶祝?!熬拧迸c“酒”諧音,九不離酒。因此,各家各戶都要準備豐盛的酒宴,盡興喝個痛快,給玉皇大帝祝壽。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頭一天全家人要齋戒沐浴,正廳放置八仙桌,搭祭壇,供神燈、五果、六齋、面線塔,另設清茶三懷,還有甜粿、社龜,到時辰,全家整衣冠、排尊卑、上敬香,三九拜、燒天公金。舊時的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樹下(最好是桂花樹)唱歌,請玉皇大帝最寵愛的小女兒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須歡樂吉祥,讓七仙女高興,她一高興,父皇玉帝就會保佑人間一切順利。過去人們還認為在上九日這天辦事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有“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一大堆”的說法。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因十”與“石”諧音,故稱為石頭節。這一天,中國的古人忌動石器,不搬石頭,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除夕貼上春聯的石器上在正月初十日之前是禁止使用的,只有過了正月初十,則可以開封使用。這一天還被稱為土地的生日。有的地方這一天習慣吃莜面或高粱面魚。搓面魚,一手五根,兩手同時動作,面板上搓動著10根細長的面魚,因此把這一天稱為十指。正月初十這天掛起的花燈叫做“添丁燈”,慶賀家中新添男丁,因粵語的發音中“燈”和“丁”相近,“添燈”寓意著“添丁”。親友和鄰居們見到后不用通知便會送上禮物、紅包前往致賀,共飲同歡。到了正月十六,生育有男孩的家庭照例擺“落燈酒”。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正月初九慶?!疤旃铡笔O碌氖澄?,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作為初二女兒回門時的一個答禮。女婿女兒回娘家必須由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門來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對女婿的敬意和重視。這一天,西南地區有祭奉紫姑的風俗,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中大致說小妾紫姑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里,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但民間敬奉紫姑并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同在這天,潮汕地區有行彩橋、北京地區有吃烙合子、廣西地區有龍炮節、福建地區有上采節的風俗。
正月十二
俗語“正月十二搭燈棚”,意思是臨近元宵節,村莊中的管事人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準備花燈,做元宵賞燈的各種準備工作。這一天有說是老鼠娶親的日子,也有說是老鼠的生日,人們通過藏剪刀不聽“咔嚓”聲、包餃子捏老鼠嘴、喝小米粥迷老鼠眼、炒花生聾老鼠耳朵的方式,來祈禱來年不被老鼠襲擾,有個好收成的愿望。石家莊南部一些地區,還有烤柏火的風俗,烤柏火寓意為“敗禍”,可以避瘟驅邪,燒后剩余的柏枝可以雕成“柏鎖”,以求長命百歲。在客家民俗中,今天是又是“點丁”日,表示本宗族對新出生男丁的認同。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被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也有“十三為試燈,十四為起燈,十五為正燈,十六為圓燈”的說法。據民間傳說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因此我國漁民這天有祭海放海燈的風俗,祈求一帆風順幸福平安。廣東佛岡縣高崗鎮有豆腐節互擲豆腐的風俗,在西安長安區這一天有用“添碟子”祭祀關公的風俗,還有在這一天做“圣蟲宴”的風俗。
正月十四
農歷正月十四,是第二天元宵節的預演。這天,燈會正式向市民開放開啟試燈模式,舞龍、舞獅、高蹺、舞蹈等開始在大街上演習。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日歡樂氣氛。四川南充嘉陵區在這一天舉辦“蠐蟆節”,祈禱風調雨順、幸福安康。民間將正月十四這一天稱為“臨水娘娘”(又稱“順天圣母”)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因為拯救難產婦女而被民間祭祀,是婦女們在沒有地位、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護神,也是她們畏懼難產而鼓舞自己的一種方式。在浙江臺州,正月十四這一天是元宵節,有吃糟羹的風俗。有的地方要祭祀伏羲。還有正月十四夜喝亮眼湯,說明春節也過得差不多了,大家得開始振作精神開始新一年的工作。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中國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霸贝怼笆住薄暗谝弧?,“宵”有“夜”之意,故稱元宵節。元宵節主要風俗有開燈祈福、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吃元宵、放煙花、祭門、祭戶、合家團聚等活動。此外,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元宵節活動各有特色,如有游龍燈、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走百病、迎紫姑等傳統民俗表演。一天的喧囂過后,春節就算過完了。
元宵燈會
元宵節舞龍
少數民族風俗
編輯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各少數民族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在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春節也成為各民族共同歡慶的日子。蒙古族要吃“手把肉”,喝“辭歲酒”;彝族要有“阿細跳月”舞蹈;苗族過節時間不同,準備食物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還打“年粑”;赫哲族要穿繡有云邊的新衣用“魚宴”款待客人等等。
藏歷新年
