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稱來歷
- ? 因形狀得名
- ? 因傳說得名
- ? 因訛傳得名
- 2 位置境域
- 3 歷史成因
- 4 地理特征
- ? 氣候
- ? 地質
- ? 地質構造
- ? 地層
- ? 巖石特征
- ? 礦產資源
- ? 地形地貌
- ? 花崗巖地貌
- ? 喀斯特地貌
- ? 流水侵蝕地貌
- ? 水文水利
- ? 河流
- ? 伊河
- ? 宏農澗河
- ? 白河及湍河
- ? 湖泊
- ? 石門湖
- ? 太公湖
- ? 水利
- ? 鴨河口水庫
- ? 白龜山水庫
- ? 地熱資源
- ? 平頂山市汝州溫泉鎮溫泉
- ? 湯河溫泉
- ? 土壤
- ? 生物多樣性
- ? 動物
- ? 植物
- ? 真菌
- ? 自然保護區
- ? 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 老界嶺自然保護區?
- ? 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 主要山峰
- ? 熊耳山
- ? 外方山
- ? 崤山
- ? 老君山
- ? 堯山
- ? 鹿鳴山
- ? 七峰山
- ? 雞角尖
- ? 五垛山
- ? 青銅山
- ? 自然災害
- 5 人類活動
伏牛山位于中國河南省西部,東經110°30′~113°05′,北緯32°45′~34°00′,山體呈西北-東南走向,是秦嶺東延至河南的最大支脈。伏牛山東至方城縣東北處;西處河南與陜西省界交接之地;南達南陽盆地北緣;北連熊耳山麓。東西綿延長約400千米,有著“八百里伏?!敝Q,面積約2.2萬平方千米,最高峰雞角尖(2212.5米)。
名稱來歷
編輯伏牛山名早先并非專稱,最初該名出現于北魏酈道元撰《水經注》之后、唐初李泰編《括地志》之前,有可能確定于隋代。經唐以后各代流傳,截至晚清時期,豫西伏牛山的名稱的認定已基本統一。
因形狀得名
伏牛山名的來源其中一種說法是“狀似伏?!?,早年《河南省志·地貌山河志》《洛陽市志·地理人口》等志書多采用此種說法。但據史料乾隆時期《嵩縣志·伏牛山》與酈道元等描述伏牛山“層巒疊嶂、奇峰突起、山峰如林……”看山巒的形態并不具有伏牛之狀,古代技術條件也不能做到瞰山全貌。因而,伏牛山由于形似伏牛的說法,缺乏地貌上、直觀視覺上的依據。
因傳說得名
伏牛山名另一種來源是嵩縣云巖寺遺址中兩塊明代撰刻的石碑。其中一塊碑刻著“有唐號自在禪師者,次嶺巔聞野牛獰惡噬人,師適遇牛,偎首臥地者降伏然,故名之?!鼻逋魞r《中州雜俎》亦載:“唐自在禪師學道既成,欲幽棲名山,問于師,師曰:逢牛則止。行至嵩縣南山問路,或告之曰此野牛嶺也……遂名其山為伏牛山?!?/p>
因訛傳得名
伏牛山區多伏流,東魏時于其附近曾置伏流城。據史料,在隋唐以前伏流嶺、伏流阪和伏流城的稱謂,已經被當地百姓熟知。由于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混淆口音,“伏流”“伏?!眱烧咦x音在當地方言中相近。至李泰《括地志》統一為“伏牛山”,而后“伏流”一說再無出現。清嘉慶《魯山縣志》也認同“伏?!迸c“伏流”兩者為傳訛或異名的關系。
位置境域
編輯伏牛山全圖
伏牛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東經110°30′~113°05′,北緯32°45′~34°00′。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至方城縣東北處,在此出現了長達30千米,寬8-15千米的缺口,即著名的“方城缺口”;西處河南與陜西省界交接之地;南達南陽盆地北緣;北連熊耳山麓。山脈東西綿延長約400千米,有著“八百里伏?!敝Q,南北寬約40~70千米。山脈覆蓋河南省洛陽、南陽、平頂山、三門峽、駐馬店5市的15個縣,總面積約2.2萬平方千米。
歷史成因
編輯伏牛山地區有著近30億年的地殼演化歷史,可分為古元古代(秦嶺群、陡嶺群)、中新元古代(峽河巖群、寬坪巖群、耀嶺巖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及顯生宙四大階段或巨旋回,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地質事件組合,特別是地殼運動的多幕性,留下了多期變形的構造特征,構造各自的形變歷史序列。
伏牛山屬于秦嶺造山帶東部的核心地帶,是典型的復合型大陸造山帶,該造山帶北為洛欒斷裂帶,南為瓦喬斷裂帶??删C合劃分出三大構造形成階段:前寒武紀兩類基底形成階段,主造山期板塊構造演化階段,中新生代陸內造山演化階段。
在前寒武紀—石炭系至二疊系中期,伏牛山為濱海沼澤平原。至二疊系末期,由于海西運動,本區隆起形成山勢海水退去,強烈的地殼運動同時也產生了大規模的地層褶皺、斷裂及巖漿活動,使地面變得高低不平。燕山運動時期,開始了以斷塊活動為主的運動形式,板塊活躍互相碰撞推移,這不僅產生了大規模的巖漿活動,而且斷裂隆起和陷落更為明顯,初步形成了地貌的骨架。中生界末或第三系初期,發生了大規模的夷平作用,將伏牛山夷平為準平原狀態。在中新統的喜馬拉雅運動中板塊又被抬升,山脈隆起。長期的風化、侵蝕等外力地質作用又不斷地改變著地表形態,在內、外力地質作用的共同作用下,逐漸形成了現代伏牛山地貌形態。
距今約25億-10億年間的全球性超大陸事件在伏牛山發生,距今4億年前后的古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在伏牛山俯沖、碰撞,距今2.4億年左右的大陸造山運動使其成為“世界屋脊”,距今1.4億年的山鏈伸展運動造就了地球曾經的霸主——恐龍的樂園,距今23.3百萬年以來發生的新構造運動使伏牛山與秦嶺造山帶一起再度隆升,造山運動形成的伏牛山構造花崗巖帶暴露地表。距今2千多萬年以來發生的新構造運動使伏牛山與秦嶺造山帶一起再度隆升,造山運動形成的伏牛山花崗巖帶暴露地表。
地理特征
編輯氣候
伏牛山脈由于地勢高聳、且受全國季風氣候等因素影響,南北坡差異較大。伏牛山地處長江黃河流域之間,其雨量不如華南豐沛,但雨量比華北又多,溫度亦是如此,屬于南北過渡帶區域氣候。伏牛山脈總體處在中緯度季風帶內,根據氣候劃區指標,伏牛山屬亞熱帶(南坡)—暖溫帶(北坡)、濕潤(南坡)—半濕潤(北坡)大陸性季風氣候,山脈過渡特征明顯,水熱構成復雜,是典型的生態地理環境脆弱地帶。
伏牛山地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基本氣候特征為:春季多風4月份平均氣溫在5℃以上,是全年增溫最快的季節;夏季溫熱多雨,氣溫達到全年最高;秋季晴多日照長,10月等溫線分布基本上與4月相似,是氣溫日差最大的季節;冬季寒冷少雨雪1月份最冷。由于伏牛山海拔較高,山體呈南北走向,故隨著海拔和地理緯度升高溫度明顯有下降趨勢。伏牛山區的氣溫年差較小,全年平均氣溫:北坡12.1~12.7℃,南坡14.1~15.1℃。
伏牛山年平均相對濕度61%到77%,年平均絕對濕度69%,年均蒸發量1688毫米,凍雨常出現于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二月份幾率最高,占49%。區域內冬季降雪天數在十天左右,初雪期在十月中旬,中雪期一般在三月份。全年平均無霜期為236.2天,一般每年11月至次年四月為結冰期。
伏牛山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mm,主要集中在6-9月,這時期的降水幾乎占全年的85%~90%。地形和氣候對伏牛山的降雨量影響很大,低海拔山區屬于半濕潤氣候,南坡相對北坡降雨量較大,但隨著海拔上升南北坡差異逐漸縮小。伏牛山區的年降水日數為100~125天,山區東段比西段降水強度大。
伏牛山區多為季風,風力一般為五級,夏季是濕潤的東南風,冬季是干冷的西北風。冬季西北風吹來被伏牛山所阻,風勢逐漸減弱,對區域內農作物的影響不大。
地質
地質構造
伏牛山區處于中央造山系秦嶺-大別山造山帶的腹部地帶,包括了北秦嶺疊瓦逆沖推覆構造帶和南秦嶺逆沖推覆構造帶的大部分地區,構造形跡清晰。本區先后經歷了晉寧運動、加里東運動、海西-印支運動、燕山運動及喜山運動,發育了一系列西北-東南向有大型復式褶皺及斷陷、斷坳盆地,一系列殼型深大斷裂橫貫區內,并伴有東北向斷裂構造,構成了十分復雜的構造格局。
伏牛山區基本輪廓受構造單元和地殼運動產生的構造格架所制約;新構造運動在地貌上反映也較明顯。欒川、盧氏一線以北地區,屬于豫西地臺范圍,主要由變質較深的前震旦亞代<a href="http://www.csydxx.cn/214837/" target="_blank">結晶片巖、片麻巖和混合巖等組成其基底,震旦亞代和古生代海相沉積,以及中、新生代陸相碎屑沉積層不整合于基底之上,部分地區夾火山噴發蓋層。斷裂發育,多形成菱形斷塊。褶皺形態較為開闊平緩,大部分被斷裂所破壞,使構造復雜化。因長期受侵蝕,褶皺斷塊構造地貌形態已不明顯。北東和東西向兩組斷裂,對于地貌的基本輪廓起著重要的控制作用。欒川、盧氏一線以南地帶,屬于“秦嶺地軸”范圍,呂梁運動就隆起上升,形成條帶狀山脈。山脈長期上升遭受嚴重剝蝕。燕山運動發生褶皺和斷裂,形成斷裂極為發育的大復背斜,斷裂上升地帶形成高大山脈,斷陷下降區造成山間構造盆地,同時有大規模的花崗巖侵入。主要巖層除前震旦系變質巖外,還有后期侵入的花崗巖。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本區總體抬升,流水侵蝕下切加強。區內有較大的河流寬谷段多有2~3級階地,狹窄河谷段深切曲流發育。山間盆地中的紅層多受強烈切割,形成溝壑縱橫的紅色丘陵。
地層
伏牛山區域地層屬于秦嶺區。由于該地層區是一個長期活動的構造單元,出露新太古-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個地質時代的地層層序。伏牛山出露地層有北秦嶺地層分區的古元古界秦嶺巖群,中新元古界峽河巖群、寬坪巖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上三疊統和上白堊統;南秦嶺地層分區的古元古界陡嶺巖群,中新元古界毛堂群,新元古界龜山巖組,中下古生界周進溝巖組,泥盆系南灣組,中生界上白堊統和新生界新近系。伏牛山地層主要有泰嶺系度質巖、侏羅紀煤系、第三紀紅色巖層、近代沖積層及黃土。侵入巖有花崗巖、輝綠巖、閃長巖、輝長巖等。
