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稱
- 2 歷史沿革
- ? 先秦至兩晉
- ? 隋代至元代
- ? 明代至清代
- ? 中華民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3 地理
- ? 位置境域
- ? 地質
- ? 地形地貌
- ? 氣候特征
- ? 水文水利
- ? 水文
- ? 水利
- ? 土壤
- ? 自然資源
- ? 水資源
- ? 土地資源
- ? 生物資源
- ? 礦產資源
- ? 自然災害
- ? 生物多樣性
- ? 植物
- ? 動物
- 4 行政區劃
- 5 政治
- 6 人口
- ? 人口數量
- ? 民族構成
- ? 語言
- ? 宗教信仰
- ? 佛教
- 7 經濟
- ? 綜述
- ? 第一產業
- ? 第二產業
- ? 第三產業
- ? 外貿
- ? 銀行
- ? 經濟政策
- 8 社會事業
- ? 教育事業
- ? 醫療事業
香港特別行政區(英語:Hong Kong),簡稱“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位于中國東南部,由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組成。截至202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陸地總面積為1113.7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1.21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為741.3萬人。
名稱
編輯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
香港的英文名稱來源于1841年,英軍在赤柱登陸后,由一名叫陳群的當地女性原居民帶路向北走,經過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用客家話答稱"香港",英軍即以陳群的口音“Hong Kong”記之,并用以稱呼全島。
歷史沿革
編輯先秦至兩晉
在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境地就已經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先秦時期,嶺南(包括香港)為百越之地,《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個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中原王朝領土。
漢朝香港隸屬南??げ┝_縣。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顯祖咸和六年將南??|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隋代至元代
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并入廣州府南???,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中國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
在元朝時,香港屬江西行省。另外統治者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
明代至清代
明朝萬歷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后來的香港地區。明神宗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香港島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
中華民國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后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股市經歷極大波動。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成功擊退炒家。
200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同意為在香港辦理4類個人人民幣業務(即存款、兌換、匯款及人民幣銀行卡)的香港銀行提供清算安排。2004年2月,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
2004年6月初,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舉行,內地9省區和港澳特區“9+2”區域經濟合作正式登場。
2011年3月,中央公布“十二五”規劃綱要,港澳部分首次單獨成章,綱要指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明確指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2022年12月23日,香港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
2023年2月,南京與香港簽署一批多領域合作項目。
2024年3月19日,《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由香港特區立法會全票通過,并于3月23日刊憲生效。
地理
編輯位置境域
香港位于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西與澳門隔海相望,北與深圳市相鄰,南臨珠海市萬山群島,距廣州市約200公里,位于北緯22°08'至22°35'及東經113°49'至114°31'之間。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為1106.3平方公里,其中港島80.7平方公里,九龍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1648.7平方公里。
地質
香港的地質走向以大型的連續東北-西南斷層為主,西北東南走向的斷層規模較小,當中以張性斷裂為主,而且并不連貫。這樣一種構造格局控制著現今香港的山脈分布和基本地形。主要由火成巖、沉積巖及變質巖構成,沉積巖大多見于東北部。
在香港年代最久遠的外露巖石為沉積巖,大約在四億年前由河流沉積物堆積而成。這地區在3.6億至3億年前偶爾遭淺海淹沒,期間石灰巖(即現在的大理巖)及粉砂巖不斷累積。在1.7億至1.4億年前,多個火山中心猛烈爆發,產生厚厚的火山灰地層。在地殼較深處,巖漿侵入較早形成的火山巖,慢慢結晶成花崗巖。位于香港東南部的糧船灣超級火山發生大噴發后,火山活動隨之停止。平洲上較年輕的巖層,是大約在5000萬年前沙漠邊緣一個湖泊的沉積物。在過去260萬年間,幾次大冰期令全球海平面拾級而下,香港四周出現廣泛的河漫灘。至間冰期海平面上升,河漫灘便被海泥覆蓋。
地形地貌
香港山巒起伏,峻嶺陡峭。全港最高的山峰是位于新界中部的大帽山,海拔957米;最深的海床位于蒲臺島以北的螺洲門,低于海平面66米。香港的高山主要由火山巖形成,較矮的山丘和低地則大多由花崗巖或沉積巖形成。基巖表面一般為風化巖土層,山坡覆蓋著巖屑崩積層,而沖積層沿著河谷伸展。海床大部分為海泥所覆蓋,海岸及離岸海槽則被海沙覆蓋。香港擁有豐富的海岸地貌,包括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拱、海蝕隙、連島沙洲、海蝕平臺、海蝕柱、海蝕龕和吹穴。
香港主要島嶼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大嶼山,其中香港島面積達78.64平方千米,太平山是香港島最高的山峰,主要成分大多為花崗巖;九龍半島面積位46.93平方千米,島上多丘陵,以大霧山為最高;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達148.36平方千米,地勢西南高峻,東北較低,主峰鳳凰山海拔935米,是全香港第二高峰。
氣候特征
香港是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雨量充沛,四季花香,春溫多霧,夏熱多雨,秋日晴和,冬微干冷。年平均氣溫為23.3℃。冬季溫度可能跌至10℃以下,夏季則回升至31℃以上。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80%。平均相對濕度76%,總雨量為2307.1毫米,總日照時間179.9小時,平均風速為23.0公里/小時。
水文水利
水文
香港地區處于潮濕的亞熱帶環境,涇流豐富,地表水系發達。但水系作用范圍有限,無大河流。香港有超過200條河流及溪澗,除作為香港與深圳界河的深圳河外,主要有山貝河、城門河、梧桐河、林村河、元朗河和錦田河等。其中深圳河發源于梧桐山牛尾嶺,自東北向西南流入深圳灣,出伶仃洋。全長37公里。
山貝河
山貝河是新界西北一條主要河流,干流長約14.3公里,平均坡度為0.0266,流域面積約 29.2 平方公里。山貝河源頭位于九徑山東面山脊,高約海拔380米,該河支流由南向北流經元朗十八鄉多個村落及元朗新市鎮,再流經南生圍和豐樂圍一帶的魚塘,于甩洲與錦田河新河道匯合,最后流入后海灣。
錦田河
錦田河位于新界西北,元朗市以東的錦田地區,流域面積約為 44.3 平方公里,是香港發源地第二高的河流。錦田河發源于大帽山西北坡海拔約910米之處,流過大帽山后坡度驟降,進入錦田平原。干流與一條大支流匯合后轉向西北方,在南生圍附近匯合山貝河后,最后流入后海灣。錦田河干流水平長度約13公里,平均坡度為0.069。
水利
香港水庫的總容量達5.86億立方米。主要水庫有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大欖涌水塘、石壁水塘、城門水塘及下城門水塘,其中萬宜水庫的容量為2.81億立方米。
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庫,是在海中興建而成,位于西貢東及西郊野公園內。水庫分別于糧船灣洲和西貢半島東部海峽的東西兩端,興建了兩條高于水平線六十四米的石壩,工程于1979年完成興建,容量達2億8千萬立方米。
船灣淡水湖
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二大的水庫,是全球第一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庫,位于八仙嶺及船灣郊野公園。于一九六八年建成,容量達2億3千萬立方米。船灣淡水湖的堤壩長約二公里,用沙和碎石分層堆砌而成。