根據藏歷推算出來的藏歷年與漢族的農歷新年時間和意義大致相同,節日活動具有較強的宗教意味,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年前十二月初的準備工作,除購置吃喝玩樂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制作一個名叫“切瑪”的五谷斗,還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其在新年時節長出一兩寸長的青苗?!扒鞋敗焙望溍绻┓钤谏癜刚?,祈禱來年五谷豐登?! ∨R近節日,人們打掃房屋,掛新簾布,鋪新卡墊,新婦女則精心制作代表女主人勤勞智慧的“卡賽”,它既是裝飾神案的藝術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還要在打掃干凈的灶房正中墻上或在房梁上用干面粉撒很多白粉點,叫“亞色”,并畫上“八寶吉祥”圖案。傍晚,各家要吃面疙瘩“古突”。到了晚上則要舉行“古朵甲”儀式。三十日把糖果等飲食擺在主房的佛龕前作為供品。還要在大門外用白土畫上“卐”符號等圖案,同時還要在灶前供一份“卡賽”等供品,以供奉灶神。
初一凌晨雞叫頭遍后,主婦們便起床到附近水源處背回第一桶凈水,燃桑煙、煮“觀顛”、吃“智土”,盛裝到“竹素切瑪”前祝賀新年。初一一大早,“哲噶”會挨家挨戶地闖門祝賀新年。上午,大家帶上哈達等,到附近寺廟朝拜佛像,并到和自家關系比較密切的喇嘛和上師處登門拜年。太陽出來時,每家有兩個人帶上青稞酒和“竹素切瑪”到各村相互拜年?;丶視r,全家聚在一起吃午餐,喝酒、唱歌、跳舞歡聚一堂;初二,開始外出做客或相互請客;初三,各家都要舉行更新經幡的“脫索”活動,并在附近山頂上煨桑;初四至十五日,一般都是藏人新年的娛樂時間;十五日下午,有一種特別的鍋莊,即“扎西杰”,表示新年結尾。過了下午,每家都會把新年供品卸下來,各自開始準備進入忙碌的工作之中。藏歷年是藏族人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創造的節日,其內容和形式充滿濃厚的民族和宗教色彩,是整個西藏文化習俗的一個縮影。
壯族春節
壯族的春節從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這天,殺雞宰鴨,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燒肉等,最有特色的是大閹雞魚,這時,全家歡聚一堂,為火塘吃“壓年飯”,迎新春。按壯族春節習俗“壓年飯”飯菜要煮多,吃夠吃剩,這是預示來年五谷豐登來年有余的意思。大年初一人們會擇吉時到山上要柴,因為柴與“財”諧音,期盼新年財源滾滾來。除了正月三十日還有一個同樣隆重的“晚年”。東方既白,婦女們奔向河畔、井臺擔取新水來保證新年吃穿用度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節日期間,有年男女聚集在村處路旁或山坡上對唱山歌。有時竟要連唱三晝夜。在個別地區,青年男女在節日期間還喜歡分隊舉行拋繡球(用各色布縫制,四角和底部綴有五綹流蘇,中間系彩繩。球心充以谷糠,重約半公斤的活動活動。
壯族春節習俗中初一是不訪親友的,忌拿刀,不得砍東西。據說這一天拿刀砍東西,就會把新年的好運都砍掉了。初二以后方能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互贈的食品中有粽子、米花糖果等,一直延續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個春節才算結束。初一至十五,壯家的火是不能熄滅的,火旺象征著家旺,子孫綿延。春節期間,壯族人民還開展舞獅子、唱彩調、舞龍燈、唱古緣歌、舞春牛、舞雞、打銅鼓、打春堂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
彝族春節
彝族春節又稱彝族年,彝語稱“庫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藝競技、餐飲娛樂、服飾制度等諸多民俗事項為一體的祭祀和慶賀性民俗節日。分布于川、滇、黔、桂廣大彝族地區。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擇吉日舉行。涼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布拖、美姑、昭覺、甘洛、喜德等17個縣(市),其中以昭覺、美姑、布拖、喜德等縣彝族年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彝族年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動。節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即年前的準備階段、年節的活動階段和尾聲階段。準備階段有撣塵、堆柴垛、殺年豬等;年節有年夜飯、新年背水摘菜、參加磨爾秋、唱年歌、摔跤、彎豬腳、彈月琴、賽馬、摔跤、斗獸、賽豬膘肉等活動;尾聲階段有送祖、拜年、坐在火塘邊,喝酒吃肉,所以被成為“嘴巴的節日”。彝族年豐富繁雜的民俗事象,反映了彝族歷史文化、經濟生活、人倫規范、風俗禮制、服裝民俗、審美情趣、禁忌事宜等諸多文化內容。透過這些樸實生動、自古相承的生活場景和人文信息,可探究彝族經濟社會發展、文化歷史變遷的軌跡,對于宗教學、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等人文學科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海外春節
編輯百節年為首,俗話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節”。隨著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數量越來越多,中國春節在海外“遍地開花”,逐漸被各國認同并吸引越來越多當地人參與其中。如今,包括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菲律賓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已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世界各地會于春節期間推出中國特色的音樂會、年俗表演和體驗活動,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也會推出中國春節特別活動中國政府也會組織對海外華人的慰問演出,中國駐外使領館向海外同胞發放“春節包”,中國留學生也通過自己的方式捍衛自己的春節文化,孔子學院通過線上線下春節主題課堂推廣和保護春節文化,還在各國舉辦春節慶?;顒?, 向世界展示中國多彩文化。,讓中國的春節在海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梢?,在中國經濟、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中國春節已經行進在成為“世界節日”的路上。
文化內涵
