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稱
- 2 歷史沿革
- ? 先秦時期
- ? 秦漢至兩晉時期
- ? 隋唐至元時期
- ? 明朝時期
- ? 清朝時期
- ? 中華民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3 地理
- ? 位置境域
- ? 氣候
- ? 地質
- ? 地形地貌
- ? 水文水利
- ? 水文
- ? 水利
- ? 土壤
- ? 自然資源
- ? 礦產資源
- ? 土地資源
- ? 生物資源
- ? 水資源
- ? 森林資源
- ? 生物多樣性
- ? 動物
- ? 植物
- ? 自然保護區
- ? 自然災害
- 4 行政區劃
- 5 政治
- 6 人口
- ? 人口數量
- ? 民族
- ? 方言
- ? 宗教
- ? 佛教
- ? 基督教
- 7 經濟
- ? 綜述
- ? 第一產業
- ? 第二產業
- ? 第三產業
- ? 經濟功能區
- ? 茶麻菇稻產業園
- 8 社會
雷山縣是中國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地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縣域總面積1218.5平方千米。截止2022年末常住人口數12.32萬人,有苗族、漢族、水族等民族居住,其中苗族人口最多,漢族次之。
名稱
編輯雷公山,苗嶺之巔,為貴州苗嶺山脈東段總稱,主峰海拔2178.8米,雷山縣因此得名。
歷史沿革
編輯先秦時期
雷山縣縣域春秋時期在牂牁、且蘭二國間地。
戰國時歸屬大夜郎國。
秦漢至兩晉時期
秦朝,歸屬象郡且蘭縣;西漢為且蘭、毋斂二縣間地,東漢歸屬毋斂縣;三國時期,歸屬蜀漢牂牁郡;兩晉時期,是牂牁郡新寧、毋斂二縣間地。
隋唐至元時期
隋朝時期,歸屬牂牁郡賓化縣。大唐貞觀三年(629 年),以東謝首領謝元琛地置應州,雷山歸屬羅恭縣;五代迄宋,歸屬夔州路紹慶府羈縻州;元代歸屬新添葛蠻安撫司。
明朝時期
明太祖洪武(1368年至1398年)年間,設鎮遠、古州、清浪、銅鼓、五開、偏橋、清平、興隆八衛。
明成祖永樂十一年(1413 年),廢思州等宣慰司,設立思州、新化 、鎮遠和黎平4府,隸屬貴州布政使司。
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 年),撤新化府并入黎平府。
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 年),設立施秉、永從 2 縣。
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 年),設立麻哈州和清平縣,十一年(1498 年),設鎮遠縣。
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1597 年),設天柱縣,二十八年(1600 年),設黃平州。
清朝時期
清康熙(1662年至1722年)年間,鎮遠、偏橋、清平 3 衛分別并入鎮遠、施秉、清平縣,興隆衛并入黃平州。
清雍正七年(1729 年),設立丹江廳駐丹江(今老丹江),歸都勻府。
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遷丹江廳駐肇慶堡(今縣城)。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 年),改丹江廳為丹江縣,歸屬黔中道。民國三十年(1941 年),撤銷丹江縣,并入臺拱、八寨兩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 年),設立雷山設治局,歸第一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雷山設治局改為雷山縣至今。
2019年4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雷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地理
編輯位置境域
雷山縣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介于東經107°55′~108°22′和北緯26°02′~26°34′之間,北與凱里市接壤,東與臺江、劍河、榕江縣毗鄰,西通丹寨縣,南達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h域總面積1218.5平方千米。
雷山縣地圖
氣候
雷山縣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冷夏涼,最熱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年均氣溫14℃-15℃之間,最高氣溫35.6℃,最低氣溫零下8.9℃。無霜期長達240-250天,年均日照時長1225小時,日照率為28%。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春夏兩季雨水最多,3~8月雨日均在15天以上,9 月最少。
地質
雷山縣境內最主要通斷裂為西江正斷層,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45~75 度,斷層兩旁角礫巖、破碎帶極為發育。并有云煌巖巖體侵入。其次為排翁逆斷層、正斷層、桐油坡逆斷層、永樂逆斷層等,斷層走向均為北東南西向,傾向北西。境內主要的褶曲有雷公山復式背斜,軸線為北北東向。雷山縣構造上,處楊子準地臺上次級構造江南臺隆的北西部出露地層全為元古界下江群。震旦系和新生界的第三,四系僅有零星出露。巖層中富含鐵質,礫石成分主要為變質巖和石灰巖等。
地形地貌
雷山縣位于云貴高原湘、桂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處海拔480米。全縣分為低山、低中山、中山、高中山等地貌類型。其中,低中山和中山地貌占全縣總面積的90.50%。低中山分布在西北部、南部地區以及東部烏迷河谷和南哨河谷地區,海拔在800米~1200米之間,相對高差 200~400米。面積 683.12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56.55%。中山分布在雷公山主脈及兩側地區。海拔在1200~1800米之間。面積410.12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 33.95%。高中山分布在東北部雷公坪~雷公山一線及中部冷竹山地區,海拔在1800米以上,最高2178.8 米。面積30.92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2.56%。
水文水利
水文
縣域內共有河流62條,其中,州管河流3條(分別是巴拉河、平江河、巫密河),縣管以下河流59條。境內雷公山脈是清水江與都柳江兩大河流的分水嶺,其中,縣境內長江流域沅江水系流域面積為763.5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62.7%,有大小河流40條;縣境內珠江流域柳江水系流域面積為455.0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37.3%,有大小河流22條。
水利
全縣15座水庫、20座山塘??h域柳烏水庫和巫王水庫骨干水源工程均已獲得批復。推進中型水庫(雞鳩)、小一型水庫(望豐、西江、大塘)、小二型水庫(翁養、喬兌)等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建設;雞鳩水庫目前已經蓄水,正在開展竣工驗收工作;望豐水庫已完成下閘蓄水驗收,正在開展庫底清理工作,2021年底已達到蓄水條件;西江水庫大壩建設封頂,2021年12月17日完成移民安置驗收,2021年12月17日完成蓄水驗收;大塘水庫、喬兌水庫正在進行左右壩肩開挖工作;翁養水庫正在進行大壩封頂,2021年12月30日完成通過蓄水驗收。2021年,全縣水利基本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285.5萬元。
雷山西江水庫大壩
土壤
雷山縣有黃紅壤、黃壤、黃棕壤、山地灌叢土四個土帶,含7個土類,33個土屬,77個土種。主要土壤的性態特征可分山地自然土、旱作土和水稻土三種。山地自然土又分山地灌叢草甸土、山地黃棕壤、黃壤、黃紅壤、鈣質紫色土等。山地灌叢草甸土,分布在1800米以上地帶;黃紅壤,分布在600米以下地帶;山地黃棕壤,分布在1400米到1800米地帶;黃壤,分布在600米~1400米地帶;旱作土有7個土屬,12個土種,其中分布較廣的為黃沙泥土和黃泥土,面積分別占旱作土總面積的78.64%和18.38%。稻土占耕地面積的80.37%。分布在1550米以下的中山,低中山的坳坡,河谷,平壩等地帶。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雷山縣已發現礦產資源有銻、鉛、鋅、銅等。有開屯小型銻礦床、大槽中型銻礦床、冷竹山銻礦點、開電(北)銻礦點和小開屯銻礦點等多金屬礦點10 個。其中,開屯小型銻礦床、大槽中型銻礦床、冷竹山銻礦點、開屯(北)銻礦點、小開屯銻礦點和交臘銻礦點含銻礦總金屬量為1.2萬噸。
