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通州區(英文:TongzhouDistrict),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轄區,位于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臨朝陽、大興,北與順義接壤,東隔潮白河,與河北三河、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相連,南和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交界,面積為907平方千米。通州區下轄11個街道、10個鎮、1個民族鄉。截至2021年末,通州區常住人口184.3萬,通州區人民政府駐地為北京市通州區胡各莊大街9號。1997年,經國務院...

通州區英文:Tongzhou District),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轄區,位于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臨朝陽、大興,北與順義接壤,東隔潮白河,與河北三河、大廠回族自治縣、河相連,南和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交界,面積為907平方千米。通州區下轄11個街道、10個鎮、1個民族鄉。截至2021年末,通州區常住人口184.3萬,通州區人民政府駐地為北京市通州區胡各莊大街9號。

名稱由來

編輯

1997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以古為通州得名。根據《元史·地理志》,通州的命名取自于漕運通濟的含義。

東漢時期,通州區由于緊鄰潞水,因此將“路”字旁加上水偏旁,名為潞縣。明朝時期,潞縣這個名稱被通州所取代。1949年9月,通州市改稱通縣鎮。

歷史沿革

編輯

先秦

五千年前,今通州區內北三間房村西、宋莊鎮菜園村南等臨河臺地有先民以磨制石器進行生產活動。

遠在顓頊、帝嚳時代,通州區屬畿內地。在上古時代,通州區屬于幽州(幽陵、幽都)的范圍。夏商時期,通州區是古薊國的領土。西周時期,燕國征服了薊國,通州區屬燕國。戰國時期,燕國的昭王(公元前311年一公元前279年)設立了漁陽郡,通州區也歸屬于該郡。

秦漢至南北朝

秦朝時期,通州區屬于漁陽郡的范圍。

西漢時期,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立路縣,該縣隸屬于漁陽郡,這也是通州區最早的名稱。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一23年),將三百六十縣改稱為“亭”,路縣被改名為通路亭,并隸屬于通路郡。

東漢時期,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劉秀派遣吳漢攻破了位于潞河上的五幡和銅馬,取得勝利。由于路縣緊鄰潞水,因此將“路”字旁加上水偏旁,改名為潞縣。潞縣的名稱來源于潞水,并旨在紀念這次戰績,同時也成為漁陽郡的治所所在。

三國時期,潞縣是魏國的領地,隸屬幽州的燕國。

西晉時期,根據舊有的制度慣例,潞縣依然隸屬于幽州的燕國。

五胡十六國時期,,潞縣先后歸屬羯族的后趙(319年);鮮卑族的前燕(349年);氐族的前秦(370年);鮮卑族的后燕(385年);漢族的北燕。

南北朝時期,北魏天興二年(399年)拓跋珪占據燕郡,并在雍奴縣(今武清縣)設立了漁陽郡,潞縣歸屬于漁陽郡。東魏天平元年(534年),潞縣保持原狀,屬于東魏。北齊天保元年(550年),漁陽郡的治所遷至潞縣,潞縣隸屬于漁陽郡。北周時期,潞縣屬于漁陽郡。

隋唐至宋元

隋朝時期,開皇三年(583年)廢除漁陽郡,潞縣歸屬于幽州總管府的轄區。大業三年(607年),廢除幽州,建立涿郡,潞縣改隸屬于涿郡。

唐朝時期,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漁陽郡的治所從無終遷至潞縣,并設立了玄州,潞縣的一部分土地被劃歸為臨泃縣。貞觀元年(627年),廢除玄州,撤銷臨泃縣,潞縣屬于幽州,隸屬于河北道。

北宋時期,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與金國聯合,從契丹手中奪回了幽州,并設立燕山府,潞縣歸屬于燕山府。宣和七年(1125年),燕山守將郭藥師投降金國,潞縣和漷陰縣歸屬于金國。金朝天會三年(1125年),燕山府歸屬于金國,并被廢除,改為燕京路的析津府,潞縣和漷陰縣隸屬于該地區。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在潞縣設立了刺史州——通州,取名意為“漕運通濟”,刺史州的治所設在潞縣,轄領潞縣和三河縣兩個縣區。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遷都燕京(今北京),將燕京改為中都,燕京路改為中都路,析津府改為永安府,后改為大興府。通州(潞縣、三河)和漷陰縣歸屬于大興府。金朝宣宗貞佑三年(1215年),蒙古軍隊攻占了中都,設立了燕京路,大興府成為總管所轄的地區,通州及其轄區的潞縣、三河縣和漷陰縣均歸屬于燕京路大興府。

元朝時期,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國號為“元“,次年將中都改稱為大都。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漷陰縣為漷州,將漷州的治所遷至位于武清縣境內的河西務。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設立了大都路總管府,通州和潞縣歸屬于該地區。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開鑿了通惠河,自此南北大運河全線開通。

明清

明朝時期,大都路改為北平府。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撤銷了潞縣并并入通州。自此,潞縣這個名稱使用了1300多年的歷史,被通州所取代。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漷州被降格為漷縣,歸屬于通州。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將北平改為北京,并將北平府改為順天府。通州及其轄區的三河縣、漷縣、香河縣和武清縣,都隸屬于順天府。

清朝時期,繼承了明朝的舊制。順治七年(1650年),密云兵備道并入,改為通密兵備道,通州隸屬于其下。順治十四年(1657年),薊州兵備道并入,改為通薊兵備道,通州隸屬于其下。順治十六年(1659年),撤銷漷縣且并入通州。通州轄三河縣、武清縣和寶坻縣,隸屬于直隸省的順天府。

康熙八年(1669年),永平道并入,后改為通永河務兵備道(簡稱通永道),該道轄區的州縣的財政和糧食管理歸通永道核轉??滴醵吣辏?688年),順天府設立東、西、南、北四路同知(衙署稱為“廳“),分別轄24個州縣,通州隸屬于東路廳(全名為“順天府東路刑錢捕盜同知”,轄通、三、武、寶、薊、香、寧七州縣),刑事和財政管理由東路廳核轉,乾隆十九年(1754年),錢糧也歸東路廳核轉,通永道和東路廳的治所都設在通州。

直到晚清時期,天津開埠,修建了北寧鐵路,隨之南漕運輸停止,通州的繁華景象逐漸消退。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三年(1914年),撤銷了順天府,改稱京兆地區,同時將通州改為通縣,隸屬于京兆。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除了京兆,通縣歸屬河北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由日本支持的殷汝耕在通縣建立了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該政府轄有灤縣、榆縣、薊縣、密云等二十二個縣,通縣成為其駐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被撤銷,并與偽華北臨時政府合并,通縣歸屬偽河北省冀東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汪精衛組建了偽南京國民政府傀儡政權,偽華北臨時政府與之合并,將冀東道改為燕京道,通縣隸屬于河北省燕京道。

