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群島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馬來群島(英語:MalayArchipelago),在中國又稱南洋群島,位于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海域上,北起巴坦群島,南至羅地島,西起蘇門答臘島,東達新幾內亞島以西。東西沿赤道延伸約6100千米,南北最大寬度約3520千米,陸地總面積約247.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約占世界島嶼面積的20%。馬來群島共有2.4萬多個島嶼,主要由印度尼西亞17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

目錄
  1. 1 命名
  2. 2 位置境域
  3. 3 歷史成因
  4. 4 地理特征
  5. ? 氣候
  6. ? 地質
  7. ? 地質構造
  8. ? 礦產資源
  9. ? 地形地貌
  10. ? 水文
  11. ? 海峽
  12. ? 河流
  13. ? 湖泊
  14. ? 主要島嶼
  15. ? 土壤
  16. ? 生物多樣性
  17. ? 華萊士線
  18. ? 植物
  19. ? 動物
  20. ? 自然保護區
  21. 5 所屬國家
  1. ? 印度尼西亞
  2. ? 菲律賓
  3. ? 馬來西亞
  4. ? 文萊
  5. ? 東帝汶
  6. ? 巴布亞新幾內亞
  7. 6 人類活動
  8. ? 隸屬變更
  9. ? 人口
  10. ? 人口遷徙
  11. ? 人口數量
  12. ? 族群
  13. ? 宗教傳播
  14. ? 民俗風情
  15. ? 開齋節
  16. ? 阿提-阿提漢節
  17. ? 交往禮儀
  18. ? 經貿活動
  19. ? 農業
  20. ? 工業
  21. ? 旅游業
  1. ? 交通運輸
  2. ? 現代交通
  3. ? 軍事活動
  4. ? 抵抗殖民武裝運動
  5. ? 民族解放戰爭
  6. ? 獨立戰爭
  7. ? 當代局勢
  8. 7 環境問題與保護
  9. ? 環境問題
  10. ? 過度砍伐
  11. ? 空氣污染
  12. ? 環境保護
  13. ? 建立保護區
  14. ? 規劃措施
  15. 8 風景名勝
  16. ? 自然景觀
  17. ? 巴厘島
  18. ? 洛倫茨國家公園(Lorentz National Park)
  19. ?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保護區(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
  20. ? 姆魯山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
  21. ? 科莫多國家公園(Komodo National Park)
  1. ? 基納巴盧山公園(Kinabalu Park)
  2. ? 人文景觀
  3. ? 婆羅浮屠寺廟
  4. ? 維甘歷史古城(Historic City of Vigan)
  5. ?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6. ? 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清真寺(Jame' Asr Hassanil Bolkiah Mosque)
  7. ? 普蘭巴南寺廟群(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
  8. ? 文萊王宮(Istana Nurul Iman)
  9. 9 相關文化
  10. ? 宗教信仰
  11. ? 文化習俗
  12. ? 生產
  13. ? 舞蹈
  14. ? 建筑
  15. ? 服飾
  16. ? 婚姻
  17. ? 文學作品
  18. 10 參考資料

馬來群島(英語:Malay Archipelago),在中國又稱南洋群島,位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海域上,北起巴坦群島,南至羅地島,西起蘇門答臘島,東達新幾內亞島以西。東西沿赤道延伸約6100千米,南北最大寬度約3520千米,陸地總面積約247.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約占世界島嶼面積的20%。馬來群島共有2.4萬多個島嶼,主要由印度尼西亞17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

命名

編輯

馬來群島有許多其他名稱如馬來西亞群島、印度群島、荷屬東印度群島等,“馬來群島”此常用名源于馬來人種概念,該種族涵蓋今日的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民族。歐洲殖民主義者從對馬來族帝國三佛齊影響的觀察,提出了這個種族概念,因該群島是海外華僑比較集中的居地之一,所以在中國又被稱為“南洋群島”。

位置境域

編輯

馬來群島位于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海域上,北起巴坦群島,南至羅地島,西起蘇門答臘島,東達新幾內亞島以西。東西沿赤道延伸約6100千米,南北最大寬度約3520千米,陸地總面積約247.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約占世界島嶼面積的20%。馬來群島主要由印度尼西亞17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還包括大巽他、小巽他、馬魯古、菲律賓和努沙登加拉等群島,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其中,已被命名的島嶼占總數的1/5,有人居住的島嶼僅占總數的1/10,絕大部分島嶼無人居住。

馬來群島

馬來群島地理位置

歷史成因

編輯

馬來群島屬于東南亞一部分,在遠古時代,馬來群島所處的東南亞中心地帶為巽他臺地,其中大部分為淺海,稱巽他大陸架。大約到距今二萬五千年前,由于冰蓋的溶解,海平面上升,巽他臺地的一部分被海水淹沒,于是逐步分成許多島嶼。中南半島西側的阿拉干山脈伸入海洋后形成了馬來群島南側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努沙登加拉群島等島嶼;中國臺灣島上的臺灣山脈,南下伸延為馬來群島東部的菲律賓群島。

馬來群島處在許多板塊的會合處,西北部為華南一東南亞板塊,它是歐亞板塊的一部分,西南部為印度洋板塊,東南部為澳大利亞板塊,東部為太平洋板塊,東北部為菲律賓海洋板塊菲律賓海洋板塊向西運動,菲律賓海洋地殼沿著琉球海溝和菲律賓海溝消亡。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華南一東南亞板塊相對于菲律賓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向南運動。馬來群島之所以有眾多島嶼,從地殼活動的特點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從板塊“運移”來看,這里處在向西移動的太平洋板塊和向北移動的印度板塊、澳大利亞板塊交接的地帶,幾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使這里的地殼褶皺隆起,突出海面,形成海島。第二,海島大多瀕臨大洋海溝,海溝地帶破碎,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容易形成火山島。第三,這里的海水溫度高,有利于珊瑚繁衍。而珊瑚是造島的“能手”,能造出大量珊瑚島礁,如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就是珊瑚造的。其四,這里有十分寬闊的大陸架,大陸架為大陸的“本家”,隨著海陸的變化,又可以形成面積較大的大陸島。

地理特征

編輯

氣候

馬來群島除菲律賓北部以外,各島都在赤道10°以內,炎熱多雨,屬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從500—81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區超過2000毫米,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臺風20余次,常襲擊菲律賓群島。

馬來群島屬熱帶雨林氣候的地區包括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其氣候特點為常年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小,各月平均氣溫為25—28℃,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較均勻。

馬來群島屬熱帶雨林氣候的地區包括菲律賓群島等地,其氣候特點為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也在18℃以上,降水與風向有密切關系,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風,降水少,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1500—2000毫米,多集中于雨季。

地質

地質構造

在構造單元上,馬來群島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穩定性區域,主要包括加里曼丹島的西南部和蘇門答臘島的東北部,這里與中南半島僅隔巽他大陸架,地殼相對穩定,缺乏火山,也少地震。另一部分屬于不穩定區域,除穩定性區域而外的馬來群島,都屬于這種不穩定性區域,這里地殼極不穩定,火山地震極多。

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是東南亞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尼有400余座火山,其中的120座為活火山;菲律賓有52座火山。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努沙登加拉群島和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這些島嶼呈弧形自東向西延伸,因而被稱之為“火走廊”。

礦產資源

馬來群島上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錫、銅、鎳、鋁土和鐵等礦產資源,其中錫產量占世界產量的10%,主要產于印度尼西亞的邦加島和勿里洞島。石油主要產于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印度尼西亞和文萊是主要產油國。根據印度尼西亞能源礦產部的統計(2013年),印尼煤炭資源儲量約為580億噸,已探明儲量193億噸,其中54億噸為商業可開采儲量。由于還有很多地區尚未探明儲量,印尼政府估計煤炭資源總儲量將達900億噸以上。印尼擁有巨大的天然氣儲量,約有123589兆億立方米(相當于206億桶石油),其中己探明的為24230兆億立方米,主產于蘇門答臘的阿倫和東加里曼丹的巴達克等地。印尼鎳儲量約為560多萬噸,居世界前列。金剛石儲量約為150萬克拉,居亞洲前列。此外,鈾、鎮、銅、銘、鋁磯土、鍾等儲量也很豐富。

地形地貌

馬來群島是由新期地殼變動而形成的高峻地貌,島弧與海溝共生是馬來群島地形結構的突出特征,整個馬來群島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部分都是島弧——印度尼西亞弧、班達弧和菲律賓弧,外臨深海溝——爪哇海溝、班達海溝和菲律賓海溝。

馬來群島上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多分布在島嶼中部。平原比較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只有爪哇島北部和蘇門答臘島東部平原面積較大。馬來群島處于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帶,由于三大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彼此擠壓,時常引發地震。在地殼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時,地下的巖漿也順著地裂縫上涌,在地面噴發形成火山。