巖石特征
不同時期造山帶與地質形成
伏牛山在不同造山時,由華北板塊、楊子板塊俯沖碰撞、匯聚拼接、隆升造山等地質作用下,于早白堊世早期形成了中性侵入巖,花崗巖則主要形成于早白堊世早期和早白堊世晚期。伏牛山早白堊世早期花崗巖主要包括正長花崗巖和二長花崗巖,早白堊世晚期花崗巖包括早白堊世晚期花崗巖和早白堊世晚期高分異花崗巖。
伏牛山主嶺由燕山運動時期形成的花崗巖組成,兩側為古老的變質巖,局部地區有灰巖出露。目前存在著兩種主要構造類型的花崗巖,一種是塊狀構造花崗巖類如石人山巖體,另一種麻狀花崗巖如龍池曼巖體。除此之外還有各類分布在不同區域的巖體,如主造山期形成的巖漿侵蝕型花崗巖-老界嶺雞角尖巖體,被動侵入型花崗巖-黃花曼巖體,陸內花崗巖-巖盤山巖體、俯沖型花崗巖-五行山巖體,碰撞型花崗巖-摞摞石巖體,殼?;旌闲突◢弾r-石柱林峰巖體等。
伏牛山西南部分布著上寒武紀石灰巖,巖石性質為灰黑色薄層石灰巖,巖層厚兩厘米左右,在此巖層內含三葉蟲化石較多。上泥盆系石灰巖此巖層分布于伏牛山淅川縣西嶺之北,巖石性質為深灰色石灰巖,內夾豬肝色石灰巖,微受變質影響結晶很小,此巖層內含有腕足類化石。
礦產資源
伏牛山礦產資源豐富,大山深處蘊藏著鉬、鎢、鉛、鋅、金、銅、鐵、石煤、銀、錳、硫、螢石、白云巖、大理石等12類50多種礦藏。以欒川縣作為開采點,開采出的鉬、鎢儲量大、品位高,是世界特大型有色金屬礦床。截至2018年,考察隊已探明欒川縣開采點的鉬金屬儲量222萬噸,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譽為“中國鉬都”。
金塊
地形地貌
在中國地勢三大階梯中,伏牛山處在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西北接熊耳山,東南遙接桐柏山,是秦嶺東延段。伏牛山地域廣闊,地貌類型錯綜復雜,以山地為主,包含丘陵、盆地、谷地和平原。山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并向北、向南緩緩下降,地貌類型也由中山-低山-丘陵作有規律的變化。
伏牛山脈西北段大致位于白河、二郎坪至蛇尾一線西北,是河南省中山大面積集中分布地區之一。伏牛山主脊地帶,層巒疊嶂,多懸崖峭壁和奇峰突起,海拔高度一般為1000~1500米,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老君出、雞角尖、石人山等,峰頂初夏常見風雪,被稱為河南省屋瓴。
山脈西北段的山體被老灌河斷裂谷地縱向分割成兩列規模較大的山嶺:北面山嶺構成伏牛山的主脊,位于欒川以南的部分,當地稱之為老界嶺,為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老界嶺山脊狹窄陡峭,多呈鋸齒狀或錐狀,一般北坡陡,常有懸崖峭壁出現,坡度多在40°以上,有的超過80°;南坡稍緩,坡度25~40°。伏牛山大部分山坡,上部為直線形,下部為凸形。發源于山脈兩側的河流或谷地,下切強烈,形成一些又窄又深的峽谷或嶂谷,并有很多的跌水和瀑布,使山區具有明顯的峰高谷深的特征。
伏牛山脈東南段在玉皇頂以東的主脊分為兩支。北支沿南召縣與嵩縣、魯山縣交界地帶,呈東西方向一直延伸到方城缺口,長達100余千米,構成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突出的成鋸齒狀的山脊海拔多在1100米以上,其中高者可達2000米左右。深低山集中分布在白河谷地北側,海拔400~1000米,相對高度500~600米,主要由花崗巖組成,山勢比較陡峻,山坡坡度較大,一般為25~40°。淺低山連片分布于沙河谷地南側的魯山境內,在焦枝鐵路以東方城境內呈斷續分布,山勢更為低緩,海拔400~700米,相對高度200~400米,山坡坡度大部分為20~35°,少部分在20°以下,多數風化殘積層較厚。南支山脈沿南召與內鄉、鎮平兩縣交界地帶,由西北向東南延伸,一直到鎮平縣城以北,長達70余千米,構成白河與湍河兩水系的分水嶺。其山脊寬闊,山體也較為低緩,突出的高峰海拔均在1100~1900米。兩側深低山集中分布于白河谷地的南側和湍河谷地的北側,山勢陡峻,海拔400~1000米,相對高度500~800米,主要由花崗巖構成,嶺脊狹窄,多深切V形溝谷,山坡坡度一般30~40°。淺低山則主要分布在白河谷地南側深低山外緣和鎮平的二龍、老莊一帶,山勢一般較和緩,海拔高度400~700米,相對高度200~350米,坡度大部分為20~30°。此外,在湍河谷地以西,深低山多分布于后會和板廠一線以西、楊店和大塊地一線以東地區,山勢陡峻,海拔400~1000米,相對高度500~800米,多深切V型溝谷,坡度35°左右。淺低山則分布于深低山西南邊的昭崗和陽城一帶,山勢和緩,面積較小。
伏牛山脈東部、東南部邊緣高丘陵分布面積很廣,在山地邊緣及河谷兩側地區連續成片分布,海拔200~400米,相對高度大部分100~150米。低丘陵的面積很小,僅在東北邊境地帶有一部分,海拔200~300米,相對高度一般僅有50~80米。區內丘陵組成巖性較復雜,丘陵地貌形態也復雜多樣。區內的河谷平原,有白河流經馬市坪、南召盆地的寬谷河段平原,由1~2級堆積階地構成,一般寬2000~4000米,很大部分被鴨河口水庫蓄水淹沒;湍河流經夏館、七里坪盆地,河谷展寬,兩則發育有2級堆積階地,形成河谷平原,一般寬2000~3000米。此外,西峽的袁店至丹水,內鄉的赤眉到楊店,方城的袁店到柳河和坡底的沿河地帶,也分布有較寬的河谷平原。
伏牛山被喬端—鴨河口、朱陽關—夏館自北而南斷裂分為三列:北列西起嵩縣境內,沿南召縣與嵩縣、魯山縣的交界地帶一直延伸到方城縣東北部,在方城縣城至葉縣保安一帶斷失,構成南陽盆地東北角的方城缺口,全長120千米;中列由盧氏縣入境,沿西峽縣北部經南召縣與內鄉和鎮平兩縣的交界地帶,延伸到南陽縣境內,全長約150千米;南列由盧氏縣入境,經西峽縣中部延至內鄉縣西部,山勢較中列低,但老灌河以西山體亦相當雄偉,突出高峰在1300米以上。
花崗巖地貌
在伏牛山地質公園內各種景點凸顯出該山脈由于地質作用下形成的獨特花崗巖地貌,如老界嶺“峰叢”、寶天曼“峰墻”、七星潭“摞摞石”、黃花曼“石瀑”、老君山“石林”、龍峪灣和白云山“斷層崖”、木札嶺“斷褶山”等為代表的地貌景觀。
老君山花崗巖“石林”
喀斯特地貌
伏牛山同樣擁有喀斯特地貌,但由于地質變化形成了新類型,便是以構造“塑性流變”圖形為主體的巖溶洞穴。代表由石灰巖形成雞冠洞鐘乳石景觀、天心洞、蝙蝠洞等巖溶洞穴。
天心洞鐘乳石與構造巖畫
流水侵蝕地貌
伏牛山內由于先成河與后置河交織,河源湖與準平原伴生,瀑布群組疊掛,跌水與甌穴毗鄰,造山帶隆起,河流沖刷形成其系統而獨特的河流地貌,代表有黃沙河山水風光;七星潭瀑布和七潭河峽谷、湍急澗溪奇特景觀;小湍河峽谷和湍急澗溪風貌;五龍潭瀑布及幽谷、清潭景色等。
七星潭瀑布
水文水利
水系分布圖
伏牛山山區水資源豐富,是中國中央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同時伏牛山地區是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的分水嶺,也是伊河、宏農澗河、汝河、白河等河流的發源地。本區地表水資源總量達75.33億米,占全省24.1%,是河南省水資源較多地區之一。由于這里是許多大河支流的發源地,加上地形復雜,為了治理水患,開發水力,在這里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鴨河口水庫、昭平臺水庫、白龜山水庫、石漫灘水庫、板橋水庫、小浪底水庫、三門峽水庫等諸多水庫。伏牛山區域內有石門湖、鴨河口、望花湖等水利風景區等。
伏牛山區夏季多強大暴雨,對徑流的季節分配影響很大,最大水月一般出現在7月,最小水月出現在春末,徑流系數在0.3~0.4之間,年徑流深200~300毫米以上,年變差系數0.6左右。水土流失現象嚴重,水蝕模數可達500~1000噸/平方千米、年。眾多交織的水系,在汛期時極易引發洪水災害。
河流
伊河
伊河是洛河的一大支流,也是一條具有重要生態與文化意義的河流。伊河發源于熊耳山南麓(欒川縣陶灣鎮),穿流于伏牛山四大板塊:熊耳山、伏牛山、外方山、嵩山之間,流經欒川、嵩縣、伊川后,穿伊闕而北出,至偃師與洛水匯合。伊河與洛河匯合后,稱伊洛河。西方歷史學家稱“伊洛文明”是“東方的兩河文明”。
宏農澗河
宏農澗河源于伏牛山脈靈寶崤山北麓,向北流在靈寶北寨村流入黃河,河長97千米,流域面積2062平方千米。在朱陽關以上河長37千米,屬于源流部分,河道流行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石質深山區,兩岸山高坡陡,谷深水急,比降在14‰以上;朱陽關至岳渡間,河長28千米,干流穿低山丘陵而過,比降為8‰,河谷時窄時寬。窄口水庫即建于此;岳渡以下,河長27千米,兩岸丘陵逐漸疏遠,河流縱穿流行于平坦窄長寬谷之中,河床逐漸加寬,一般在60~100米,落差變小,比降為3.5‰。
白河及湍河
白河及湍河發源于伏牛山老尖嶺南側之馬市坪及太平鎮附近,向南流入漢水,河水流量四季變化很大,夏季多雨,河水暴漲,兩岸田地常被淹沒;冬季水少甚至干涸。白河在南陽以南的一段夏季可通小船,湍河在內鄉以南亦然。
湖泊
石門湖
石門湖風景區位于八百里伏牛山深處,距西峽縣城北十千米,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源頭之一。景區面積十多平方千米,青山繞碧水,高峽出平湖,兩岸峰險壁峭,植被蔥籠,鳥語花香,水清如碧,水平如鏡,享“中原漓江”之譽。
太公湖
太公湖位于八百里伏牛山的淺山區鎮平縣老莊鎮楚長城腳下,東接南陽城區,西與杏花山、菩提寺遙相呼應。太公湖原名陡坡水庫,根據鎮平為“謀圣”姜子牙祖籍地這一歷史文獻依據,將陡坡水庫更名為太公湖。太公湖岸線較長,溝灣湖岔眾多,半島星羅棋布,周圍群山環抱,植被繁茂,生態環境良好,是夏日避暑的好去處。
水利
鴨河口水庫
