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拉伯語:????????????????????????????;英語:TheSyrianArabRepublic;法語:LaRépubliquearabesyrienne),簡稱敘利亞(阿拉伯語:?????,英語:Syria),是位于亞洲西部的總統共和制國家。國土面積為185180平方千米(包括被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約1200平方公里),首都為大馬士革,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拉伯語:?????????? ???????? ??????????;英語:The Syrian Arab Republic;法語:La République arabe syrienne),簡稱敘利亞(阿拉伯語:?????,英語:Syria),是位亞洲西部的總統共和制國家。國土面積為185180平方千米(包括被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約1200平方公里),首都為大馬士革,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截至2022年,敘利亞總人口為2212萬人。

名稱

編輯

一些人認為,敘利亞這個名字來源于公元前8世紀的盧維亞語“Sura/i”,以及衍生的古希臘名稱:Σ?ριοι、Syrioi 或 Σ?ροι、Syroi,兩者最初都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今伊拉克)的 A??ūr(亞述)。希臘人用亞述來指代從地中海向東到幼發拉底河以及更遠地區的居民。從塞琉古帝國(公元前 323-150 年)開始,這個詞也適用于黎凡特,從那時起,希臘人就不加區分美索不達米亞的亞述人和黎凡特的阿拉米人。羅馬時代敘利亞一詞指從西邊的地中海到科馬金、索芬和阿迪亞貝內在內的地方?,F代敘利亞的名字則來自于1865年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成立的敘利亞?。╒ilayet-i S?riye),當時的知識分子選擇用該地區的古名來為這個省份命名,而不是采用在奧斯曼帝國常見的根據省會名字命名的方法。該地區還有一個古典阿拉伯語名稱叫作????????????(“閃的土地”)。閃則是亞伯拉罕神話中諾亞的長子。

歷史沿革

編輯

遠古時代(公元前3500年之前)

敘利亞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原始人類遺址以礫石砍斫器和手斧為主要特點,這與西非洲、歐洲的舊石器文化相似。敘利亞境內舊石器遺址有海拉菜遺址。另外還有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跡,主要是穆賴拜特遺址、阿布胡賴拉和布格拉斯遺址,位于敘利亞境內幼發拉底河沿岸。

早期歷史(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539年)

敘利亞自有史以來記錄最早的當地文明為埃布拉古國,約建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該古國主要是通過與周邊的蘇美爾、亞述等發展貿易而獲得財富。敘利亞最早的書面文本是前2300年前埃布拉古國與一位名為阿巴薩爾王國之間的貿易協議書。

約前3000年,閃米特人的一支來到了敘利亞定居。這些人被稱為亞摩利人,他們是有史考證以來最早定居在敘利亞土地上的居民。他們來到敘利亞之后,逐步由游牧生活向半農業生活過渡,并最終將敘利亞帶入定居農業時代。另外,亞摩利人也將敘利亞從原始公社階段過渡到奴隸社會階段。并在敘利亞建立了一批以商業城市為中心的奴隸制小國。埃布拉古國也被閃米特人征服。

閃米特人另外一個分支迦南人也來到了敘利亞,主要在敘利亞南部和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活動,建立了自己的文明。另外,閃米特人另外一個分支即腓尼基人也在敘利亞建立了大大小小25個城市國家,比如烏加里特、比布盧斯等。前1500年前,又有一批閃米特人即阿拉米人遷居到了敘利亞,他們在敘利亞陸續建立了大馬士革、沙瑪爾、哈蘭等城市。他們使用的語言即阿拉米語曾被廣泛用于中東各個地區,成為當時通用語言。

敘利亞

敘利亞人給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帶來禮物,如雷克米爾墓中所描繪的,大約公元前 1450 年(實際繪畫和解釋圖)。他們被稱為“雷杰努酋長”