編輯春節是中華民族第一大節,是中國最豐厚的文化遺產之一,同時又以祈福迎祥與和睦喜慶的節日特質,呈現出人類文明共通的形態。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臘八粥的善良關愛、除夕夜的團圓和諧、年夜飯的勤儉節約、家國情的一體融合,無不體現著。除了一些信仰內容,如迎神納福,趨吉避邪之外,許多活動更富有生活情趣,如貼春聯、年畫;剪窗花、貼“?!弊?;年夜飯吃年糕、餃子;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守歲、拜年以及春節期間的各色花會、文藝匯演等至今盛行不衰。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帶來了人們思維上的轉變,雖然困于客觀條件好多習俗都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是更多的如剪紙、拜年等習俗煥發新生,又衍生了旅游、購物等新的風俗,它們是社會共同價值和共同興趣的體現,至今仍是中國人民獨有的節日,幾千年來,春節習俗養成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表現出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傳承與發展
編輯春節作為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其傳承的好壞就顯得尤為重要。春節文化在中國人觀念中蘊含著迎春納福、團結奮進、慎終追遠的精神文化和發揮著文化傳承與輸出、增強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加之西方文化強勢輸入,公歷的使用和洋節的慶祝在生產生活中逐漸占據主流地位。
面對春節文化的傳承發展問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力量不僅從宣傳和行動上繁榮春節文化,包括制作春節內容的影視記錄節目和舉辦各類年俗活動等,而且采取國際上通行的文化多樣性觀念和文化遺產保護立場,從理念和制度上對春節文化進行保護和發展,比如2006年將包括春節在內的多個傳統節日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底又給傳統節日設定了法定假期,發行春節紀念郵票等。近年來,春節又被賦予了傳承良好家風、懷念時代英雄的重要意義。
在新時代,春節習俗得以順利傳承并獲得大發展。人們由原來的逐戶拜年改為了電話拜年、微信拜年、云拜年、短視頻拜年等;壓歲錢也有了紅包壓歲錢、知識壓歲禮、壓歲理財等新形式;年夜飯從家中慢慢移步到各類餐飲場所等。從1999年開始的春節黃金周為國內外人民提供了巨量產品交易的機會,還帶動影視、旅游等行業快速增長,也為國內外人民認識了解中國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春節期間相關的民俗活動如臘八節、舞龍、舞獅、高蹺、送蛤蟆、龍炮節、元宵節等民俗都被列入各級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年一度的央視春節晚會是全球華人的春節文化盛典,湖南衛視、北京衛視各地方電視臺也是也會舉辦春節聯歡節目。
2023年1月8日,“我們的節日·春節文化論壇”在四川閬中舉行,一致通過成立春節文化研究聯盟,發布“閬中倡議”,將“中國傳統春節文化及相關習俗”納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把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
春節傳說
編輯年獸傳說
相傳遠古時有一種怪獸為“年”,每年臘月三十晚上就會從海里出來傷害人們。有一年除夕,有一個村子的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掛了紅布簾、穿了紅衣服的新郎新娘,和點火堆、玩爆竹的人平安無事。從此,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守歲傳說
守歲,又叫“除夕守歲”,俗稱“熬年”,即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儀式,是春節重要的習俗之一。傳說在古代時有一個妖怪叫“祟”,每年臘月三十這一晚就專門出來傷害小孩,等小孩熟睡后,會在他們的額頭上摸來摸去,被摸過的孩子就會發高燒,高燒退去后小孩會變成癡癲的樣子。大人們為了保護孩子不遭“祟”的侵害,他們每到大年三十就守著孩子一起不睡覺,還要把出門在外的孩子召回來在自己身邊守著他們。時間長了,在民間就形成了“守祟”傳統,因為“祟”與“歲”諧音,后人就叫守歲,也就就有了年三十夜里守歲的習俗。
萬年歷傳說
傳授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為正確判斷節令設計了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和計算時間五層漏壺并進獻給當時的國君祖乙,祖乙了解后支持萬年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測定準確歷法,為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弊嬉艺f:“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睋f這就是春節的來歷。經過萬年持續不懈的計算推演,終于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國君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已是滿面銀須的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相關作品
編輯文學
散文
老舍的《北京的春節》、豐子愷的《新年懷舊》、沈從文的《過節和觀燈》、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和《祝?!?、莫言的《過去的年》《臘八粥、灶馬與“打尖”》《也許是因為當過“財神爺”》《賣白菜》等。
詩詞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v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谥嫠庪S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杜D日》(唐)杜甫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缎∧辍罚ㄋ危┪奶煜?/p>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冻顾奘^驛》(唐)戴叔倫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对铡罚ㄋ危┩醢彩?/p>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渡樽印ぴΑ罚ㄋ危W陽修
影視
2016年英國導演比爾洛克(Bill Locke)執導紀錄片《中國春節 全球最大盛典》;中國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時代》欄目2017年02月11日綜藝紀錄片《回家過年》;
1991年導演黃健中執導影片《過年》;2020年導演寧浩執導影片《巴依爾的春節》;
假期安排