鴨河口水庫位于長江流域漢江支流的白河上游,距南陽市城區北40千米處。壩址坐落在南召縣皇路店鎮鴨河入白河的交匯口處。工程始建于1958年,由原“長辦”規劃設計,1959年攔洪蓄水。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030平方千米,總庫容13.39億立方米。鴨河口水庫工程任務是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工業及城市供水,結合發電等綜合利用。以鴨河口水庫為主要水源地的鴨河口灌區,是全國十大自流灌區之一。
鴨河口水庫
白龜山水庫
白龜山水庫位于平頂山市西南郊,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沙河干流上。水庫1958年動工興建,1966年建成運行,主要建筑物有:攔河壩、順河壩、北副壩、泄洪閘和南北干渠渠首閘。大壩為均質土壩,攔河壩長1545.35米,順河壩長18016.5米,兩壩之間的白龜山上設泄洪閘。2014年7月份,河南遭遇大干旱,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向白龜山水庫累計輸水260萬立方米,對緩解平頂山市的旱情有很大幫助。
白龜山水庫
地熱資源
伏牛山由于其地質構造復雜,形成了大褶皺斷裂帶,斷裂構造地區是溫泉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地質環境下伏牛山北部有帶狀集群分布的溫泉,分布于伏牛山的北部地區,主要有平頂山市汝州溫泉鎮溫泉和魯山溫泉群、洛陽市欒川九龍山溫泉以及三門峽市陜縣溫泉和盧氏縣湯河溫泉等。伏牛山地區溫泉資源豐富,水質好。溫泉大多為中溫(大多超過40℃)、弱堿性溫泉,化學成分主要為HCO3·SO4-Na型,水中多富含鉀、鎂、鈣、鍶、鋰等礦物質和幾十種微量元素。
平頂山市汝州溫泉鎮溫泉
平頂山市汝州溫泉鎮位于汝州市區西部25千米處,南依外方山,西掖廣成澤,襟崆峒而帶汝水,枕伏牛以望嵩岳,山川秀麗,風景如畫。因有溫泉自然溢出而得名,也因溫湯神泉而聞名,有“十帝三妃浴溫泉”之美譽,史稱漢唐皇家溫泉。全鎮總面積73平方千米,溫泉鎮先后被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鄉鎮、河南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河南省生態鄉鎮、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示范鄉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榮譽稱號。
湯河溫泉
湯河溫泉位于裸浴之鄉——河南三門峽盧氏縣湯河鄉,地處熊耳山海拔750米的大裂谷之中。湯河溫泉又名“湯池”,系天然形成,背靠湯池邊,兩側山勢險峻,呈高山峽谷地貌,群山被冬青松柏覆蓋,終年綠色,灌河水從度假區前奔騰而過,形成了三面環水一面山的半島地形。
湯河溫泉
土壤
伏牛山主要山地棕壤、山地黃棕壤和山地褐土。土壤垂直分布地帶性明顯:海拔在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區地表熱量豐富,人類活動相對強烈,植被覆蓋度較低,使得土壤礦物質發生明顯的脫硅富鐵鋁作用,故土壤中均有明顯的黏化層,向上土壤黏粒淋溶淀積逐漸減弱,土壤土體風化程度高,擁有北亞熱帶地帶性土壤特征;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體降水量大于山體下部,熱量條件低于山體下部,低溫限制了土壤礦物質的分解土壤,故土體風化程度低,無富鐵鋁現象,擁有暖溫帶和溫帶地帶性土壤特征。
南坡海拔在550米以下的土壤為黃褐土(飽和黏磐濕潤淋溶土);海拔550-950米范圍內的土壤為黃棕壤(普通鐵質濕潤淋溶土)。黃褐土和黃棕壤位于山體下部各土層的鐵活化度較小游離度大,鐵的晶質化程度高,無定形鐵的含量低,一般在30%以下,平均數值為22.39%,土體風化程度比山體上部高。
海拔在950-1900米范圍內的土壤為棕壤(普通簡育濕潤淋溶土或暗沃簡育濕潤雛形土);海拔在1900米左右以上的土壤為暗棕壤或山地草甸土(暗沃冷涼濕潤雛形土)。棕壤和草甸暗棕壤個土層位于山體上部土壤的鐵活化度較大,鐵因與腐殖質結合阻礙了鐵的晶質化,無定形鐵含量較高,一般都在30%以上,平均數值為40.89%。
土壤垂直分異規律僅局限于伏牛山南坡中段,對于西段和東段土壤組成性質的垂直變化和土壤類型分布高度會出現一些變化,一般土壤類型的分布高度逐漸降低。
生物多樣性
動物
伏牛山是人類活動相對稀少、自然生態保存較完好的山脈,是河南省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伏牛山龐大的山系中有著豐富的動物資源。據不完全調查統計,伏牛山野生動物中哺乳類有70余種,占全省獸類總數的86%;鳥類有270余種,占全省鳥類總數的71%;昆蟲5000余種,其中作為模式產地而命名的新種121種。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伏牛山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7種:原麝、林麝、金錢豹、金雕、白肩雕、黑鸛、大鴇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44種:黃喉貂、紅腹錦雞、中華虎鳳蝶、黃嘴白鷺、大天鵝、小天鵝、鴛鴦、黃爪隼、紅隼等。
2020年伏牛山動物資源統計情況
斑羚
植物
伏牛山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向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過渡型。以櫟、楊、化香、鵝耳櫪、鐵木、樺木、栗槭等屬的落葉闊葉林及油松、華山松、鐵杉等針葉林組成本地區地帶性植被。不完全調查統計,植物群落可分7個植被型組,13個植被型,123個群系。7個植被型組分別是針葉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灌叢及灌草叢、草甸、沼澤和水生植被。南北坡植物分布存在海拔差異,如落葉闊葉林在南坡海拔800—1800米生長,卻在北坡海拔750—1700米生長。
2020年伏牛山植物資源統計情況
伏牛山共有維管植物3000余種,隸屬于174科、892屬;分別占河南植物總科數的88.3%、總屬數的 82.1% 、總種數的 76.9%。伏牛山維管植物中,有 27 種植物是伏牛山 區的特有種。各類藥用維管植物1341種(含變種、亞種、變型),隸屬154科,604屬;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 1 批和第 2 批)中,伏牛山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種: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珙桐、 水杉、銀杏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9種:香果樹、連香樹、大果青扦、秤錘樹、水青樹、獨花蘭、麥吊云杉、秦嶺冷杉、厚樸、楠木、短絨野大豆、黃檗、水曲柳、鵝掌楸、紅豆杉、喜樹、翠柏、 蕙蘭等,占全省重點保護植物的70%;河南省重點保護植物75種,占河南省重點保護植物的76.5%。
伏牛山植物景觀
真菌
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型真菌資源按其經濟意義可分為食用菌,藥用菌,毒菌,外生菌根菌和木材腐朽菌等幾類。不完全調查統計,食用菌132種,常見的食用菌約有20多種以紅菇科,口蘑科,側耳科和牛肝菌科最多。藥用菌82種,主要集中在非褶菌目,傘菌目,馬勃目和大型子囊菌類。毒菌44種多屬于擔子菌類的傘菌目,其中有鵝膏菌科、鬼傘科、絲膜菌科較為集中。外生菌根菌27種,以牛肝菌科、口蘑科、紅菇科等種類為主。木材腐朽菌56種。
野生菌菇
自然保護區
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伏牛山的主體部分,大致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地范圍,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0′-113°05′,北緯32°45′-34°00′,保護區面積約56024平方千米,是華北與華中過渡帶面積最大的保護區。1982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在伏牛山國有嵩縣五馬寺林場、欒川老君山林場、西峽黃石庵林場的基礎上建立了嵩縣龍池漫、欒川老君山、魯山石人山、南召寶天曼、西峽老界嶺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2月,原林業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將伏牛山確定為具有國家和全球重要意義的區域(A級自然保護優先領域的保護區),同年10月,伏牛山又被確定為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的優先領域。1997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將上述5個自然保護區合并為一體,并將南召喬端林場、內鄉萬溝林場、西峽黃石庵林場、嵩縣五馬寺林場的部分林區劃入在內,建立河南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伏牛山南麓內鄉縣的夏館鎮境內,地理坐標為東徑111°47′~112°04′,北緯33°20′~33°36′,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南北長28.5千米,東西寬26.5千米,總面積9304平方千米。1956年4月,南陽地區在寶天曼內建立了國有內鄉萬溝林場。1980年4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2006年原國家林業局把寶天曼納入全國首批51個示范保護區。區內共有植物2911種,其中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9種,大果青桿、銀鵲樹在河南省其他地區尚無分布,是河南省珍稀植物最集中、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老界嶺自然保護區?