1945年日本投降后,通州隸屬于國民黨河北省第六戰區聯防司令部。1946年,通縣改為偽河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所屬,并成為其駐地。1946年1月在西集成立了通縣人民政府,撤銷了三通香聯合縣。

1948年12月14日,通縣全境解放。當時通州城關為通州市,實行軍事管制;通縣人民政府仍駐扎在西集。市、縣都隸屬于冀東區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通州市劃歸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成為北平市的第21區,通縣與其關系不變。1949年3月,通縣人民政府從西集遷至張家灣。1949年8月,河北省委、省政府成立,同時撤銷了冀東區黨委。8月10日,遵照華北人民政府的指示,北平市第21區改為通州市,與通縣同歸河北省通縣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導,通縣專署設在通州市。1949年9月,通州市改稱通縣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5月13日,縣、鎮合并為通鎮,通縣人民政府從張家灣鎮遷至通鎮。1951年11月,縣、鎮再度分開,恢復通縣和通縣鎮兩個名稱,隸屬關系不變,縣、鎮兩個政府均駐扎在通縣鎮。1954年4月19日,通縣鎮改為省轄專區代管的通州市(縣級)。1958年4月,通州市和通縣同時劃歸北京市領導,縣、市合并改名為通州區,通縣專署同時撤銷。1960年2月,通州區再次改稱通縣。1997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北京市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并于1997年9月28日召開通州區成立大會,進行掛牌儀式。

自然地理

編輯

位置境域

通州區位于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經緯度范圍為北緯39°36′一40°02′,東經116°32′一116°56′。西臨朝陽、大興,北與順義接壤,東隔潮白河,與河北三河、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相連,南和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交界。緊鄰北京中央商務區(CBD),西距國貿中心13千米,北距首都機場16千米,東距塘沽港100千米。通州區東西寬36.5千米,南北長48千米,面積907平方千米。

通州區

通州區地理位置

氣候

通州區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高氣爽和冬寒干燥的特點。年平均溫度11.3℃,降水620毫米左右。春季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降水量較少,常伴有大風和沙塵暴天氣;夏季溫度較高,濕度大,降水量集中于此季,容易發生洪水和內澇;秋季氣溫逐漸下降,常伴有小雨天氣;冬季氣溫低,降水量較少。2021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38.7小時,年平均風速為2.2米/秒,平均相對濕度為63.3%。

地質

通州區的大部分地區位于大興隆起與大廠凹陷之間,地質條件相對穩定。基巖的埋深在500米以內,變化較小,并且沒有明顯的巖漿侵入和火山活動跡象,地下基巖巖層完整性較好,地質構造相對簡單。主要的地質構造包括夏墊一馬坊斷裂和定福莊一南苑斷裂(又稱平家瞳一西紅門斷裂)。夏墊一馬坊斷裂南段穿過郎府、水樂店地區,呈北東向南西走向。該斷裂斷開第四系地層落差達50米至380米,屬于活動斷裂,控制了大廠凹陷的形成和發展。定福莊一南苑斷裂北段穿過宋莊及城關鎮西北部,呈北東向西南走向,屬于正斷層。該斷裂帶南段是大興降起與北京凹陷的分界線,也是活動斷裂,與潮白河道等變遷有關。通州區境內還存在多條隱伏性斷裂,但在第四紀沒有顯示出活動的跡象。

通州區的基巖包括震旦亞界、下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由于在上古生代和中古生代處于隆起上升和剝蝕的時期而缺失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在燕山運動后的新生代第三紀晚期,地殼逐漸下降,再次接受沉積物,形成了第四系蓋層。蓋層的厚度一般在150米至500米之間,但馬駒橋及次渠鎮東石村一帶只有80米,變化較大,基底不平。

地形地貌

通州區地處永定河和潮白河洪沖積平原地帶,屬于第四紀沉積物地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面高程在8.2米至27.6米之間,南北相對高差近20米,坡降在0.3%至0.6%之間,局部地區稍有起伏。通州區北部的張家灣到通州鎮到宋莊一線地區地面高程都在20米以上,地形較為復雜,仍然保留著明顯的陡坎、沖溝特征以及緩坡狀態的遺跡和沙丘等階地地貌。東部的北運河和潮白河之間的地區由于近代河流泛濫堆積的影響,地勢呈現近河床高、遠河床低的形態,形成了沿河床延伸的條形洼地。西部和南部區域受永定河的影響,除了總體形態外,在馬駒橋、次集至北運河區間,也呈現東高西低或西南高、東北低的趨勢。永樂店東南部興隆莊地區海拔僅有8.2米,為北京市域內的最低點。

通州區的地貌類型包括階地地貌、泛濫平原地貌、河漫灘地貌、沙丘地貌和人為地貌。其中,古潮白河沖積平原地貌、永定河水系洪沖積平原地貌、潮白河現代沖積平原地貌、沙丘地貌和人為地貌是主要類型。

水文水利

水文

通州區自古有“九河末梢”之稱,區內19條河流匯聚,河道總長239千米,被譽為“北方水城”。境內各河流分屬海河流域的北運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流域面積791平方千米,占87%;潮白河水系流域面積115平方千米,占13%。根據北京市第一次水務普查成果,通州區境內4級以上流域面積超過1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計26條,境內河長271千米。范圍主要涉及河道有溫榆河、北運河、潮白河、運潮減河、通惠河、小中河、中壩河、涼水河、蕭太后河、玉帶河、鏡河、減運溝、翟減溝、小鹽河等。除運潮減河、潮白河、翟減溝屬潮白河水系外,其余均屬北運河水系。

潮白河

潮白河,中國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流經北京、河北、天津三省市。潮白河位于通州區東部,于通州區東北部與順義區、河北省三河市交界處的港北村入通州區界。后沿通州區與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邊界南流,流經通州區宋莊、潞城、西集三鎮,于西集鎮大沙務村出境。因其上源有潮河和白河,匯合后稱潮白河。潮白河全長467千米,流域面積19354平方千米。潮白河年均徑流量10.22億立方米,流域的補給主要來源是降水。潮白河在通州區境內長37.6千米,是北京和河北的界河。