土地資源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顯示,雷山縣耕地共10788.28公頃(161824.20畝)。其中,水田9050.54公頃(135758.10畝),占83.89%;水澆地10.05公頃(150.75畝),占0.10%;旱地1727.69公頃(25915.35畝),占16.01%??h轄區中,永樂鎮、大塘鎮、西江鎮耕地面積較大,占全縣耕地的56.79%。林地96521.61公頃(1447824.15畝);草地668.79公頃(10031.85畝);濕地33.72公頃(505.80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440.38公頃(36605.7畝);交通運輸用地1323.56公頃(19853.40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065.49公頃(15982.35畝)。
生物資源
雷山縣的菌草是一種人工培植的高產優質菌草,產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可用于飼養牛、羊、豬、兔、鵝、草魚等草食性動物,因其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消化率高。推廣“菌草+發酵床養豬”和菌草生態養殖技術,推動了縣域畜牧產業的發展。2021年,雷山縣共投入16余萬元,在丹江、西江、大塘等鄉鎮推廣種植菌草10余畝,每畝的產能能達到20噸左右。
截至2023年4月,雷山縣已有1.78萬畝采收天麻基地用于“麻芋”輪作,覆蓋農戶達170余戶,戶均增收3000余元,畝產值達7000余元。因地制宜發展林茶、林藥、林菌、林蜂、林雞等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種植面積達22.8萬畝,林蜂、林雞分別達1.38萬箱、35.5萬羽,綜合帶動全縣2.7萬戶9萬余人增收??h域有杜仲等200多種名貴野生中藥材,生產的銀球茶、清明茶等茶產品多次獲省優、部優榮譽?!般y球茶”被評為“貴州十大名茶”。筍子、魔芋、蕨類產品等山野菜遠銷港澳臺及日本等國家。
銀球茶
水資源
雷山縣地處貴州的暴雨中心,雷山縣有大小溪流216條,總長647千米,年均徑流量5.3億立方米,可開發水能資源1.56萬千瓦。雷山縣境內水資源豐富,流域面積1218平方千米,水力理論蘊藏量為6.8萬千瓦,水資源總量約9.19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7423立方米??h境內地下水資源總量有1.1億立方米,多為基巖孔水,為地表水資源總量的10%。主要分布于方祥、西江,烏東等公山中心地區,表現為漫水田或補給河流地下水的排泄方式與地下水存在的地城內的地質構造地下水的賦存運移特征等切相關,主要以帶狀、面狀滲出為主要排泄方式,通過溝谷排出地表,轉化為溪流集發育的地表徑流。
森林資源
雷山縣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林地面積達到93060.28公頃,保護區外國家重點公益林41.0798萬畝、區內國家重點公益林89.12萬畝、地方公益林面積9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927.556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2.8%。
生物多樣性
動物
全縣共有鳥類屬13目,28科,121種,占貴州省鳥類總數的28.6%。兩棲動物已知有8科,33屬,36 種,屬2目,占貴州省兩棲類動物的56.3%。爬行動物共8科,56種,屬3目,占貴州省爬行類動物的53.3%。昆蟲類有9目,54科,202種。獸類則有52種。有黑熊、麝羊等23種二類保護動物,有“天然綠色聚寶盆”之稱。
黑熊
植物
雷山縣有2000余種生物物種。在植被中,森林覆被、灌木叢覆被、草植被覆被及農作物覆被占97.37%。植物種類 雷公山共有種子植物137科,349屬,592種;1亞種,36變種。木本植物占全部種子植物總數的二分之一,有69科,166屬,283種。草本植物有77科,170屬,400余種。蕨類植物有41科,38屬,249種。大型真菌有37科、4綱、86 屬、195種。苔蘚植物有46 科、76屬、112 種(包括變種)。珍稀植物有中國特有種48種,其中列為國家作重點保護的有19種。
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貴州省黔東南中部,地跨雷山、榕江、臺江、劍河四縣,其中雷山縣占總面積的75%。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08o5ˊ~108o24ˊ,北緯26o15ˊ~26o32ˊ。最高海拔2178.8米,最低海拔650米。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于1982年6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2001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11月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保護區總面積47300公頃(核心區面積16818公頃,占35.6%;緩沖區面積10314公頃,占21.8%;實驗區面積20168公頃,占42.6%),涉及10個鄉(鎮)42個行政村,8905戶3.0萬人,其中居住在區內的有25個村,2683戶,1.2萬人。林地面積45888.2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41896公頃,疏林地面積573.5公頃,灌木林地面積1655.0公頃,其他地類65.4公頃,森林覆蓋率88.76%,活立木總蓄積345.47萬立方米。國有土地9048.7公頃,占19.1%,集體土地38251.3公頃,占80.9%。是以保護臺灣杉等珍稀生物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雷公山自然保護區較好地保存了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原始面貌,是難得的科研教學基地。已經鑒定的野生動物資源共有2239種,分屬53目280科。已經鑒定的高等植物有2582種,隸屬278科954屬。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災害
雷山縣主要有洪澇、干旱、倒春寒、冰雹、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夏季多發洪澇,引起山體滑坡;夏旱最為嚴重;3月中旬到4月中旬多發倒春寒。
2022年6月17日至19日,雷山縣達地水族鄉境內連續降雨,最高降雨量達213.4毫米,全鄉通村通組公路多處垮塌,房屋、農田受災嚴重。
行政區劃
編輯截止2023年初,雷山縣下轄9個鄉(鎮、街道),包含154個行政村,323個自然寨,1305個村民小組,政府駐地在丹江鎮。
雷山縣行政區劃 |
|
鎮 |
轄丹江鎮,西江鎮,永樂鎮,郎德鎮,大塘鎮 |
鄉 |
望豐鄉,達地水族鄉,方祥鄉 |
街道 |
龍頭街道 |
政治
編輯
現任領導 |
||
中國共產黨雷山縣委員會 |
書記 |
楊錦春 |
雷山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主任 |
羅祖新 |
雷山縣人民政府 |
縣長 |
游美昆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雷山縣委員會 |
主席 |
韋通賢 |
表格信息更新日期:2023年9月13日 |
人口
編輯人口數量
2022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64785人,其中城鎮人口 46098人,鄉村人口118687人。其中男性90591人,女性74194人,0-17歲38415人,18-34歲41593人,35-59歲62732人,60歲及以上22045 人。常住人口數12.32萬人,其中男性 6.65 萬人,女性5.67萬人。2020年,全縣出生人口1551人,人口出生率為10.3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73‰。
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統計雷山縣共有27個民族。2022年全縣戶籍總人口數超過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漢族、侗族、水族、瑤族5個,少數民族人口占縣總人口的92.7%,其中,苗族人口13.4萬人占?84.2%,漢族次之,水族人口0.64萬人占4%,侗族0.4萬人占2.5%,瑤族人口0.1萬人占0.6%,其他少數民族占1%。
方言