南陽老界嶺景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境內,區內老君山是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和精髓,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除了擁有號稱”伏牛屋脊“的雞角尖海拔2212.5米外,還有白草尖(1845米)、石撅崖(1756米)、銀虎曼(1630米)、云磨垛(1156.3米)、野人垛(1432.6米)、唐王寨(1329米)、駐馬山(1061.2米)、五垛山(1665米)、定南針(1049.2米)。
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古生物遺跡自然保護區(省級)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峽縣、內鄉縣、淅川縣、鎮平縣境內,地處豫西伏牛山南麓的西峽盆地。保護區總面積780.15平方千米,為河南省第一個地質遺跡和古生物遺跡類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成為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是世界上恐龍蛋化石分布較集中、數量和種類較豐富、規模較大的地區之一,恐龍蛋化石數量達10萬~40萬枚,為地質古生物奇觀。
主要山峰
伏牛山概況圖
熊耳山
熊耳山位于洛河與伊河之間,海拔1500~2000米,相對高度1200米以上,西南—東北走向,長約150千米。西南部盧氏~欒川山體寬約65千米,向東北逐漸變窄,至龍門西山終沒。該山西南部高峻,東北部低緩,西南段主體為中山,山勢高峻雄偉。該山的主脊部分,狹窄峻峭,海拔在1800米以上,兩山峰東西對峙,猶如熊耳,故名。東北部山勢較緩,主要由低山和丘陵組成,海拔在600~900米之間。熊耳山的龍門山(西山)與嵩山的香山(東山)隔伊河峽谷夾峙,即為龍門,風景如畫,龍門石窟就座落在這里。
熊耳山
外方山
外方山是秦嶺東段一條規模較大的支脈,為沙河、汝河的分水嶺,西南—東北走向。海拔1000米左右,相對高度500~800米,西起伊川河谷地東緣,西南與伏牛山相連,東面與東部平原毗鄰,總長約170千米。西南段為外方山的主體,山體寬闊,由于被眾多西南東北向河流切割,形成了一系列與河谷相間展布的山嶺,突出的山峰海拔超過1500米。東北段山體的南面、西面和西北分別被寬闊的汝河谷地、伊河谷地及其洛陽盆地分割。東北段山體由嵩山和箕山組成,嵩山西起洛陽龍門東側,向東延伸到新密市北,由于地處中原,特別是終端山體巍然挺拔,雄偉壯觀,故稱中岳,名列中國五岳之一。
外方山東北段山體-嵩山
崤山
崤山又稱三崤山,古稱嶺鑒山,地跨洛寧縣的西北部、新安縣的北部,走向自西南向東北方向延伸。洛河橫貫于崤山和熊耳山之間。該山脈在洛寧段主要為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到新安境內降為低山,海拔800~1000米。古代將崤山與函谷關并稱為“崤函”之塞,是山峰險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達。
崤山一景
老君山
老界嶺山脊狹窄陡峭,多呈鋸齒狀或錐狀,一般北坡陡,常有懸崖峭壁出現,坡度多在40°以上,有的超過80°;南坡稍緩些,坡度25~40°。老君山,原名景室山,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脈的主峰。位于西峽縣太平鎮西北部,為西峽、欒川兩縣的界山,山頂有唐代所建老君廟,方圓數十里內為原始森林。
老君山
堯山
堯山(石人山)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部,是伏牛山東段主峰之一,海拔2153米,因堯之裔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得名,是天下劉姓的起源地。同時,山上有眾多石峰酷似人形,故在當地群眾中,堯山也被稱作“石人山”或“石人垛”。系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其主峰為玉皇頂。
堯山
鹿鳴山
鹿鳴山,位于云陽鎮城北2千米處。相傳東漢劉秀為避王莽之兵,由烏鴉引路至此,聽有鹿鳴,故稱鹿鳴山。山后有一石板,名為劉秀床。
鹿鳴山
七峰山
七峰山,位于方城縣城北15千米處。該山東北兩面山勢陡峭,七峰并峙,故稱七峰山。七峰山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東起點,有伏牛山首之稱。七峰山生態旅游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境內,山系方圓約105平方千米,形成于1.5億年前,主峰海拔768米,為方城之巔,景區依山而建,為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七峰山
雞角尖
雞角尖,位于西峽縣太平鎮東北部,為西峽、欒川、嵩縣三縣界山,也是區境最高峰,因山峰高矗似一向東引頸高歌的雄雞而得名。
雞角尖
五垛山
五垛山,位于南陽市南召縣四棵樹鄉境內。該山因有五座山峰并峙、似巨蓮盛開而得名,為國家AAAA級景區,總面積126平方千米,該山主峰為圣朵峰,海拔1665米。景區有祖師廟、青牛宮、大潭、二潭、三潭等10處景點。
五垛山
青銅山
青銅山位于桑坪鎮政府西北5千米,塘岈村境內,北瀕老灌河,南與綿延群山相依,山勢東西走向,跨越面積2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354米,山頂約500平方米的平場,建有祖師廟和娘娘廟,留有清朝乾隆至光緒年間碑刻,現保存完地石碑12塊。山上林木茂密,古樸蒼翠的原始植被和眾多珍稀的野生動植物隨處可見。懸崖生長稀有中藥材金石斛,東北面有一條山路可通山頂,傳說宋朝馬龍造反于此。
自然災害
伏牛山地理位置獨特,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這產生了豐富的生態資源,但同時該區域生態環境脆弱敏感,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崩塌、水土流失、低溫、冰雹、大雪、干熱風、病蟲害、霜凍、高溫、森林火災等,其中洪澇、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4種是主要災害。伏牛山地區高危險區域位于洛陽、平頂山、南陽交界區域,主要集中在魯山、嵩縣、南召、欒川四縣。次高危險區域作為高度危險區域的緩沖地帶,主要包括靈寶、盧氏、淅川等縣。中度危險區域為澠池、宜陽、伊川、登封、新密等地?;緹o危險區域分布在許昌、駐馬店等地勢相對平坦地區。
伏牛山地區暴雨災害受地形影響較大,尤其是在喇叭口地形區域更加強烈,容易產生暴雨災害。其中確山、魯山等地極易形成暴雨中心。暴雨往往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降水,使河流湖泊水位急速上漲,引發洪水災害。如1975年8月8日凌晨,因臺風北上引發特大暴雨造成舞鋼石漫灘水庫和駐馬店板橋水庫潰壩,駐馬店幾乎所有村莊在幾個小時之內消失殆盡。
伏牛山地區地震災害以靈寶、盧氏、魯山、鞏義、內鄉危險性較大。如2010年4月29日內鄉馬山口鎮發生4.7級地震。除地震直接造成損失之外,地震還會造成這些地區的土壤松動,易于發生滑坡泥石流災害。
伏牛山主要災害空間分布圖
人類活動
編輯早期文明
農耕文明
伏牛山農耕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人文始祖在這里開啟了伏牛山文化與中華文明史。伏羲氏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帝王,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大約1萬年前),而其活動的主要范圍就位于伏牛山地區。9000多年前裴李崗文化時期,先民們在這里定居安身、墾荒播種、馴化家畜、燒制陶器,開創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7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時期,先民們這里冶銅、紡織、琢玉,創立了原始的手工業;5000年前,黃帝在新鄭建立“有熊國”,創立了最早的國家。史書記載和現代考古表明,華夏民族的先民在伏牛山最早擺脫野蠻與愚昧,發展農耕,修建城邑,創建文字,鑄造青銅器,修訂歷法,創立制度,建國安邦,開創了中華文明。距今約9000年的舞陽賈湖遺址、偃師前二里頭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掘出土的石斧、石鏟、石刀、石鐮、石磨盤、石磨棒、鼎等生活工具和生活用具就是有力的佐證。
工商文明
陶藝
伏牛山地區有著悠久的制陶歷史,在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地區中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陶器出現。仰韶文化時期,制陶工藝獲得極大發展,器物規整精美,多為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灰陶與黑陶較為少見。其裝飾以彩繪為主,于器物上繪精美彩色花紋。1978年在河南省汝州市閻村出土鸛魚石斧陶甕,屬于新石器時代前期仰韶文化,距今大約11000年至7000年,就充分反映了原始陶藝的成就。
鸛魚石斧陶甕