通州區

潮白河

蕭太后河

蕭太后河是北京第一條人工運河,位于通州區南部,屬北運河水系。其源自北京市左安門東南,經朝陽區南磨房、十八里店、雙橋,于臺湖鎮口子村進入通州境,東流經臺湖鎮胡家垡、將軍墳,于張家灣鎮東入涼水河。該河通州境內長9千米,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堤防長12千米,河床均寬31米,河底均寬8米,排洪能力55立方米每秒。

通州區

蕭太后河

水利

通州區有3個防洪骨干工程,均于2021年底全部建成,分別為“通州堰”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溫榆河綜合治理工程。

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

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位于通州區北部宋莊鎮境內,距北關閘約7千米,設計總蓄滯洪量達到200萬立方米,以防洪功能為核心,以水質凈化為內涵,以生態景觀為手段,利用先進技術和創新理念,打造集防洪、凈水、觀景、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

通州區

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

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

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是保障城市副中心防洪防澇安全的重要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是對北運河甘棠閘至市界段29千米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工程將拓寬河道過流斷面,提高河道行洪排澇能力,有利于保障河道兩岸防洪排澇安全。

土壤

通州區境內土壤可分為4個土類,9個亞類,16個土屬和64個土種。4個土類分別為潮土、褐土、風沙土和沼澤土。其中,潮土為通州區主要土壤類型,發育在河流沖積母質上,分布范圍在溫榆河、潮白河、北運河等河流兩側和縣域中、南部平原區。褐土多分布于沖積扇上的洪沖積物上,地面高程22米一25米,集中在城關、梨園等地域,其中潮褐土面積較大,褐土只零星分布于局部高起部位。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21年底,通州區總耕地面積為8942.35公頃,園地面積為4302.86公頃,林地面積為31068.62公頃,草地面積為1591.1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為32090.74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為4954.34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為7013.33公頃。不包括亦莊部分,通州區的土地資源總量為81223.90公頃,其中國有土地面積為18164.44公頃,占比22.36%。

礦產資源

截至2021年底,通州區有4處地熱資源采礦項目,無固體礦產資源。2022年12月30日,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的中油熱1井開鉆,標志著北京市首個中深層地熱供暖試點示范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包括鉆探地熱井5口,新建地下熱源站1座。首口開鉆井設計井深3000米,預計開采溫度55攝氏度。通州區碧水再生水廠熱泵供熱、供冷示范項目一期工程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0202街區碧水再生水廠旁,主要為周邊配套公共建筑提供冷熱服務。

森林資源

截至2021年底,通州區的森林資源總面積為302.8058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為33.43%,在北京市的平原區中居于前列。森林的蓄積量達到178.08萬立方米,林地和綠地每年的碳匯量為50.2萬噸。2021年通州區造林共計6.0121平方千米,建設了1.6487平方千米的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2022年,通州區作為北京唯一區入選了年度林業碳匯試點名單。2022年底,通州區成為北京平原地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城區綠化覆蓋率達50.4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11平方米。

生物多樣性

植物

截至2023年3月,通州區有古名木150余株,其中一級古樹28株,二級古樹123株,涉及14個樹種,主要集中在側柏、油松、國槐等常見鄉土樹種。通州區種植了西府海棠、山桃、碧桃、丁香、金葉國槐、金葉復葉槭等新優春花和彩葉樹種和洋槐、元寶楓、國槐等金色葉植物。通州區公園主要為矮生灌木類和宿根草本類植物為主,缺少野生鄉土地被植物地被植物,薔薇科、百合科、衛矛科、木犀科所屬種應用最多。

通州區

西府海棠

動物

通州區境內除人工飼養的大型哺動物騾馬驢牛等之外,已無野生大型哺乳類動物。小型哺乳類動物、鳥類、類、昆蟲類尚較豐富。哺乳類主要有黃鼬(黃鼠狼)、刺猬、草兔、野貍子等較多見。魚類主要有卿魚、鲇魚、自條魚、泥鰍、青等,分布在溫榆河、潮白河、運潮減河、中壩河、小中河部分河段中。兩棲、爬行類主要有青蛙、蟾蜍、壁虎、蜥蜴、石龍子、蛇等。截至2023年4月21日,通州區記錄到的野生鳥類有361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大鴇、“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國寶級”珍稀鳥類白枕鶴。

通州區

白枕鶴

自然災害

通州區主要有澇、旱、蟲、雹、風、地震等自然災害,以澇災、旱災發生頻率最高,危害最大。2023年7月29日,通州區出現了特大暴雨,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和防汛紅色(一級)預警響應。暴雨從7月29日持續到8月1日,通州區多條河道行洪。災情導致通州區的北運河水位明顯上漲,累計造成北京13個區44673人受災,共轉移受威脅群眾12.7萬人。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23年,通州區下轄6個街道、10個鎮、1個民族鄉。通州區人民政府駐地為北京市通州區胡各莊大街9號。

名稱

行政劃代碼

下轄鎮、鄉數目

名稱

通州區

110112

10個鎮

宋莊鎮、張家灣鎮、漷縣鎮、馬駒橋鎮、西集鎮、臺湖鎮、永樂店鎮、潞城鎮、永順鎮、梨園鎮

1個民族鄉

家務回族鄉

6個街道

中倉街道、新華街道、北苑街道、玉橋街道、潞源街道、通運街道

統計時間:2023年10月11日

參考資料:

通州區

通州區行政區劃

政治

編輯

通州區主要領導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通州區委員會

?書記

孟景偉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任

趙玉影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

區長

鄭皓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通州區委員會

主席

張德啟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時間:2023.9.7

人口

編輯

人口數量

截至2021年末,通州區常住人口184.3萬,比上年末增加0.3萬。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9.9萬,占常住人口比重為48.8%。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36.9萬,占常住人口的74.3%。常住人口出生率6.48‰,死亡率3.71‰。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34人。其中,男性人口96.9萬,女性人口87.4萬,分別占總人口的52.6%和47.4%。常住人口中,年齡在0一14歲的人口為22.9萬,占總人口的12.4%;年齡在15一64歲的人口為139.5萬,占總人口的75.7%;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9萬,占總人口的11.9%。

民族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通州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13.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95.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1%。同2000年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48.8萬人,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2.2萬人。通州區是北京市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少數民族群眾居住較多的區縣之一。截至2017年,通州區共有少數民族50個,其中包括回、滿、蒙古、朝鮮、苗、壯族等,總人口48180人,其中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人口23400人,主要為回族22929人。有1個回族鄉,即于家務回族鄉。