縣內苗族全說苗語,雷山苗語分為北部和南部兩大方言區。苗族語言的結構形式,分單純詞與合成詞,以單純詞為主。苗語語音有實際語言意義的音節,共約1700多個,每個音節差不多都具有詞匯和語法意義,多音節的單純詞不多,聲調系統有b(中平)、x(高平),d(中升)、L(低平)、t(次高平)、s(低升)、k(高降)、f(中降)八個調類。
宗教
至2015年底,縣內宗教主要有佛教和基督教。
佛教
佛教何時傳人雷山不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境內有城隍廟、火神廟、文昌廟、觀音閣、魁星閣、玉皇閣、苗王廟、觀音廟、龍王廟、山王廟、觀音廟等。這些廟字的神像大部分于1952年被拾出砸毀或燒掉,廟地改作他用。改革開放后,菩園、橋王菩薩廟、播黨排菩薩廟、喬桑老閣廟、烏泥五顯靈、喬用山王(菩薩)廟、排座山五顯靈(菩薩)廟、巖寨“龍洞坡”祭天壇善薩廟、達地立碑坳山王菩薩廟等,這些廟宇均為當地村民自發捐資修建,雖受宗教事務部門多次制止,但活動一直未能終止。2009年,經州佛教協會向省宗教事務部門申報,2010年2月省宗教事務局下發《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同意黔東南州佛教協會在雷山縣雷公山半山腰原764臺職工住地修建飛來福寺,后改址為烏東村,至2015年末未建成,佛教有信眾2000余人。
基督教
基督教于民國年間傳入雷山境內。1921年由桃子寨人十潘紹賢到其房族所在地凱里平樂季刀信教受洗后傳人。1952年8月,潘紹賢病逝后由其長子潘德忠繼傳。在“文化大革命”中,桃子亦基督教基本停止宗教活動。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桃子寨基督教活動逐步得到恢復,1993年12月在凱里市開懷“福音堂”潘進知被立為長老,潘進國被授任傳道員。至2010年,全縣有基督教徒86個,其中男44人、女42人,分布在桃了寨19戶,南屏2戶,貓貓河2戶,郎德鎮老貓村7戶,望豐鄉排肖村1戶。2013年,全縣有基督教救徒91人,其中男46人、女45人。2015年,全縣有基督教教徒89人,其中男47人,女42人。
經濟
編輯綜述
2022年雷山縣生產總值48.04億元,同比增長 3.2%,三次產業比21.6:17.0:61.3。初步測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896元,比上年增長3.9%。雷山縣以實施全域旅游為主,推動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與佛山市順德區協作共建“茶麻菇稻”農文旅融合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景區“前店”市場搭建生產平臺。2022年,扶持和培育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戶,引導入園企業10戶。
第一產業
2022年,雷山縣第一產業以農業、牧業為主導產業,總體增值10.40億元,同比增長4.0%。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7.27萬畝,其中夏糧面積4.65萬畝,同比下降1.8%;秋糧面積12.63萬畝,同比增長0.7%。全縣糧食產量4.87萬噸,同比增長2.9%,其中:夏糧產量0.94萬畝,同比下降1.2%;秋糧產量3.93萬畝,同比增長3.9%。全縣油料產量952噸,同比增長11.6%。蔬菜產量13.49萬噸,同比增長11.7%;中草藥材產量8342噸,同比增長13.2%;食用菌產量1442噸,同比增長15.2%;水果產量1.79萬噸,同比增長13.8%;茶葉產量6442噸,同比增長6.9%。全年生豬存欄44914頭,同比增長0.2%;牛存欄14215頭增長0.2%;羊存欄8963只,同比增長18.1%:家禽存欄20.17萬只,同比增長10.6%。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6350噸,同比增長6.7%。禽蛋產量518噸,同比增長30.7%。
第二產業
2022年,雷山縣第二產業以制造業、建筑業為主導,總體增值8.18億元,同比增長14.7%。全縣工業增值3.81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制造業增值2.82億元,增長7.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值0.98億元,同比下降2.6%。建筑業增值 4.37億元,同比增長25.0%,資質以內建筑業企業總產值11.21億元,增長60.5%。全縣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投資額0.67 億元,同比下降68.6%。商品房銷售面積為 2.04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7%。
第三產業
2022年,雷山縣服務業總體增值29.45億元,同比增長0.04%。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產值15.33億元,同比下降2.9%。批發和零售業增值2.54億元,同比增長1.3%;住宿和餐飲業增值1.76億元,同比下降3.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值1.48 億元,同比增長6.3%。全縣共接待游客733.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2.25 億元。
截至2021年11月19日,雷山縣培育旅游出行類重點市場主體3家、旅游住宿類重點市場主體6家、旅游餐飲類重點市場主體8家、旅游購物類重點企業5家、娛樂類重點企業2家、旅游綜合服務類市場主體6家。2021年1-9月,全縣旅游接待總人次872.9萬人次(其中西江接待游客356.03萬人次),同比增長373.9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1.9億元,同比增長486.85%。
雷山縣“十四五”文化旅游業發展規劃(2021-2025)是全縣“十四五”系列專項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貫徹落實雷山“生態立縣、文化興縣、旅游強縣、城鎮帶縣”四大戰略,堅定不移地走“一主導四圍繞”特色發展之路。自2016年以來,完成直接涉旅重大項目投資約50億元。已有國家4A級2家,3A級景區2家,其中西江景區被評為“世界十大鄉村旅游度假勝地”和“中國十大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并已通過國家5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大塘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接受省級專家評審時取得全省第一的成績。同時還精心打造了《蝴蝶媽媽》《仰歐?!贰段鹘⒌洹返纫慌褡逦幕穭∧?。成功獲得“中國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魅力旅游名縣”“全國十大中國鄉村民宿發展示范縣”等榮譽,于2020年12月成功創建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經濟功能區
雷山縣建設“茶麻菇稻”產業園,構建茶產業、預制菜產業、食用菌菇、米酒產業、山泉水飲品、銀飾及手工藝品六個園區的“一園六區”新產業格局。
茶麻菇稻產業園
雷山縣“茶麻菇稻”農文旅融合現代農業產業園食用菌研發及種植基地項目是2022年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300萬元,建設內容:林下基地,食用菌種植規模30畝,配套建設噴淋設施、簡易棧道、林下修整、種植等其他;羊排基地,風大秀珍菇食用菌種植基地生產規模12萬棒,配套設施水電維修;郎德基地12個食用菌大棚紅托竹蓀種植11萬棒,配套設施水電維修、包裝車間等。目前主要品種為紅托竹蓀、秀珍菇和香菇,項目建設直接帶動60人就業。
茶麻菇稻產業園
社會
編輯教育
2021—2022學年度,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07所,學生總人數為25835人,教職工總數2368人(專任教師1623人)。其中,幼兒園教職工572人(專任教師282人);小學教職工922人(專任教師713人);初中教職工520人(專任教師382人);普通高中教職工297人(專任教師194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職工57人(專任教師52人)。
2022年,全縣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756人,招生884人,畢業生860人。中等職業教育1所,在校生561人,招生427人,畢業生69人。初中5所,在校生5928人,招生2072人,畢業生1914人。普通小學26所,在校生11383人,招生1508人,畢業生2109 人。幼兒學前教育在園5216人。全縣普通高考錄取本科學生284人,本科及以上上線率37.5%。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免雜費覆蓋率已達100%,免除教科書費用覆蓋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8.19%,高中毛入學率達93.01%。