織絲
嫘祖為西陵之女(今河南西平人),黃帝正妃,是中華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傳說嫘祖是養蠶制衣的發明者,華夏文明的奠基人,她輔佐黃帝,協和百族,統一中原,協助黃帝,確立以農桑為立國之本,首倡婚嫁,母儀天下,福祉萬民,和炎黃二帝開辟鴻茫,告別蠻荒,被后人奉為“先蠶”圣母,與炎帝、黃帝同為人文始祖。她教民養蠶、絲織、制衣;她提倡婚娶相媒,締結對偶婚姻,進行人倫教化,逐步終止群婚、亂婚、搶婚等落后風俗;她教民蠶桑,衣被天下,悲憫民瘼,使先民免于受凍致病之苦。她以玉帛化干戈,輔弼黃帝,不尚殺伐、安撫戰敗的蚩尤部落,使之與其它部族和諧相處,繁衍生息。她“以勞定國”、“以死勤事”、“未嘗寧居”,不坐享帝妃清福,終身為教導和推廣蠶桑事業,奔走勞碌,老來逝世于南巡的衡山道。
創制文字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省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古書上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河南魯山有倉頭鄉和倉頡廟;河南南樂和陜西白水也存有倉頡遺跡。
姓氏發源
伏牛山地區是姓氏的重要發源地。據史料記載,堯的裔孫劉累為了紀念其偉大功績,在伏牛山東段,也就是如今的堯山建造了中國最早的堯祠?!蹲髠鳌贰妒酚洝贰渡胶=洝贰端涀ⅰ返裙糯浼卸加杏涊d。劉氏將劉累奉為始祖,年年來此祭祖朝拜,此外,葉、沈、應、陳、梁、方、雷、許、韓、鄭、鄧、曾、郟、盧等姓也都源于伏牛山。
科學技術
黃歷
黃歷相傳是由軒轅黃帝創制,故稱為《黃歷》。古時由欽天監計算頒訂,因此也稱皇歷。其內容指導日常生活、祭祀和農民耕種時機。黃歷是在中國農歷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帶有許多表示當天吉兇的一種歷法?!饵S歷》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兇宜忌、生肖運程等。人們因為二十四節氣對于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常把夏歷稱為“農歷”。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十二個月普通月份加一個閏月,總共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計算決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閏年全年383-384天。由于每平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設置閏年(即十二個普通月份加上一個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盡量接近一致。一般的,在19年里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一個月有兩個節氣共24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歌曰: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中醫藥
《黃帝內經》成編于春秋之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是唯一一本以圣王之名命名的書?!饵S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為古代醫家托軒轅黃帝名之作。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
交通建設?
伏牛山為大力發展旅游業,積極興建交通工程。國道209線、國道311線、國道312線、豫48線、豫51線等構成伏牛山交通框架。
2020年伏牛山隧道修建完成,該隧道橫跨秦嶺余脈伏牛山系,橫穿洛陽、南陽兩地,長9183米,是河南省在建最長的公路隧道。鄭西高速欒雙段項目全長48.4千米,設計時速80千米,雙向四車道,橋隧比近80%,平均海拔在750米以上,被稱為“云中高速”。沿途有老君山、養子溝、龍峪灣、重渡溝等多個4A級以上著名景區,又被稱為“最美高速”。該項目建成通車后,欒川到雙龍的開車時間僅需1.5小時,行程較原來縮短一半。
2020年伏牛山腹地的修建鄭西高速堯山至欒川段,連接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鎮和洛陽市欒川縣廟子鎮,全長80千米。2022年伏牛山區域內S240濟鄧線汝陽西泰山至嵩縣木札嶺段旅游公路開通。該條道路途經西泰山、木札嶺2個4A景區和鼎山湖等景區,服務伴園、歸巢、依云小鎮、云合、木札嶺康養小鎮等精品民宿集群,連接臥龍谷、雙溪漂流、白云山等風景名勝區。起點汝陽西泰山景區,終點嵩縣木札嶺景區,路線全長11.259千米,路基寬8.5米,路面寬7米,二級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
旅游開發
伏牛山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原始次生林有71.8%的區域被旅游區覆蓋,自然風光具有特色。伏牛山內涵蓋多個市縣,開發旅游業成為山區各級政府的主要目標。目前有一定開發規模的有最早得到開發的平頂山市旅游;洛陽市的欒川縣重渡溝(欒川模式)經營模式和南陽市的西峽縣(西峽經驗)的旅游開發模式在國內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經各級部門不斷開發建設,2015年伏牛山有5個5A級風景名勝區;29個4A級風景名勝區。2018年,欒川、嵩縣、西峽,淅川、魯山、盧氏、汝陽、內鄉、鎮平、南召、方城,11縣成立“伏牛山旅游大聯盟”,旨在打造精品伏牛山景區、民宿、景點,提高游客游覽感受。
伏牛山憑借旅游景點得到開發的同時也舉辦了不少賽事,如2019“白云山杯”中國·嵩縣魅力車村八百里伏牛山越野挑戰賽、2020MaXi-Race中國西峽·伏牛山越野賽、2023奇境欒川“伏牛山杯”輪滑公開賽等。
2020MaXi-Race中國西峽·伏牛山越野賽
礦產開發
伏牛山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鉬礦區產量是亞洲最大的,礦業發展就成為當地必不可少的經濟來源。20世紀60年代末欒川縣鉬資源的得到開發,但早期由于缺乏管理,大量礦坑被無度開采、浪費、丟棄,導致資源被浪費破壞,從而影響伏牛山生態環境。自2000年起開發亂況得到欒川縣縣委、縣政府的關注,至2018年相關單位關停各種硐口,取締小選廠小碾子,依法處理違法采礦人,從而使全縣的礦業秩序基本上邁向了健康有序的軌道。
考古發現
人文石器
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遺存豐富,是中國史前城址的發源地之一。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演進的脈絡完整清晰:城址性質由舊石器晚期仰韶文化的初城開始,逐漸演進為龍山文化的城址群,二里頭文化的宮城,并與殷商成熟都城相銜接。伏牛山文化圈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伏牛山地區舊石器考古發現眾多,按流經水系不同大致分為黃河、淮河、漢水三大區域。其中既有豐富石制品和第四紀動物化石的出土,也有早期人類化石的發現,遺址年代和遺存性質幾乎涵蓋整個舊石器時代發展的全部面貌。伏牛山地區舊石器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遺存形態,在解決早期人類起源、南北方石器文化交流、新舊石器時代過渡等問題時起著重要的作用。
考古遺址
南陽是遠古人類生存的適宜地、中華文明的發端地;50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遠古天文臺(日晷)、遠古祭壇、巖石上的記事符號、遠古太極圖、遠古的“王宮”、動物巨石圖騰……大量遠古時期人類活動的遺址、遺跡被發現;黃山考古,專家認定為文明起源的關鍵遺址。中國先秦史學會古文明研究保護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南陽盆地的伏牛山、桐柏山的淺山丘陵之中,發現了大量遠古時期人類在巖石上磨刻的文化遺存遺址,并命名為南陽黃山遺址。該遺址內遺跡類型眾多、存量大、分布區域較廣。
1978年,在距南陽城北60km處的南召杏花山,發現了一枚古人類牙齒化石。經過古生物學家鑒定,為早期人類的臼齒,其時間在50萬年以前,大致與北京周口店猿人屬于同一時期;與南召縣山水相連的魯山縣仙人洞遺址,發現距今3.2萬年人類頭骨化石;南召小空山遺址發現距今1.5萬年的智人活動遺址。南陽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1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20處,省級文保單位90處。如鄧州的八里崗、太子崗遺址,淅川縣的下王崗、黃楝樹遺址,西峽縣的老墳崗遺址,方城縣張莊遺址、平高臺遺址,桐柏縣的陡坡嘴遺址……如此密集的古人類遺址在南陽被發現,說明早在5000年以前,南陽已經形成了眾多的人類群落,是當時的人類活動中心。從南召猿人算起,50萬年以來延續不斷,族群向周邊不斷擴大,沒有出現斷層。
出土文物
靈寶營里和盧氏段家窯遺址
靈寶營里和盧氏段家窯是在豫西地區進行第四紀古環境與古人類調查時發現的兩處舊石器地點,兩地所出石器的類型和加工技術相似,埋藏位置也分別位于澗河和洛河岸邊的黃土層中,時代屬于舊石器時代早期偏晚。其中營里地區所出三棱尖狀器同晉南地區丁村出土的同類器物具有較多共性,反映出了文化上的親緣關系;但同時包括尖狀器在內的多數石器采用礫石加工,其制作工藝又受漢水流域石器制作技術的影響,反映出南北文化交匯的一些特點。