前1567年,敘利亞被埃及侵占,成為埃及的一部分。在前14世紀時期,在小亞細亞發展起來的赫梯人逐漸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為了與埃及爭奪地中海東岸的控制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而敘利亞也因此受到波及,一度曾北部被赫梯人占領,南部被埃及人控制。后來亞述帝國興起,前732年,敘利亞又被亞述帝國占領。前612年,新巴比倫王國將亞述帝國消滅,敘利亞也接著被新巴比倫控制。然而到了前539年,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征服了新巴比倫,敘利亞又成為了波斯帝國的附屬地。

敘利亞

新巴比倫帝國的最大領土范圍

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時期(公元前539年-公元前333年)

在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時期,整個波斯帝國被劃分為了20個行省,其中今天的敘利亞、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塞浦路斯被整合為了一個行省,首府為西頓。敘利亞的阿拉米人在語言文化上對波斯帝國的影響較大,其使用的阿拉米語甚至成為了波斯帝國西部的通用語言之一。一般來說,波斯帝國在發往西部的公文中,要么是用阿拉米語寫,要么就附有阿拉米語譯文。另外,敘利亞地區的腓尼基人善于經商,通過活躍的海外貿易為波斯帝國帶來了大量的財富。腓尼基人的造船與航海技術也幫助波斯帝國征服了埃及。

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3年-公元前64年)

前333年,在敘利亞北部的伊蘇斯戰役中,馬其頓帝國軍隊擊敗了波斯的軍隊,而后幾年間,馬其頓帝國軍隊從波斯帝國手里奪取了敘利亞以及埃及等地。在馬其頓帝國統治期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極力推廣希臘文化,將整個敘利亞帶入了希臘話時期。前323年,隨著亞歷山大一世去世,馬其頓帝國隨即分裂,形成了托勒密王國、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等一批小國家。其中塞琉古王國控制著敘利亞,并在前240年將首都遷往了安條克。另外,塞琉古王國持續推行亞歷山大一世實施的希臘化政策,希臘文化在敘利亞蓬勃發展。

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公元前64年-7世紀)

自公元前83年起,隨著亞美尼亞國王提格拉內斯大帝的征服,敘利亞短暫地受到亞美尼亞人的控制。公元前64年,羅馬帝國的征服使敘利亞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個部分。一開始,敘利亞是羅馬帝國東部的邊防要地,主要是防備東方帕提亞帝國。所以,羅馬皇帝直接派遣總督過來直接統治。到了屋大維時期,羅馬帝國統治也比較穩固,敘利亞也逐漸繁榮起來,商業、農業逐漸發展起來,人口也隨之增長起來。由于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所以敘利亞當地的宗教、語言和一些習俗也得以保存下來。在此期間,敘利亞涌現出了一些知名學者,比如語言文字學家普羅布斯、猶太史學家瑟福斯以及地理學家馬里納斯等。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敘利亞為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一個行省。由于拜占庭帝國的國教是基督教,所以整個敘利亞地區開始廣泛傳播基督教,教會也隨即成為了敘利亞社會重要的公共機構。然而,在基督教傳播的同時,一些基督教的異端派別也在敘利亞地區出現,比如阿里烏斯派、聶斯脫力派等。

7世紀左右,波斯薩珊王朝與拜占庭帝國為爭奪敘利亞的控制權而屢屢發動戰爭。7世紀初,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迅速興起,并向外擴張。公元前633年,伊斯蘭教首任哈里發就派兵進攻拜占庭帝國,640年,敘利亞已經被阿拉伯人占領。占領初期,阿拉伯人將敘利亞分為四個軍區,分別是大馬士革區、霍姆斯區、約旦區和巴勒斯坦區。656年,阿拉伯帝國第三任哈里發歐斯曼被暗殺身亡,阿拉伯世界開始動蕩起來,不少地方總督開始趁機獨立。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趁著第四任哈里發阿里又被暗殺身亡的機會,建立起了倭馬亞王朝,以大馬士革為首都。

倭馬亞王朝時期(661年-750年)