雷山民族中學
雷山民族中學創辦于1952年,是雷山縣唯一的普通高中學校,在2012年底搬遷至位于城郊的中寨歐亞河口的新校區。2015年被評為省級三類示范普高學?!,F在校學生2717人,教職工297人,其中專任教師194人。
文化事業
2022年1月25日,縣圖書館在羊排城南社區特色小鎮開展雷山縣圖書館“暢讀經典 歡度新年”春節主題活動,此項活動由縣圖書館、縣文化館、縣書法協會共同舉辦,本次活動以送春聯的形式開展,現場贈送春聯共計266戶480副春聯。
2021年5月8日,縣圖書館利用“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雷山---2021年‘書香雷山’讀書活動”的契機,在縣木鼓廣場開展圖書進萬家宣傳贈送活動,涵蓋政治、文化、地方文獻、醫療保健等各類書籍和全域旅游宣傳冊共計300余冊,現場免費贈送給廣大人民群眾。
科技
截至2023年初,全縣共有省級高新技術企1家,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縣級民營科技型企業56家。開展新技術研發7項,推廣農業新技術6項、農作物新品種5個。2020年財政科技支出為1039萬元,技術市場成交額為8000萬元?!笆濉逼陂g,共爭取落地科技項目24個,項目資金980余萬元。
雷山縣2016年申請專利任務目標60項,完成專利77項,完成率128.3%。其中,完成發明專利40項,完成率200%;實用新型專利19項,外觀設計專利18項。獲得專利授權11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項,外觀設計專利授權9項。
醫療
2022年,雷山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77個,其中醫院6個,鄉鎮衛生院8個,民辦非企業(診所)20個,村衛生室143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56張,其中醫院450張,鄉鎮衛生院176張,婦幼保健院30張。年末衛生技術人員93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80人,注冊護士373人。全年總診療人次44.7萬人次,入院人數2.4萬人,出院人數2.3萬人。
雷山縣主要醫院 |
||
醫院名稱 |
聯系地址 |
醫院等級 |
雷山縣丹江鎮雷公山大道132號 |
二級甲等 |
|
雷山縣婦幼保健院 |
貴州省雷山縣丹江鎮南門壩 |
二級 |
雷山縣西江鎮衛生院 |
雷山縣西江鎮西江村 |
一級甲等 |
雷山縣永樂鎮衛生院 |
雷山縣永樂鎮永樂村 |
一級甲等 |
雷山縣望豐鄉衛生院 |
雷山縣望豐鄉望豐村 |
一級 |
體育
截至2021年3月16日,雷山縣有各類體育場地259個室外運動場地;其中,籃球場252個,足球場地5個(十一人制2個,七人制2個,五人制1個);田徑場1個;汽車露營基地1個;完成8個鄉鎮農體工程、154個村級農體工程,農體工程建設覆蓋率達到100%,全縣體育場地建設總面積14.603萬平方米。
2021年,雷山縣建成丹江鎮烏開村、郎德鎮老貓村、大塘鎮烏獨村、達地鄉烏空村、西江鎮中寨村、永樂鎮黨開村6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建設,實現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到100%;全縣共建成體育場地369個,面積250975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01平方米。
實現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丹江社會足球場、大塘社會足球場、永樂社會足球場、一中室內籃球館對外開放。2021年成功舉辦了慶“七一”籃球運動會、全民足球周末聯賽、老年人乒乓球聯賽等群眾體育活動。2023年8月9日,“奔跑吧少年”2023年黔東南州青少年摔跤錦標賽上,雷山縣代表隊獲得2金1銀4銅的優異成績。
社會保障
2022年雷山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3727人,比上年末增加29人。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53693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43171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0522人。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583人,比上年增加137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5148人,增加2811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984人,增加52人。全縣共有2011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8003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 ,540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全年臨時救助1114人。
2022年,雷山縣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高齡補貼、臨時救助等民生保障資金5276萬元,惠及1.65萬余人。投入619萬元完成縣老年養護樓提質改造建設,完成南門、羊常、城南3個養老服務站點建設。
生態環境
2022年,雷山縣全年平均氣溫為16.1度,同比下降0.5度。全年縣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98.4%。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縣城污水處理率、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提高到97%和86.3%。累計完成94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80個,設置669個垃圾收集點,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無害化處理率達89.72%。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2.8%。
交通
編輯綜述
雷山縣距州府凱里42千米,距離凱(里)一玉(屏)高等級公路30千米,距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僅兩個多小時車程。2015年12月底,凱雷高速建成通車,改寫雷山不通高速的歷史;2016年10月,雷榕高速開工。雷山交通路網四通八達,2022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完成1.48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貨物運輸總量546萬噸,同比增長30.3%。貨物運輸周轉量27200萬噸/千米,同比增長29.8%。全年旅客運輸總量90.9萬人次,同比增長0.2%。旅客運輸周轉量3637萬人/千米,同比增長1.7%。該縣暫時沒有通火車。
公路
2022年末,全縣境內公路里程1664.2千米,同比增長7.1%。其中,高速12.4千米,與上年持平;國道51.8千米,與上年持平;省道191.4千米,與上年持平;縣道200千米,比上年下降 0.6%;鄉道221.3千米,比上年下降1.2%;村道795.8千米,比上年增長16.8%;組道191.5千米,與上年持平。雷山縣擁有省道S204、國道G243兩條重要公路主干線;擁有雷山縣汽車站、西江千戶苗寨旅游客運站、永樂汽車站和達地汽車站等4個汽車站。
雷山縣汽車站
雷山縣汽車站成立于2003年02月18日,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城關南門壩。2021年春節期間,雷山縣汽車站共有雷山至貴陽、凱里、丹寨、榕江四條線路。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雷山縣共有公交企業1家,共有南屏路口至蓮花、羊排巖寨至陶堯橋、牛王寨至楓香東路總站3條公交線路;擁有雷山縣苗城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和雷山縣苗都出租車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出租車公司。