海洋地形方面,馬來群島把東南亞海域分隔成許多形狀不同的海,屬于太平洋的有班達海、爪哇海、蘇拉威西海、蘇祿海、馬魯古海和佛羅勒斯海等;屬于印度洋的有帝汶海、阿拉弗拉海等。東南亞海域深淺相差懸殊,中國南海南部、暹羅灣、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和爪哇海這一廣大海域,深度不超過100米,稱為巽他大陸架。除巽他大陸架而外,余者多為深海盆地或海溝,一般深度超過4000米。

水文

馬來群島大部分海域水深在千米以上,多港灣和海峽,是東南亞至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因受地形和氣候的制約,馬來群島的地表水系都短小急湍,河流的地面蝕低率很大。馬來群島水力資源豐富,但未充分開發。

海峽

馬來群島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西與亞洲大陸隔有馬六甲海峽和南海,北與中國臺灣之間有巴士海峽,南與澳大利亞之間有托雷斯海峽。

  •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連接著印度洋的安達曼海與泰國灣、南海,北有克拉地峽,南靠蘇門答臘島,是連接兩洋的交通要沖。馬六甲海峽水道狹長,從東部的皮艾角(Tanjling Piai)到西部的韋島(Pulauweh),長1080千米,如果包括東部的出口處新加坡海峽(Singapore Strait),全長1188千米。海峽呈喇叭形,西北部寬370千米,東南部較窄,并分布有很多小島,皮艾角和小卡里蒙島(Karimun Kecil)之間最窄,僅37千米,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對海峽享有主權。海峽底部平坦,水深約25—113米,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可供20萬噸巨輪出入。

馬來群島

馬六甲海峽

河流

馬來群島境內較大的河流有爪哇島的梭羅河以及加里曼丹島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馬哈坎河。

  • 梭羅河

梭羅河(Bengawan Solo)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最大河流,源自爪哇省南岸石灰巖的塞武、基杜山地,原本向東匯入泗水海峽,為減輕海峽淤塞,在河口內側開鑿運河,使河水改道北流于潘卡角注入爪哇海??傞L約540千米,流域面積15000平方千米。集納東西兩側拉武與默巴布、默拉皮三座火山山坡的溪流,往北經梭羅城,折向東北,于牙威附近匯合最大支流茉莉芬河后,河床比降變小,形成許多湖沼、曲流。梭羅河河口以上通航200千米,運輸柚木。河口年平均流量880立方米/秒,雨季(11—4月)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干季大部分河床斷流。

馬來群島

梭羅河

湖泊

馬來群島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馬寧焦湖、車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蘇門答臘的多巴湖為印度尼西亞第一大湖。

  • 多巴湖

多巴湖(Danau Toba)是印度尼西亞最大淡水湖,位于蘇門答臘北部的馬達高原,為斷層谷中的火口湖。湖面海拔906米,湖長約87千米,最寬處26千米,面積1300平方千米,最深處529米。湖心有沙摩西島(約占全湖面積1/3),島上有250年前建造的巴塔克王西達布塔爾的陵墓。環湖有新老火山多處,海拔2000米以上的有西巴亞活火山和森納布活火山,火山口時有輕煙噴出。

馬來群島

多巴湖

主要島嶼

馬來群島主要島嶼有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婆羅洲、呂宋、棉蘭老島等。

  • 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位于印度尼西亞西部,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中國海,東南與爪哇島為鄰,南北長約1790千米,東西寬約435千米,面積47萬多平方千米,約占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印度尼西亞第二大島。

馬來群島

蘇門答臘島地理位置圖

  • 呂宋島

呂松島是菲律賓群島中第一大島,位于菲律賓群島的北部,面積105000平方千米,占菲律賓總面積的35%。島上地形復雜,2/3以上為山地與丘陵。地勢北高南低,山脈南北縱列,山脈之間有峽谷與盆地。山下終年炎熱,雨量豐富,年降雨量達2000毫米以上。其東部每年6—11月常有臺風襲擊,南北縱列的地貌類型繁多。

馬來群島

呂宋島風景

  • 爪哇島

爪哇島世界上人口較為稠密的島嶼,位于蘇門答臘島與巴厘島之間,北臨爪哇海,南瀕印度洋。東西長約97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160千米,呈狹長形,面積約12.6萬平方千米,約占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的6%。爪哇島基本上是由火山運動形成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火山眾多,海拔1800米以上的火山峰有58座,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14座。爪哇島最高峰塞梅魯火山,海拔3676米,位于島的東南部。爪哇島山間多寬廣盆地,許多盆地為印尼古代王國發源地,北部沿海為沖積平原,多人工港,南岸陡峭,有丘陵,地震、海嘯頻繁。

馬來群島

爪哇島火山

  • 加里曼丹島

加里曼丹島,又稱婆羅洲,位于赤道附近、中南半島的南面,面積達734000平方千米,為世界第三大島,其北部瀕臨南海,東北部則為蘇祿海。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即從該島東北森潘曼吉尤角向西南至達土角,全長765千米,其間有文萊灣與達土灣。海岸總的特點是,岸線較為平直而低矮,多泥、沙灘,島嶼較少,注入海洋的河流多,向陸縱深有一大致平行于海岸的山脈。

馬來群島

加里曼丹島景色

土壤

馬來群島的土壤是與其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相適應的熱帶土壤類型。蘇門答臘、婆羅洲、蘇拉威西和新幾內亞西部的赤道低地和非火山低地主要以紅土為主,此外,在蘇門答臘東部、婆羅洲南部和西部的許多沿海地區都有大面積的低地泥炭土。

生物多樣性

馬來群島是亞、澳兩大陸生物物種的過渡地帶,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有2個位于該群島。馬來群島屬于古熱帶植物區,存在于古生代的古地中海曾將亞洲大陸分隔成為南北兩部,也因此成為亞歐大陸兩個基本植物區的分界,以北為泛北極植物區,以南為古熱帶植物區,古熱帶植物區形成以后,仍保存有中生代的“活化石”,例如綱、銀杏、蘇鐵目等。

華萊士線

1860年,華萊士提出劃分東洋界與澳洲界動植物生活類型的“華萊士線”。在馬來群島區域里,蘇門答臘、爪哇和婆羅洲這幾個島是由一片淺海和亞洲大陸連了起來,它們的生物是彼此相似的。一片淺海同樣把新幾內亞島和鄰近它的島嶼跟澳大利亞連了起來,這些地方都有袋類動物。在這些島嶼之間劃一條線,把它們分為兩半,一半是屬于亞洲的,另一半同澳大利亞有關聯的,前者稱之為馬來群島的印度一馬來亞部分,把后者稱之為澳大利亞一馬來亞部分。

植物

馬來群島的自然植被分屬于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印度尼西亞擁有3.8萬多個植物種類,其中55%是特有植物,有瀕危植物有383種,如巴布亞虎斑蘭、尸臭花等。印度尼西亞群島的荒野地區包括世界上9%以上的開花植物物種,境內盛產各種熱帶名貴的樹種,如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鐵木、努沙登加拉的檀木、蘇拉威西的烏木、爪哇的柚木等。菲律賓植物共有有8931種,其中瀕危植物有194種。

馬來群島

尸臭花

動物

馬來群島的動物界是亞、澳兩大陸動物的分界處。其中印度尼西亞包含世界上11%的哺動物物種(包括大象、犀牛、猩猩和老虎等巨型動物)和世界上15%的鳥類物種。在蘇拉威西島和馬魯古島附近的深海中,廣闊的珊瑚礁系統是珊瑚、類和其他珊瑚礁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地方之一,世界上約34%的魚類品種出現在印度尼西亞水域。印度尼西亞哺乳動物共有530種,鳥類1519種,爬行動物706種,兩棲類340種魚類8500種。菲律賓哺乳動物共有111種,鳥類572種,爬行類258種,兩棲類101種,魚類3000種。

印度尼西亞擁有許多世界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如蘇門答臘虎、象、犀牛、科摩多巨蜥、黑猴、天堂鳥等。野生野生蘇門答臘虎大約有400多個品種,其中,在西蘇門答臘的葛林芝塞布拉國家公園(Kerinci Seblat National Park)及其周邊地區發現了150多種。截至2010年,蘇門答臘虎的總數可能只有500頭左右,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蔽锓N。

馬來群島

蘇門答臘虎

自然保護區

  • 烏戎庫隆國家公園

烏戎庫隆國家公園位于爪哇島最西南端的萬丹省,土地面積為786.1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43.37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原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印度尼西亞首要的國家公園。該地區包括烏戎庫隆半島和幾個近海島嶼,是極度瀕危、特有的單角爪哇犀牛(Rhinoceros sondaicus)以及其他幾種瀕危動植物的的自然棲息地。烏戎庫隆國家公園擁有鳥類570種,犀牛種類多達29種,該地區九種哺乳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其中三種被視為瀕危物種,包括豹子(Panthera pardus)、特有的爪哇長臂猿(Mylobates moloch)和爪哇葉猴(Presbytis comata)。除了豐富的動物群外,該地區還擁有57種珍稀植物。1991年,烏戎庫隆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爪哇犀牛