土壤
香港地區的土壤類型主要有富鐵土、鐵鋁土、淋溶土、雛形土和人為土, 其中凝灰巖和花崗巖發育的富鐵土是境內主要的土壤。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香港缺乏天然湖泊、河流及充裕的地下水源,2022至2023年度,香港平均每日的食水用量達294萬立方米,而每年的平均雨量只有2431.2毫米。香港的水源主要來自兩方面:由天然集水區收集的雨水及來自廣東省的東江水。
土地資源
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截至2021年,林地占總面積的26%,草地占16.1%,灌木地占22.8%,沼澤和紅樹地占0.5%,劣地占0.2%,農地占4.4%,水塘占2.2%,城郊區建設發展土地占25.4%。
生物資源
香港有約240種蝴蝶品種,分屬于弄蝶科、鳳蝶科、粉蝶科、灰蝶科、蛺蝶科及眼蝶科,其蝴蝶的幼蟲可被研發作藥物用途,如金鳳蝶幼蟲便被研發成胃藥;共有超過60種蟹,如印度新脹蟹及隆背張口蟹等;共有淡水魚達194種,如異鱭、擬平鰍、食蚊魚和斑鱉等。
礦產資源
香港的礦產資源可分為三大類:陸上的金屬礦物和非金屬工業礦物、石礦和建筑石材,以及離岸的沙源。
金屬礦產
香港境內的金屬礦產可分為四大類:錫-鎢-鉬的礦物、銅-鉛-鋅的礦物、鐵的礦物、錫和金的砂礦,其中錫-鎢-鉬的礦物集中于針山、沙螺灣及蓮花山;銅-鉛-鋅的礦物主要集中在新界東北向的斷層帶,在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巖之內,地區有連麻坑及大帽山;香港最大的礦床是位于馬鞍山的鐵礦。
非金屬礦物
非金屬礦物有高嶺土、長石、石英、綠柱石及石墨。高嶺土曾在茶果嶺、赤鱲角及青衣開采,但尚有多個位于香港西北部較小礦產,亦曾被開采;長石一度在茶果嶺的一條大巖脈中被開采,而石英則來自多個以開采花崗巖質土壤及石英脈為主的石礦場;魔鬼山,綠柱石與在花崗巖中的鎢脈相關,但從沒有被商業開采過;而石墨則曾于大小磨刀洲上,變質沉積巖的夾層中廣泛開采。
自然災害
香港常見的自然災害有熱帶氣旋、水浸、雷暴和閃電、山火、山泥傾瀉、酷熱天氣。其中熱帶氣旋會導致低洼地區出現嚴重淹浸或海水倒灌及建筑物可能會受損等。山泥傾瀉主要是氣候地形及許多人造斜坡而導致的。1946年至2017年,香港總共刮過15次“十號風球”。
在2017年8月,臺風“天鴿”掠過香港,天文臺發出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俗稱“十號風球”),平均風速達到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導致121名市民受傷,海陸空交通停頓,部分地區遭水浸。
生物多樣性
植物
香港位于東南亞熱帶植物分布區北部邊緣,植物種類和結構與廣東類似。其中維管束植物品種豐富,約有3300種,其中原生的占2100種。有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木蘭亞綱、金縷梅亞綱、石竹亞綱和第倫桃亞綱共75科628種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紫紋兜蘭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土沉香、刺桫欏、蘇鐵蕨、水蕨、金毛狗等。
動物
香港的陸地生物有香港雙足蜥,三線閉殼龜、黃胸鹀、短腳角蟾、穿山甲和克氏小葉春蜓等;曾在米埔沼澤出沒的鳥類約有400種,其中有黑臉琵鷺、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和勺嘴鷸等約50種鳥類,發現的雀鳥有各類鶯、鹟、鴝、鶇、鵯和山雀;九龍水塘附近有猴子聚居,包括獼猴及獼猴與長尾獼猴的混種;哺乳類動物有赤麂、東亞豪豬,豹貓、鼬獾、小靈貓、穴棲蝙蝠、短吻果蝠、歐亞水獺及食蟹獴。香港有115種兩棲和爬行動物,其中香港湍蛙、香港瘰螈、盧氏小樹蛙及緬甸蟒蛇屬于《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的受保護品種。在香港水域出沒的有綠海龜等五種海龜,常見的魚類有紅鱲、鱲魚、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和江豚等。
行政區劃
編輯香港特別行政區下轄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個地區共18個分區。
香港島 |
中西區 |
灣仔區 |
|
東區 |
|
南區 |
|
九龍半島 |
油尖旺區 |
深水埗區 |
|
九龍城區 |
|
黃大仙區 |
|
觀塘區 |
|
新界 |
北區 |
大埔區 |
|
沙田區 |
|
西貢區 |
|
荃灣區 |
|
屯門區 |
|
元朗區 |
|
葵青區 |
|
離島區 |
|
參考資料: |
政治
編輯
行政長官 |
李家超 |
政務司司長 |
陳國基 |
政務司副司長 |
卓永興 |
財政司司長 |
陳茂波 |
財政司副司長 |
黃偉綸 |
律政司司長 |
林定國 |
律政司副司長 |
張國鈞 |
參考資料: |
|
表格資料截至2023年7月9日 |
人口
編輯人口數量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截至2022年末,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7333200人,與2021年末人口比較,減少68300人,跌幅為0.9%。2021年末至2022年末的人口下跌由自然減少(即死亡多于出生)及香港居民凈移出(即移入少于移出)組成。出生人數為32500人,死亡人數為62100人。2022年末的總人口中,常住居民占7197200人,而流動居民占13600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740人。男性居民為3354500人,女性居民為3991600人。截至2023年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498100人,同比增加152000人,升幅為2.1%。
民族構成
香港大致為單一種族社會,約91.6%的人口都是華裔人士(種族屬漢族華人)。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香港約有619568人報稱為非華裔人士,這類人士約占人口的8.4%。 他們并非全都在香港永久居留。其他國籍人士主要包括菲律賓人口約20萬人、印度尼西亞人口約14萬人和印度約4.萬人。
語言
香港的法定語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語言政策是“兩文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粵語(俗稱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香港華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廣東話,而非華裔人口則多以英語作交際語。由于中國內地推行簡化字的時候,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漢字書體是繁體中文。
宗教信仰
香港并存各種不同的宗教,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孔教、羅馬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回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很多宗教團體除了弘揚教義外,還興辦學校和提供社會福利設施。其中佛教和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在香港有超過600所廟宇,著名的廟宇有位于九龍黃大仙區的黃大仙祠、大嶼山的寶蓮寺、沙田的車公廟及上環的文武廟等。
佛教
香港現有超過100萬佛教信徒及數百個佛教團體,其主要節日是農歷四月初八的佛誕,并為公眾假期之一。香港廟宇有大嶼山的寶蓮寺河九龍鉆石山的志蓮凈苑。香港規模最大的佛教團體是香港佛教聯合會,該會于1945年成立,除了以弘揚佛教信仰和文化為宗旨外,也積極推動慈善及社會福利事業,包括提供醫療、幼兒照顧、青少年和安老服務。
道教
在香港的信徒超100萬人,道堂宮觀超過300個,其中大部分為對外開放。道教信徒尊太上老君為道祖,其誕辰為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而每年三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則為道教日。著名的廟宇包括位于九龍黃大仙區的黃大仙祠、位于新界沙田的車公廟,以及位于港島荷李活道的文武廟等。香港道教聯合會于1961年成立,由主要道堂宮觀和道教人士組成,經常舉辦宗教文化和社會公益活動,推廣道教信仰。
孔教
孔教以孔子的儒家思想教誨為教義基礎,在港興辦多所學校弘揚孔子思想。其中孔教學院于1930年在香港創立,致力推動把孔教思想列入小學、中學和大學的課程內。 其他孔教組織有香港孔教總會和孔圣堂等。由 2014年起, 香港特區政府把每年九月第三個星期日定為 「孔圣誕日」,以慶??鬃拥恼Q辰??捉痰闹饕澣帐寝r歷 八月二十七日的孔圣誕辰和農歷四月初二的孟子誕。
羅馬天主教
羅馬天主教會于1841年在香港設立傳教區,并于1946年把香港升格為教區,在香港有信徒約22.5萬人,全港共有37間天主教堂和30間小教堂,彌撒及宗教活動的語言以中文為主,另有數間以英語和菲律賓語舉行彌撒的教堂。天主教會也開辦醫療和社會服務中心,香港明愛就是香港教區屬下的社會福利服務機構。
基督教
基督教在香港的歷史可追溯至1841年,有信徒約48萬,會堂達1450間,大小宗派逾70個。除了不少本土宗派外,大部分主要國際宗派和前傳教機構都在香港設有基督教組織,包括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圣公會、浸信會、宣道會、播道會、信義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五旬節宗和救世軍?;浇虉F體積極參與香港的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工作。香港港有兩個主要基督教團體,其中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于1915年成立,有屬下教會超過360間。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于1954年成立,成員包括各大宗派、各基督教服務機構,以及香港及東南亞正教會。