雷山縣苗城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于2013年6月21日在雷山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資金30萬元整。2013年6月30日雷山縣道路運輸管理局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于當月正式進入公司化營運管理模式。2017年,公司有管理人員7人,入股車輛30輛,駕駛員70余人。
人文
編輯綜述
雷山縣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其中包括西江千戶苗寨、獨南苗寨、白巖苗寨等,演繹出銅鼓舞、古瓢舞、錦雞舞等豐富的特色人文;縣域不僅有雷山縣烈士陵園、胡仲毓烈士故居等革命遺址,還整理出了《雷公山銘記的先烈——胡仲毓》《民主人士梁聚五》《雷山革命遺址概覽》《雷山解放記》等史料書籍;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雷山苗繡、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苗族蘆笙制作技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等15項;擁有1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雷公坪咸同起義遺址等。以及雷公坪“點將臺”、格頭“秀眉營”等歷史遺跡。
文物古跡
雷山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郎德上寨古建筑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雷公坪咸同起義遺址、西江千戶苗寨等。
雷山縣部分文物保護單位
級別 |
類型 |
名稱 |
朝代 |
保護單位批次 |
保護時間 |
|
國家級 |
古建筑 |
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
元、明、清 |
雷山縣 |
第五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2001 |
省級 |
革命遺址遺跡及革命紀念建筑物 |
雷公坪咸同起義遺址 |
近代 |
雷山縣 |
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1985 |
省級 |
古建筑 |
西江千戶苗寨 |
東漢 |
雷山縣 |
- |
1992 |
郎德上寨
雷山郎德上寨是一個苗族村寨,距凱里市區 29千米,距縣政府雷山 7 千米,是貴州省東線民族風情游的重點村寨之一。郎德上寨是苗語“能兌昂糾”的意譯,“能兌”指的是歐兌河下游的意思,村以河名為名,“昂糾”為上寨。寨內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征,所以又稱“長裙苗”。郎德鎮內有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全國百座露天博物館”和“蘆笙之鄉”。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為我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郎德上寨
雷公坪咸同起義遺址
雷公坪咸同起義遺址位于雷公山主峰北麓,由大雷公坪和小雷公坪組成。大雷公坪在高處,海拔1850米,坪寬0.267平方公里;小雷公坪在低處,海拔1721米,坪寬0.333平方公里。1985年11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張秀眉領導的苗族農民起義軍退守雷公山,在大雷公坪設置大本營。起義軍憑著天然屏障,設置七道關隘,且戰且耕,與清軍展開斗爭。直到全省各族農民起義運動接近尾聲,在十多萬湘、川、黔三省官軍的聯合圍剿下,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雷公坪防線被攻破,張秀眉、楊大六被迫帶領義軍撤離雷公坪。
雷公坪咸同農民起義遺址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止到2022年,雷山縣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5項,省級13項,州級名錄19項。有苗族蘆笙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莫厭學、苗族織錦技藝的非遺傳承人甘小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傳承人李正云、苗繡傳承人楊阿妮、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傳承人楊昌義等一批優秀的傳承人。
雷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級別 |
名稱 |
國家級 |
《苗繡(雷山苗繡)》?、《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苗族蘆笙制作技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苗族鼓藏節》《苗族民歌·苗族飛歌、》《苗族織錦技藝》、《苗醫藥·骨傷蛇傷療法》、《苗年》?、《銅鼓舞·雷山苗族銅鼓舞》、《苗族蘆笙舞》、《賈理》、《嘎百?!?、《苗族古瓢舞》、《仰阿莎》 |
省級 |
《苗族吃新節》、《苗族三月坡》、《苗族招龍 》、《苗族掃寨》《苗族酒禮歌》《苗族服飾文化》、《苗族古瓢琴制作技藝》、《苗醫藥? 膚裂收斂膏制作技藝》、《魚醬酸制作技藝》《水族馬尾繡》、《水族端節》、《雷山苗族植物彩色染技藝》、《苗族簫笛曲》 |
州級 |
《木梳制作技藝》、《苗族祭巖媽巖爹》、《苗族婚俗》、《米酒釀造技藝》、《土陶瓷制作技藝》、《雷公山傳說》《雷公山傳說》、《木葉吹奏》、《水族瓜年舞》、《雷公山區苗族干砌堡坎技藝》、《雷公山魚醬酸制作技藝》、《雷公山韭菜根制作技藝》、《連城米花糖制作技藝》、《雷山綠茶傳統制作技藝》、《苗醫藥? 九子瘍膏制作技藝》、《苗醫藥? 針挑療法》、《水族醫藥? 化水療法》、《苗醫藥? 肝炎馬蹄金療法》、《苗族古歌》、《苗族情歌》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黔東南苗寨吊腳樓多依山勢而建,為穿斗式木構建筑,因前檐柱吊腳而得名。一般為四榀三開間或五榀四開間,個別為六榀五開間,框架用榫卯銜接。建房時無需圖紙,掌墨師根據地形和房主的需要確定相應的方案,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建造。房屋不用一釘一鉚,便能使柱柱相連、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一棟棟木樓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上,足見苗族民居建筑工匠的工藝水平。2006年5月,雷山縣申報的“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苗寨吊腳樓
苗族蘆笙制作技藝
蘆笙是深受苗族群眾喜愛的多簧氣鳴樂器。苗族蘆笙種類較多,音質有別,形體大小各異,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蘆笙,不僅要求制作工匠有長期的制作經驗,還要具備一定的樂理知識、物理知識和力學原理。蘆笙制作工具有風箱、錘子、黃銅、斧子、鑿子、鋸子、鉆子、苦竹、桐油和石灰。其中凱里、雷山地區制作的蘆笙音質純正,外表光潔美觀,極負盛名。雷山縣、凱里市申報的“苗族蘆笙制作技藝”分別于2006年5月、2011年5月先后入選第一批、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苗族蘆笙
苗族織錦技藝
苗族織錦技藝是苗族婦女運用彩色絲線,經提花、織造等工藝織出圖案織物的手工技藝。苗族織錦紋樣豐富,有動物紋、植物紋、器物紋、幾何紋等??傮w布局均衡,結構嚴謹,工藝精湛,美觀大方,多用作衣服、圍腰、背帶等面料。雷山縣、麻江縣申報的“苗族織錦技藝”和凱里市、臺江縣申報的“苗族織錦技藝”分別于2008年6月和2011年5月入選第二批、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苗族織錦
飲食
雷山苗族飲食歷來以大米為主食,輔之玉米、麥子等雜糧。副食有豆類、紅薯、洋芋以及各種蔬菜。葷菜有牛、鴨、豬、羊、雞、狗、魚肉和雞、鴨蛋等。苗族喜吃酸辣,家家戶戶都備有酸菜、酸番茄、酸辣椒、面辣以及醃湯、腌魚等。
長桌宴
長桌宴,是雷山苗族飲食文化中的最高形式,已傳承上千年。最盛大的長桌宴莫過于慶祝苗年,每家每戶搬出座椅接龍般擺出十至上百米長桌,端上苗王魚、白切雞、雞稀飯、米豆腐、鼓藏肉、酸湯魚、魚醬、青菜、酸菜、農家小米渣、臘肉香腸、韭菜根、折耳根等幾十道菜,歡慶節日的同時也迎接著五湖四海的貴客。宴席上吹起蘆笙,苗族姑娘身著盛裝,手持酒海,從高到低依次排開,一邊唱著敬酒歌一邊為客人倒酒。其中的十二道攔門酒、高山流水敬酒禮等酒禮酒儀蘊藏著中華民族豐富的待客之道和好客精神。