倭馬亞王朝自從建立之后,便很快開始對外擴張,向北多次打敗拜占庭軍隊,并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向西,它曾征服了整個北非地區,并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將西班牙也納入其中。向東,它先后征服了中亞的河外地區、布哈拉、撒馬爾罕等地區。在東南方向,他們又征服了阿富汗、印度流域的信德和旁遮普地區。所以倭馬亞王朝成為了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而其首都大馬士革則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中心。

敘利亞的阿拉伯化就是從倭馬亞王朝開始的,在這一期間,阿拉伯語逐漸成為了敘利亞境內的通用語言,原來的阿拉米語慢慢成為了邊遠地區居民使用的語言。另外,伊斯蘭教也逐漸在敘利亞傳播。但因為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被作為“被保護人”而享有信仰自由,且人口占絕大多數,所以此時敘利亞境內占多數的還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信徒。

在此期間,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穆阿維葉在大馬士革修建了一些宏大、壯觀的宮殿、清真寺,比如綠圓頂宮、倭馬亞清真寺。同時,政府還修建了完善的供水系統。另外,倭馬亞王朝在大馬士革還修建了伊斯蘭世界第一座圖書館。里面儲存了大量埃及、希臘等地區的書籍著作。倭馬亞王朝時期,整個敘利亞文化空前繁榮。

倭馬亞王朝統治后期,腐朽的宮廷生活以及激烈的內部斗爭,統治力量削弱,反抗斗爭此起彼伏。不滿倭馬亞王朝統治的以阿拔斯人為首的反對派起兵反抗。750年1月,倭馬亞王朝軍隊與阿拔斯人軍隊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大扎卜河一帶展開決戰,最終阿拔斯人軍隊獲勝,倭馬亞王朝最后一任統治者麥爾旺二世敗逃,并于8月在卜綏爾城被殺,倭馬亞王朝就此滅亡。

阿拔斯王朝時期(750年-1171年)

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馬亞王朝后,首都也隨即從大馬士革變成了巴格達。整個敘利亞成為了一個地方行省。因為是阿拔斯王朝緊鄰拜占庭帝國的邊疆省份,所以敘利亞主要發展的是邊塞工事與防御力量,文化、經濟等則慢慢落寞。在阿拔斯王朝時期,出現了大規模的伊斯蘭化潮流,因此大部分敘利亞人開始皈依伊斯蘭教,在阿拔斯王朝末期,敘利亞已經基本上完成了伊斯蘭化。

9世紀中葉,阿拔斯王朝逐漸沒落,一些地方性王朝開始出現,敘利亞先后受到土倫王朝、伊赫什德王朝、法蒂瑪王朝和塞爾柱王朝等地方性王朝統治。在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基姆統治時期(996年-1021年),敘利亞基督徒受到宗教迫害,許多基督教教堂都被摧毀。

阿尤布王朝時期(1171年-1250年)

1096年,羅馬教會發動十字軍東侵,并很快在尼西亞、埃德薩、安條克和耶路撒冷等地建立了四個拉丁化的十字軍王國,即耶路撒冷王國、安條克公國、特里波利國和埃德薩王國。其中耶路撒冷王國是面積最大的一個王國,敘利亞南部便處于其管轄之中。耶路撒冷王國不斷擴張,逐漸逼近大馬士革。阿拉伯人也開始組織反擊。1171年,薩拉丁在埃及建立了阿尤布王朝。1187年,耶路撒冷王國被薩拉丁所率領的阿拉伯和埃及聯軍消滅。敘利亞大部分地區又重回阿拉伯世界。在阿尤布王朝時期,薩拉丁在大馬士革建立了許多高等院校,讓敘利亞的經濟文化再次得到復蘇和發展。1193年,薩拉丁在大馬士革去世,阿尤布王朝隨之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境地。十字軍再次入侵,并占據了貝魯特、耶路撒冷等地區。

馬穆魯克王朝時期(1250年-1390年)