編輯2021年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27號),2021年春節:2月11日至17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上班。
2022年
2021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2022年春節: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2023年
2022年12月0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2023年春節: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2024年
2023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2024年春節:2月10日至17日放假調休,共8天。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鼓勵各單位結合帶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實,安排職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
聯合國假日
編輯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春節(農歷新年)為聯合國假日。
注釋
編輯展開[a]
《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b]
歲”是一種和斧子差不多的工具,用來收獲莊稼,也用來祭祀。
[c]
五祀為日月星辰、公共社神、門閭之神及門、戶、中霤[插圖]、灶、行。
[d]
八神為先嗇、司嗇、百種、農、郵表畷(zhuì)、禽獸、坊、水庸。
[e]
相傳,顓頊通過深入民間了解情況和多次實踐,發現少昊氏創立的八卦太陽歷存在許多不足,已無法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于是他根據天地運行的規律和日月星辰的變化,結合少昊氏的八卦太陽歷,制定了更適用于當時的顓頊歷法。這套歷法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除第十二個月以外,其余每個月均有30天,而第十二個月則有36天,合計一年共366天。顓頊又將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季三個月,每月一個節氣。由于古人多以“孟”“仲”“季”來區分每季的三個月,因此這時的十二節氣分別被命名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f]
農歷十月
[g]
正月初七
[h]
勝是一種具有特殊信仰意義的頭飾,當時的勝大多用彩帛裁剪而成。
[i]
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和十月十五下元節
[j]
雜抓又稱雜拌兒,就是將柿餅兒、各種果子干兒、花生、酥崩豆以及糖果混合在一起出售。因質量和價位不同,雜拌兒分為三等。
[k]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
[l]
傳說中,大年初一是掃帚的生日,這一天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
[m]
據西漢著名文史家東方朔的中《占書》說,正月初一為雞、初二為犬、初三為豬、初四為羊、初五為牛、初六為馬、初七為人、初八為谷。
[n]
餛飩
[o]
赤狗日,會有口舌之爭,招惹是非等事。
[p]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前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
[q]
鯉魚,取諧音利
[r]
婦女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據說這樣可以免霉運。
[s]
根據“三六九,朝外走”的傳統習俗來講,大年初六應該去公園,廣場或者是商城等人多的地方,而且在游玩的時候,還需要將出行、游玩和回家的路程,設置成一個圓圈,圓圈在國人的思想里,就有團圓美滿的意思,
[t]
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
[u]
用彩紙、絲帛、軟金做成花朵
[v]
[w]
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
[x]
一粒粒飽滿的大黃豆被排成一溜溜屋檐,各種彩色的豆子、瓜子、桃仁被竹棍嵌接,一層層碼在由幾個碟子駕起來的造型上,最后形成了一座座精巧的亭臺樓閣
[y]
用面食做的各種小動物造型
[z]
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別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
[aa]
一種酥油炸成的面食,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涂以顏料,裹以砂糖。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王崟屾. 傳統節日列為法定假日的文化意義與傳承發展——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四大傳統節日為例[J]. 浙江學刊, 2010: 169-173. DOI:10.16235/j.cnki.33-1005/c.2010.04.017.
[2]傳統節日.陽城縣政府網站. [2023-03-07].
[3]羅啟榮, 陽仁煊編著. 中國傳統節日[M]. 北京: 科學普及出版社, 1986.09: 1-2.
[4]張躍, 李曦淼編著. 春節[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8.08: 引言1-2.
[5]矯友田著. 中國傳統節日[M]. 濟南: 濟南出版社, 2018.07: 2.
[6]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春節簡介.中國政府網. [2023-03-06].
[7]文化部. 春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3-01].
[8]山東人民廣播電臺. 【話春節】大年初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澎湃. [2023-03-06].
[9]矯友田著. 中國傳統節日[M]. 濟南: 濟南出版社, 2018.07: 1-11.
[10]中國數字科技館.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06].
[11]四川新聞網. 漲知識!他為何被稱為“春節老人”?來聽專家詳解.今日頭條. 2018-01-18[2023-03-06].