  • 漢密吉伊坦山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漢密吉伊坦山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位于東棉蘭老島生物多樣性走廊東南部,沿著普賈達半島形成南北走向的山脊,海拔范圍為75—1637米,為一系列野生動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其中八種物種除了漢密吉伊坦山以外在其他地方都沒有發現,保護區擁有1380種物種,其中341種是菲律賓特有物種,包括標志性菲律賓鷹(Pithecophaga jefferyi)等極度瀕危物種和菲律賓鳳頭鸚鵡Cacatua haematuropygia)和蘭花兜蘭(Paphiopedilum adductum)。其兩棲動物(75%特有)和爬行動物(84%特有)物種的比例表明了該保護區其高度特有性。2014年,漢密吉伊坦山野生動植物保護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菲律賓鳳頭鸚鵡

所屬國家

編輯

馬來群島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

馬來群島

馬來群島部分國家位置圖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尼與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印尼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華人3%—4%,此外還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個民族的居民,共占23%。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

馬來群島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菲律賓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位于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臺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海,東臨太平洋。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占菲律賓共和國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千米。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臺風多。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菲律賓總面積為29.97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1億(2022年)。馬來裔占總人口的85%以上,主要民族包括他加祿族、伊洛戈族、邦板牙族、維薩亞族和比科爾族等;少數民族及外來后裔有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有為數不多的原住民。有70多種語言,國語是以他加祿語為基礎的菲律賓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國民約85%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馬來群島

菲律賓國旗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Malaysia)位于東南亞,國土被南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西馬位于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于加里曼丹島北部,與印尼、菲律賓、文萊相鄰。馬來西亞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千米,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馬來西亞總面積約33萬平方千米,人口3300萬(2023年)。其中馬來裔70%,華裔22.7%,印度裔6.6%,其他種族0.7%。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馬來群島

馬來西亞國旗

文萊

文萊達魯薩蘭國(Negara Brunei Darussalam),簡稱文萊,位于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并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東西兩部分,面積為5765平方千米,首都為斯里巴加灣市(Bandar Seri Begawan)。海岸線長約162千米,有33個島嶼,沿海為平原,內地多山地。文萊古稱浡泥,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建立蘇丹國。16世紀初國力處于最強盛時期,16世紀中期起,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占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文萊控制。1971年與英國簽約,獲得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外的自治。1984年1月1日完全獨立。

馬來群島

文萊國旗

東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英語: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簡稱東帝汶,是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端的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和東端的雅庫島,西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總面積為15007平方千米。首都帝力位于帝汶島東北海岸,是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東80%以上的經濟活動在此進行。。

馬來群島

東帝汶國旗

巴布亞新幾內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與印度尼西亞的伊里安查亞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屬美拉尼西亞群島,首都是莫爾斯比港(Port Moresby),總面積為46.28萬平方千米,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310萬平方千米。全境共有600多個島嶼,主要島嶼包括新不列顛、新愛爾蘭、馬努斯、布干維爾和布卡等。

馬來群島

巴布亞新幾內亞國旗

人類活動

編輯

隸屬變更

從7世紀到14世紀,思里威扎亞佛教王國在蘇門答臘島上興盛起來,在其鼎盛時期,思里威扎亞王國統治到西爪哇和馬來群島。14世紀,拉登威查雅在東爪哇建立了印度尼西亞歷史上最強大的麻喏巴歇王國,統一了印度尼西亞和馬來群島的大部。

15世紀末,葡萄牙在歐洲以外的屬地包括大西洋的一些群島、幾內亞灣和西非海岸的幾個貿易點。通往印度的海路發現后,葡萄牙在馬來群島建立貿易站和修筑要塞基地。16世紀中葉,葡萄牙在從非洲東南部的蘇法拉到日本長崎的航線上建立了50多個要塞和商站。其中最重要的有印度洋與馬來群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1641年,荷蘭人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壟斷了蘇門答臘西岸一切料貿易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香料貿易。1823年以后,新加坡取代荷蘭殖民地巴達維亞成為馬來群島最大的貨物中轉中心。

1824年,英國和荷蘭訂立條約,劃分勢力范圍:馬六甲海峽以北為英屬殖民地,以南為荷屬殖民地。這樣,英國人占領了整個馬來亞地區,包括馬六甲、檳榔嶼和新加坡,而荷蘭人則占領了整個印度尼西亞,同年,英國政府正式將新加坡納入英國殖民地版圖。東南亞除了很早就保持獨立的泰國以外,其余各國都曾是英、法、荷、美等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相繼獲得獨立。

人口

人口遷徙

在距今2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馬來群島彼此尚有陸地相連并與亞洲大陸相接,在那時,就已經有人類從大陸遷入菲律賓島,他們是“爪哇人”“北京人”等,后來在冰河末期滅絕了。大約在兩萬五千年至一萬五千年前,又有一批黑人通過馬來半島、婆羅洲和連接菲律賓的陸橋從南方來到了菲律賓。

馬來人是蘇門答臘島人口最多的民族,他們主要生活在蘇門答臘的東部、邦加、勿里洞以及加里曼丹島等的沿海地區。馬來人的祖先約在5000年前從亞洲內陸逐漸南下,遷至中南半島,并經馬來半島(一說經安達曼群島)進入蘇門答臘島,然后往東擴散到爪哇、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和菲律賓群島,往西擴散到馬達加斯加島,這種遷徙浪潮持續數千年之久。一般按遷徙時間先后大體分為兩種:原始馬來人(包括古馬來人)和新馬來人。原始馬來人遷徙的時間,約在公元前3000世紀—前1000年,社會發展水平較低;新馬來人遷徙的時間約在公元前2世紀—公元16世紀,已受到印度、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社會發展水平較高。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同程度地與當地居民相互融合,這些馬來人之間也開始出現差異,并且各具民族特點。已發展為許多個具有不同族稱的民族,如爪哇人、巽他人、馬都拉人、他加祿人、伊富高人、馬達加斯加人等。

西漢時期,中國商人經海路來到馬來西亞等地活動,唐末黃巢起義時,開始有成批的中國移民到蘇門答臘定居,宋、元、明、清時,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來往一直沒有中斷。18世紀末19世紀初,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到馬來西亞。1930年,華人開始遍布印度尼西亞各島,以中國福建籍的占了多數,尤以福建龍溪和晉江的為多,約占華人總數的46%,分布在東、中、西爪哇及蘇門答臘。華人移民印度尼西亞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1949年,華人已達200萬之多。

人口數量

爪哇島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島嶼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印度尼西亞總人口數量達2.7億,境內各大島中,爪哇島人口占55.94%,約1.52億,位居第一;蘇門答臘島人口占21.73%,約5896.4萬,位列第二。菲律賓人口約1.1億(2022年),馬來裔占菲律賓總人口的85%以上,東帝汶人口134萬(2022年),78%為土著人(巴布亞族與馬來族或波利尼族的混血人種)。文萊人口數量為45萬(2023年),其中馬來人占73.5%,華人占9.5%,巴布亞新幾內亞人口數量為995萬(2023年),98%屬美拉尼西亞人,其余為密克羅尼西亞人、波利尼西亞人、華人和白人。

族群

在馬來群島上主要居住著馬來人和巴布亞人,馬來人居住在馬來半島以及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的幾乎所有的沿海地區,他們說馬來語或者是它的方言,用阿拉伯符號書寫,信奉伊斯蘭教。巴布亞人主要分布在新幾內亞和幾個相鄰的島嶼。爪哇人居住在爪哇島、蘇門答臘島的部分區域、馬都拉、巴厘島和龍目島部分地區,語言為爪哇語和古爪哇語,用當地文字書寫。布吉斯人居住在西里伯斯島較大一部分地區,在松巴哇島似乎有近親,語言為帶方言的布吉斯語和馬卡薩語,書寫這些語言時使用兩種不同的當地文字,全都是伊斯蘭教徒。

第四大種族是居住在菲律賓群島的塔加路族人,語言為西班牙語,同時也說他們的當地語言塔加路語。摩鹿加——馬來人主要居住在特爾納特、蒂多雷、巴琴島和安波沙洲,被劃分為半開化的馬來人的第五個分支,全都是伊斯蘭教徒,語言是布吉斯語和爪哇語的混合體,另外還摻雜有摩鹿加原始部落的語言。未開化的馬來人包括婆羅洲的迪雅克族、蘇門答臘島的巴塔克族和其他未開化部落、馬來半島的雅貢族以及北西里伯斯島、蘇拉島和部分布魯島的土著人。