高山流水敬酒禮
苗家鼓藏肉
鼓藏肉是苗家過十三年一次的鼓藏節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以黑豬的胸脯五花肉或大肥肉為主,有二尺寬、二兩重,用白水來煮,不占鹽、不占辣椒,當客人在過節日吃這道菜時,最好多吃少說,吃飽喝足后可不能直接說出來,要說苗家鼓藏語:吃飽了要說“倉滿了”,喝酒喝不下去要說“水漲”等等吉利語。
鼓藏肉
特產
雷山縣有雷山銀球茶、雷山魚醬、雷山黑毛豬臘肉、雷公山天麻、雷公山紅米、苗族銀飾品、苗王魚等獨特的特產。
雷山銀球茶
雷公山銀球茶,系采用常年云霧繚繞的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生態茶園的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優質茶青精制加工而成;其造型獨特,球體直徑18-20毫米,表面呈銀灰墨綠,干球重2.5克,每杯放一顆,用沸水150毫升沖泡,3分鐘后球體在杯中徐徐舒展。
采茶
雷公山富硒清明茶
雷公山富硒清明茶茶葉品質優異,葉肉肥碩柔軟,香味濃醇,爽口回甘,耐于沖泡;茶葉含硒量高達2.00微克-2.02微克/克,是一般茶葉平均含硒量的15倍。清明茶,是上年秋季形成的越冬芽,在清明前后發育而成。
苗王魚
苗王魚是聞名貴州省內外的一道苗族傳統名菜家肴。用白菜、廣菜、竹筍、血豆等菜中之一兩種放入盞有清水的酸湯中,把取除苦膽、內臟的鮮鯉魚放入菜鍋中煮熟,然后把魚撈出置于食盤或大碗中,剔去骨刺,適度搗爛魚肉,把在木炭火上燒熟搗爛的青辣椒(或用干糊辣椒面代)拌勻,加配適量鹽、蔥花、蒜泥、花椒、魚寥等調料,即制成苗王魚。
苗王魚
習俗
雷山縣苗族有三大舞:銅鼓舞、蘆笙舞、木鼓舞;有三大歌:別福歌、苗飛歌、游方歌;三大節:爬坡節、吃新節、鼓藏節,其中一年一度的“苗年節”和十三年一度的“鼓藏節”最為隆重。
以春節為例,雷山縣城主要活動有:民間龍燈花燈盛會、苗族歌舞展演、圖片展、猜燈謎、苗嶺笙歌音樂季元宵晚會等;郎德苗寨將安排每天兩場的大型十二道攔門酒迎賓及歌舞表演,永樂鎮推出首屆賀新春“相聚美麗鄉村、共唱美好生活”山歌大賽;西江千戶苗寨主要活動有:新年大花臉、銀飾制作技藝展示、苗族釀酒技藝展示、苗族蠟染技藝展示、村民原生態舞蹈、打糍粑比賽等。
銅鼓舞
銅鼓舞是敲擊銅鼓時踩著鼓點節奏跳的舞,擊鼓的方法是:把銅鼓置于寬敞的鼓柱中央,用繩將鼓側的兩支耳朵系好懸掛于鼓柱挑手杭吊起來,然后鼓手右手持鼓糙擊鼓面,左手持小木棒擊鼓胭部,可發出兩種音響;有的還需另一人手提木桶大小的助音桶,桶口對鼓胭同時,一人擊,一人來回地“接調”“送調”,使鼓音雄渾遠遠傳揚?!般~鼓舞傳承地”掌坳村仍保留有11種鼓點舞步,新橋村和郎德上寨各有異彩,舞姿經長久積累和創新改進,形成集鼓、跳、聲音、歌于一體,獨具熱烈奔放,古樸、莊重、豁達的特點。
銅鼓舞
苗族飛歌
苗族飛歌,苗語稱為"HXak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種,流行于貴州臺江、劍河、凱里等一帶。飛歌的歌詞,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多數是五字句。曲調有大致固定的譜子,拍節的長短與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時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發揮。飛歌曲調有掛丁、凱棠、灣水三種。
苗族飛歌
鼓藏節
鼓藏節12年舉辦一次,每次持續達4年之久,現在改為持續3年。苗族聚族而居,雷山苗族以血統宗族形成的地域組織“鼓社”為單位維系其生存發展?!肮摹笔亲嫦壬耢`的象征,所以鼓藏節的儀式活動都以“鼓”為核心來進行。鼓藏節的儀式由鼓社組織的領導“鼓藏頭”操辦,“鼓藏頭”經由群眾選舉產生。鼓藏節第一年二月申日舉辦“招龍”儀式。全鼓社男女老幼集中到迎龍場的楓香神樹腳,由“鼓藏頭”在五彩寶輦下主持“招龍”儀式。第一年的七月寅日舉辦“醒鼓”儀式。第二年十月卯日舉辦“迎鼓”儀式。第三年的四月吉日,舉辦“審?!眱x式。第四年十月丑日,舉行殺豬祭鼓儀式,稱為“白鼓節”,是“鼓藏節”的結束儀式。
歡度鼓藏節
傳統村落
雷山縣第一批傳統村落有4個;第二批傳統村落有46個;第三批傳統村落有7個;第四批傳統村落有1個;第五批傳統村落有10個;共68個,涉及9個鄉鎮。
雷山縣傳統村落名錄
縣 |
第一批(列入時間:2012年12月17日) |
第二批(列入時間:2013年8月26日) |
第三批(列入時間:2014年11月17日) |
第四批(列入時間:2016年12月9日) |
第五批(列入時間:2018年12月10日) |
雷山縣 |
上郎德村、下郎德村、南猛村、控拜村 |
楊柳村、烏瓦村、烏流村、也改村、報德村、也利村、長烏村、黃里村、中寨村、開覺村、龍塘村、麻料村、烏堯村、北建村、烏東村、虎陽村、教廠村、腳猛村、干皎村、貓貓河村、加鳥村、開屯村、喬洛村、喬歪村、肖家村、烏迭村、三角田村、公統村、豐塘村、烏的村、榮防村、烏響村、排肖村、新橋村、掌坳村、獨南村、喬王村、巖寨村、掌雷村、龍河村、也蒙苗寨、陡寨村、毛坪村、格頭村、提香村、雀鳥村 |
大龍苗寨、烏高村、橋港村、馬路苗寨、同鳥水寨、平祥村、水寨村 |
羊卡村 |
烏肖村、小龍村、排翁村、陽茍村、喬配村、小開屯村、烏江村、甘益村、烏空村、里勇村 |
資料來源: |
龍塘村
龍塘村位于雷山縣東,距凱里市區30千米、距西江景區14千米,與凱里市的三棵樹鎮小烏燒、貓鼻嶺村毗鄰,是雷山縣的北大門。龍塘村為貴州省黔東南“十大鄉村旅游點”,曾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國家森林鄉村”“乙級鄉村旅游村寨”。2022年,龍塘村入選貴州“第四批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
龍塘村
烏東村
丹江鎮烏東村地處苗嶺主峰雷公山半山腰,位于雷山縣城東部,海拔1300米,距離縣城20千米。村寨自然景觀保存完好,四條溪流穿村而過,民居建筑以吊腳樓為主。烏東村被譽為雷公山下的“世外桃源”苗寨,已被列入“中國經典村落景觀”,是盛夏避暑理想旅游勝地。2018年被評為“乙級鄉村旅游村寨”;2021年入選貴州“第三批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
烏東村吃新節
風景名勝
編輯綜述
雷山縣共有300多個苗族古村落,有5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至今仍保持著傳統完好的建筑風格和生活習俗。有郎德上寨、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江千戶苗寨等,共有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和雷山縣郎德旅游景區2個AAAA級景區,一個雷縣山大塘景區AAA級景區。
名稱 |
地址 |
等級 |
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景區 |
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西江鎮 |
AAAA |
雷山縣郎德旅游景區 |
黔東南州雷山縣,距凱里市區20余公里,距雷山縣城10余公里 |
AAAA |
雷縣山大塘景區 |
地處雷山縣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 |
AAA |
西江千戶苗寨景區
西江千戶苗寨,地處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西江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景觀村落、國家4A級旅游景區。景區占地面積5.5平方千米,距雷山縣城25千米,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市35千米,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千米,緊鄰滬昆高速公路、凱雷高速公路,開通了貴陽、荔波、凱里高鐵南站、都勻東高鐵站、鎮遠古城等地直達西江千戶苗寨景區直通車。全寨共有1400余戶、6000余人,苗族人口占99.5%,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千戶苗寨
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立于2002年12月,規劃面積4354.7公頃,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中部苗嶺西坡。森林游覽區分為6個景區:苗嶺之巔景區、歐開河景區、蓮花坪景區、響水巖景區、烏東景區、高巖峽谷景區。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挪威專家譽為“當今人類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未受污染的生態、文化凈地,是人們追求返璞歸真、重返大自然的理想王國,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地區之一”。