語言

通州區的方言與北京城區話的區別并不十分明顯,但通州口語有所不同,在語氣和語調上有所分別,有長有短,長的例如有“別在一棵樹上吊死”、“炒豆大伙吃,炸鍋一人兒的”等等,短的有“嘎嘣脆”“齁兒賊”“黏綴”等。這些詞語不一定全部都是通州地區原產的,因為通州古代是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南北的商旅、官員、文士都在此交會,各地方言土語在交流過程中,有的就在通州沿用流傳,漸漸成為通州口語的一部分。

宗教信仰

通州區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五大宗教,其中佛教最早傳入通州區,約于東漢末佛教傳入通州區,北周時期,在通州區城內西海子公園處始建佑勝教寺。

佛教

佛教約于東漢末傳入今通州區,并在今甘棠鄉大甘棠村處創建甘泉寺。北周,在通州區內西海子公園處始建佑勝教寺,并在寺側建造燃佛舍利塔。唐大歷大和年間(827一835),在今張家灣村附近建造凈業院和林皋寺。元初建漷縣西門外的佑國寺,大德元年(1297)建次渠村中的寶光寺(有喇嘛式磚塔一座)、通州城中的靖嘉寺、大東各莊的寶林寺、張家灣城內的廣福寺、德仁務晾鷹臺上的鎮國寺。明天順七年(1463)建通州新城南關的寶通寺,萬歷年間(1573一1620)建永樂店的華嚴寺、召里村中的觀音寺、張家灣城北的鐵錨寺、坨堤村北的覺華寺,崇禎年間(1628―1644)建通州舊城南關的王恕園。清乾隆年間(1736一1795)建三間房東的慈云寺等。據1982年至1983年北京市第二次文物普查統計,1949年以前域內共建釋教廟宇300座左右。

道教

通州區道教廟宇名稱隨所神主偶像而定,冠以“廟”“觀”“宮”“院”等。其中,建造最早的是遼代所建的隆禧觀。最大一座道教廟是元代所建而明嘉靖皇帝賜名的里二泗佑民觀,北濱大運河,前有大牌樓,后有玉皇閣,四進院落帶東跨院。城鄉建造最多的是關帝廟,俗稱老爺廟,主奉關羽神像,分別稱白馬關帝廟、回馬關帝廟、雙關廟等,其中通州區內元代在州署所建的關帝廟規模最大,故有“大關帝廟”之稱,胡同亦因此而名。祖斛廟和倉神廟最具特色。通州為大運河北端碼頭,自金代始直至清末,國家漕糧與商船運糧于此,并于通州城內外設立大型皇倉或糧棧、糧市。由斗局建造祖斛廟,奉祀莊子神像,相傳過糧用斗為其創制;守倉官兵則建倉神廟,以祈平安。

伊斯蘭教

金代在通州設運碼頭與皇倉,元代在通州屯田,回民繼人通州城、于家務定居,伊斯蘭教伴隨回族民眾而傳人縣域。明代永樂店出有明神宗生母慈圣李太后,馬橋附近因建有皇家苑均漸成集市,回民再人馬橋、永樂店定居,伊斯蘭教也依此序傳人?;孛裰薪^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習學《古蘭經》并按經義言行,活動場所稱清真寺,每年一月齋戒并慶祝三大節日,婚喪、殺性按教規而行。

基督教

基督教又名耶教。清同治六年(1867)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將此教傳人通州,首先在新城北后街(今中山街小學校東部刺槐處)傳教,并傳西學、西醫,稱八境神學院。繼而英國救世軍與挪威神召會派牧師至通州傳教,以公理會勢力最大。光緒十九年(1893),八境神學院易稱路河書院,光緒二十一年(1895)遷至通州新城南,課程以圣經、漢語、英文為主。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運動中燒毀河書院,次年美國傳教士都春強通州地方政府賠償白銀六萬兩,割占通州新城南門內外曬米場等大片土地興建教堂、學校、醫院。

經濟

編輯

綜述

通州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2021年通州區地區生產總值在北京市十六區中排名第9位。通州區重點發展六個產業,分別是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制造、商務服務、文化旅游和現代種業。建立了具有副中心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并形成與城市副中心的主導功能定位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

2022年,通州區地區生產總值1253.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66.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73.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37.2:61.7。人均消費支出為33143元。

第一產業

通州區作為北京市傳統農業大區和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以葉類蔬菜種植為特色產業,是北京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核心區域,擁有西集櫻桃、漷縣生菜、張家灣葡萄、于家務芹菜等農產品品牌。2023年北京數字農業創新團隊通州綜合試驗站在北京東升躍陽農業生態觀光園建成投用,這也是通州區首個數字農業創新綜合試驗站建設點。

通州區

北京東升躍陽農業生態觀光園智能化生產大棚

2022年,通州區第一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3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7.6億元;林業產值9.6億元;牧業產值3.4億元;漁業產值0.5億元。

第二產業

通州區第二產業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面向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生物經濟和材料科技等主要方向,形成了以醫藥健康為戰略引擎,智能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智能汽車、綠色都市為支柱,綠色低碳、數字科技和交叉融合領域的前沿新興產業為增量突破的“1+4+3”先進制造業新體系。醫藥健康產業已成為制造業中的第一大戰略引擎產業。醫藥健康產業的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數量大幅增加,生產方式的數智化、綠色化和高效化也得到推廣。2022年,通州區共有34家規上醫藥企業(其中23家醫藥制造、11家醫藥器械)。2021年完成產值122億元,2022年上半年實現產值56.2億元,在全區工業占比提高到20.4%。龍頭企業包括甘李藥業、福元醫藥、四環制藥、春立正達、萌蒂制藥等。

2022年,通州區第二產業增加值466.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95.3億元,其中,高技術制造業產值148.4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36.4億元。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利潤總額11.3億元;建筑業總產值2168億元,其中在外省市完成產值1978.7億元;在北京市完成產值189.4億元。

第三產業

通州區第三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建設運河商務區、文化旅游區、張家灣設計小鎮、臺湖演藝小鎮、宋莊藝術創意小鎮、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通州園)等10大重點功能區。2023年,通州區共新設企業9803戶,70%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三個行業,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新增1480戶企業,居于首位。

2022年,通州區第三產業增加值773.3億元,通州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876.3億元,通州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39.6億元,其中商品零售507億元,餐飲收入32.7億元。