香港約有伊斯蘭教徒30萬人,大部分為華人,其余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印度、馬來西亞等地。香港主要有5座清真寺,分別位于港島中區些利街、灣仔愛群道、柴灣歌連臣角和九龍彌敦道,另有一間清真寺設于赤柱監獄內。其中些利街清真寺是本港最古老的清真寺,于1849年建成,后于1915年重建,可容納會眾400人。
印度教
香港約10萬名印度教徒來自印度、尼泊爾, 新加坡、泰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他們的宗教社交活動,主要在跑馬地的印度廟舉行。該廟由香港印度教協會管理,教友可到該處冥想、靈修、練習瑜伽、參加社群活動和重要節日慶典,如亮光節和鎮邪節等。每逢星期日上午,印度廟內都有聚會,內容包括宗教音樂演奏和講道。星期日聚會后及星期一晚上,教徒可免費享用飯餐。
錫克教
香港約有1.2萬名錫克教徒,香港的錫克廟位于灣仔皇后大道東,目前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筑,由注冊慈善機構Khalsa Diwan管理。錫克廟的特色,不論任何信仰的海外旅客,皆可在廟內免費用膳和作短期居留。 錫克廟每天早上和傍晚舉行崇拜,而每逢星期日和主要神誕,錫克教始祖納那大師的信徒都會在廟內舉行大型聚會。
猶太教
香港的猶太人社區建立于19世紀40年代,教徒來自世界各地,社區為650個家庭會員和其他非會員的猶太人提供猶太餐和各種康樂設施,中心內還設有一所圖書館,專門收藏有關猶太文獻和文物的資料。
經濟
編輯綜述
2022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商品輸出地。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按當時市價計算為3634億美元,比2021年下降3.5%。人均生產總值為49464美元。香港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占GDP 的0.1%、6.3%、93.6%。香港第一產業以漁農業、采礦和采石業為主,第二產業以建造業為主,但第一二產業對香港GDP加值貢獻較小。香港經濟室以第三產業為主,主要產業類型有批發零售、對外貿易、飲食及酒店業、運輸及通訊業、金融保險業等。
香港是中國內地的第五大貿易伙伴,2022年占全國貿易總額的5%,也是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目的地。截至2020年年底,內地在香港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56%;香港是內地企業開拓其他市場和進軍國際的平臺,在香港營運的內地企業數目眾多。截至2021年年中,內地企業在香港營運2080個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或本地辦事處;香港是中國內地重要的轉口港。2022年,46%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內地,而57%則以內地為目的地。
第一產業
香港第一產業以漁農業、采礦和采石業為主,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增加值貢獻極小,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較小。截至2021年的生產總值約為3.82億元。農民飼養的食用動物以豬和家禽為主,其中豬的產值約為6億元,家禽的產值則約為4.02億元。鮮魚是香港最主要的原產品之一。2021年,捕撈量及魚塘和箱網養殖量合共約為115200公噸,總值29億元,魚養殖業的總產量約為2926公噸,總值7300萬元。
第二產業
香港第二產業涵蓋制造業、建造業和水電燃氣供應。香港建造業的特點是大型本地承建商為數甚少、海外承建商眾多、分判情況普遍,以及許多公司兼具發展商和承建商的角色,建造公司大部分規模較小,業內98.4%的公司就業人數不足50人。香港輕工制造業主要包括以簡單機械輔助的勞工密集制造程序的電子產品、 玩具 、 鐘表等。2021年,制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1.0%。2022年,制造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2.1%。 香港的制造業機構以中小企業為主。2022年年底,共有7845個制造業商業單位,其中98.7%的商業單位的就業人數少于100人。
第三產業
服務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包括批發零售、對外貿易、飲食及酒店業、運輸及通訊業、金融保險業、地產業,以及法律財會等專業服務行業,占2020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93%;金融及保險、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33%;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21%;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20%;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資訊及通訊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8%。
金融業
香港是全球主要銀行中心之一,2022年底香港金融管理局認可的銀行業機構共194家,其中,持牌銀行、有限制持牌銀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分別有164家、17家和13家,銀行體系認可機構資產總額24.5萬億港元。香港股市在全球具有較大影響力,2019年底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主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達2449家,股票總市值達38.2萬億港元。2019年股票市場總集資額達4520億港元,其中IPO集資額3129億港元,排名全球首位。香港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融資及資產管理中心,2019年底香港銀行體系人民幣存款(含未償還存款證)總額為6580億元,貸款余額為1537億元,2019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為5.4萬億元。
外貿
香港是世界第七大貿易經濟體,是全球成衣、鐘表、珠寶、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2022年,香港的貿易總額為94,591億元,比2021年下跌7.9%。整體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中國內地,占2022年香港整體出口總值的56.7%。進口貨品主要來自中國內地,占2022年香港整體進口總值的42.2%。
銀行
香港是一個國際銀行中心。截至2023年3月,香港有154間持牌銀行、15間有限制牌照銀行及12間接受存款公司。它們合共經營1109間本地分行。此外,境外注冊銀行在香港設有35間代表辦事處。這些機構來自34個經濟體,其中76間論規模排名全球前100。
經濟政策
2024年2月28日,星島日報消息稱,香港計劃取消部分購房印花稅,包括取消買家印花稅(BSD)、新住宅印花稅(NRSD)及額外印花稅(SSD),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促請政府大幅增加煙草稅75%,令每包煙平均零售價增至115.5元,令煙稅占75.76%。
社會事業
編輯教育事業
教育是香港的公共開支中最大的項目之一,預算開支約占經常公共開支總額的五分之一。政府設有學生資助計劃。2022至2023學年,香港共有幼兒園1026間,小學593間,及中學日校510間。香港有22所頒授本地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
香港高等院校 |
|||
名稱 |
辦校時間 |
地址 |
參考資料 |
1963年 |
香港新界沙田 |
||
香港理工大學 |
1937年 |
香港九龍紅磡育才道11號 |
|
香港大學 |
1911年 |
香港中西區薄扶林道 |
|
香港浸會大學 |
1956年 |
香港九龍塘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成立于1963年,校園面積1.38 平方千米,為研究型綜合大學,提供本科和研究院課程,以靈活學分制、書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為特色。設有28個學科領域,有5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報有《自然》《科學》《刺針》等。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在QS世界排名中排全球第47位,全亞洲第12位。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簡稱理大、PolyU,成立于1937年,占地約12300平方米,是一所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設有9所學院,29個學系,有《勵學利民》等學報。在“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65位,“全球最佳50所創校未滿50年的大學”中排名第6位。
醫療事業
截至2022年年底,香港有43間公營醫院和機構、13間私家醫院和懲教署轄下20間醫院,設有病床總數達36564張,即每千人5.0張。同時期,香港有注冊醫生15815名、注冊中醫8296名及表列中醫2436名。
瑪麗醫院
瑪麗醫院
瑪麗醫院位處港島西南部,于1937年成立,共有病床約1700張,已發展為一所地區急癥全科醫院,并設有不同??坪头挚?,以及復康服務,同時也是多項先進及高科技醫療服務的第三層和第四層轉介中心,服務范圍如器官及骨髓移植、初生嬰兒深切治療服務、兒童外科等。