欒川蝙蝠洞遺址
欒川蝙蝠洞遺址是河南境內發現的第一個含古人類化石的洞穴遺址,位于欒川縣廟子鄉高崖頭村南。2010年6月,發掘清理出土人牙化石1枚、石制品7件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人牙化石形態特征較為纖細,與中國更新世晚期的智人化石較為一致,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等;動物群種類中,大部分種類為晚更新世常見種和現生種,更新世絕滅種動物很少。綜合地層堆積、人類化石和動物群特征等全面分析,該遺址地質時代應屬于晚更新世早期。
欒川孫家洞遺址
欒川孫家洞遺址位于欒川縣欒川鄉灣灘村伊河南岸山崖上,2012年5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其進行搶救發掘,發現有古人類化石、石制品以及豐富的動物化石、動物糞便化石等。6顆人牙化石分屬于一個幼年個體和兩個成年個體,形態上具有比較原始的特征。石制品出土較少,僅有石核和石片,未見成型的石器。動物種類較多,有腫骨鹿、葛氏斑馬、梅氏犀等典型中更新世動物化石。綜合發掘材料,研究者認為該遺址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時期,直立人牙齒化石的發現更具有重要意義,學界將其定為“直立人欒川種”。
恐龍化石
伏牛山發現大量的恐龍化石及恐龍蛋化石群,在西峽縣丹水鎮三里廟村設立西峽恐龍遺跡園,已發掘恐龍蛋化石1000多枚,約有16個產蛋層。同時工作人員發現大量鴨嘴龍、禽龍、原角龍、肉食龍等骨骼,特別是巨型長形蛋、戈壁棱柱形蛋為世界罕見?,F已確定西峽蛋化石6科9屬13種,分別占中國總數的1/2、世界總數的1/3。由于地理分布差異從而以“諸葛南陽龍”“河南寶天曼龍”“河南西峽龍”“張氏西峽爪龍”等名稱來分辨。這些發現為研究恐龍生殖習性、破解生物物種滅絕等重大問題的帶來幫助。
35枚連體副圓形蛋
風景名勝
編輯自然景觀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行政區劃橫跨內鄉、西峽、淅川、南召、鎮平、鄧州、嵩縣等縣市,園內包括寶天曼國家地質公園、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寶天曼國家森林公園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和南陽獨山玉國家礦山公園這幾所園區,設置八大核心景區: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西峽老界嶺、西峽龍潭溝、內鄉寶天曼、七星潭、云露山、鎮平五朵山、真武頂風景區。2006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成為世界地質公園,2017年擴園后的面積為5858.52平方千米。
伏牛山景點
老君山景區
老君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河南省欒川縣城東區,面積2666公頃,是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老君山古號景室山,因東周道家始祖老子歸隱修煉于此而得名;是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海拔2217米。老君山有著“華夏綠色心臟,世界地質奇觀”的主題形象。老君山廟宇道觀群歷史悠久,道教文化源遠流長,自北魏建老君廟以來,已成為中原香客朝拜中心,明萬歷十九年頒賜老君山道經詔諭,封為“天下名山”。已建成靈官殿、淋醋殿、救苦殿、老君廟、道德府等廟宇群落,且文物古跡眾多。
老君山景點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隸屬于伏牛山系,嵩山又叫中岳嵩山,是中國五大名山(五岳)之一,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同時擁有有三皇寨、峻極峰等美麗的自然風光,同時嵩山也是世界地質公園,有豐富的地質資源。嵩山景區被分割成少林、嵩陽和中岳三大景區,少林寺、嵩陽書院和中岳廟分別是這三大景區的核心景點。
嵩陽書院
西峽恐龍遺跡園
西峽恐龍遺跡園,位于南陽市西峽縣。園內珍藏著大量鴨嘴龍、禽龍、原角龍、肉食龍等骨骼,特別是巨型長形蛋、戈壁棱柱形蛋為世界罕見。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分布之廣、保存之好,堪稱“世界之最”。遺跡園內包括地質廣場、恐龍蛋遺址、仿真恐龍園、恐龍蛋化石博物館等景點。
西峽恐龍遺跡園
人文景觀?
嵩山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各類文物珍品6700多件。嵩山歷史建筑群包括太室闕和中岳廟、少室闕、啟母闕、嵩岳寺塔、觀星臺、會善寺、嵩陽書院、中岳廟、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等8處11項歷史建筑被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伏牛山區內現有西峽恐龍蛋化石博物館、內鄉地質博物館、寶天曼自然博物館(伏牛山地質博物館)、伏牛山中醫藥博物館。
老母廟
清河老母廟又稱舜母廟,位于南陽方城縣西北伏牛山脈中歷山主峰,廟下有老母洞,主祭舜帝之母。因主峰頂面積太小,加交通不便,1983年民眾在村莊西北興建了圣母廟,大殿高大雄偉,頂部全用金色琉璃瓦鋪就。殿頂四角高高挑起,以各種雕刻裝飾,顯得古香古色。
老母廟
武侯祠
武侯祠,又名“諸葛廬”,位于南陽市區西南部的臥龍崗上。明清時期武侯祠屢有修葺,規?;趾辍,F今武侯祠基本上保持元明的布局風格,其木結構建筑多為明清重建或增建。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武侯祠
醫圣祠
醫圣祠座北朝南,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城東溫涼河畔,為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墓址所在地,現占地面積12030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物面積6669平方米,含各式房屋136間。墓祠古建筑群占地3200平方米。其始建年代無確考,后經明、清多次擴建?,F大門為仿漢建筑,大門正止方鑲嵌郭沫若題寫的“醫圣祠”三個大字,筆法蒼勁。步入大門迎面是巨幅大理石照壁,長寬各3.5米。之后是東西廊房,各長約百米,東為介紹張仲景一生學醫求教、行醫療疾的仿漢畫石刻百余幅。西為醫圣林,介紹中國上溯至神農、黃帝,近到明、清的名醫石刻畫像113幅。過長廊是山門,山門后面即是張仲景陵墓,陵墓前有順治十三年南陽府丞張三異所立石碑,上刻東漢長沙太守醫圣張仲景之墓。墓前建有拜殿,后為墓亭,各種拜謁祭祀活動均在此進行。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著重文物保護單位。
醫圣祠
張衡墓
張衡墓位于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小石橋村西北隅。墓北200米處為平子讀書臺故址,西臨鄭南西線公路,鄂城寺塔峙立其東。墳墓為黃土堆成,墓8米,周長79米,占地500平方米。墓前立有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于1956年10月的撰文碑刻。1988年張衡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環境問題與保護
編輯環境問題
水土流失
淮河流域伏牛山區特殊的氣候和眾多人口的生產、生活對地表的強烈擾動,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從而導致該區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少地方水土流失和生態退化問題嚴重。自1987至2007年土地利用動態變化情況發現:伏牛山耕地面積呈持續減少趨勢,林地面積、水域面積和建設用地面積都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草地面積變化十分微小。伏牛山水土流失土壤侵蝕面積達5798.6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34.37%。伏牛山輕度和中度侵蝕面積占總面積的30%以上,達到總侵蝕面積的95%。土壤侵蝕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區。伏牛山區生態退化驅動力主要表現在以下6個方面:土地墾殖利用和侵蝕狀況、土壤和近地表覆被物狀況、氣候狀況、人口承載和產業結構水平狀況、生態環境背景狀況和文化素質狀況。
人類影響
由于近年旅游業的開展,給伏牛山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如在景區山腳、山腰、湖泊等平壩地方,一些旅館和飯店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放到山邊或水里,甚至部分村落把垃圾傾倒在公路邊,垃圾隨處可見。伏牛山的水質景色,一天天受到污染,加上生態環境自然更新能力弱,一旦污染很難恢復,較強度的降雨,最山地的強力外力沖刷使地區在缺少植被覆蓋時塵土速度低于流失速度。
人類活動引起的自然生態景觀的變化。開發建設破壞:由旅游開發建設過程中的不合理操作造成,在開發時不考慮建筑適宜性,扼殺了自然景觀的特色,破壞其美學特征。旅游服務破壞:主要是旅游服務設施,在向旅游者提供服務過程中造成的,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旅游者破壞:由景區客流過大,管理不善引起表現為旅游者數量超過景區的容量,為景區帶來了過載。
保護現狀?