宗教傳播

作為人類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文明興起后,馬來群島曾有過一段很長的印度化時期,佛教就是在這一時期傳入的。不過,后來華人信仰的則是漢地佛教,如凈土宗、華嚴宗、禪宗等。伊斯蘭教大概于13世紀后期開始傳入馬來群島,其最早的落腳點一般認為是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包括今亞齊在內的港口城市。伊斯蘭教正式傳入馬來半島(馬來西亞分為東、西兩部分。此為西馬,東馬與印尼的加里曼丹島為鄰)一般認為是在滿刺加王朝(14世紀末15世紀初至1511年)之前的14世紀,到該王朝初期即被奉為國教。

伊斯蘭教的傳播路線,是歷史上連通著中國和印度、阿拉伯等地的海洋商路,通常先傳入商路通過沿海一帶,尤其是港口城市,然后再向內地傳播。穆斯林商人、學者、移民等曾在其中起到過很重要的作用。此前已成為穆斯林地區的印度南部,一般認為是馬來群島的伊斯蘭教的一個主要傳播源之一。至于伊斯蘭教在當地的普遍傳播及其后來的發展,則主要得力于當地信奉伊斯蘭教的諸土著政權。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徒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阿拉伯語稱之為“麥斯吉德”,意即“叩拜場所”,所以又稱禮拜寺,在文萊,較有名的清真寺有兩座,一座是第28世蘇丹名字命名的奧瑪爾·阿里·賽里夫汀清真寺,一座是以第29世蘇丹名字命名的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清真寺。其中位于文萊河畔的奧瑪爾·阿里·賽里夫汀清真寺于1958年為紀念第28世蘇丹17年的執政功績而建,整個清真寺的金頂由330萬塊金片鑲成,如把這些金片鋪成平面,面積有520平方米之多。

民俗風情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為齋月。據傳真主安拉在這個月頒降了引領人們通向正道的《古蘭經》,故齋月在伊斯蘭教中被視為最尊貴吉慶之月。齋月后的第一天,即伊斯蘭教歷10月1日,為開齋節,以慶祝齋戒圓滿完成。是日,穆斯林紛紛沐浴凈身,身著潔美服裝前往清真寺參加禮會。大家一起做禮拜,互致問候,相互諒解。禮會結束后,各家各戶前往墓地掃墓,為逝者祈禱。之后,大家走親訪友,恭賀節日。此外,穆斯林還要繳納開齋捐,意在凈化心靈、接濟貧困。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開齋節是印度尼西亞穆斯林的傳統節日。

馬來群島

開齋節

阿提-阿提漢節

阿提-阿提漢節(Ati-Atihan Festival)是菲律賓狂歡節式慶?;顒?,是卡利博為期一周的街頭派對,從黎明持續到黃昏,在一月的第三個星期日達到頂峰,旨在紀念圣嬰(嬰兒耶穌的形象)。A節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紀,當時一群來自婆羅洲的淺膚色馬來移民選擇將臉涂成黑色,載歌載舞,感謝當地的土地和食物,以表達對當地阿蒂人的尊重。西班牙殖民者后來將圣嬰現象加入其中,以消除異教的影響。為了與慶?;顒拥钠鹪幢3忠恢?,主要游行的參與者將臉上涂上黑色煙灰,并穿著裝飾性很強的彩色服裝。

馬來群島

參加阿提-阿提漢節的群眾

交往禮儀

東帝汶當地受天主教文化影響較深,周日有全家人去教堂做禮拜的習俗。一般民眾熱情好客,見面多微笑點頭致意。商務活動中,握手為常見禮儀,比較熟悉的親友之間擁抱行貼面禮。

經貿活動

農業

馬來群島的氣候與肥沃的火山土壤為熱帶經濟作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島上盛產橡膠、子、胡椒、油棕等,是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水種植也比較廣泛。森林資源豐富,提供貴重木材、樹脂、藤條等。在農林產品方面,印度尼西亞的胡椒、金雞納、木棉和藤的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境內金雞納霜90%產自爪哇島,該島也是世界上出產金雞納霜最多的島嶼。除此之外,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鐵木、努沙登加拉的檀木、蘇拉威西的烏木、爪哇的柚木都是較有名珍貴木材。印尼海域水產資源豐富,蘇門答臘東海岸的巴眼亞比等地附近為有名的漁場,如勿里洞沿海產海參,馬魯古群島沿海產珍珠,馬都拉島沿海產海鹽。

工業

文萊工業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與生產為主,2018年文萊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均位列東南亞第五。截至2020年底,文萊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1億桶;天然氣儲量為3000億立方米,均占全球總量的0.1%。印度尼西亞是位于泰國之后的第二大產膠國,天然橡膠生產加工區主要集中在蘇門答臘和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主產用于制造輪胎的生膠,爪哇島則以煙膠為主。兩地都有較強大的加工企業群,企業生產規模較大,多數企業生膠加工能力都在4萬噸/年以上。

旅游業

旅游業是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游客來源國:美國、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主要旅游點有百勝灘、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刁曼島、熱浪島、邦咯島等。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國家,它擁有許多熱帶自然景觀、民族文化和歷史遺跡。1969年,印度尼西亞政府開始設立旅游部門,管理各項旅游事務。1983年印尼政府設立了旅游—郵電—通訊部,通過了發展旅游業的法規,逐步擴大到印尼旅游免辦簽證的國家和地區。此后,有關部門又制定相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多方吸引外國游客,使旅游業成為印度尼西亞創匯的一個重要行業。1980年到印度尼西亞的外國游客為56.1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為2.89億美元,而1997年到印度尼西亞的外國游客多達52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為51億美元,后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政局影響連續下滑,2000年開始回升。2022年1—6月,赴印度尼西亞旅游的國際游客74.321萬人次,同比增長929.66%。

交通運輸

馬來群島所處地區東南亞是與中國的海上交通早發展起來的海上航線之一,東南亞地區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義,還在于這一地區處于中西海上交通的要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公元前2世紀一公元1世紀,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之間已經有海上貿易,其航線是從中國廣州,經越南中部、南部沿海而下,經過馬來半島,到達緬甸南部沿海,最后到達印度南部沿海港口。進入1世紀以后,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亞——南亞向西延伸到地中海地區,使整個海上絲綢之路全線貫通。東南亞沿海港口成為中西交通的中轉站,在中西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世紀以后,東南亞一些地區,當時屬于扶南的一些沿海地區的航海和海上貿易已經比較發達。

現代交通

印度尼西亞是個群島國家,主要島嶼之間交通以飛機和輪渡為主,國內主要航空公司包括印尼鷹航(Garuda Indonesia)、亞航(Air Asia)、獅航(Lion Air)等。雅加達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Soekarno-Hatta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東南亞的重要機場,距雅加達市中心約37千米。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有多條航線相連,包括中國國航、南航、東航、廈航、國泰、港龍、印尼鷹航(Garuda Indonesia)等在內的多家航空公司運營北京、廈門、上海、廣州、香港至雅加達、泗水、登巴薩(巴厘島)的直達航班。印度尼西亞各島之間有渡輪。

馬來群島

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

菲律賓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國際航空運輸協定,與美洲、歐洲、大洋洲、亞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直航班機,與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廈門和香港、澳門、臺北均有直飛班機。截至2010年,菲律賓全國有1500多個運營港口,商船數千艘,主要對外貿易港口有馬尼拉、宿務、卡加顏德奧羅、怡朗、三寶顏和達沃等六大港口。這些現代化港口可以停泊貨運和客運船只,菲律賓共有船只30多萬艘,總噸位3億多噸,貨運量近2億噸。

帝力機場是東帝汶唯一國際機場,位于東帝汶帝力市區西北部,距市中心約10分鐘車程,海路主要是國際貨運。蒂壩港有來自印尼、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地的貨船???,但港口吞吐量有限。

馬來西亞半島與主要島嶼之間皆設有輪渡服務,往返邦咯島、蘭卡威、刁曼島及熱浪島等。馬來西亞有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馬航)、亞洲航空公司(亞航)和巴迪航空公司經營中國航線。馬航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國有航空公司,每周定期飛往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昆明、香港、澳門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主要國家。亞航是亞洲地區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以吉隆坡KLIA T2機場為基地,主要經營東南亞地區航線,也開辟有少數中東和歐洲航線。馬航、亞航、飛螢航空(Firefly)均在馬來西亞各主要城市和旅游景點之間開通有定期航班。

軍事活動

抵抗殖民武裝運動

早在還沒有文字記載的年代,馬來群島的商人就已經開始和遠近東的國家進行商品交易了,歐洲人的到來使當地航海業和貿易活動受到沖擊,馬來人開始從事搶劫活動。他們進入印度洋開始襲擊來往于亞洲殖民地和歐洲宗主國之間的殖民列強的船只,這就直接侵犯了從南亞殖民地取得經濟利益的殖民國家英國、荷蘭和葡萄牙。亞洲最早淪為西方殖民地的國家是菲律賓、印度和印度尼西亞。16世紀中期西班牙入侵菲律賓,16世紀末完全把菲律賓淪為殖民地。葡萄牙人從16世紀開始侵占了印度尼西亞的香料群島,其后,荷蘭人取代了它,并擴展到爪哇。最后英國取代了荷蘭勢力。1684年—1700年,印度尼西亞發起反對荷蘭殖民者的蘇拉巴蒂起義,1740年一1743年,華僑與印度尼西亞人民聯合發起反對荷蘭殖民者的“紅溪之役”。