威爾斯親王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是一所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區沙田圓洲角提供第三層醫護服務的大型公立全科醫院,也是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為香港中文大學的教學醫院。醫院同時設有包玉剛爵士癌癥中心及包黃秀英女士兒童癌癥中心,提供先進的癌癥治療設施,推行癌癥研究和教育;而賽馬會創傷及急癥中心亦為受創傷及情況危急的病人提供綜合緊急醫療服務;醫院的???a href="http://www.csydxx.cn/23706/"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門診為李嘉誠??圃\所。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于1993年成立,是香港所大型急癥醫院,為香港島東居民提供全面的??品?。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主要為港島東區居民提供24小時急癥室服務。???a href="http://www.csydxx.cn/249611/"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服務包括麻醉科、臨床腫瘤科、核子醫學科等。此醫院內亦是香港其中一所法定精神病院,醫院也有提供臨床心理學、營養、醫務社會工作、職業治療、藥劑、足病診療、義肢及矯形、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和緊急輻射治療中心等專職醫療服務。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屯門醫院
屯門醫院是新界屯門區一所公營地區全科醫院,提供24小時急癥服務、第二及第三層??漆t療服務。醫院自1990年代啟用,為屯門新市鎮及新界西北區近百萬人口提供服務。醫院提供急癥普通病床、深切治療病床、心臟深切治療病床、日間診療病床、精神科病床、弱智科病床、寧養病床、復康病床及急癥室觀察病床共1700多張。服務包括創傷中心、急癥室、核子醫學、病理學化驗、寧養服務、放射診斷和緊急輻射治療服務。
屯門醫院
文化事業
香港有文化藝術場地1個,主要演藝團體9個,文化藝術機構5個,有14個演藝場地及兩個室內演藝體育館。香港康樂體育與文化藝術署管理14個博物館、兩所視覺藝術中心及一間電影資料館,營運70間固定圖書館和12間流動圖書館。2021年,公共圖書館共有1348萬冊藏書和177萬項多媒體資料。其中有中央圖書館、大會堂公共圖書館、九龍公共圖書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沙田公共圖書館、荃灣公共圖書館和屯門公共圖書館等圖書館。
香港中央圖書館
香港中央圖書館
香港中央圖書館是香港的主要資訊和文化中心,收藏超280萬冊參考及外借書籍,并提供其他讀物。中央圖書館另設多媒體設施、涵蓋六個??撇块T的中央參考圖書館、藝術資源中心、香港文學資料室、地圖圖書館、語言學習室、青少年圖書館和玩具圖書館。館內有多項設施可供租用,包括面積達1540平方米的展覽館、設有290個座位的演講廳、兩個活動室、一個音樂練習室和八個研討室。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主要籌辦一系列教育活動和舉辦校際專題研習比賽。轄下有五個分館,分別為香港海防博物館、孫中山紀念館、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和羅屋民俗館。
科技事業
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的2021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香港在科技方面的表現名列全球第一,是亞洲最大和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2020年,香港的本地研發總開支為265億元,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上升至0.99%。有獲國家科學技術部(科技部)認可的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分中心。2021年,政府基金撥款超過40億元,資助逾8500個由科研機構和業界進行的項目,包括推動研發、資助企業利用創科和設立智能生產線,當中約450個為研發項目,撥款總額超過12億元。另外中國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并把深港河套納入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并且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共同發展由創科園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的合作區,實現“一區兩園”。
體育事業
香港康樂體育與文化藝術署負責管理25個運動場、103間體育館、61個11人足球場、256個網球場、291個壁球場、四個高爾夫球練習場和兩所公眾騎術學校。2021年,香港在國際重大賽事上贏得金牌14枚,銀牌8枚,銅牌17枚。舉辦約19900項康體活動,參加人數約有77萬。
截至2022年,香港舉辦過的大型國際活動有:2018年5月舉辦的菁英航運2018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恒生香港公開賽,2018年6月舉辦的香港ASTC三項鐵人青少年亞洲錦標賽,2018年12月舉辦的第三屆亞洲馬術聯會青少年場地障礙錦標賽,2019年3月香港ASTC三項鐵人青少年亞洲錦標賽等。
娛樂事業
綜述
香港具備中外文化薈萃的特色和優勢,將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稱,其影視演員周潤發、趙雅芝、張國榮、李小龍、王家衛、周星馳等在國際上均享負盛名,20世紀80年代香港的流行曲引領亞洲中文歌曲潮流,有Beyond、張學友、劉德華、和郭富城等組合歌手。
音樂
粵曲是香港早年普及的大眾娛樂,1930年代是粵曲的黃金時代,也是香港市民最普遍的娛樂,這時期香港的流行文化與廣州一衣帶水,并未形成獨特的香港文化。1950年代之后,香港汲取上海普及文化,加上歐美多年影響,自20世紀70年代起,許冠杰創造的香港口語演繹法,帶動的中文歌潮流,對“粵語流行曲”的推行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許冠杰曾獲得過第8屆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CASH金帆音樂獎音樂成就大獎等獎項。
20世紀80年代香港的流行曲引領亞洲中文歌曲潮流,許冠杰、顧家輝、黃沾等參與歌曲創作,Beyond的成員黃家駒創作音樂,推動香港本地音樂發展。其中黃家駒獲得過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1993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獎等獎項。1980年代的徐小鳳、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引領香港樂壇音樂,他們曾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80年代尾至1990年代初紅極一時的歌手或樂隊還有Beyond、羅文、林子祥、王杰、梅艷芳、徐小鳳、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關淑怡、李克勤、草蜢樂隊、王菲和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等。其中張學友獲“最高銷售華人歌手”獎項及首屆華鼎獎等,劉德華共4次摘取香港樂壇四臺聯頒傳媒大獎,5次獲封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手,7次容膺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手。2000年代,出現了謝霆鋒、古巨基、陳奕迅、Twins等歌手和組合。
電影
香港電影始于1913年的首部香港電影《莊子試妻》。二次大戰后香港先后成立多家電影公司,令粵語片在1950年代異常繁榮。當中1949年開創的《黃飛鴻》系列電影,連拍60多部,成為世界史上最長壽的系列電影。香港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稱,周潤發、趙雅芝、張國榮、李小龍、王家衛、周星馳等在國際上均享負盛名。每年3至4月間舉行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香港電影界每年一度的盛事,香港的電影獎項還包括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亞洲電影大獎。20世紀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高峰期港產片年產達三百部電影,超越當時的電影產量曾經全球第一的印度。自1990年代后期,隨著VCD,DVD等科技的發展和普及,香港電影事業開始走向下坡,2004年只拍攝了60部電影。
人居環境
在2012年至2021年期間,香港一般空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濃度分別下降36%、46%、29%及55%,路邊空氣中相同污染物的濃度則分別下降38%、44%、41%及50%;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都市固體廢物中紙張的每年平均回收率為41%,金屬為90%,塑料為11%。截至2021年,維港海水的法定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為100%,通過源頭管制污染,河溪的水質亦已有所改善,在2021年內,有81%河溪監測站的水質被評為 “良好”或“極佳”,至于水質等級為“惡劣”或“極劣”的則占10%。在第九次森林普查中,香港的森林覆蓋率為25.05%。
社會保障