雷公山-響水巖瀑布
重要人物
編輯
人物 |
簡介 |
胡仲毓(1902-1936) |
男,苗族,又名胡鐘武,奶名海云。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1936年9月18日被害,年僅34歲 |
楊炳權(1968-?) |
男,苗族,1968年12月27日生,雷山縣人。1991年至1995年被省郵電管理局授予“先進生產工作者”、 “優質服務‘十佳’標兵”稱號,1996年12月被郵電部授予“全國郵電勞動模范稱號” |
梁聚五(1892—1977) |
苗族,貴州雷山縣人,著名學者。著有《黔南各族生活剪影》《緬甸征塵》《貴州苗族人民在反清斗爭中躍進》《苗夷民族發展史》 |
李順驊(1957-?) |
苗族,貴州雷山人,中共黨員、作家,著有詩集《白欄桿》、《紅楓嶺》、《行色匆匆》等 |
重要榮譽
編輯2004 年,雷山被中央電視臺等媒體評為“全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2008年,雷山被評為“貴州十大影響力風景名勝區”和“中國苗族銀飾之鄉”稱號。
2009年4月25日至27日,在世界旅游精英博鰲峰會上,雷山縣被授予“中國旅游王牌目的地”榮譽稱號。被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等機構評為“中國最美的小城”;被中國精選國際旅游品牌推廣盛會評為“中國最佳魅力旅游名縣”。
2016年,雷山縣榮獲“全國十大中國鄉村民宿發展示范縣”稱號。
2019年,雷山縣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0年2月,雷山縣入選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2020年2月12日,雷山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2020年5月,雷山縣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7月,雷山縣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2020年11月25日,雷山縣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1月18日,雷山縣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11月,雷山縣入選“2021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注釋
編輯展開[a]
[ zāng kē ]
船只停泊時用以系繩的木樁。
郡名。漢時設置。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雷山簡介.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8-29].
[2]地域特色.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8-29].
[3]雷山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3-08-29].
[4]行政區劃.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8-29].
[5]雷山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8-29].
[6]龍向日;楊麥秀;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111-112. [2023-08-29].
[7]雷山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1].
[8]雷山縣2022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質量增長.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4].
[9]西江千戶苗寨.西江千戶苗寨官網. [2023-09-04].
[10]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信息資料.貴州省林業局. [2023-09-04].
[11]歷史沿革.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8-29].
[12]雷山縣.多彩貴州網-數字貴州. [2023-08-29].
[13]雷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4].
[14]多彩貴州網. 密織“遺世天堂”山水情 共筑苗鄉侗寨小康夢.澎湃新聞. [2023-08-29].
[15]大型紀錄片《我和我的婚禮》在貴州正式開機.北青網. [2023-08-29].
[16]龍向日;楊麥秀;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44-47. (2)
[17]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歷史沿革.中國小康網. [2023-09-04].
[18]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地理環境.中國小康網. [2023-08-29].
[19]龍向日;楊麥秀;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76-79. (2)
[20]龍向日;楊麥秀;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71-72. [2023-08-29].
[21]龍向日;楊麥秀;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74-75.
[22]政務:水美貴州. 雷山縣|立足“三字訣” 落實防汛備汛措施.澎湃新聞. [2023-09-12].
[23]雷山水利年鑒(2021).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8-29].
[24]龍向日;楊麥秀;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89-90.
[25]龍向日;楊麥秀;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72-74. (2)
[26]雷山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2].
[27]天眼新聞. 雷山:引進菌草種植示范 促進畜牧產業創新增收.百度. [2023-09-13].
[28]雷山縣探索林下“麻芋”輪作覓出鄉村振興“致富方”.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28].
[29]雷山縣探索多元化生態產品助農增收.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28].
[30]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自然資源.中國小康網. [2023-08-29].
[31]天眼新聞. 雷山縣節水周:推進城市節水,建設宜居城市.百家號. [2023-09-28].
[32]龍向日, 楊麥秀, 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86.
[33]龍向日;楊麥秀;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95-96.
[34]龍向日;楊麥秀;楊正光.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12: 92-94. (2)
[35]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省林業局. [2023-09-13].
[36]雷山縣多舉措開展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工作.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8-29].
[37]雷山縣志編纂委員會. 雷山縣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 80-81.
[38]天眼新聞. 雷山:災后重建黨旗紅 勇于擔當踐初心.百家號. [2023-09-22].