[12]春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3-28].
[13]梁新宇. 普天歡慶春節. 第一版. 汕頭: 汕頭大學出版社, 2017.01: 9. 9787565828119.
[14]張躍, 李曦淼編著. 春節[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8.08: 1-20.
[15]羅啟榮, 陽仁煊編著. 中國傳統節日[M]. 北京: 科學普及出版社, 1986.09: 1-12.
[16]廣州市荔灣區青少年宮. 春節非遺小知識①——行花街.微信公眾平臺. [2023-03-06].
[17]中國新聞網. 盤點傳統春節習俗:臘八吃香粥 除夕祭祖 十五鬧元宵.首都文明網. [2023-03-06].
[18]僑報網評.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06].
[19]金臺資訊.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06].
[20]聯合國通過決議將春節作為聯合國假日.今日頭條. [2023-12-23].
[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 [2023-10-26].
[22]蕭放. 春節(節日里的中國).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3.2.1: 16、18、23、29-35、41-62. 9787201175775.
[23]蕭放. 蕭放:一夜連雙歲 五更分二年——春節與傳統社會的時間意識.騰訊網-中國歷史研究院. [2023-03-06].
[24]中國青年報. 細說我們的中國節.浙江黨建網. [2023-03-06].
[25]澎湃新聞. 辛德勇談《羅氏墓志》的紀時②|說“年”話“載”.百家號. [2023-03-06].
[26]春節起源 -南昌新聞網.南昌新聞網. [2023-03-01].
[27]央廣網. 漲姿勢!你知道春節是如何演變的嗎?.百家號. [2023-03-06].
[28]東方教育時報-張勤. 古籍里的春節:“歲”與“年”都是富饒豐沃的象征.上觀新聞. [2023-03-06].
[29]中國青年報.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28].
[30]網編: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2023-03-07].
[31]浙江大學學報韓梅. 上古祭祀“元日祈谷”:元宵節起源新論.中國歷史研究院網. [2023-03-06].
[32]廣州日報. 立春的打開方式:東郊迎氣 祭春神 打春牛.百家號. [2023-03-06].
[33]浙江日報. 漲姿勢!你知道春節是如何演變的嗎?.今日頭條. [2023-03-28].
[34]中國青年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06].
[35]二十四節氣那些事兒-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單站城市預報定制.中國氣象局. [2023-03-07].
[36]人民資訊. 春節的歷史演變.新浪看點. [2023-03-07].
[37]臘八節的由來[J]. 絲綢之路, 2012-01-01, (1): 14-17. [2023-03-07].
[38]陳久金. 中國古代天文歷法. 西寧: 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1-100: 2021.8. 9787225061962.
[39]信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28].
[40]瞭望. 視野丨“古人春節手冊”來啦~.騰訊網. [2023-03-28].
[41]政協君. 別讓中國陽歷新年消失!慶祝立春,從貼“宜春”開始.百家號. [2023-03-07].
[42]鄭一民,武曄卿著. 鄭一民,武曄卿著.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12: 18-19. 7-5434-6404-7.
[43]七里河融媒.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07].
[44]中國小康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07].
[45]我們的節日——春節.岳陽市財政局. [2023-03-01].
[46]紅網-游德福.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08].
[47]忙年.義烏商報. [2023-03-10].
[48]臺江融媒體. 【網絡中國節?春節】臺江:年味漸濃時 市民采購忙.騰訊網. [2023-03-10].
[49]《春節(精編版)》.央視網. [2023-03-16].
[50]李鑒蹤. 臘八是一個節[J]. 文史雜志, 2022-01-05, (1): 102-106. [2022-12-29].
[51]高志宏. 臘八節的歷史變遷與現代轉型[D]. 中南民族大學, 2012.05
[52]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臘八節 |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澎湃. [2023-03-10].
[53]呼和浩特日報. 臘月二十三——小年到!.光明網. [2023-03-10].
[54]江西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 小年 | 濃濃年味起,人間小團圓.微信公眾平臺. [2023-03-10].
[55]仲崇澤編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叢書 春節[M]. 長春: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3.01: 30. 978-7-5534-1343-3.
[56]辭舊迎新小年忙&nbSP;名家都如何過小年?--文化--人民網.人民網. [2023-01-06].
[57]齊濤主編. 節日志[M].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7.12: 388-401. 978-7-5328-5813-2.
[58]今日小年/明日小年?聽趙普講小年的“前世今生”--傳媒--人民網.人民網傳媒. [2023-01-10].
[59]白虹編著. 二十四節氣知識[M].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19.03: 636-642. 978-7-5306-7671-4.
[60]小年快樂!小年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光明網. [2023-01-06].
[61]曹文趣主編, 王祖勛, 馮中杰, 劉云泉等編委. 中學語文教學實用大全[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04: 1318. 7-5338-3223-X.