經濟開發區

北京永樂經濟開發區是北京市政府于1992年9月批準成立的市級工業開發區,位于通州區永樂店鎮柴廠屯南。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4.6平方千米,遠景規劃10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底,永樂園區有企業1776家,其中,實體經營企業136家,征占用土地面積136.73公頃。園區目標在于建設生態工業園區,以醫藥產業和中小型高端制造業為主導,引進中龍頭企業和總部型稅收企業入駐。2017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74197萬元,工業增加值18935.29萬元;完成銷售收入77362萬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47320萬元;實現利潤6271萬元,完成稅收30903萬元。2023年,通州區永樂經濟開發區內的電投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信息港項目的數據中心主體結構正式完工。該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占地超68畝,建筑面積達到了10.2萬平方米。

通州區

北京永樂經濟開發區位置示意圖

重要企業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09月05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糧市街2號院成大中心5號樓,是一家以風電、太陽能為主,儲能、戰略投資等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業務格局的新能源公司。2021年6月,三峽能源正式在滬市主板上市。截至2023年上半年,三峽能源業務已覆蓋中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已并網風電、光伏以及中小水電裝機規模超2800萬千瓦,資產總額超2700億元,盈利能力穩居中國同行業前列。

通州區

三峽新能源風電設備

北京北投通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北京北投通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為原北京新奧通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由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新城基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為1億元。2019年2月18日,北京新奧通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北京北投通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北投通城”),北投通城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城市建設開發和城市綜合運營,負責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地下環隧、市政管網、跨河橋梁等,總投資約66億元。

通州區

北投通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社會

編輯

教育

截至2021年,通州區有幼兒園248所、小學81所、中學46所,教育部門辦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教職工中高級教師職稱481人。學前教育中,教育部門辦園45所,民辦幼兒園161所,其它部門辦園(含村辦)42所?;A教育中,中小學占地總面積3785905.5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826443.38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04672.217229萬元,圖書3195877冊。全年教育投入693425.4835萬元。職成教育中,職業高中2所,教育部門辦1所、民辦1所。成人教育單位12個,其中成人教育中心1個、區教委轄管鄉鎮成人學校11個。

根據第七次中國人口普查,通州區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2年,通州區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1161人,文盲率為0.6%。

潞河中學

潞河中學是北京市重點中學、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北京市首批命名的“百年學?!?。學校前身始建于1867年,為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創建的“潞河男塾”。潞河中學占地1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逾10萬平米。截至2023年7月,學校有教職工總數354人,其中專任教師300人,正高級教師12人,特級教師12人,市區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74人。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示范文學校園、北京市中小學科技教育示范學校、北京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示范學校、北京市首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特色學校和北京市首批中小學思政課示范基地。

通州區

潞河中學

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位于北京市朝陽北路東段,是北京市授予的“美麗校園”“文明校園”和“花園式單位”。校園占地600余畝,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齊全。北京物資學院創建于1980年,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為特色,經、管、理、工、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公辦普通高等院校。截至2023年5月,學校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留學生等各類在校生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000余人,碩士研究生1500余人。除此之外,學校還有教職工826人,其中專任教師560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師29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6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95.5%。

通州區

北京物資學院

醫療

截至2022年年末,通州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609個,其中醫院2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7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6個,其他機構9個。醫院中,綜合醫院6個,中醫醫院6個,中西醫結合醫院1個,??漆t院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急救中心1個,采供血機構1個,??萍膊》乐卧海ㄋ?、站)1個。通州區衛生技術人員為1084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203人,注冊護士4359人,還有鄉村醫生416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6591張,其中醫院5640張。

通州區主要醫院

醫院名稱

等級

通訊地址

參考資料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

國家三級

北京市通州區新華南路82號/北京市通州區翠屏西路43一45號/玉帶河西街14號樓/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后坨村186號

北京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

國家三級

北京市通州區玉橋中路124號

北京市通州區新華醫院

國家二級

北京市通州區九棵樹東路386號/北京市通州區玉橋北里甲21號/北京市通州區梨花園北街18號小區

統計時間:2023年10月4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始建于1878年,現為區域急危重癥救治中心、疑難疾病診治中心、區域醫學教育中心和醫學科研及防病中心。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防病為一體的大型三級綜合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醫院占地面積60畝,建筑面積15萬余平方米。截至2022年末,醫院有員工三千余人,編制床位1300張。醫院的神經內科、普外科、心內科、重癥醫學科、呼吸內科、中醫科、影像科、兒科、感染性疾病科、燒傷科等10個科室被評為北京市重點???。2022年,日均門急診量8000余人次(不含核酸檢測門診),總出院人數5萬余人次,平均住院日6.58天。

通州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

科技

截至2022年,通州區組織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15項。其中,市級3項,區級112項。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502.2億元。市級以上創新創業平臺累計43個,本年新增5個。全年專利授權量6948件。其中,發明專利926件,增長47.5%;實用新型專利4988件;外觀設計專利1034件。年末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740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通州區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年末實有有線電視接收用戶49.5萬戶。除此之外,通州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8個,文化館1個,劇院2個,全年館藏圖書89.3萬冊。通州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筑面積254.5萬平方米,審批文化市場經營單位286家,基層文化中心22個,文化演出場次1392場。通州區農村文藝演出星火工程團隊95個,通州區地區專業電影院12家,共放映電影14.4萬場,觀眾169.9萬人次,票房收入8615.1萬元。

通州區圖書館

通州區圖書館位于北京市通州區文化館南側,是一座由政府投資興建的綜合性中型圖書館,其前身可追溯到1916年成立的京兆通縣通俗圖書館及1929年成立的河北省通縣縣立通俗圖書館,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地市級一級公共圖書館。圖書館面積達16000多平方米,館藏圖書超過50萬冊,全年365天免費開館。

通州區

通州區圖書館

體育

2022年,通州區共有多功能球場20塊,舉辦通州區性各類競賽15次,參加市級各類競賽獲得獎牌129枚。其中,金牌30枚,銀牌50枚,銅牌49枚。通州區范圍內共有650個各類體育健身場地,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4平方米。體育活動經費投入3680萬元。

通州區

通州區小區體育設施

通州區體育場

通州體育場在通州老體育場原址上進行改造新建,包括體育館、游泳館、全民健身中心、冰上運動館、室外運動場等。該項目將于2024年6月完工,總建筑面積為70523平方米,其中區級體育中心建筑面積為43923平方米、公共停車庫建筑面積約26600平方米。整個項目用地呈現南北狹長的長方形,南側的標準體育場及400米跑道將予以保留,進行設備設施升級更新,地下將建設冰球館、停車庫??拷氯A東街的老“燈光籃球場”也將保留2塊,周圍設置乒乓球、輪滑、健身場地,打造開放式的體育活動空間。項目北側將建設一座地上四層、地下三層的體育館,其中500座游泳館位于負一層,3000座體育館為二、三層,四層為全民健身中心。