建立自然保護區
多年來,河南省各級政府投入人力物力用于伏牛山環境保護,瀕危生物保護研究,使伏牛山的自然環境以及珍稀動植物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寶天曼、龍池曼、老界嶺、石人山等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為當地植物提供了生存的場所,也為珍稀瀕危植物的拯救和種群的恢復提供了成功經驗。
提高環境監測
2021年9月14日,南陽市氣象局和市生態環境局聯合簽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組建合作領導小組,對伏牛山、大別山、丹江口濕地生態功能區進行定期研討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重污染天氣預警、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區和總干渠水源保護區生態保護、濕地環境保護、荒漠化防治等具體事宜。聯合制定應對大氣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重大大氣環境污染事件時,雙方加強監測預警、會商研判、調查評估和應對處置等工作。根據作業潛式和大氣污染防治需求,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相關文化
編輯文史價值
伏牛山地區歷史悠久,許多中華文明之根發源于此。與北京猿人同期的南召猿人是中國人類文明之一,也是中原文明之根。伏牛山劉姓始祖劉累的故里,是全球8000萬劉氏子孫的根之所在;大禹治水的第一個指揮部,汝陽長壽山莊是水利文化之根;杜康釀出的第一滴秫酒的地方,汝陽杜康仙莊是酒文化的根之所在;商朝名相伊尹的故里,是中國宰相文化之根的所在地;商圣范蠡的故里是商業文化的根之所在;鬼谷子創辦的中國第一所軍校,是中國軍事文化之根。伏牛山所在的南陽,洛陽市以及平頂山市歷史文化悠久,是中國主要的歷史文化名城。
中原文明之根
1978年在南陽市云陽鎮西北4公里的地方發現一處古人類洞穴遺址,出土了大量化石。村民在杏花山下挖“龍骨”(中醫稱古脊椎動物化石為龍骨)時,發現成堆疊壓的化石?;杏胁溉閯游锕趋阑?,也有牙齒化石。這顆牙齒化石引起了,齒冠呈黃白色,齒根呈灰黃色,石化程度較深??脊湃藛T認為這是一顆古人類牙齒化石,是早期人類的右下第二前臼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隊,對杏花山這一化石點進行了發掘,又發現了一批古脊椎動物化石,計有劍齒虎、劍齒象、腫骨鹿等20余種。根據伴生動物化石及地層等綜合分析,認定這里發現的古人類與“北京猿人”所處的時代大體相當,距今有五六十萬年,并正式定名為“南召猿人”。1980年,國家和河南省科學工作者在杏花山附近的小空山和大空山上,發掘出約1萬年~3萬年前舊石器晚期猿人會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遺址?;鸬氖褂?a href="http://www.csydxx.cn/3297/"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標志著“南召猿人”已步入人類文明的新紀元?!澳险僭橙恕钡陌l現,是繼北京猿人、藍田猿人、元謀猿人、鄖縣和鄖西猿人之后的又一重要發現。填補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文化的歷史空白。
酒文化之根
夏時伏牛山便有釀酒術?!秴问洗呵铩?、《戰國策》等史書都記載有夏禹時期“儀狄作酒”之說,儀狄被尊封造酒的鼻祖,《呂氏春秋》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于汝海之南,應邑之野。古時汝河流經汝州的一段稱之為汝海,汝海之南就是汝河之南,寶豐在汝河的南岸。寶豐商周時為應國屬地,古應國遺址現在寶豐縣城東南十公里處,所以當時儀狄造酒就在寶豐商酒務一帶,距今已有4100多年的歷史?!妒辣尽?、《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史書記載夏朝時還有汝陽人杜康發明了釀酒術。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杜康作秫酒” ,歷史上杜康也被尊稱為“酒仙” 。
歷史人物
李綠園
河南古代的白話小說在北宋由勾欄瓦舍的書會秀士們創作出一批到處頌揚的話本后,隨著宋室的南遷,迅速衰微下來。清代,文人自力創作白話小說的隊伍不斷擴大,河南也出現了一些由文人創作的白話長篇小說。其中最聞名的作品是李綠園的《歧路燈》。李綠園(1707-1790),名海觀,乳名妙海,字孔堂,號綠園,晚年別署碧圃老人。清河南汝州寶豐縣人。他一生經歷了康熙、雍正、愛新覺羅弘歷三朝,差不多與18世紀共始終。
墨子
墨子,生卒年月不能確定,其活動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以內姓墨名翟,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并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子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墨翟相傳原為宋國人,后長期住在魯國。曾學習儒術,因不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并在與公輸般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
2008年,魯山縣與河南影視集團、大象影視制片有限公司聯合拍攝了數字電影《墨子》。該片由導演賈鋼、編劇樊城共同創作,張立、王志剛、錢衛東等著名演員演出。河南省、市、縣領導和《墨子》電影導演、主演及墨學研究專家學者千余人參加了首映式,出席了新聞發布會?!赌印窋z制組把拍攝地點選在了堯山4A級國家風景區。
宗教文化
伏牛山佛教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興于唐代。元代伏牛山在全國的佛教界產生了影響,佛教界已經將其與五臺山、峨眉山和少室山是同等看待。明代伏牛山的佛教已經有了明顯的禪宗派系特征,四川佛教禪宗無際明悟禪師的弟子與后人,如伏牛文若斌、伏牛無礙明理禪師等人都在此修行。明末清初伏牛山佛教仍然有影響,以修練為特點的伏牛山佛教在中國佛教界里崛起。到了清代后,伏牛山佛教受到當地悍俗的民風影響,以及社會的動亂和無序,許多出家人不再到這里修行,伏牛山的佛教的影響不復往日。
伏牛山山系內老君山被認為是道教始祖李耳(即老子)的歸隱修煉之地,使之成為“道源”和“祖庭”。老君山之美兼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廬山之朦朧,是中國北方道教信眾拜謁勝地。
神話傳說
秦朝的時候,中國人多地少,有的地方只好在石板上堆土種莊稼,收獲的糧食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許多窮人經常忍饑挨餓。而官府不是抓丁,就是搜刮錢糧,百姓沒有活路,到處都是造反的人。朝中一個奸臣想出了一個歪主意上朝奏皇上,不如多殺些人,糧食就夠吃了。秦始皇覺得有理,就派人鑄了頭萬斤鐵牛,讓官兵們把鐵牛拉到百姓家,并規定:鐵牛推到誰家,限三天推到別家去,推不走就殺掉全家。
有一天,萬斤鐵牛推到了河南省一寡婦家門口。寡婦抱個沒滿月的娃娃,望著那頭吃人獸,眼看到了三天期限,只好哭天抹淚。忽然來了一個白胡子老頭兒,亮出一樣東西,亮晶晶的像根繡花針。他將繡花針變成了一根鞭子。老頭兒教會寡婦使用這根鞭子后金光一閃,他就不見了。
寡婦按照白胡子老頭兒的教導,對著鐵牛揮鞭,鐵牛果然跑走了。第二天,官兵們發現鐵牛不見了,就來逼著問寡婦。寡婦把白胡子老頭兒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說了。官兵們一聽有寶貝,趕緊去追。找著了趕山鞭,又趕緊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得著趕山鞭,急忙去趕萬斤鐵牛,誰知道無論怎么揮鞭,鐵牛只是紋絲不動??吹竭@種情況,秦始皇心里不禁有些發毛。從此以后,秦始皇再也不敢用萬斤鐵??託⒗习傩樟?。他拿著趕山鞭,把陸地上許多大山趕進了大海,填海造田,也算干了件好事。從此,萬斤鐵牛就留到了河南,天長日久,變成了現在的八百里伏牛山。據說送趕山鞭的白胡子老頭兒,是天上的太白金星。見秦始皇殺人太多,為了搭救老百姓,才把寶物送到人間。
影視戲劇
《萬象伏牛山》是一檔科教節目,于2014年在CCTV-10科教頻道上映,屬于地理中國欄目。該節目有六集,分別介紹了河南省西南部的伏牛山區,隱藏著黃金礦藏的地質秘密;深山中隱藏的玉石;神秘的“天心洞”;含有豐富資源的寶天曼。
《情滿合歡寨》是一部由李杰、白雪峰導演,李學庭、楊天舵編劇的豫劇現代戲。該戲劇于2021年由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獻映。該劇以河南省伏牛山區少數民族聚居村合歡寨為背景,講述駐村第一書記梁哲的勵志經歷。2021年6月《情滿合歡寨》榮獲河南文華大獎。2021年9月,該劇代表河南參加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獲“圓夢獎”優秀劇目獎。
《情滿合歡寨》
相關詩詞
古詩詞《伏牛山》是唐朝著名詩人薛能的作品,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伏牛山便是其一。詩詞內容:虎蹲峰狀屈名牛,落日連村好望秋。不為時危耕不得,一黎風雨便歸休。
相關畫作
龔立新,河南省文化產業研究會副會長兼書畫委員會主席,河南美協會員,河南省油畫研究會常務理事。龔立新在一次伏牛山旅游中受到啟發,寫下文章《(伏牛山游記)幽谷靜思》,并作繪畫《雨后青山白云起》《山角下村民新舍》《一汪碧水繞古村》等。
《雨后青山白云起》
畫家杜蘇旭有《伏牛山系列》山水畫作,他把伏牛山的水墨淋漓與北方大氣磅礴的山水神韻都畫進了他的國畫中。其作品《伏牛群峰圖》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伏牛群峰圖》
張建京,洛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洛陽美術館(洛陽畫院)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藝術碩士等。其繪有伏牛山寫生系列國畫。
《伏牛山寫生之一》
參考資料
編輯展開[1]人人都說伏牛山美.中國知網. [2023-10-26].