2020至2021年度,香港社會福利署的經常開支總額為855億元,其中66.1%用作經濟援助金,24.3%用作非政府機構的經常資助金,4.7%是其他福利服務的開支。香港的社會保障制度以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和公共福利金計劃為主,輔以三項意外賠償計劃,即暴力及執法傷亡賠償計劃、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和緊急救援基金。截至2021年年底,整筆撥款津助制度向165個非政府機構批出經常性資助。另外有1124760人領取公共福利金。2021年內,公共福利金計劃的開支總額約為390億元,較2020年減少2%。
媒體事業
截至2023年3月,在香港注冊的本地報刊共有495份,其中報章占90份,包括每日出版的中文報章59份和英文報章13份。期刊雜志共405份,內容方面有公共事務政治、專門技術,以至娛樂等題材。
截至2023年6月,香港觀眾可收看超過280條由本地持牌機構提供的本地及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頻道,當中包括10條由三家免費電視持牌機構提供的免費電視頻道、4條由公營廣播機構(香港電臺)提供的免費電視頻道、超過200條收費電視頻道,以及約60條非本地電視頻道。此外,香港有14條電臺頻道,其中8條由香港電臺營辦,余下6條則由兩家商營廣播機構營辦。
交通
編輯綜述
香港擁有完善的交通網絡及世界級的基建設施,是國際及區域交通運輸及物流樞紐。截至2023年3月,香港的公共道路網絡全長約2224公里,境內有港島道路、九龍道路、新界道路等道路,有99個車站,另外在航空服務方面,以國際乘客量和國際空運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亦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經常獲選為世界最佳機場之一。以貨柜吞吐量計算,香港的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柜港之一。
公路
截至2023年3月,香港的公共道路網絡全長約2224公里,港島、九龍及新界分別占約450公里、480公里及1294公里,車輛行駛數目逾818000部。香港共有20條主要的行車隧道、1457條行車天橋及橋梁,以及1594條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以便客貨流通。道路有港島道路、九龍道路、新界道路。大橋有港珠澳大橋、青馬大橋等。
鐵路
香港的鐵路系統全長271公里,共有99個車站。香港鐵路網絡包括觀塘線(調景嶺至黃埔)、荃灣線(荃灣至中環)、港島線(柴灣至堅尼地城)、南港島線(金鐘至海怡半島)、東涌線(香港至東涌)、將軍澳線(寶琳/康城至北角)、東鐵線(金鐘至羅湖/落馬洲)、屯馬線(屯門至烏溪沙)、迪斯尼線(欣澳至迪斯尼)。港鐵亦營運全長35.2公里的機場快線,以及在新界西北營運全長36.2公里的輕鐵系統(共設有68個車站)。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連接香港與國家高速鐵路網絡,縮短由香港以鐵路來往內地多個主要城市的時間。在2022年,整個鐵路系統每日平均載客約400萬人次。
航空
香港只有香港國際機場一個機場。2022年,約120家航空公司提供直接航班服務往來香港國際機場至全球約150個航點。2022年至2023年,機場共處理國際旅客逾1240萬人次、空運貨物約410萬公噸,以及飛機升降約16萬架次。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IATA:HKG,ICAO:VHHH)位于香港島西北面 30 公里的赤鱲角島,于1998年7月6日正式啟動,機場用地總面積為12.55平方千米,樓面積共75.2萬平方米,有兩條跑道。截至2023年6月,香港國際機場有約120家航空公司在機場營運,連結全球約220個目的地,是全球空運貨物吞吐量最高的機場。
航運
香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國際貨柜港之一,在2022年,香港港口處理了近1700萬個標準貨柜。香港港口每星期提供約240班國際貨柜班輪服務,連接香港港口至全球逾460個目的地。港口主要設施包括貨柜碼頭、內河貨運碼頭、中流作業區及公眾貨物裝卸區。支援設施包括船塢、避風塘等。在2022年,葵涌-青衣貨柜碼頭的吞吐量約1290萬個標準貨柜,占港口貨柜吞吐量約77%。余下23%的貨柜則在中流作業區、內河貨運碼頭、公眾貨物裝卸區、浮泡和碇及其他碼頭。
2020年,共有80867艘次貨船抵港,分別是21871艘次遠洋輪船及58996艘次內河船只,合共運載2.49億公噸貨物。同期,抵港的遠洋客船有130艘次,內河客船有6834艘次,共接載跨境渡輪及郵輪乘客約130萬人次。在2022年,到訪香港港口的船舶約有67000航次。港口貨物吞吐量約超過1.92億公噸,而跨境渡輪及郵輪乘客為13.8萬人次。
公共交通
香港各類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鐵路、電車、巴士、小型巴士、的士和渡輪,在2022年全年每日載客約970萬人次。截至2022年年底,香港約有5827輛專營巴士,年內平均每日載客逾311萬人次。此外,香港還有4349輛公共小巴、18163輛的士及168輛電車。
人文
編輯綜述
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在保存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大量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相互滲透,令香港文化呈現出中西合璧、多元發展、商業氣氛濃厚等特點。
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6月,香港有173個項目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筑、343個項目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筑、518個項目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筑。截至2022年5月,香港共有132個法定古跡。
香港一級歷史建筑 |
|||
名稱 |
建立日期 |
確定日期 |
地址 |
曾大屋 |
1847-1867年 |
2009年12月18日 |
新界沙田 |
圍神廳 |
1465-1487年/1662-1722年 |
2010年8月31日 |
新界元朗錦田吉慶 |
香港天主教圣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
1888年 |
2010年12月21日 |
香港中環堅道16號 |
督府 |
1851年 |
2009年12月18日 |
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1號會 |
香海名山牌樓 |
1929年 |
2010年8月31日 |
新界屯門青山青山禪院 |
清暑軒 |
1874年 |
2009年12月18日 |
新界元朗屏山坑尾村104及109號 |
覲廷書室 |
1870年 |
2009年12月18日 |
新界元朗屏山坑尾村 |
同益棧 |
1899年 |
2010年5月17日 |
新界元朗元朗舊墟利益街20號A及21號 |
參考資料: |
三棟屋古建筑
三棟屋古建筑在香港新界荃灣地鐵站附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是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客家圍村之一。面積約2000平方米,布局有如棋盤,左右對稱,中軸線上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位于左右及后排的橫屋將整個村莊圍攏起來。它曾于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跡。
三棟屋古建筑
曾大屋
大屋位于香港新界沙田,是開村始祖曾貫萬為曾氏族人所建的圍村,始建于1847年,前后耗時20年建成,是目前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傳統圍村之一。曾大屋集家宅、祠堂、城堡于一體,2009年曾大屋被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筑。
曾大屋
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于2014年公布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涵蓋480個項目。截至2023年6月,香港特別行政區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其中古琴、粵劇、涼茶等12項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稱 |
編號 |
類別 |
批次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古琴藝術 |
Ⅱ-34 |
傳統音樂 |
2014(第四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道教音樂(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
Ⅱ-139 |
傳統音樂 |
2014(第四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麒麟舞(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
Ⅲ-43 |
傳統舞蹈 |
2014(第四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粵劇 |
Ⅳ-36 |
傳統戲劇 |
2006(第一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
涼茶 |
Ⅷ-89 |
傳統技藝 |
2006(第一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
中式服裝制作技藝(香港中式長衫制作技藝) |
Ⅷ-193 |
傳統技藝 |
2021(第五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端午節(大澳龍舟游涌) |
Ⅹ-3 |
民俗 |
2011(第三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中秋節(大坑舞火龍) |