環保

2022年,通州區共有水處理廠167座,全年污水處理率為94.5%。通州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值為2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疏年均濃度值為3微克/立方米。2022年,通州區與北三縣協議加強交界地區生態環境治理,在區域大氣污染防控、流域水環境修復、土壤污染治理、垃圾處置、水資源利用五方面統一管控。通州區與北三縣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均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北運河土門樓、潮白河大套橋等主要河流斷面監測水質達標率達100%。

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通州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8.3萬;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為68.4萬;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2.2萬;參加失業保險56.6萬;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1.1萬,領取工傷保險金額1.3億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009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6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2090戶,最低生活保障3438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1320元。農村特困救助供養384人,城市特困救助供養89人。享受高齡補貼2.5萬。通州區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36個。其中,養老機構28個,年末在院人數1553人。

人居環境

2022年,通州區實施100項“小微項目惠民生”工程,完成165個村飲用水水質提升工程建設,對運河西大街沿線漫春園、漪春園、萬春園、玉春園四處公園進行全齡友好化改造,開工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6600套,新開工15個、推進20個、竣工5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除此之外,通州區還啟動實施200個道路、供水、綠化等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建設項目,全面開展100個村莊美麗鄉村建設,完成40千米農村污水收集管線建設,梯次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工程。在公園、文體活動中心、養老院等公共場所,政府還配置100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交通

編輯

綜述

通州區位于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地處京、津、冀三角腹地。截至2020年底,通州區初步形成了“八條高速、十二橫、七縱、多支線“的公路路網格局,總里程2494千米。通州區共有4條軌道交通線路,分別為6號線、7號線、1號線、八通線和亦莊線,共有軌道交通車站23座,運營里程39.8千米。通州區主要鐵路線路有京哈鐵路和京唐/京濱城際鐵路。

公路

截至2020年底,通州區公路總里程2494千米,城市路網密度已達4.01千米/平方千米。公路有國/省/縣道61條、鄉道和村道1134條,初步形成“八條高速、十二橫、七縱、多支線“的公路路網格局。公路路網格局中,京秦高速、通燕高速、京哈高速、京津高速、京滬高速、首都環線以及六環路為高速公路骨架;京撫線(原京哈線)、京濱線(原京津公路)、通武線(原通房路)、唐通線(原通香路)4條國道為支撐;通馬路、通順路等市道道路為網格的道路系統。

通州區

通州區公路走向圖

鐵路

通州區主要鐵路線路有京哈鐵路和京唐/京濱城際鐵路。京哈鐵路于2007年開行動組列車,全長1198千米,設計時速350千米。鐵路在通州區經過,東至京良路,西至朝陽區與通州區交界。京唐城際鐵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終至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站,途經通州區、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寶坻區、河北省唐山市,線路全長約148.7千米,設計時速350千米。

通州區

京唐/京濱城際鐵路

通州區主要有三座火車站,為通州站、通州西站、通州喬莊東站。通州喬莊東站位于通州區運河西大街與濱河中路交匯口西北角。2019年,北京西站始發的市郊鐵路副中心線向東延長一站,到通州喬莊東站,線路全長達32.7千米。

航運

2021年6月26日,北運河通州段已實現全線40千米旅游通航,沿岸還建設了慢行道、休息區、觀景區等服務設施,利用此前的河堤路、巡河路,打造集騎行、步行等功能為一體的慢行系統。為了能讓船舶克服攔河閘形成的上下游水位差,北運河上新建了甘棠、榆林莊、楊洼三個船閘。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通州區共有軌道線路4條,分別為6號線、7號線、1號線、八通線和亦莊線,共有軌道車站23座,運營長度37.16千米,副中心軌道交通線網密度已達0.24千米/平方千米。2019一2020年,開通市郊鐵路2條,分別是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和通密線。通州區公交線路有164條,4000多個公交站點,日均總客流量約70萬人次。通州區公交配車3306輛,其中柴油車460輛,新清能源車2846輛,新清能源占比86%。副中心區域內規劃公交場站設施共63處,在用公交場站25處。副中心區域內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為93%,地鐵站周邊200米范圍內公交接駁率已達100%。

人文

編輯

綜述

通州區歷為京東交通要道,漕運、倉儲重地,享有“一京(北京)、二衛(天津)、三通州“之稱。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46處世界遺產。通州區還有通州近代學校建筑群、通州文廟、通州清真寺、通州兵營舊址等重要文物古跡,也有花絲鑲嵌制作技藝、面人(面人湯)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萬通醬豆腐、大順齋糖火燒、小樓燒鯰魚名吃名產。

文物古跡

截至2022年6月,通州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登記項目238處,已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49處。

通州區部分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級別

年代

京杭大運河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魏至清

通州近代學校建筑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至民國

李卓吾墓

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州清真寺

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州兵營舊址

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

通州文廟

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路縣故城遺址

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漢

平津戰役指揮部宋莊舊址

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

統計時間:2023年9月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是通州區,運河流經通州區約40千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之一,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浙江杭州,貫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地區,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這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京杭大運河在中國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漕運通道,也是經濟上的命脈。沿線蘊藏的豐富文物遺存,包括城鎮、衙署、驛站、鈔關、寺廟、橋梁、堤壩、碼頭、船閘等等,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漕運史、經濟史、工程技術史、交通史具有價值。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運河(通州段)作為中國大運河的一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通州區

京杭大運河一通州段

通州近代學校建筑群

通州區的近代學校建筑群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玉帶河西街南側,包括潞河中學、富育女校和北京護士學校三所學校的近代建筑。

通州區

通州近代學校建筑群-博唐亭及北京護士學校洋樓,協和書院教士樓

潞河中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7年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江戴德夫婦在通州新城創辦了一所叫做潞河男塾的男童寄宿學校。1917年,潞河中學與匯文大學合并,改名為私立潞河中學。衛氏樓、謝氏樓、文氏樓和博學亭等重要建筑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筑展現了近代美國折衷主義的風格。

富育女校是由美國基督教牧師富善于1866年創建的安士學道院。1900年的庚子之役中,學校被燒毀,從1902年開始陸續重建?,F存的建筑有映竹樓、翠柏樓、圖書館和百友樓,均為磚木二層結構。