[62]過了“小年”就是年_央廣網.央廣網. [2023-01-06].
[63]臘月,是春節的序曲.射陽日報. [2023-03-10].
[64]胡元斌. 春節除夕慶祝文化讀本. 伊犁: 伊犁人民出版社, 2015-09: 33-36. 伊犁人民出版社.
[65]長春晚報. 傳統民俗 | 二十四,掃房子.光明網. [2023-03-11].
[66]齊魯晚報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1].
[67]周潤健. 二十四,掃房子.新華網. [2023-03-11].
[68]新華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1].
[69]河北新聞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1].
[70]李江雪. 二十五,磨豆腐.央廣網新聞. [2023-03-11].
[71]京師文化研究. 蕭放老師:春節的歷史演變與民俗傳承.微信公眾平臺. [2023-03-11].
[72]文旅中國. 【吃在北京】“藕斷絲連”的“糖耳朵”、舊時冬日美味“雜拌兒”和“冰板”.微信公眾平臺. [2023-03-11].
[73]網信博野. 【網絡述年】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澎湃. [2023-03-11].
[74]雷山發布. 【臘月習俗知多少】臘月二十六:買買買,燒年肉,記得還要“洗福祿”.微信公眾平臺. [2023-03-11].
[75]齊魯壹點.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還要“洗福祿”,你知道嗎?.一點資訊. [2023-03-11].
[76]西峰區什社鄉人民政府. 年俗 | 臘月二十六,殺年豬,還要掃“福祿”.微信公眾平臺. [2023-03-11].
[77]新疆消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1].
[78]中國網.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今日頭條. 2019-02-01[2023-03-11].
[79]鄭州晚報. 跟著老黃歷過新年|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今日頭條. 2018-02-12[2023-03-11].
[80]包頭新聞網. 臘月二十七:為啥今天要趕集?.今日頭條. 2020-01-21[2023-03-11].
[81]光明網. 二十七,宰公雞!.今日頭條. 2023-01-18[2023-03-11].
[82]光明網.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今日頭條. 2022-01-30[2023-03-11].
[83]半島網. 傳統年俗知多少 | 臘月二十八:貼花花 把面發.今日頭條. 2023-01-12[2023-03-11].
[84]wmw_zhangsf. [春節·民俗文化]二十八,貼花花---中國文明網.中國文明網. [2023-03-11].
[85]華山網. 臘月二十九的習俗你知道嗎?.今日頭條. 2023-01-20[2023-03-11].
[86]詹薔.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九_荊楚網.荊楚網. [2023-03-11].
[87]臘月二十九 - 南昌新聞網.南昌新聞網. [2023-03-11].
[88]光明網. 臘月二十九,準備過年.今日頭條. 2021-02-10[2023-03-11].
[89]中國網. 臘月二十九|起早蒸饅頭.今日頭條. 2019-02-03[2023-03-11].
[90]光明網. 年俗|臘月二十九·除夕.今日頭條. 2022-01-31[2023-03-11].
[91]光明網. 大年三十 除夕習俗.今日頭條. 2021-02-11[2023-03-12].
[92]德州新聞網. 春節將至,歲暮送暖.今日頭條. 2022-01-19[2023-03-12].
[93]新華網. 民俗專家:除夕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天.鳳凰網. [2023-03-12].
[94]章丘廣播電臺. 習俗早知道!大年三十:除夕夜.微信公眾平臺. [2023-03-12].
[95]chinanews. 大年三十的餃子文化:形狀有講究 擺放也有定規-中新網.中國新聞網. [2023-03-12].
[96]李繼勇. 中國民俗故事.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20-08: 56-58. [2023-01-13].
[97]山長武. 古調今彈. 中國商業出版社, 2019-01: 211. [2023-01-12].
[98]瑤琳鎮人民政府. “追”美瑤琳.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8-11: 208-209. [2023-01-13].
[99]chinanews. 兒時守歲-中新網.中國新聞網. [2023-01-12].
[100]討論春晚意義不能背離初心_河北新聞網.河北新聞網. [2023-03-12].
[101]新華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2].
[102]春節的起源.央視網. [2023-03-12].
[103]諸暨市電子政務中心. 開門炮.諸暨市人民政府. [2023-03-12].
[104]北京日報.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2].
[105]辛集文化館.辛集市文化館. [2023-03-12].
[106]人民資訊.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2].
[107]晶報. 全網最新最炫酷的拜年姿勢,快來玩!.騰訊網. [2023-03-12].
[108]中安在線. 春節民俗日歷丨正月初一.今日頭條. 2020-01-26[2023-03-12].
[109]呼和浩特日報. 「年俗」正月初一拜大年.今日頭條. 2020-01-26[2023-03-12].
[110]新華網. 過年啦~春節的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微信公眾平臺. [2023-03-12].
[111]咸寧網. 正月初二 - 咸寧網.咸寧新聞網. [2023-03-12].