[39]雷山縣委書記楊錦春帶隊赴深圳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3].
[40]天眼新聞. 羅祖新到鄉村法治教育普及行動專班辦公室督導法治教育普及行動工作.百家號. [2023-09-13].
[41]領導之窗.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8-29].
[42]政協第十屆雷山縣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召開.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3].
[43]雷山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3].
[44]雷山縣民族組成數據.紅黑人口庫. [2023-09-13].
[45]雷山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雷山縣志1988-2015上冊. 方志出版社, 2017-07: 154. [2023-09-04].
[46]天眼新聞. 雷山:一二三產融合促產業提檔升級.百度. [2023-09-01].
[47]2022年雷山縣生產總值(GDP)增長3.2%實現“三高于”.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4].
[48]雷山縣:持續推動旅游業 高質量發展.貴州省人民政府. [2023-09-22].
[49]貴州雷山:“五個注重”擦亮鄉村旅游品牌.中國鄉村振興網. [2023-09-22].
[50]雷山縣“十四五”文化旅游業發展規劃.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28].
[51]雷山縣黨員先鋒微平臺. 砥礪奮進 勇毅前行 奮力譜寫和美雷山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訪中共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游美昆.微信公眾平臺. [2023-09-13].
[52]雷山縣“茶麻菇稻”農文旅融合現代農業產業園食用菌研發及種植基地項目介紹.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3].
[53]雷山縣教育基本情況.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3].
[54]2023年雷山縣高中教育學校名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3-09-04].
[55]雷山縣圖書館到羊排易地扶貧安置點開展“暢讀經典 歡度新年”春節主題活動.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3].
[56]倡導全民閱讀 共建書香雷山 2021年“書香雷山”讀書活動全面啟動.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3].
[57]科技創新工作開展情況.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4].
[58]雷山縣完成專利項目77項 完成率128.3%.多彩貴州網. [2023-09-13].
[59]2022年雷山縣醫院名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3-09-04].
[60]州政協調研組到雷山開展“健身活動場館 和戶外場地”建設調研.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22].
[61]雷山縣“三舉措”全力推進體育事業全面發展.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4].
[62]雷山縣代表隊在“奔跑吧少年”2023年黔東南州青少年摔跤錦標賽喜獲2金1銀4銅.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4].
[63]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4].
[64]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交通概況.中國小康網. [2023-09-13].
[65]天眼新聞. 雷山:以高速為徑 交通路網貫通促發展.百度. [2023-09-04].
[66]12306.中國鐵路12306. [2023-09-04].
[67]雷山公路管理段榮獲雷山縣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狀”.凱里公路管理局. [2023-09-13].
[68]雷山縣各汽車站春運期間縣際發車時刻表.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3].
[69]雷山縣汽車站.企查查. [2023-09-13].
[70]2022年雷山縣公交線路查詢.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3-09-04].
[71]雷山縣出租汽車企業電召服務號碼.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13].
[72]雷山縣苗城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簡介.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22].
[73]苗族村寨.河南省靈寶市人民法院. [2023-09-04].
[74]雷山白巖村:梯田托起的村莊,每一層都是絕美畫卷!.澎湃新聞. [2023-09-04].
[75]雷山縣人文.中國小康網. [2023-09-04].
[76]雷山縣多舉措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實落細.黔東南日報. [2023-09-04].
[77]雷山縣檔案館發揮資源優勢傳承紅色記憶.中國檔案. [2023-09-04].
[78]貴州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貴州省人民政府. [2023-09-04].
[79]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貴州這3個縣成全國示范啦!快看有你老家沒?.百度. [2023-09-04].
[80]新民晚報. 郎德上寨,傳奇的古樸苗寨.百度. [2023-09-04].
[81]上外國際教育學院. 文化傳承:西江千戶苗寨——世界最大的苗族村寨.微信公眾平臺. [2023-09-22].
[82]貴州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貴州省人民政府. [2023-09-04].
[83]雷山縣·雷公坪咸同農民起義遺址.非遺云村寨. [2023-09-13].
[84]雷山縣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苗族蘆笙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莫厭學.多彩貴州網. [2023-09-13].
[85]雷山縣非遺傳承人甘小芝榮獲2023年度“全國青年非遺傳承人扶持計劃”.多彩貴州網. [2023-09-13].
[86]悠然雷山. 雷山有1人!貴州擬推薦申報58人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微信公眾平臺. [2023-09-13].
[87]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雷山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2023-09-13].
[88]苗族蘆笙制作技藝(雷山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2023-09-13].
[89]苗族織錦技藝(雷山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2023-09-13].
[90]文志林. 雷山縣志1988-2015上冊. 方志出版社, 2017-01: 131-132.
[91]雷山苗族長桌宴.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4].
[92]西江苗寨12道攔門茶“醉”游客.中國小康網. [2023-09-04].
[93]天眼新聞. 西江千戶苗寨,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個一”.百度. [2023-09-04].
[94]苗家鼓藏肉.中國小康網. [2023-09-13].
[95]貴州省雷山縣27項大型民俗活動喜迎新春.央廣網. [2023-09-04].
[96]雷山縣.中國小康網. [2023-09-04].
[97]雷山銀球茶.中國小康網. [2023-09-04].
[98]雷公山富硒清明茶.中國小康網. [2023-09-04].
[99]苗王魚.中國小康網. [2023-09-04].
[100]銅鼓舞.中國小康網. [2023-09-13].
[101]苗族飛歌.中國小康網. [2023-09-13].
[102]苗族鼓藏節.中國小康網. [2023-09-13].
[103]黔東南州中國傳統村落一覽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3-09-13].
[104]西江千戶苗寨人氣超旺!是時候錯峰打卡周邊"寶藏地"了.多彩貴州網. [2023-09-04].
[105]貴州雷山赴晉推介苗寨文化 邀民眾享“空氣罐頭”.鳳凰網. [2023-09-04].
[106]貴州省內420家A級旅游景區向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人民日報. [2023-09-04].
[107]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游局. 貴州雷山·大塘景區.微信. [2023-09-04].
[108]南昌起義黔東南代表人物述評.黔東南日報. [2023-09-13].
[109]楊炳權.中國小康網. [2023-09-13].
[110]李順驊.中國小康網. [2023-09-13].
[111]美麗雷山. 中國苗族銀飾之鄉-雷山.微信. [2023-09-04].
[112]雷山縣“四子合一”撬動民宿經濟高質量發展.雷山縣人民政府. [2023-09-04].
[113]農業農村部命名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人民網. [2023-09-04].
[114]“不老神”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小康雜志社. [2023-09-04].
[115]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生態綜合補償
試點縣名單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09-04].
[116]“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榜單.小康雜志社. [2023-09-04].
[117]“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新鮮出爐!.小康雜志社. [2023-09-04].
[118]水利部關于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的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023-09-04].
[119]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命名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的通知.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 [2023-09-04].
[120]天眼新聞. 喜報!雷山縣入選“2021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百度. [2023-09-04].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