北京護士學校有4座洋樓仍然保存完好,這些建筑是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原為教會財產,新中國成立后一直作為醫療教育機構使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3年6月10日,通州區內有國家級2項、市級9項、區級8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通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項目

名稱

類別

級別

公布批次

參考資料

花絲鑲嵌制作技藝

傳統技藝

國家級

第二批

面人(面人湯)

傳統美術

國家級

第三批

通州運河船工號子

民間音樂

市級

第一批

通州運河龍燈

民間舞蹈

市級

第一批

通州大風車

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

市級

第二批

“面人湯”面塑

民間美術

市級

第二批

北京花絲鑲嵌制作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

市級

第二批

通州骨雕

傳統美術

市級

第三批

大順齋糖火燒制作技藝

傳統技藝

市級

第三批

延壽圣會音樂

傳統音樂

市級

第五批

通州饹馇饸制作技藝

傳統技藝

市級

第五批

花絲鑲嵌制作技藝

花絲鑲嵌技藝是通州的傳統工藝之一,被稱為“燕京八絕“之一?;ńz鑲嵌是一門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又稱為細金工藝,主要用于制作皇家飾品。1958年,北京花絲鑲嵌廠在通州孔廟遺址落戶。上世紀90年代,該企業進行了改制,并更名為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保留了400余名技術骨干。到了2012年,該企業遷址到了張家灣?;ńz鑲嵌制作技藝可分為兩種:花絲和鑲嵌?;ńz使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通過掐、填、攢、焊、堆、壘、織、編等八種工藝來制作。鑲嵌則利用挫、鎪、捶、悶、打、崩、擠、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制成凹槽,并以珍珠、寶石等材料進行鑲嵌?;ńz鑲嵌藝術被形容為“花絲萬縷織金冠,妙手鑲嵌有乾坤”,以準確描述其精巧的工藝和藝術價值。

通州區

花絲鑲嵌仕女臉譜

面人(面人湯)

面人也稱面塑、面花、江米人,是一種藝術性很高的中國民間工藝品,它用面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的處理,制成柔軟的各色面團,北京通州“面人湯”面塑形成于清末,創始人是湯子博先生(1882年一1971年)。湯氏面塑將傳統“簽舉式”玩偶改革成“托板式”面塑藝術品,更創新了核桃面人藝術珍品,從而使面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民間藝術品。此后,“面人湯”陸續創作出“核桃面人”(在半個核桃中陳列的精微的面塑)、浮雕面塑、懸塑面人和制錢面塑等多種樣式。所用材料有面粉以及陶、木、泥等,并采用羊毛、羽毛、絲線、棉花等材料來制作人物及動物的胡須和毛發之類,以加強形似的效果。

通州區

通州面人湯

民俗

通州運河龍燈

通州運河龍燈又名漷縣鎮張莊村龍燈會,其源頭可追溯到1835年,即清道光十五年。張莊村龍燈會是藍色雙龍(現存老龍頭一個,約為1835年所用),方形龍頭方口大張。主要伴奏樂器有大鼓、鈸、鐃、镲和篩(吊篩),每逢年、節、祭祀和災年都要“起會”(也稱“走會”)。正月初二、正月十五元宵節屬節日歡慶起會,營造節日氣氛;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娘娘廟會屬祭祀起會,祈求上蒼賜福百姓;遇到旱、澇、病蟲等災害年頭更要起會,起會地點是村中關帝廟(關帝廟始建于明代,1976年毀于大地震)和村外運河邊的冰雹廟,冰雹廟始建于明末清初,1943年毀于戰火,起會時間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老年間耍龍有三十多個套路,現在只整理出十三套:龍翻身、單跳龍把、雙跳龍把、龍劈叉、串花籬笆、鉆黃瓜架、壓龍尾、鉆龍尾、甩龍尾、龍雙絞、龍打挺、龍盤窩和龍過背。2005年,運河龍燈被列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正式命名為“通州運河龍燈會”。

通州區

通州運河龍燈會

徐官屯村路燈老會

通州徐官屯村路燈老會興起于明朝中期,這也是該村創立的時期。路燈老會本是高蹺會,只不過是各處的高蹺表演民間組織名稱不同而已。此村之所以創造路燈老會,是因為該村自古以來就靠近北京與天津之間的大道,來往的大車多置有馬燈,多由羊角加工制作,也稱“羊角燈”,可用作提燈、掛燈、風燈,用以照街照路,這應該是徐官屯村創建路燈老會的淵源。路燈老會以高蹺表演形式,結合當地民間歌謠、諺語、傳說、方言土語,配以民間流傳的曲牌或小調唱腔,編成詞曲,邊唱邊表演,形成自己獨特的花會表演形式。表演者共16人,其中有12種角色,諸如俊鑼、俊鼓、丑鑼、丑鼓各二人,而漁翁、漁婆、樵夫、公子、小二哥、藥包、老座子、托托等各一個。行頭與化妝各異,動作與詞曲相別,獨唱、對唱與合唱因劇情而紛呈有秩,獨舞、對舞、合舞因內容而穿插無隙。

通州區

徐官屯村路燈老會

藝術

工藝

團花剪紙制作技藝

團花剪紙制作技藝起源于清朝。在通州地區,農村的節日期間,人們會在農家的門窗上貼上窗花,或者制作成燈籠花、喜慶花等,以增添節日的氛圍。西集、宋莊、馬駒橋、漷縣鎮、永樂店等地區的剪紙常用于鞋花、枕頭花、兜肚花、衣裙花以及刺繡花樣。剪紙的制作方法大體上有剪子剪和刀子刻兩種,其所用材料是各色紙張(以紅紙居多,現在有用彩塑布的),表現方法主要有單色、彩色和襯貼三種。民間剪紙的題材十分廣泛,主要有花鳥、魚蟲、禽獸和瓜果四類,另外還有山水風景、民間故事、戲劇人物和吉祥物等。

通州區

非遺團花剪紙

景泰藍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是北京“燕京八絕”之一,是通州漷縣鎮的傳統特色工藝品,靛莊村的絕活,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景泰藍是一種銅與琺瑯結合的工藝品,先用銅作胎,然后用鑷子把壓扁的細銅絲掐成各種圖案花紋焊貼在銅胎上,然后用色彩不同的釉料,填充鑲嵌在圖案中,經過多次涂飾,反復燒結,再經磨光,鍍金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制作出的成品具有藝術特色。