[112]正月初二,回門日
首頁.西藏林芝網. [2023-03-12].
[113]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正月初二|心在一起.今日頭條. 2021-02-13[2023-03-12].
[114]廣州日報.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2].
[115]環球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2].
[116]光明網. 正月初三:宜.今日頭條. 2021-02-14[2023-03-12].
[117]光明網. 大年初四!.今日頭條. 2019-02-08[2023-03-13].
[118]華山網. 大年初四迎神接神.今日頭條. 2019-02-04[2023-03-13].
[119]中國網. 大年初四 | 迎神日.今日頭條. 2019-02-08[2023-03-13].
[120]中國小康網. 今日初五!初五年俗有哪些?正月初五破五圖片 2020大年初五迎財神朋友圈祝福圖片句子朋友圈大全.今日頭條. 2020-01-29[2023-03-13].
[121]山東發布. 初五 | 恭喜發財!初五迎財神.今日頭條. 2019-02-09[2023-03-13].
[122]中國小康網. 大年初六送窮怎么送 今日大年初六習俗盤點 大年初六吃什么.今日頭條. 2021-02-17[2023-03-13].
[123]大年初六迎開市
大年初六迎開市.蕪湖新聞網 數字報. [2023-03-13].
[124]中國網. 大年初七 | 人日節.今日頭條. 2019-02-11[2023-03-13].
[125]連接安徽. 大年初七,開工大吉!.今日頭條. 2023-01-28[2023-03-13].
[126]中國網. 正月初八 | 谷日節.今日頭條. 2019-02-12[2023-03-13].
[127]人民網. 正月初八“游八仙”.今日頭條. 2019-02-13[2023-03-13].
[128]黃河新聞網. 明日正月初九:玉皇天誕.今日頭條. 2019-02-12[2023-03-13].
[129]中國網. 正月初九 | 天公壽.今日頭條. 2019-02-13[2023-03-13].
[130]中國網. 正月初十 | 祭石神.今日頭條. 2019-02-14[2023-03-13].
[131]北青網. 大年初十有什么習俗?.今日頭條. 2022-02-10[2023-03-13].
[132]光明網. 正月十一——岳父請女婿.今日頭條. 2020-02-04[2023-03-13].
[133]中國網. 正月十一 | 子婿日.今日頭條. 2019-02-15[2023-03-13].
[134]黃河新聞網. 明日正月十一:子婿日.今日頭條. 2019-02-14[2023-03-13].
[135]甌海區圖書館. 迎新春·話習俗系列之正月十二.微信公眾平臺. [2023-03-13].
[136]黃河新聞網. 明日正月十二:搭燈棚、烤柏火…….今日頭條. 2019-02-15[2023-03-13].
[137]中國網. 正月十二 | 搭燈棚.今日頭條. 2019-02-16[2023-03-13].
[138]黃河新聞網. 明日正月十三:上燈嘍!.今日頭條. 2019-02-16[2023-03-13].
[139]中國網. 正月十三 | 點灶燈.今日頭條. 2019-02-17[2023-03-13].
[140]長安宣布. 長安區開展省非遺添碟子制作技藝“老帶新”傳習活動.澎湃新聞. [2023-03-13].
[141]中國網. 正月十四 | 試花燈.今日頭條. 2019-02-18[2023-03-13].
[142]南充新聞網. 提燈哼民謠 正月十四送蠐蟆好熱鬧.今日頭條. 2019-02-20[2023-03-13].
[143]黃河新聞網. 明日正月十四,試花燈.今日頭條. 2019-02-17[2023-03-13].
[144]錢江晚報. 食貨志|正月十四食碗羹.今日頭條. 2023-02-03[2023-03-13].
[145]央廣網. 漲知識,元宵節不只是“元宵節”.今日頭條. 2022-02-15[2023-03-13].
[146]元宵節——火樹銀花不夜天[M]. // 張照松著. 情系中國節 傳統習俗與文化. 第1版.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9-10: 45-. 978-7-5436-5789-2.
[147]王杰. 【網絡中國節·元宵】年俗日記:元宵節的傳說OL.人民網. 2022-02-16[2023-01-23].
[148]張汀. 元宵節是如何成為“中國式狂歡節”的OL.人民網. 022-02-15[2023-01-23].
[149]蒸年糕、吹蘆笙、踢足球……中國少數民族群眾別樣慶新春.新華網. [2023-04-08].
[150]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4-08].
[151]藏歷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3-28].
[152]拉薩日報——各個民族的春節習俗.拉薩日報. [2023-03-28].
[153]人民網. 壯族人民怎么過春節.今日頭條. 2019-02-03[2023-03-28].
[154]www.gog.cn. 少數民族春節習俗——壯族吃“壓年飯”
403 Forbidden.多彩貴州網. [2023-03-28].
[155]壯族春牛舞.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 [2023-03-28].