1250年,一批非阿拉伯裔奴隸在埃及和敘利亞建立了一個封建王朝,即馬穆魯克王朝。然而馬穆魯克王朝不僅要應對十字軍的威脅,還要抵抗已經占領巴格達的蒙古軍隊的侵略。1260年,馬穆魯克蘇丹庫土斯率領軍隊在艾因·扎盧特戰役中重創蒙古軍隊,并殺死了蒙古軍隊統帥,這才解除了蒙古的威脅。后來馬穆魯克王朝又與十字軍作戰,取得勝利,先后收回了被十字軍侵占的卡拉克、雅法和安條克等城市。在馬穆魯克王朝的蘇丹蓋拉溫蘇丹(1279年-1281年)統治時期,十字軍被徹底打敗,馬穆魯克王朝在敘利亞和埃及的統治也越發穩固。在馬穆魯克王朝將近300年的統治期間,敘利亞建立了許多學校、醫院,科技文化水平逐漸提高。當時眼科最高成就的書籍就是敘利亞人薩拉丁·伊本·尤素福編纂的《眾目之光和眼科要略》以及哈里發·伊本·艾比·麥克西尼編纂的《眼藥水全書》。另外,出生于敘利亞的教義學家伊本·泰米葉是伊斯蘭教法罕百里學派的代表法學家,曾經擔任過大馬士革法官。他主張除了《古蘭經》和圣訓以及慣例外,不承認任何權威,也反對向圣徒或者森陵崇拜。該思想催生了現代瓦哈比運動。

敘利亞

1299年卡贊達爾干河戰役。合贊領導下的蒙古人擊敗了馬穆魯克人

奧斯曼帝國時期

前中期

崛起于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帝國在1516年打敗馬穆魯克王朝的軍隊,并占領了敘利亞全境。奧斯曼帝國將全國分成3個帕夏轄區。其中敘利亞被兩個帕夏統治,大馬士革帕夏管轄敘利亞中部和南部,而敘利亞沿海地區被特里波利帕夏管轄。1535年,法國在蘇丹蘇里曼一世的同意下,獲得了在敘利亞保護天主教徒的特權。1580年,英國也獲得了類似的特權,并在阿勒頗建立了列萬特公司。再此后的一兩個世紀里,歐洲國家陸續獲得了通商特惠條約和治外法權,這些歐洲國家紛紛在賽達、貝魯特等地設置領事館,將歐洲的棉毛織品、銅等商品輸入敘利亞,然后又將敘利亞的生絲、橄欖油、肥皂和葡萄干等貨物輸入歐洲市場。

奧斯曼帝國在敘利亞境內橫征暴斂,導致敘利亞的經濟形勢一片蕭條。比如原來肥沃的阿勒頗道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平原地區農業出現倒退,到了18世紀這里更是退化成了沙漠。敘利亞的鄉村數量也在減少,從奧斯曼帝國占領初期的3200個,下降到了18世紀末的400個。1832年,埃及統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打敗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并占領了敘利亞。但穆罕默德·阿里為了與奧斯曼帝國進一步作戰,再一次加重了敘利亞居民的負擔。導致1839年至1840年,敘利亞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人民起義運動,導致埃及勢力退出敘利亞。然而隨著埃及的退出,奧斯曼帝國又重新控制了敘利亞。

西方的文化滲透也在奧斯曼帝國時期開始。1734年,法國耶穌教會在黎巴嫩創辦了學校,并于1773年正式在敘利亞傳教。到了19世紀40年代,法國里昂和馬賽的女教友會在貝魯特等地創辦了女子學校。

后期

重新控制了敘利亞之后,奧斯曼帝國開始了一系列改革。在敘利亞實行了新的法律,并剝奪了敘利亞地方長官的財政和軍事大權。又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區劃改革。在1887年,敘利亞被分為了大馬士革、阿勒頗、貝魯特三個省和黎巴嫩、耶路撒冷兩個特區。為了加強對敘利亞地區的控制,奧斯曼帝國挑起敘利亞境內的民族、宗教和教派之間的沖突。

敘利亞

1803年塞迪德地圖集,顯示奧斯曼敘利亞以黃色標記為“ Al Sham ”