通州區

景泰藍

雕漆

工藝是北京“燕京八絕”之一,出自通州,是將繪畫、雕刻和漆飾相結合的工藝美術形式,它始于唐代,成熟于宋、元,到了明清兩代有了更大的發展。雕漆工藝流程基本分為:設計、制胎、做地、光漆、畫工、雕刻、配套、磨退、拋光、作里等工藝工序。

通州區雕漆工藝

曲藝

翟青山與通州單琴大鼓

“單琴大鼓”曾盛行于北京、天津等城市及華北廣大農村。通州單琴大鼓是指翟青山于1933年以鳳調大鼓為基調,集多家曲種之精華,改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創立的一種新曲種。翟青山創造的單琴大鼓善于表演長篇故事,如《前后七國》《回龍傳》和《黃鳳配》等;更便于表演短篇故事,如《藍橋會》《賣油郎》《亂點鴛鴦譜》《華容道》等;還可以配合時事,即時表演,如《王貴與李香香》《楊靖宇殉國》《槍斃袁文會》等,達到宣傳鼓舞效果。

通州區

通州單琴大鼓

通州運河號子

通州運河號子包括起錨、起帆(拉桅)、搖櫓、拉纖、出倉等勞動主題,多數曲調及音樂結構都較為零碎,襯詞占絕大篇幅。元、明、清三代運河貫通南北后,原本流傳于山東等地的“南方”漕運號子,隨著漕船來到通州,既滿足了廣大船夫在漕運碼頭的勞作需要,又在北京留下了山東民間音樂的深刻印記,典例為《運河出倉號子》。通州運河船工號子共有10個種類22首。10個種類中,起錨號、攬頭沖船號、搖櫓號、出艙號、立桅號、跑篷號、拉纖號、闖灘號、絞關號,都與勞動本身有關,而第10種與勞動無關,叫閑號,為通州特有。2006年,通州運河號子被評為北京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飲食

通州區內飲食習俗無明顯變化,農村飲食習俗與城鎮無異,小樓的燒鲇魚、大順齋的糖火燒和中華老字號萬通醬豆腐世稱“通州三寶”。

饹馇饸

饹馇饸是一道歷史悠久且具有北京特色的食品。它誕生于通州地區,當京杭大運河通航后,許多人從京東地區從事漕運的工作。那時,船工們從山東帶回了酥脆的煎餅,但由于長途運輸時間過長,煎餅變得潮濕而失去了脆爽口感。于是,有人將煎餅卷起來切段,再進行油炸,這樣就讓煎餅變得更加香脆可口,即使放置時間再久也不會變軟。這樣的煎餅被稱為饹馇饸,迅速成為陪伴船工遠航的美食,在京杭大運河碼頭張家灣及周邊地區傳播開來。

通州區

饹馇饸

萬通醬豆腐

萬通醬園創建于1918年,前店后廠,由馬兆豐獨資在通州創辦。萬通醬豆腐的坯料是向浙江紹興“惟和腐乳廠”購買的,坯料從南往北,潤五大水系的水氣靈光,小船由北緯30度的紹興到北緯40度的通州,入南材北味。坯料到廠以后,立即投入紅曲、,并根據北京人的口味加入作料,封壇,經伏天暴曬,成熟后入庫,歷時一年,作料的滋味完全浸入腐乳之中。

大順齋糖火燒

大順齋糖火燒創始人叫劉大順,劉大順本名劉剛,乳名大順,南京人,回民。明朝崇禎年間,劉大順隨運糧船來到北方謀生,這就來到大運河的端頭通州,剛來水土不服,將自帶的麻醬紅糖和在一起,自做糖火燒,用于溫肚止瀉,制作時添點桂花之類的作料,糖火燒就此誕生。

小樓燒鯰魚

小樓原字號為“義和軒”,是清真飯店,因生意火爆,在店堂上蓋了一間小樓,因此得名。后來,小樓名聲大噪,義和軒的字號倒無人提及,“小樓”兩字便成為正式字號一直沿用至今?!盁T魚”便是小樓的名菜,將鮮活鯰魚去頭尾留中段,用純綠豆淀粉衣裹,用香油紅燒,三燉三烤(急火、微火、反復過油),然后拌入副料,燒熘勾芡出勺。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903/

(68)
詞條目錄
  1. 名稱由來
  2. 歷史沿革
  3. 先秦
  4. 秦漢至南北朝
  5. 隋唐至宋元
  6. 明清
  7. 中華民國時期
  8. 中華人民共和國
  9. 自然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氣候
  12. 地質
  13. 地形地貌
  14. 水文水利
  15. 水文
  16. 潮白河
  17. 蕭太后河
  18. 水利
  19. 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
  20. 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
  21. 土壤
  22. 自然資源
  23. 土地資源
  24. 礦產資源
  25. 森林資源
  26. 生物多樣性
  27. 植物
  28. 動物
  29. 自然災害
  30. 行政區劃
  31. 政治
  32. 人口
  33. 人口數量
  34. 民族
  35. 語言
  36. 宗教信仰
  37. 佛教
  38. 道教
  39. 伊斯蘭教
  40. 基督教
  41. 經濟
  42. 綜述
  43. 第一產業
  44. 第二產業
  45. 第三產業
  46. 經濟開發區
  47. 重要企業
  48.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9. 北京北投通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50. 社會
  51. 教育
  52. 潞河中學
  53. 北京物資學院
  54. 醫療
  55.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
  56. 科技
  57. 文化事業
  58. 通州區圖書館
  59. 體育
  60. 通州區體育場
  61. 環保
  62. 社會保障
  63. 人居環境
  64. 交通
  65. 綜述
  66. 公路
  67. 鐵路
  68. 航運
  69. 公共交通
  70. 人文
  71. 綜述
  72. 文物古跡
  73. 京杭大運河
  74. 通州近代學校建筑群
  75. 非物質文化遺產
  76. 花絲鑲嵌制作技藝
  77. 面人(面人湯)
  78. 民俗
  79. 通州運河龍燈
  80. 徐官屯村路燈老會
  81. 藝術
  82. 工藝
  83. 團花剪紙制作技藝
  84. 景泰藍
  85. 雕漆
  86. 曲藝
  87. 翟青山與通州單琴大鼓
  88. 通州運河號子
  89. 飲食
  90. 饹馇饸
  91. 萬通醬豆腐
  92. 大順齋糖火燒
  93. 小樓燒鯰魚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午夜影院在线看,污污网站在线,尤物视频在线看,蓝光电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