[156]貴州丹寨:旅游產業促脫貧 惠及萬余貧困人口.央視網. [2023-03-28].
[157]人民資訊.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28].
[158]彝族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3-28].
[159]涼山日報. 這些彝族年風俗你都知道嗎?.澎湃. [2023-03-28].
[160]人民日報海外網. 海外春節遍地開花 僑胞見證節慶文化“走出去.今日頭條. 2019-02-11[2023-03-13].
[161]海外博物館春節活動掠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3-03-28].
[162]海外春節慶?;顒訜岫炔粶p.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3-03-13].
[163]chinanews. 北京僑聯藝術團春節海外慰問演出:送去絲絲暖意-中新網.中國新聞網. [2023-03-15].
[164]華聲在線. 祖國的慰問溫暖海外游子心.今日頭條. 2023-01-30[2023-03-15].
[165]新華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28].
[166]新華社新媒體.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28].
[167]中國僑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28].
[168]新華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28].
[169]海外孔子學院春節慶?;顒迂S富多彩 向世界呈現多彩中華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3-03-28].
[170]廣西“海外春節”播撒壯鄉文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3-03-13].
[171]奏響海外春節樂章 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安徽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2023-03-13].
[172]中國春節正在走向世界
中國春節正在走向世界.河北新聞網. [2023-03-28].
[173]讓春節走向世界.中國西藏新聞網. [2023-03-28].
[174]傅功振, 李之馨. 關于春節文化內涵及其走向的思考[J].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1-01-01, 26(1): 88-91. [2023-03-28].
[175]覃祥菊. 春節習俗的城市變遷及其文化內涵[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01, 17(6): 134-137. [2023-03-28].
[176]春節:民族的心結,親情的驛站.東昌時訊數字版. [2023-03-13].
[177]中工網. 春節習俗的歷史變遷與現代傳承.今日頭條. 2023-01-27[2023-03-15].
[178]中國傳統節日.央視網. [2023-03-15].
[179]2023《傳奇中國節·春節》.央視網. [2023-03-15].
[180]新華社.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5].
[181]方寸間傳承“春節文化”.中國西藏新聞網. [2023-03-15].
[182]紅網. 傳承好家風,春節正當時.今日頭條. 2020-01-24[2023-03-15].
[183]光明網. 春節寄哀思,傳承先遣魂.今日頭條. 2022-02-06[2023-03-15].
[184]人民日報. 新的春天 新的征程 新的出發——從春節假期看生機勃勃的中國.中國政府網. [2023-03-15].
[185]聶震寧. 聶震寧:目睹近數十年拜年之新形式.人民政協網. [2023-03-15].
[186]身邊24小時(瀟湘晨報旗下民生新聞帳號).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5].
[187]中國新聞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5].
[188]太原晚報-李濤. 春節“壓歲錢”有了新內涵.太原新聞網. [2023-03-15].
[189]中國青年網. 壓歲錢的變遷:形式拼創意、金額在上漲、用途更合理.搜狐. [2023-03-15].
[190]海報新聞.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5].
[191]環球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5].
[192]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3-28].
[19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3-28].
[194]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3-28].
[195]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3-28].
[196]全景遂寧. 蓬溪縣舉行非遺民俗“送蠐蟆”文化活動.遂寧新聞網. [2023-03-28].
[197]新華社.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28].
[198]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3-28].
[199]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春節聯歡晚會》精彩回看.央視網. [2023-03-16].
[200]2023湖南衛視春晚今晚7點半上演-新聞-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芒果TV.芒果TV. [2023-03-16].
[201]北青網.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6].
[202]封面新聞. 專家呼吁 將“春節文化及習俗”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騰訊網. [2023-03-28].
[203]年獸的傳說.渭南市人民政府. [2023-03-16].
[204]玟瑜. 萬事由來. 新世界出版社, 2012-05: 6. [2023-01-17].
[205]蘇槿. 春節 闔家歡樂過大年.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20-09: 22. [2023-01-17].
[206]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有關春節的這些傳說你聽過嗎?.百家號. [2023-03-16].
[207]瀟湘晨報.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6].
[208]燕趙都市報. 我們一起神游有關春節的文學經典.騰訊網. [2023-03-16].
[209]新湖南. 百度安全驗證.百家號. [2023-03-16].
[210]《小年》 南宋 文天祥.央視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2023-03-16].
[211]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春節詩詞. 2008-12-01: 1-100. 9787532551217.
[212]貓眼驗證中心.貓眼電影. [2023-03-16].
[213]貓眼驗證中心.貓眼電影. [2023-03-16].
[214]貓眼驗證中心.貓眼電影. [2023-03-16].
[215]貓眼驗證中心.貓眼電影. [2023-03-16].
[216]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中國政府網. [2023-10-26].
[2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新浪網. [2023-10-26].
[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中國政府網. [2023-10-26].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