[2]董誠明, 羅曉錚, 等. 伏牛山藥用植物資源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 2008, (04): 1.
[3]50年來伏牛山區溫度變化研究.中國知網. [2023-10-26].
[4]尚富德,, 王磐基, 等. 伏牛山南北自然過渡地帶植物多樣性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 (01): 1.
[5]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中國知網. [2023-10-26].
[6]伏牛山色綠如海.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2023-10-26].
[7]伏牛山.陜西省林業科學院. [2023-10-30].
[8]南陽伏牛山-中國中央造山系大地構造的檔案室.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2023-10-26].
[9]河南伏牛山兩棲動物資源調查.中國知網. [2023-10-26].
[10]閻育華, 賴洪年. 伏牛山脈南坡垂直氣候帶譜的初步分析[J].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86, (01).
[11]楊金鶴. 豫西山地風景區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研究——以伏牛山為例[D]. 西南科技大學,
2011-12-29[2023-12-01].
[12]伏牛山生態資源開發利用與發展思考——伏牛山生態資源現狀.中國知網. [2023-10-26].
[13]河南伏牛山自然保護區大型真菌資源生態分布調查初報.中國知網. [2023-10-26].
[14]伏牛山與中華文明肇始.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2023-12-01].
[15]豫西“伏牛山”名稱考略.中國知網. [2023-10-30].
[16]中原行·昂首伏牛山(下).大河網. [2023-10-26].
[17]秦嶺伏牛山構造帶的變質—變形分析.中國知網. [2023-10-26].
[18]巍巍伏牛山---2.4億年前挺起的中華大地脊梁
.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管理局. [2023-10-26].
[19]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簡介.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2023-10-26].
[20]河南省伏牛山地區地質初步普查報告.全國地質資料館. [2023-12-01].
[21]楊柳, 陳延輝. 伏牛山地區主要自然災害的空間分異及綜合區劃研究[J]. 河南科學,, 2014
[22]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河南省志 地貌山河志[[M]].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11[2023-10-31].
[23]普查伏牛山(白河流域)地質礦產簡報.全國地質資料館. [2023-12-01].
[24]張天義, 趙鴻燕, 曹希強, 張璋. 中國中央造山系秦嶺造山帶伏牛山構造花崗巖帶的地質學與地貌學意義[J]. 地質論評, , 2007(S1):111-115
[25]楊浩田. 熊耳山和伏牛山地區中酸性侵入巖的成因及其對華北克拉通南緣晚中生代構造演化的制約[D]. 吉林大學, 2021-12-16, (01): 195.
[26]盧書煒. 伏牛山區花崗巖地質特征和成因探討[J]. 河南地質,, 1995(03):8
[27]伏牛山地學意義.伏牛山地質公園網. [2023-10-26].
[28]郭家增, 李景照, 等. 伏牛山區資源條件分析與國家公園規劃建議[J]. 現代礦業, 2023, 39(02): 71-74.
[29]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中國知網. [2023-10-26].
[30]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寶天曼園區地質遺跡現狀及保護對策.中國知網. [2023-10-26].
[31]河南日報. 規劃建設伏牛山國家公園的思考與建議.今日頭條. 2022-12-30[2023-12-05].
[32]伏牛山地區自然環境.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2023-11-30].
[33]西峽縣石門湖風景名勝區:享“中原漓江”之美譽.中國小康網. [2023-12-05].
[34]張向英:臨江仙?太公湖避暑.教育文摘網. [2023-12-05].
[35]鴨河口水庫.河南省水利廳. [2023-11-30].
[36]白龜山水庫.河南省水利廳. [2023-12-01].
[37]溫泉鎮.河南政務服務網. [2023-12-02].
[38]走進中原裸浴之鄉,解讀神秘的湯河溫泉.大河網. [2023-11-30].
[39]試論伏牛山南坡土壤垂直分異規律?? 兼論亞熱帶北界的劃分.地理學報 . [2023-10-26].
[40]張俊偉, 李烽. 伏牛山自然保護區生態評價[J]. 長治學院學報, 2011, 28(05).
[41]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介.洛陽市生態環境局. [2023-12-02].
[42]河南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搜狐新聞. [2023-12-02].
[43]小央觀豫. “智守”寶天曼生物圈保護區.今日頭條. 2021-09-26[2023-12-03].
[44]老界嶺國慶打卡圖鑒!.老界嶺景區官網. [2023-12-02].
[45]河南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3-12-01].
[46]伏牛山和老君山是同一座山嗎.古宮歷史. [2023-10-30].
[47]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河南人民政府. [2023-10-26].
[48]南召縣云陽鎮鹿鳴山的傳說.新浪河南. [2023-10-26].
[49]陽歷史文化名鎮(村)系列推廣展示活動之十一:云陽鎮(三).南陽市圖書館網. [2023-10-31].
[50]百家網絡媒體走進方城七峰山.太原新聞網. [2023-10-31].
[51]河南洛陽:“中原第一峰”雞角尖壁立千仞 壯美如畫.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23-10-31].
[52]五朵山.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2023-11-29].
[53]五垛山祖師廟.鎮平縣人民政府網. [2023-10-31].
[54]青銅山.西峽網. [2023-10-31].
[55]75·8,駐馬店人30年不醒的噩夢.中國天氣網. [2023-12-05].
[56]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質災害評價.中國知網. [2023-10-26].
[57]中工網. 河南鄭西高速伏牛山特長隧道順利貫通.今日頭條. 2020-12-17[2023-12-01].
[58] 河南:官員與專家齊為鄉村游“把脈” 助力深山景區“走出去” - 河南圖片 -中新網河南新聞.中國新聞網-河南新聞. [2023-12-01].
[59]河南日報. 藏在伏牛山深處的最美旅游公路.今日頭條. 2022-09-05[2023-12-01].
[60]伏牛山旅游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研究.中國知網. [2023-10-26].
[61]化生態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促伏牛山旅游產業轉型發展
伏牛山 11“兄弟”攜手贏未來.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3-10-26].
[62]盈動跑INCHINA.白云山杯. [2023-10-26].
[63]MaXi-Race越野賽全球年度首站賽在河南西峽落幕.央廣網. [2023-10-26].
[64]2023奇境欒川“伏牛山杯”輪滑公開賽開賽.河南大象網. [2023-10-26].
[65]萬方數據微博.萬方數據. [2023-10-26].
[66]伏牛山地區舊石器考古發現與研究.中國知網. [2023-10-26].
[67]南陽發現遠古文明大量遺址遺跡的歷史定位及其時代價值探析.中國知網. [2023-10-30].
[68]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要“長”近3倍.河南省自然資源廳. [2023-10-30].
[69]中國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順利通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二次中期評估.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3-10-30].
[70]老君山風景名勝區.河南老君山風景名勝區. [2023-11-30].
[71]嵩山風景名勝區.攜程. [2023-10-30].
[72]西峽恐龍遺跡園.西峽恐龍遺跡園官網. [2023-11-30].
[73]天地之中 中岳嵩山.中岳嵩山. [2023-10-30].
[74]西峽恐龍蛋化石博物館.西峽恐龍蛋化石博物館. [2023-10-30].
[75]內鄉地質博物館.內鄉地質博物館. [2023-10-30].
[76]河南內鄉政協:開展城市博物館群建設情況調研.寶天曼自然博物館. [2023-10-30].
[77]伏牛山中醫藥博物館廣場項目進展順利.澎湃新聞. [2023-10-30].
[78]武侯祠.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管理局. [2023-10-31].
[79]醫圣祠簡介.張仲景博物院. [2023-12-09].
[80]醫圣祠.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管理局. [2023-10-30].
[81]張衡墓.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管理局. [2023-10-30].
[82]王廣磊 . 淮河流域伏牛山區生態脆弱度和退化驅動力格局與動態[D]. 《河南農業大學》, 2010
[83]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南陽市氣象局與生態環境局簽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合作框架協議》.今日頭條. 2021-09-16[2023-12-01].
[84]南陽日報. 中藥材里,發現河南人祖先的一顆牙.今日頭條. 2018-11-29[2023-12-09].
[85]李綠園傳.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2023-12-09].
[86]墨子簡介.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2023-12-09].
[87]河南魯山舉行《墨子》電視首映式暨新聞發布會.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 [2023-12-09].
[88]伏牛山佛教研究兩則.中國佛學院. [2023-12-01].
[89]老君山天宮劇場演繹中華道文化故事.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2023-12-01].
[90]八百里伏牛山的來歷.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 [2023-11-30].
[91]地理中國《萬象伏牛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2023-11-30].
[92]《情滿合歡寨》.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3-12-01].
[93]伏牛山.古詩詞網. [2023-11-30].
[94]2017中國實力派畫家杜蘇旭獻禮全國兩會.中國收藏網. [2023-11-30].
[95]張建京“伏牛山寫生”系列國畫作品欣賞.大河藝術網. [2023-11-30].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