Ⅹ-5 |
民俗 |
2011(第三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媽祖祭典(香港天后誕) |
Ⅹ-36 |
民俗 |
2021(第五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民間信俗(長洲太平清醮) |
Ⅹ-85 |
民俗 |
2011(第三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民間信俗(黃大仙信俗) |
Ⅹ-85 |
民俗 |
2014(第四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 |
Ⅹ-122 |
民俗 |
2011(第三批)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參考資料: |
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迄今已有140多年歷史,大坑早年是個傳統的客家村,現已成為香港灣仔的一個社區,每年的中秋佳節,香港市民除了吃月餅、賞花燈,還有觀看大坑舞火龍的習俗。在2011年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傳承大坑舞火龍這一文化習俗,香港大坑火龍文化館向公眾開放,讓市民和游客可以了解大坑舞火龍和傳統客家文化。
大坑舞火龍
粵劇
粵劇糅合了香港的生活文化及藝術,以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透過演員以“唱、做、念、打”四種基本方式演繹,并配合音樂、服裝、道具及舞臺場景演出,于戲曲中心演出。2006年,粵劇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粵劇劇照
飲食
香港飲食以粵菜作為最主要的菜系,也深受外來飲食文化影響,如日、韓、越、泰及印度等國家飲食。其中盆菜則是香港新界原居民在節日時的傳統菜。由于香港臨近海洋,亦發展出如“避風塘炒蟹”等知名菜式。香港傳統小吃有:年糕、粽子、魚蛋、蛋撻、小桃酥等。
雞蛋仔
雞蛋仔是用雞蛋、砂糖、牛油、面粉和淡奶制成汁液,然后倒進蜂巢型鐵模烘熟;制成后雞蛋仔呈金黃色,口感彈牙,外脆內軟。其次雞蛋仔除了原味,還可以加入巧克力、芝士、抹茶等口味。
雞蛋仔
鮑魚雞粒酥
這是一道點心,是由南非進口的鮑魚、雞粒和蛋撻的餅皮組成。并且澆了由火腿、老雞和鮑魚熬成的湯汁。制作方法保持原始,湯用最粗最慢的砂鍋,文火慢煲幾小時。
鮑魚雞粒酥
藝術
戲曲
粵劇是香港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已成為香港本地文化的重要印記。香港粵劇演出史有兩次高潮。一是在20世紀上半葉,那時的香港雖然由港英當局統治,在文化上、至少在戲劇上與廣東并無分界?;泟∽钣杏绊懙膽虬啾煌ǚQ為“省港大班”,幾乎所有粵劇著名演員,他們習慣稱之為“大佬倌”,都游走于香港和廣州兩地,創造了粵劇在省港兩地共同的繁榮景象。而第二次高潮就是正在進行時的當下,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后,香港的粵劇演出形成新的熱潮。另外香港特區政府設立了粵劇發展咨詢委員會和粵劇發展基金。
粵劇劇照
習俗
逛花市
迎春花市,在春節期間逛花市是香港民眾最重要的春節習俗之一,特別是在除夕這一天,幾乎每家每戶都要到花市來,挑選鮮花或者是盆栽。祝愿來年身體健康、學業進步、事業順利。
舞獅
舞獅在香港又稱醒獅,逢年過節或是店鋪開業都有醒獅表演的傳統。香港春節期間不允許燃放爆竹,但香港人新年圖個熱鬧喜慶,舞龍舞獅從上世紀起就成了春節的固定節目。每年到香港觀看舞龍舞獅的表演,也成為不少游客的必游項目。
扒龍舟
香港保留著不少端午節的傳統民俗,如舉行龍舟競渡、“放紙龍”儀式、用龍舟進行祭祀、游龍舟水及吃粽子等。香港人將劃龍舟稱為“扒龍舟”,這個習俗由來已久,最早有記錄的端午龍舟競賽是1919年在港島東區北角舉行的,隨后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競渡大賽,近些年還會舉辦國際性的龍舟賽事。
舞麒麟活動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活動已傳承了超過200年,客家人視麒麟為瑞獸,可以化解煞氣,帶來好運,所以在慶祝農歷新年、婚嫁、祝壽、祠堂開光、新屋入伙、迎賓、太平清醮、神誕等喜慶場合都會舞麒麟。自舞麒麟隨客家群體移入香港后,與本地傳統音樂和武術結合,發展出極具本地特色的造型、步法和套式。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地方象征
區花
紫荊花在1997年香港回歸時被定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意喻香港特別行政區和祖國永不分離,團結一致,第一次被發現是在香港。紫荊花也稱紅花羊蹄甲,花大,呈紫紅色,可作美麗的觀賞樹木,是廣州主要的庭園樹之一,在世界各地廣泛栽植。
紫荊花
區旗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以紅色作底色,紅白兩色象征一國兩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荊花圖案,洋紫荊是香港的象征,盛放的洋紫荊象征著香港的繁榮,紅色的背景象征著香港永遠背靠祖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區徽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呈圓形,除周圍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HONGKONG”的標準字樣外,中間也是紅底白色五星紫荊花蕊圖案,其寓意與區旗相同。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風景名勝
編輯綜述
香港的旅游景點有車公廟、長洲北帝廟、坪州天后廟等宗教文化景點和九龍城寨、宋城、宋王臺等民俗文景點,還包括主題樂園、廟宇等,以及有令香港享有購物天堂美譽的各式商店。
主要景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該博物館大樓由著名香港建筑師嚴迅奇設計,以紫禁城建筑特色“中軸線”為概念,于地面、二樓及四樓分別設有三個不同方位的中庭空間,以垂直遞進的布局貫穿整座大樓,將各樓層連成一體。香港故宮亦參考紫禁城的主色調,中庭天花更以現代手法演繹紫禁城屋頂鋪設的琉璃瓦,遠看仿似竹簾又如輕紗,觀感雅致飄逸。其中800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將于9個展廳展出,主題包括紫禁城建筑、清代宮廷生活、文化傳承工作等,其中兩成是國家一級文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港地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有一覽無遺的海景和夜景,港島、九龍兩岸繁華光景盡收眼底,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海港。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港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有尖沙咀海濱、天星小輪、太平山頂和金紫荊廣場等景點景觀。坐船夜游維港可以選擇天星小輪、「張保仔」帆船、或游船,去體驗舊日香港風情,其中的夜景,被稱為世界三大夜景。
維多利亞港
香港迪士尼樂園
香港迪士尼樂園是全球第五個迪士尼樂園,位于大嶼山的欣澳,是一座融合了美國加州迪斯尼樂園及其他迪士尼樂園特色于一體的主題公園,樂園中央矗立著地標建筑——奇妙夢想城堡,是世上唯一一座設計靈感源自13位迪士尼公主及女王故事的城堡,通過13座尖塔和雄偉的建筑主體,歌頌多元共融的價值,象征勇氣、希望和無盡可能,以及永不放棄追求夢想的決心。香港迪斯尼樂園包括四個主題區:美國小鎮大街、探險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樂園內還設有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和迪士尼好萊塢酒店。
香港迪士尼
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園之一,占地170英畝,擁有東南亞最大的海洋水族館及主題游樂園,可以看到露天游樂場、海豚表演,還有各種海洋魚類、海洋摩天塔,月礦飛車、極速之旅等。香港海洋公園建筑分布于南朗山上及黃竹坑谷地。山上以海洋館、海洋劇場、海濤館、機動游戲為主,山下則有水上樂園、花園劇場、金魚館、仿照歷代文物所建的集古村和仿中國宮廷建筑。以及由中央政府贈送的大熊貓安安和佳佳,盈盈和樂樂都在香港海洋公園內。
海洋公園
著名人物
編輯
姓名 |
簡介 |
參考資料 |
高錕(1933~2018) |
出生于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1949年遷往香港。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發明了光纖通訊,所以被稱為“光纖之父” |
|
容國團(1937~1968) |
男,漢族,廣東省珠海市人,中共黨員。生前在原國家體委工作。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國家運動健將,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乒乓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 |
|
鄧青云(1947~?) |
生于香港元朗,以發明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聞名,于1998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院士、2002年成為美國信息學會院士、2006年成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會員,并獲上海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 |
|
金庸(1924~2018) |