1849年,英、美等國聯合對馬來亞海盜進行了一次清剿,19世紀下半葉以后,除蘇門答臘的亞齊蘇丹王國之外,印度尼西亞的其他所有島嶼都淪為荷蘭和英國的殖民地。1871年,英國和荷蘭又簽訂了一份新條約,規定荷蘭將黃金海岸讓給英國,而英國則不反對荷蘭吞并亞齊蘇丹王國。1873年4月,荷蘭入侵亞齊,蘇丹王國以3000名士兵抵抗荷蘭的17000名裝備的侵略者,最后還是被荷蘭侵占,此后人民的斗爭一直堅持到1904年。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淪為殖民地。

民族解放戰爭

19世紀70—90年代,亞洲興起了第二次民族解放運動高潮,如1890年—1907年,印度尼西亞薩敏領導的農民運動;1892年,菲律賓何塞·黎薩領導的“宣傳運動”等。1892年7月,政治活動家何塞·黎薩在馬尼拉成立“菲律賓聯盟”,發起“宣傳運動”。試圖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建立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發展資本主義,1896年,“宣傳運動”以失敗告終。

獨立戰爭

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國同意菲律賓獨立。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亞爆發八月革命,1945年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獨立后,先后武裝抵抗英國、荷蘭的入侵,發動了三次獨立戰爭。1950年8月,印度尼西亞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1971年,文萊與英國簽約,獲得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外的自治。1984年1月1日完全獨立。1975年,東帝汶獨立后,遭印度尼西亞吞并。1999年8月30日,全民公投決定脫離印度尼西亞獨立,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正式宣布獨立。

當代局勢

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后,美國在馬來群島加強反恐和海上安全的措施導致美國在該地區的作用和存在得到加強。然而,這在中國引發了對美國封鎖該地區重要航道能力的擔憂。因此,中國也努力改善與馬來群島國家的關系。該地區國家對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反應是采取經典的對沖戰略,希望從美國的安全援助和保證中獲益,同時與復興的中國打交道。另外,不斷加深的美中戰略競爭有可能使該地區卷入新的沖突。

環境問題與保護

編輯

環境問題

過度砍伐

菲律賓的森林資源損失非常嚴重,到20世紀90年代末,該國已從亞洲主要的原木出口國轉變為全球第七大熱帶木材進口國,自然森林資源已接近枯竭。在1934年的17200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面積中,到2000年只剩下不到6000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剩余的森林由不同質量的原生林和次生林組成。根據環境和自然資源部(DENR)和國家測繪以及資源信息管理局(NAMRIA)的官方信息,糧農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菲律賓的森林覆蓋率為19.4%(包括選擇性采伐和再生森林),年毀林率為1.4%(糧農組織,2003年)。印度尼西亞的森林覆蓋率仍遠高于菲律賓(1997年為50%);但是伐木正在加速,每年的毀林率(1990年—2000年)為1.7%。

印度尼西亞曾是毀林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82年至1990年,外島森林濫伐情況較為嚴重,以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為最,森林損失率分別為12.6%和12.3%。1985年至1997年,印尼年均毀林面積高達16000平方千米。商業采伐及間接引起的非法采伐和林火等均是毀林的重要原因。在東加里曼丹的一個伐木特許區內,修建一條長500千米的道路,會使約400平方千米森林遭到砍伐。印度尼西亞全國每1200平方千米森林僅有一名林務官監管,在東加里曼丹,每3100平方千米森林僅有一名林務官監管。在許多林區,非法伐木活動也加劇了森林濫伐。

空氣污染

印度尼西亞作為世界上生態大國和自然資源大國,歷史上有過重大的環境污染事件—燒荒空氣污染事件。印度尼西亞頻繁的森林火災和傳統農耕方式下的燒荒產生了大量煙霧和陰霾,更主要的是林火和焚燒耕地所產生的煙霧隨風飄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鄰國。在空氣污染區域,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數急劇增加,不少村民離家避難。另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尼西亞采取的是重發展輕環保的粗放型發展政策,以消耗自然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加工業推進國家的工業發展,其結果是使印度尼西亞成為煙霾污染的源發地和重災區,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各類污染嚴重。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周邊鄰國深受其害。環境污染給本國及他國造成巨大危害。到了2000年左右,印度尼西亞的環境狀況已經到了需要警戒的程度,而且還在不斷惡化。

2015年9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中部林火情況不斷升級,加上從西部及西南部吹來的風將當地的煙霾吹至新加坡,導致該地區空氣污染指數持續飆升,許多大型戶外活動受到影響。煙霾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農夫利用傳統的燒芭方式開墾所引起的,污染物隨風吹到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導致當地空氣質量變差。

環境保護

建立保護區

印度尼西亞政府重視保護自然環境,每年的11月15日為全國動植物保護日。截至1994—1995年度已建立186個原始保護區,77個野生動物區,12個海洋公園。2011年,包括勒瑟爾在內的蘇門答臘島熱帶雨林遺產已被列入《瀕危世界遺址目錄》。

規劃措施

2005年4月,文萊首次提出“婆羅洲之心”計劃(Heart of Borneo),“婆羅洲之心”計劃是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三國政府為保護婆羅洲熱帶雨林和生物多樣性而共同推出的一項重大綠色環保計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將該計劃列為全球重點項目,允諾在技術、資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WCS)、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等非政府環保組織也都紛紛成為該計劃的合作伙伴,將在專家、信息、資源、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該項目。

2009年,美國跟印度尼西亞簽署協議,豁免印尼將近3000萬美元的債務,以換取該國家同意保護蘇門答臘島的森林。這一協議是美國政府根據美國熱帶森林保護法所簽署的最大規模的豁免債務保護自然的協議,也是跟印度尼西亞達成的第一個這類協議。美國跟菲律賓簽署了類似的、但規模比較小的協議。

202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致力于維護勒塞爾生態系統的印尼語版本“為生命吶喊”倡議,旨在讓世界更多人了解像勒賽爾這樣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風景名勝

編輯

自然景觀

巴厘島

巴厘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區,位于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島東部,西臨巴厘海峽與爪哇島相望,東隔龍目海峽與龍目島相望,北臨爪哇海,南瀕印度洋,東西長140千米,南北寬95千米,有“天堂之島”“詩之島”“神仙島”等美譽。巴厘島因其是沖浪者的天堂而聞名,庫塔是巴厘島有名的海灘之一,白色海灘也是家庭度假的好去處。在這里,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上運動,如香蕉船、滑翔傘或噴氣滑翔等。

馬來群島

巴厘島

洛倫茨國家公園(Lorentz National Park)

洛倫茨國家公園位于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省,占地面積23500平方千米,從伊里安查亞北部的中央科迪勒拉山脈延伸到南部的阿拉弗拉海,全長超過150千米,是東南亞最大的保護區,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擁有冰川的熱帶地區之一。在該地區已確定了34種植被類型和29個土地系統,以及約123種記錄的哺乳動物,占伊里安查亞省哺乳動物總數的80%。所記錄的哺乳動物包括世界上三種單體動物中的兩種:短喙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和長喙針鼴(Zaglossus bruijinii)。洛倫茨國家公園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洛倫茨國家公園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保護區(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保護區位于印度尼西亞,由古農列尤擇(Gunung Leuser)、布吉克尼西士巴拉(Kerinci Seblat)以及巴瑞杉西拉坦(Bukit Barisan Selatan)三個國家公園組成,總面積為25951.24 平方千米。這里擁有約1萬種植物種類,包括17個本地種類;有201種哺乳動物和約580種鳥類,其中465種是本地動物,21種是本地動物。在哺乳動物物種中,22種是巽他蘭地區特有的,15種僅存在于于印度尼西亞地區,包括特有的蘇門答臘猩猩、蘇門答臘虎、犀牛、大象和馬來黑熊等等。2004年,蘇門答臘熱帶雨林保護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保護區

姆魯山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

姆魯山國家公園位于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總面積為528.64平方千米,因其生物多樣性和喀斯特地貌而聞名,世界上大多數研究喀斯特地貌的研究都在此進行。姆魯山國家公園包含17個植物園,有維管植物3500多種,棕櫚樹種類豐富,有20屬109種。姆魯山國家公園主要包括原始森林、喀斯特地貌、山脈、瀑布和地球上最大的巖洞。沙撈越洞穴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洞穴,長600米,寬415米,高80米,而清水洞洞系統則是亞洲最長的洞穴,其測繪和勘探通道長達110千米。2000年,姆魯山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姆魯山國家公園

科莫多國家公園(Komodo National Park)

科莫多國家公園位于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中心,松巴瓦島和弗洛雷斯島之間,由三個主要島嶼(林卡島、科莫多島和帕達爾島)和許多較小的島嶼組成,所有這些島嶼都源于火山。該遺產被確定為全球優先保護區,總面積為2193.22平方千米??颇鄧夜珗@生活著大約5700只巨型蜥蜴,它們的外觀和好斗的行為使之被稱作“科莫多龍”,這些巨型蜥蜴在世界其他地方都不存在,是現存最大的蜥蜴物種,平均體長可達2至3米。該物種是曾經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大型蜥蜴殘余種群的最后代表??颇鄭u豐富的珊瑚礁擁有豐富多樣的物種,強大的洋流吸引了海龜、鯨魚、海豚的出現。1991年,科莫多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科莫多國家公園

基納巴盧山公園(Kinabalu Park)

基納巴盧公園位于馬來西亞沙巴州婆羅洲島北端,占地753.7平方千米,被喜馬拉雅山和新幾內亞之間的最高山峰基納巴盧山(4095米)所環繞,是東南亞植物多樣性中心。它有廣泛的棲息地,從熱帶低地和丘陵雨林到熱帶山地森林、亞高山森林和海拔較高的灌木叢,有來自喜馬拉雅山、中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以及泛熱帶地區的植物,物種數量占婆羅洲島鳥類、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物種數量的1/2半以及2/3的婆羅洲島爬行動物。從地質學上來說,基納巴盧公園是一個花崗巖侵入體,形成于1500萬年前,100萬年前由構造運動向上擠壓而成,并由繼續定義其景觀的力量塑造而成。2000年,基納巴盧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基納巴盧公園景色

人文景觀

婆羅浮屠寺廟

羅浮屠寺廟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廟。該寺廟始建于9世紀塞倫德拉王朝統治時期,位于爪哇島中部,整個建筑分為三層,基座是五個同心方臺,呈角錐體;中間是三個環形平臺,呈圓錐體;頂端是佛塔,四周圍墻和欄桿飾以淺浮雕,總面積為2500平方米,圓形平臺周圍有72座鏤空佛塔,每座都有一尊佛像。婆羅浮屠寺廟擁有2672塊浮雕和504尊佛像,它曾經被埋在火山灰下,在1815年被重新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印度尼西亞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時八年共同修復,該寺廟群于199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婆羅浮屠寺廟

維甘歷史古城(Historic City of Vigan)

維甘歷史古城位于菲律賓南伊洛克斯省,建于16世紀,是亞洲保存最完整的西班牙殖民城鎮典范。其建筑反映了菲律賓本土風格、中國和歐洲文化元素的融合,形成了一種在東亞和東南亞較少見的文化和城市景觀。維甘古城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保留了大部分西班牙殖民地特色,尤其是其網格街道模式和歷史悠久的城市布局,代表了亞洲建筑設計與歐洲殖民規劃的獨特融合。1999年,維甘歷史古城被批準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維甘歷史名城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由四座羅馬天主教堂組成,建于16世紀至18世紀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時期。它們分別位于菲律賓群島的不同地區,兩個位于呂宋島北部,一個位于馬尼拉Intramuros的中心,另一個位于米沙鄢島中部的伊洛伊洛島。教堂由石頭或磚制成,并用石灰加固,它們展示了一些特殊的特征,如高巴洛克風格的祭壇,如如內莫羅斯的圣阿古斯丁教堂,墻立面的螺旋形拱壁和金字塔形尖頂,如帕埃教堂。1993年,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清真寺(Jame' Asr Hassanil Bolkiah Mosque)

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清真寺位于文萊斯里巴加灣市,該清真寺屬于現代清真寺建筑風格,是文萊最大的清真寺,可同時容納5000名信徒。清真寺屋頂裝飾有純金打造的金質圓頂,總共有兩個金色圓頂,大圓頂是祈禱廳的一部分,同時四個角形成一個陡峭的高尖塔,從塔頂可以遠眺文萊機場的位置,尖塔周圍不同樓層的墻壁上裝飾有幾何圖案。內部結構和外部庭院均采用大理石并飾有馬賽克。通往內殿的小路還建有花叢和噴泉。

馬來群島

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清真寺

普蘭巴南寺廟群(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

普蘭巴南寺廟群位于印度尼西亞日惹城以東17千米處,建于10世紀,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濕婆神建筑群,11世紀初,由于地震、火山爆發等原因,這些寺廟倒塌了。17世紀,它們被重新發現。2006年的印尼大地震再次使普蘭巴南神廟遭到嚴重毀壞。截至2020年,普蘭巴南寺廟群大部分遭毀損,一些主要的廟宇得以重建。

普蘭巴南寺廟群共有8座主寺,主寺周圍有224個小型寺。8座主寺中,西側的三座主寺分別供奉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濕婆、毗濕奴和羅摩),東側的三座寺是為守護神靈的動物而建造。寺廟群幾乎所有的墻壁上都刻有浮雕,內容為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濕奴,印度猴神以及其他諸神的傳說。三座主寺在臺基和屋子之間設有回廊,回廊內外雕刻有浮雕。普蘭巴南寺廟群基本上是模仿神話中描述的眾神居住的馬哈穆羅山建造,裝飾的圖案均取材于山川、蓮花、奇異的動物和人物、仙女等。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普蘭巴南寺廟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馬來群島

普蘭巴南寺廟群

文萊王宮(Istana Nurul Iman)

文萊王宮位于文萊河畔的山丘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西南幾千米處。文萊王宮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宮殿”。該王宮是文萊第29任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的官邸,也是文萊政府所在地,占地200000平方米,擁有1788個房間。它還擁有257間浴室、可容納5000名客人的宴會廳、大型清真寺、可容納110輛汽車車庫、可容納200匹小馬的空調馬廄和5個游泳池。除了一年一度的伊斯蘭慶?;顒娱_齋節外,王宮不向公眾開放,屆時王宮在這三天內接待游客,客人會收到禮物食物以及裝有幼兒錢幣的綠色包裹。齋戒月期間,王宮會向穆斯林開放10天,供穆斯林進行祈禱聚會。

馬來群島

文萊王宮

相關文化

編輯

宗教信仰

馬來群島的居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也信仰佛教和回教,馬來西亞的馬來人保留萬物有靈的傳統宗教。在農村,如果有人生病,人們就做一只小船,在里面裝上稻米、香料以及木頭鬼儡,把小船放人河里,人們唱起歌曲,祈禱小船將疾病和惡鬼帶走。印度尼西亞的布吉人(Buginese)和望加錫人(Macassar)是新馬來人的后裔,他們自17世紀起皈依伊斯蘭教,但是保留傳統宗教信仰,特別崇拜鱷魚和稻谷神,嚴禁婦女敞開胸懷到谷倉里取谷子。

文化習俗

生產

馬來西亞的伊班人(Ibans)是北加里曼丹島最大的民族,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采取刀耕火種的方式,主要種植旱稻,他們特別注重祭祀稻谷神,在耕作季節開始之前要舉行各種祭祀,祈禱豐收。他們使用一種帶竹柄的小刀,輕輕地割下稻穗,以免驚動“稻魂”。他們認為受驚的“稻魂”會飛到別人的田地里,造成減產。印度尼西亞的達雅克人(Dayaks)、爪哇人和巽他人也有類似的習俗,人們用一種可以握在掌心的小刀割稻,以免被谷神看見刀子而嚇跑,出現秕谷,失去稻谷的營養成分。

印度尼西亞的托拉查人在耕作的季節里要舉行各種娛樂稻谷神的活動:插秧時節表演雙人舞,兩個男青年用左腳蹦跳,用右腳去踢對方的小腿肚;收獲時節人們一邊蕩秋千一邊唱歌,感謝大自然和稻谷神;踩高蹺并且努力把對方摔倒;玩陀螺;姑娘們踩著半個椰子殼走路;等等。在太陽下山之前,所有的娛神活動都必須停止,以免被鬼看見。托拉查婦女的裝束是紗籠,已婚婦女不穿上衣,只是用布巾或者把紗籠向上提,遮住胸部。婦女們在家里大多裸露上身,但在收割稻谷或到谷倉里取谷子時,必須穿上上衣,以示尊重稻谷神。

爪哇人(Javanais)是印度尼西亞的主體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島,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爪哇人主要種植水稻,每次收割完畢都要祭祀稻谷神。在婚禮上,人們往新娘新郎身上撒稻米,祝他們像稻谷一樣多生貴子。