本名查良鏞,出生于浙江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一生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書劍恩仇錄》等,其武俠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電視作品 |
|
劉德華(1961~?) |
出生于中國香港,籍貫廣東江門,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歌手、制片人、作詞人。代表作為《彩云曲》、《神雕俠侶》等 |
|
蕭蔭堂(1943~?) |
出生于廣州。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蕭家為避戰火舉家遷港。1963年畢業于香港大學,1966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00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數學家,主要從事多元復分析與復幾何研究,徹底解決了“Harveryking關于Lolong數的猜想” |
城市榮譽
編輯
榮譽稱號 |
授予時間 |
參考來源 |
2016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2016年12月12日 |
|
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
2017年12月24日 |
|
在第十七屆“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排第七 |
2018年10月 |
|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世界經濟自由度2020年度報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
2020年9月 |
|
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3位 |
2021年9月 |
|
在《202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排名第五位 |
2022年6月 |
|
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城市前100強 |
2023年7月7日 |
|
注:該表僅列舉部分榮譽稱號 |
注釋
編輯展開[a]
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香港.有道. [2023-07-10].
[2]國務院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及在全國行政區劃中排列順序的通知.中國政府網. [2023-07-10].
[3]香港地理資料.香港特別行政區地政總署. [2023-07-08].
[4]香港年報.香港特別行政區. [2023-07-09].
[5]第十五章環境.香港特別行政區. [2023-07-09].
[6]香港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3-07-07].
[7]自然概況.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2023-07-10].
[8]香港特別行政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3-07-07].
[9]香港統計數字一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2023-07-10].
[10]教育部報告:建議香港在法律上明確普通話與簡體字地位.今日頭條——深圳新聞網. [2023-07-07].
[11]曾慶紅將于月中訪港 并主持迪士尼樂園開幕典禮.中國新聞網. [2024-03-16].
[12]旅游景點.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2023-07-07].
[13]王旭東:給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最大支持.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2023-07-08].
[14]聯絡我們.醫務衛生局. [2023-07-24].
[15]發展歷史.香港理工大學. [2023-05-08].
[16]校長歡迎辭.香港中文大學. [2023-07-25].
[17]香港國際機場慶祝啟用25周年.人民網. [2023-07-09].
[18]來往香港西九龍站的公共運輸服務.運輸署. [2023-07-26].
[19]“愛國者治港”,香港才有美好未來.中國政府網. [2023-07-10].
[20]香港為什么叫“香港”.中國新聞網. [2023-07-10].
[21]歷史簡況.香港中聯辦. [2023-07-08].
[22]經濟概況.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2023-07-07].
[23]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新華網. [2023-07-10].
[24]香港便覽.香港政府一站通. [2023-07-08].
[25]香港的文化潮流.膠東在線. [2023-07-25].
[26]讓“文化”成為香港未來發展關鍵詞.人民網. [2023-07-31].
[27]香港和大陸有時差嗎 為什么港澳臺屬于境外?.環球人物報道網. [2023-07-10].
[28]以樹之名:香港為什么叫香港?.東莞發布. [2023-07-10].
[29]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廣東省港澳辦. [2023-07-10].
[30]【建置沿革|秦至南北朝時期建置】.廣東省情網. [2024-03-28].
[31]香港歷史的深情回眸.風聞. [2023-07-07].
[32]CCTV.com-[視頻]香港滄桑:潮起香江(1).央視網. [2023-07-07].
[33]香港回歸——一洗百年恥辱.中共通遼市委統戰部. [2023-07-07].
[34]紀念香港淪陷73周年 香港團體和市民游行要求日本賠償.人民網. [2023-07-07].
[35]從中國近代歷史事件看香港歷史發展.香港地方志中心. [2023-07-10].
[36]黨史上的今天.今日頭條——福州晚報. [2023-07-07].
[37]《“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3-07-07].
[38]新聞資料:香港回歸十五年大事記.中國新聞網. [2023-07-07].
[39]粵港澳,向國際一流灣區邁進.中國政府網. [2023-07-07].
[40]茂名佛山等6個城市加入“海絲保護申遺城市聯盟” 聯盟城市總數增至34個.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3-07-10].
[41]南京與香港簽署一批多領域合作項目.中國經濟網. [2023-07-10].
[42]新華社. 新華社快訊:香港特區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今日頭條. [2024-03-19].
[43]香港特區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央視網. [2024-03-19].
[44]地質構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 [2023-07-09].
[45]香港郊野公園的地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 [2023-07-09].
[46]香港故事 | 香港的百年公共交通.香港中聯辦. [2023-07-26].
[47]我國最大的島嶼(我國最大的半島).環球信息網. [2023-07-26].
[48]新聞犇一下|香港“珠寶大王”盧仲輝登山失足,墜崖身亡.湖南在線. [2023-07-26].
[49]香港河流-背景.賽馬會惜水·識河計劃. [2023-07-10].
[50]深圳河,“深”藏著兩座城的交互融合.人民網. [2023-07-10].
[51]JC WISE - Rivers@HK Database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HKU.香港河流. [2023-08-02].
[52]JC WISE - Rivers@HK Database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HKU.香港河流. [2023-08-02].
[53]香港便覽 -水務.水務署. [2023-07-08].
[54]香港地理資料.香港特別行政區地政總署. [2023-07-08].
[55] 萬宜水庫.香港特別行政區水務署 . [2023-08-03].
[56] 船灣淡水湖.香港特別行政區水務署. [2023-08-03].
[57]章海波;駱永明;吳龍華;張甘霖;黃銘洪. 香港土壤研究Ⅱ.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土壤學報, 2005年03期[2023-07-26].
[58]香 港 土 地 用 途.香港特別行政區規劃署. [2023-07-25].
[59]香港的蝴蝶.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自然護理署. [2023-07-26].
[60]香港紅樹林的動物.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自然護理署. [2023-07-26].
[61]香港淡水魚.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自然護理署. [2023-07-26].
[62]香港的礦業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 [2023-07-09].
[63]香港常見的自然災害.香港消防處. [2023-07-09].
[64]熱帶氣旋.香港消防處. [2023-07-09].
[65]過往的山泥傾瀉事故.香港特別行政區土木工程拓展署. [2023-07-09].