舞蹈

馬來人的舞蹈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其中較出名的有從阿拉伯傳入的扎賓舞(TarianZapin),它所用的樂器包括阿拉伯六弦琵琶、小鼓和小提琴。納吉舞則是從馬六甲王朝流傳下來的,最出名的納吉舞叫做約吉南巴(Jogetlambak)。其他馬來舞蹈還有蘇馬紹舞(Sumazau)、蝶舞、燭燭舞、宮廷舞及扇舞等。

馬來群島

蘇馬紹舞

建筑

傳統的馬來住宅是單層高腳樓式建筑,建在木柱上,房屋沒有地基,門口有一架木梯,是靠在房門邊上的,來訪者先脫鞋,然后才登梯而上。房頂有的用樹葉,但多數用木板鋪蓋,墻面和地面也都是用木板建成,傳統的馬來人住宅不論建在什么地方,如河邊、塘中、田疇、海岸、城郊,蓋的都是這種房子,房子的骨架采用木柱并用藤索捆綁而成,墻和天棚多是用竹板和竹篾制作,房頂的坡度陡而長,一方面是為了使雨水暢流,另一方面是為了遮住窗戶前強烈的陽光。海邊漁村的房屋一般面向大海,但按馬來人的習慣,通常不能向南,上樓的木梯一到晚上有的就收起來,以防野獸侵入。這種房子,通常只有一個門,門外就是曬臺,上樓要通過曬臺才能進屋。房子的后側是一個大泥盤子,上面架設鍋灶作為火塘,吊樓下面是關養水?;蚱渌?a href="http://www.csydxx.cn/332703/"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家畜的廄圈。

服飾

一般來講,馬來人男女著裝差別不大,平時馬來男子穿著長到足踝的布質紗籠,稱為“卡因”,上身穿的衣服叫“巴汝”,巴汝沒有衣領,寬大涼爽,很適合在熱帶地區穿。逢年過節或拜訪親友,馬來男子總要上著巴汝,下穿長褲,腰部圍著一條紗籠,頭戴宋谷帽,腳穿皮鞋。傳統的馬來女裝包括上衣和紗籠,上衣“克巴亞”同樣寬大如袍,衣長過臀,紗籠也可長達足踝。

馬來群島

馬來人服飾

婚姻

馬來人的傳統家庭里,正式結婚要經過一系列古老而煩瑣的程序。一般分為相親、訂婚和舉行婚禮三個過程。如果一個馬來小伙子看中某位姑娘,就帶上禮物和父母、媒人一起來到女家,見過女方的全家,如果女方同意,就可以商定聘禮等結婚具體事宜,以便雙方盡早安排和準備。通常情況下,一年后就可以舉行婚禮了。

文學作品

  • 古典文學

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所處的馬來群島在中古時期形成了爪哇、馬來、巽他和巴厘等幾種不同的古典文化。馬來古典文學產生于蘇門答臘、加里曼丹等馬來民族聚居的地區,現在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都把它看做是本國文學的組成部分。馬來古典文學可分為兩大類:民間口頭文學和書面文學。民間口頭文學源遠流長,咒語大概是最早的詩歌形式。而后來的諺語、格言、謎語等已具備一定的格律和韻律,但真正成為馬來詩歌傳統形式的則是四行體的板頓詩。板頓詩格式規整,隔句押韻,重頓挫和節奏,最早的散文形式是古老的神話傳說,另外,像《卡托大伯》《勃拉朗大叔》《倒霉的小阿訇》等這類諧謔故事在民間也頗為流行。后來又出現一種說唱文學,傳下不少民間故事,如《馬林·德曼傳》《歐姆特的故事》等,有人把《窮人傳》也歸入這一類。有不少民間故事顯然受到印度、阿拉伯和波斯民間文學的影響。

  • 相關著作

1854年至1862年之間,被譽為“生物地理學之父”的博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在馬來群島進行了長達8年的科學考察,科考結束以后,他花了6年時間完成《馬來群島自然科學考察記》一書。該書記錄了馬來群島各島嶼尚未受騷擾的原始狀況,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有大花草科的巨花、“蝴蝶中的王子”大型綠翼鳥翅蝶、酷似人類的紅毛猩猩、絕美的天堂鳥、美得幾乎難分軒輊的各色昆蟲,還有風俗各異的島民和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觀。同時也指出這眾多島嶼的動植物分類其實有著亞洲與澳洲的隱形分界線。

馬來群島

《馬來群島自然科學考察記》書籍封面圖

參考資料

編輯

展開[1]The US and China in the Malay Archipelago.tandfonline.com. [2024-01-17].

[2]秋雨. 不可不知的世界地理[M]. 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 128-129. (4)

[3]張啟明. 新地理知識一本通[M].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0: 69. (3)

[4]Marine Gazetteer Placedetails.marineregions.org. [2024-01-23].

[5]青島海洋科普聯盟,齊繼光,丁劍玲
. 世界海洋之最[M].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22: 17-18. (4)

[6]Malay Archipelago.britannica.com. [2024-01-18].

[7]馬來群島.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4-01-17].

[8]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老撾研究中心樂山師范學院. [2024-01-17].

[9]菲律賓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1-17].

[10]馬來西亞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1-17].

[11]宋秀梅,徐宗碧. 東盟國家概況[M]. 昆明: 云南大學出版社, 2009: 5. (3)

[12]劉德生 李志國 江樹芳. 亞洲自然地理.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6: 344-345. (3)

[13]Sodhi N S, Brooks T M, Koh L P, et al. . Biodiversity and Human Livelihood Crises in the Malay Archipelago[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06[2024-02-06].

[14]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動物學會. 《中國動物學學科史》[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2.11: 323. (3)

[15]雅各布斯(Jacobs,M.R.). 桉樹栽培[M]. 聯合國糧農組織, 1955: 1. (3)

[16]劉稚. 東南亞概論. 昆明: 云南大學出版社, 2007: 3. (3)

[17](英)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AlfredRusselWallace). 馬來群島自然科學考察記[M]. 張慶來,徐學謙,欒明香等.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3: 436-438,440. (6)

[18]印度尼西亞--空中交通.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4-01-22].

[19]菲律賓-交通出行.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4-01-22].

[20]全家出動,看東南亞的這些親子店.澎湃新聞. [2024-01-21].

[21]印尼- 婆羅浮屠寺廟.印尼旅游局. [2023-06-13].

[22]Baroque Churches of the Philippines.whc.unesco.org. [2024-01-21].

[23](美)房龍. 人類的家園[M]. 雅瑟.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14: 331. (3)

[24]Malay Archipelago Vol.1.archive.org. [2024-02-02].

[25]Reid A. . Understanding Melayu (Malay) as a Source of Diverse Modern Identities[J].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1: 295-313. [2024-02-02].

[26]任浩之. 世界地理全知道[M]. 北京: 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8.04: 106. (3)

[27]廣西社會科學院. 中國西南開放與南亞大陸橋研究文集[M].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1: 201. (2)

[28]鄒博. 百科知識全書 外國卷 2 地理百科[M]. 北京: 線裝書局 , 2011: 350. (3)

[29]馬來西亞.一帶一路 | 生態環保數據服務平臺. [2024-02-02].

[30]文萊.一帶一路 | 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 [2024-02-02].

[31]印度尼西亞自然地理.駐印尼使館經商參處. [2024-01-22].

[32]申效誠. 世界昆蟲地理[M]. 鄭州: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 11,15. (4)

[33]劉寶銀,陳紅霞. 環中國西太平洋島鏈 航天遙感 融合信息 軍事區位[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3: 105. (3)

[34]劉志軍. 高一語文備課素材 二[M]. 長春: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8: 103. (3)

[35]白克敏. 航海辭典[M]. 知識出版社, 1989: 237. (3)

[36]陳教斌. 中外園林史[M]. 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18: 233. (3)

[37]王靜. 俄羅斯(蘇聯)南海政策研究[M]. 黑龍江: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019: 127-128. (4)

[38] 孫世強,李華. 環境保護的國際經驗與借鑒[[M].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22: 55-56. (4)

[39]梭羅河.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4-02-02].

[40]黃懋樞,于洸. 中外著名山川湖泊辭典[M]. 濟南: 山東友誼出版社, 1991.12: 255. (3)

[41]領區簡介.駐棉蘭總領館經商室. [2024-01-31].

[42]楊曉梅,劉寶銀,王敬貴
. 東南亞海上通道 航天遙感 融合信息 戰略區位[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6.05: 126. (3)

[43]秋雨. 不可不知的世界地理[M]. 哈爾濱: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 129. (3)

[44]劉寶銀,陳紅霞. 環中國西太平洋島鏈 航天遙感 融合信息 軍事區位[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3: 172. (3)

[45]中國海洋學會. 中國海洋學會學術期刊優秀論文精品集[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9: 201. (3)

[46]Bellwood P. Prehistory of the Indo-Malaysian Archipelago: revised edition[M]. ANU Press, 2007: 12. [2024-01-20]. (2)

[47]劉德生主編;蔣長瑜,賈旺堯等. 世界自然地理 第2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0.02: 101-102. (4)

[48](英)A.R.華萊士. 華萊士著作選[M]. 上海外國自然科學哲學著作編譯組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08: 63-64. (4)

[49]翁瑋,劉紅梅. 東南亞經濟環境概論[M]. 北京: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22.01: 215. (3)

[50]Persoon G A, van Weerd M. Biodiversity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insular Southeast Asia[J]. Island Studies Journal, 2006: 85-86. [2024-01-23]. (2)

[51]印度尼西亞.一帶一路 | 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 [2024-01-22].

[52]趙金玉. 良師教案 地理 七年級 下 人教版[M].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2.11: 10. (3)

[53]印尼十大本土動物.印尼共和國旅游部. [2024-02-02].

[54]蘇門答臘珍稀動物照片公布 瀕危云豹不到萬只.科學網. [2024-02-02].

[55]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2024-01-23].

[56]Ujung Kulon 國家公園.印尼共和國旅游部. [2024-01-23].

[57]Mount Hamiguitan Range Wildlife Sanctuary.unesco.org. [2024-01-23].

[58]一帶一路 | 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 [2024-01-22].

[59]文萊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1-22].

[60]東帝汶.西京學院東南亞研究中心. [2024-01-22].

[61]東帝汶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1-22].

[62]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1-22].

[63]宋寶梅,肖彥,翟舒,宋迎南. 世界通覽 越南 柬埔寨 老撾 緬甸 文萊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M].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5.06: 435. (3)

[64]李元明. 世界近代國際關系史 上[M].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88.04: 345-346. (4)

[65]朱國宏. 中國的海外移民 一項國際遷移的歷史研究[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4.12: 105. (3)

[66]袁峰. 從鴉片到議會 馬地臣和渣甸 上[M]. 北京: 線裝書局, 2021: 279-280. (4)

[67]林育真,張玉庚,葛敏卿. 世界地理圖說[M].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2.08: 69. (3)

[68]邱普艷. 西屬菲律賓前期殖民統治制度研究 從征服到17世紀中期[M]. 昆明: 云南美術出版社, 2013: 19-20. (4)

[69]古小松. 《東南亞民族 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卷》[M]. 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6.09: 179. (3)

[70]王建設,孫汝建主編. 漢語方言研討會論文集[M]. 昆明: 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2.09: 102,105-106. (5)

[71]中古時期爪哇島的經貿發展與文化融合.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4-01-22].

[72]蘇門答臘島人口2020年底達5896萬.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棉蘭總領事館. [2024-01-22].

[73]中國宗教學會秘書處編. 中國宗教學 第4輯[M].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3.01: 303-304. (4)

[74]武斌. 中國接受海外文化史 中西交通與文化互鑒 第3卷[M]. 廣東: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2: 231-232. (4)

[75]師小玲. 文萊·綠波上的金頂[M]. 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6.10: 87-89. (5)

[76]齋月與開齋節——印尼“千島風情”系列之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 [2024-01-23].

[77]Ati-Atihan festivites on Philippine shores.bbc.com. [2024-01-23].

[78]2020年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東帝汶 .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駐東帝汶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商 務 部 對 外 投 資 和 經 濟 合 作 司, 2020: 15. [2024-01-23].

[79]天然橡膠產業狀況.駐印尼使館經商參處. [2024-01-23].

[80]印度尼西亞日益興旺的旅游業概述.一帶一路數據庫. [2024-01-22].

[81]印尼旅游部的目標是2023年吸引350萬至740萬國際游客.駐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 [2024-01-22].

[82]武斌. 絲綢之路全史 上[M]. 沈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18.01: 494. (3)

[83]東帝汶-交通出行.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4-01-22].

[84]馬來西亞-交通出行.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4-01-22].

[85]續建宜. 海盜傳奇[M].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3.08: 235,237-238. (5)

[86]李安華,程顯煜. 世界近現代史[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6.07: 258-259,262-265. (6)

[87]趙坤,汪瀅. 中國-東南亞高等教育合作研究[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2.02: 248. (3)

[88]李雯. 蘇哈托時期印度尼西亞的林業政策[J]. 東南亞研究, 2015-12-07[2024-01-21].

[89]鄰國煙霾 獅城叫停多項戶外活動.新華網. [2024-01-21].

[90]UNEP launches Bahasa Indonesia Wild For Life initiative to support the Leuser Ecosystem.wildfor.life. [2024-01-22].

[91]“婆羅洲之心”計劃.駐文萊使館經商處. [2024-01-22].

[92]美國豁免印尼債務換取保護蘇門答臘島森林.voachinese.com. [2024-01-22].

[93]獨家V觀丨你好 巴厘島.央視新聞. [2024-01-21].

[94]巴厘島.印尼旅游局. [2023-06-13].

[95]Lorentz National Park.whc.unesco.org. [2024-01-21].

[96]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whc.unesco.org. [2024-01-21].

[97]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whc.unesco.org. [2024-01-21].

[98]Komodo National Park.whc.unesco.org. [2024-01-21].

[99]KinabaluPark.whc.unesco.org. [2024-01-21].

[100]Borobudur Temple Compounds.whc. [2023-06-13].

[101]菲律賓維甘歷史古城.絲綢之路世界遺產. [2024-01-21].

[102]Historic City of Vigan.whc.unesco.org. [2024-01-21].

[103]文萊清真寺:伊斯蘭建筑藝術瑰寶(組圖).中國-東盟中心. [2024-01-21].

[104]SenaraiMasjid.kheu. [2023-11-17].

[105]Jame' Asr Hassanil Bolkiah Mosque. ABDULLATIF ALFOZAN AWARD. [2023-11-17].

[106]在“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感受多文化奇妙共生.澎湃新聞. [2024-01-21].

[107]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whc. [2023-06-13].

[108]普蘭巴南寺廟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24-01-21].

[109]Istana Nurul Iman.Istana Nurul Iman. [2023-11-17].

[110]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ar Collection Could Be The Biggest Barn Find Ever.hotcars. [2023-11-17].

[111]Istana Nurul Iman Access.Istana Nurul Iman. [2023-11-17].

[112]劉付靖. 鳥狗傳奇 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研究[M].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8.10: 65-66. (4)

[113]古小松. 東南亞民族 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卷[M]. 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6.09: 185-186. (4)

[114]古小松. 東南亞民族 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卷[M]. 南寧: 廣西民族出版社, 2006.09: 180. (3)

[115]馬來群島自然科學考察記.豆瓣讀書. [2024-01-21].

[116]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豆瓣讀書. [2024-01-21].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934/

(96)
詞條目錄
  1. 命名
  2. 位置境域
  3. 歷史成因
  4. 地理特征
  5. 氣候
  6. 地質
  7. 地質構造
  8. 礦產資源
  9. 地形地貌
  10. 水文
  11. 海峽
  12. 河流
  13. 湖泊
  14. 主要島嶼
  15. 土壤
  16. 生物多樣性
  17. 華萊士線
  18. 植物
  19. 動物
  20. 自然保護區
  21. 所屬國家
  22. 印度尼西亞
  23. 菲律賓
  24. 馬來西亞
  25. 文萊
  26. 東帝汶
  27. 巴布亞新幾內亞
  28. 人類活動
  29. 隸屬變更
  30. 人口
  31. 人口遷徙
  32. 人口數量
  33. 族群
  34. 宗教傳播
  35. 民俗風情
  36. 開齋節
  37. 阿提-阿提漢節
  38. 交往禮儀
  39. 經貿活動
  40. 農業
  41. 工業
  42. 旅游業
  43. 交通運輸
  44. 現代交通
  45. 軍事活動
  46. 抵抗殖民武裝運動
  47. 民族解放戰爭
  48. 獨立戰爭
  49. 當代局勢
  50. 環境問題與保護
  51. 環境問題
  52. 過度砍伐
  53. 空氣污染
  54. 環境保護
  55. 建立保護區
  56. 規劃措施
  57. 風景名勝
  58. 自然景觀
  59. 巴厘島
  60. 洛倫茨國家公園(Lorentz National Park)
  61. 蘇門答臘熱帶雨林保護區(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
  62. 姆魯山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
  63. 科莫多國家公園(Komodo National Park)
  64. 基納巴盧山公園(Kinabalu Park)
  65. 人文景觀
  66. 婆羅浮屠寺廟
  67. 維甘歷史古城(Historic City of Vigan)
  68.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69. 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清真寺(Jame' Asr Hassanil Bolkiah Mosque)
  70. 普蘭巴南寺廟群(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
  71. 文萊王宮(Istana Nurul Iman)
  72. 相關文化
  73. 宗教信仰
  74. 文化習俗
  75. 生產
  76. 舞蹈
  77. 建筑
  78. 服飾
  79. 婚姻
  80. 文學作品
  81. 參考資料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午夜影院在线看,污污网站在线,尤物视频在线看,蓝光电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