[66]臺風“天鴿”襲港澳.人民網. [2023-07-25].
[67]馬金雙,劉全儒. 書評:《香港植物志》和《澳門植物志》. 廣西植物, 2009: 29(4):568-568. [2023-07-25].
[68]紫紋兜蘭.香港植物標本室. [2023-07-26].
[69]香港濕地公園.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濕地公園. [2023-07-25].
[70]刺桫欏.香港植物標本室. [2023-07-26].
[71]蘇鐵蕨.香港植物標本室. [2023-07-26].
[72]水蕨.香港植物標本室. [2023-07-26].
[73]金毛狗.香港植物標本室. [2023-07-26].
[74]新華社快訊:李家超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新華網. [2023-07-09].
[75]香港特別行政區主要官員.香港政府一站通. [2023-07-09].
[76]新聞稿詳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2023-07-10].
[77]人口估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2023-07-10].
[78]本港年中人口近750萬.香港政府新聞網. [2024-01-12].
[79]種族關系組.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族事務總署民族關系組. [2023-07-26].
[80]香港概覽:各種宗教并存.央視網. [2023-07-07].
[81]宗教與風俗.香港特別行政區. [2023-08-02].
[82]香港經貿概況. 香港貿易發展局. [2023-07-26].
[83]地圖(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2023-07-08].
[84]第三章經濟.香港特別行政區. [2023-07-10].
[85]香港經濟概況.央視網. [2023-07-08].
[86]香港地產及建造服務業概況.香港特別行政區經貿研究. [2023-07-26].
[87]“再工業化”為香港未來儲能.人民網. [2023-07-26].
[88]香港概覽—工業貿易.香港政府一站通. [2023-07-26].
[89]香港將取消部分購房印花稅,并提高煙草稅.金融界-今日頭條. [2024-02-28].
[90]香港特區教育狀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23-07-07].
[91]社會文化.香港中聯辦. [2023-07-08].
[92]香港中文大學:報考流程全解析!.香港中文大學本科入學處. [2023-07-25].
[93]香港理工大學主要統計數字(2021/22).香港理工大學. [2023-05-08].
[94]創校歷史.香港大學. [2023-05-22].
[95]香港大學新生手冊.香港大學. [2023-05-30].
[96]策略發展計劃 2018-2028.香港浸會大學. [2023-05-22].
[97]中大簡介.香港中文大學. [2023-07-25].
[98]中大排名.香港中文大學. [2023-07-25].
[99]理大三年,她在蛻變中逐夢!.香港理工大學. [2023-05-23].
[100]大學刊物.香港理工大學. [2023-05-08].
[101]這個領域的人才,香港急需!抓住機遇速申請!.香港理工大學. [2023-05-09].
[102]醫院簡介.瑪麗醫院. [2023-07-25].
[103]醫院簡介.威尼斯親王醫院. [2023-07-25].
[104]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醫院管理局. [2023-07-25].
[105]醫院簡介.屯門醫院. [2023-07-25].
[106]第二十章康樂體育和文化藝術.香港特別行政區. [2023-07-10].
[107]本地舉行的大型國際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3-07-25].
[108]許冠杰.QQ音樂. [2023-07-26].
[109]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TVB. [2023-07-26].
[110]beyond藝術成就.中國日報網. [2023-07-26].
[111]劉德華歌曲獎項.今日頭條. [2023-07-26].
[112]第37屆全球音樂華鼎獎主視覺公布 音樂締結世界.中國青年網娛樂頻道. [2023-07-26].
[113]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23-07-25].
[114]第十六屆亞洲電影大獎揭曉 梁朝偉湯唯奪影帝影后 劉嘉玲給梁朝偉頒獎.映象網. [2023-07-25].
[115]第九次森林清查34個省區市森林覆蓋率及排名一覽表(2014-2018年).關注森林網. [2023-07-25].
[116]道路網絡.香港特別行政區路政署. [2023-07-09].
[117]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一橋越滄?!壒こ谈壑榘拇髽蜃V寫“灣區新篇”.新華網. [2023-07-10].
[118]青馬大橋.香港旅游發展局. [2023-07-10].
[119]機場資料一覽.香港國際機場. [2023-07-24].
[120]香港港口.香港海運港口局. [2023-07-09].
[121]2021年香港概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23-07-10].
[122]香港便覽 ─「交通」.香港運輸署. [2023-07-09].
[123]讓“文化”成為香港未來發展關鍵詞.人民網. [2023-07-10].
[124]1,444幢歷史建筑的評估結果.古物咨詢委員會. [2023-07-08].
[125]香港法定古跡.古物古跡辦事會. [2023-07-08].
[126]1,444幢歷史建筑及新項目的評估.古物古跡辦事處. [2023-07-08].
[127]走進“三棟屋” 感受香港非遺魅力.香港中聯辦. [2023-07-08].
[128]香港曾大屋:百年村寨粵港緣.香港中聯辦. [2023-07-08].
[129]香港公布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政府網. [2023-07-08].
[130]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2023-07-08].
[131]香港非遺傳人:與火龍共舞60載.深圳新聞網. [2023-07-07].
[132]香港“大坑舞火龍”傳承百年文化 祝福中秋佳節.南方財經網. [2023-07-07].
[133]中秋節(大坑舞火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7-08].
[134]香港“大坑舞火龍”傳承百年文化 祝福中秋佳節.光明網. [2023-07-07].
[135]小生談粵劇:從戲曲中心到粵劇文化.香港旅游發展局. [2023-07-08].
[136]粵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23-07-08].
[137]舌尖上的香港:粵菜傳承百年 從茶餐廳到街頭小吃.中國新聞網. [2023-07-08].
[138]粵港澳城市精品宴將建聯盟 促進美食同根同源同發展.新浪廣東. [2023-07-10].
[139]香港如何保育和推廣粵劇文化?.今日頭條——新華網. [2023-07-07].
[140]年味滿滿!香港年宵花市春意盎然迎新春.今日頭條——央視新聞. [2023-07-07].
[141]醒獅——傳統新思維.新華網. [2023-07-07].
[142]香港端午節里看民俗:“放紙龍”、龍舟競渡、游龍舟水.人民網. [2023-07-10].
[143]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3-07-07].
[144]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紫荊花是朵什么花?.生態中國網. [2023-07-07].
[145]香港特區的區旗、區徽.人民網. [2023-07-26].
[146]10個角度盡覽香港維多利亞港.香港旅游發展局. [2023-07-24].
[147]香港迪士尼樂園暢游攻略.香港旅游發展局. [2023-07-31].
[148]快訊!“光纖之父”、中科院外籍院士高錕逝世 享年84歲.環球網國內. [2023-07-08].
[149]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容國團.共產黨員網. [2023-07-08].
[150]鄧青云.香港科學院. [2023-07-08].
[151]金庸逝世,享年94歲.央視網. [2023-07-10].
[152]CN-DBpedia.復旦大學. [2023-07-08].
[153]《南海院士風采錄》系列—蕭蔭堂(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數學家).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 [2023-07-08].
[154]2016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公布 中國28個城市上榜.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2023-07-07].
[155]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出爐.央廣網. [2023-07-07].
[156]2018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中國9個城市進入TOP50(榜單).佛山在線. [2023-07-07].
[157]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中國新聞網. [2023-07-10].
[158]香港“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升至第三位.新華網. [2023-07-10].
[159]香港在《202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排名第五位
.新華網. [2023-07-10].
[160]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城市500強發布 中國42個城市上榜.中新網. [2023-07-07].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