19世紀上半葉,歐洲國家加強了對敘利亞的掠奪,大量的歐洲工業品涌入敘利亞,導致敘利亞傳統手工業遭受到嚴重的打擊。比如19世紀初,敘利亞各城市共有5萬架絲織機,但到了19世紀40年代,只剩下了2500架。1846年,羅馬教皇恢復了在十字軍東征時存在過的耶路撒冷主教轄區。1849年,俄國在耶路撒冷建立了東正教使團。第二年,英國人在奧斯曼帝國境內取得了合法傳教的權利。

1875年,法國耶穌會在貝魯特創辦了圣約瑟大學。在1834年至1860年,美國教會在敘利亞和黎巴嫩地區建立了30多所中小學。1866年,美國人創辦了敘利亞新教學院,該學院就是貝魯特美國大學的前身。

在歐洲傳教士的影響下,敘利亞的一些先進知識分子也開始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和印刷廠等。1858年,赫立里·胡列在貝魯特創辦了第一份報紙新聞園》。1860年,畢業于馬龍派宗教院校的基督徒布特魯斯·布斯塔尼創辦了阿拉伯語周刊《敘利亞的號角》,十年后,他又創辦了雙周刊《花園》。1876年,他又開始編纂阿拉伯語的百科全書,并親自完成了前六冊的編寫。

1916年,希賈茲(即漢志王國)的統治者侯賽因率領阿拉伯軍隊打敗了麥加附近的土耳其軍隊,不久建立了阿拉伯王國,并自任為國王。兩年后,他的第三子費薩爾率領阿拉伯軍隊在英軍的協助下攻下了大馬士革。1920年,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在大馬士革召開國民大會,并宣布敘利亞獨立,建立由哈希姆家族統治的阿拉伯敘利亞王國,并選舉費薩爾為國王。1920年4月,協約國集團召開圣雷莫會議,決定敘利亞和黎巴嫩由法國托管。會議后費薩爾移居英國,后于1921年成為伊拉克國王。

爭取獨立

在法國統治前期,法國是直接統治的,派遣高級專員統治敘利亞,并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來加強統治。法國先將敘利亞與黎巴嫩化成兩個區分別統治,逐漸讓黎巴嫩和敘利亞演化成兩個獨立的國家。然后在敘利亞,又單獨分出了大馬士革和阿勒頗獨立區、阿拉維派國、亞歷山大勒塔自由區、德魯茲國等獨立的行政區。另外,為了鞏固統治,法國積極推行法語和法國文化,并規定法語為官方語言,在學校里推行法式教育。另外,法國政府還控制了敘利亞的貨幣發行權以及海關、郵政、通信、交通等重要部門。

1925年7月,阿特拉什蘇丹領導發動了德魯茲山區起義,接著迅速發展為全國性的起義。10月18日,起義者占領了大馬士革。到了11月,起義軍幾乎占領了敘利亞全境。但由于起義軍與法國力量對比懸殊,次年7月,起義失敗。不過為了平息起義者的怒火,法國當局也做出了一些讓步,允許敘利亞選舉和議會的要求。1927年4月,敘利亞立憲議會選舉成功舉行,民主聯盟獲勝。次年8月,立憲委員會提出了憲法草案,要求建立一個獨立的敘利亞共和國,但遭到了法國的反對,議會也被解散。1930年3月,法國派來統治敘利亞的高級專員蓬索提出來憲法修改稿,宣布敘利亞為一個接受法國委任統治的共和國。兩年后,敘利亞再次舉行議會選舉,建立了以中間派穆罕默德·阿里·阿比德為總統,哈基·阿茲姆為總理的共和國。

敘利亞

1920年代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敘利亞大起義期間,古塔的敘利亞叛軍

1936年4月,敘利亞政府與法國政府再次就憲法問題開始談判。同年9月,法國政府與敘利亞簽署《法敘同盟條約》,將德魯茲山區以及拉塔基亞并入敘利亞,并放棄了對一些部門的監督以及對敘利亞政府內政的干涉。但由于法國議會遲遲沒有批準,法國政府又以此為由要求敘利亞政府再次作出讓步。并且為了給敘利亞政府施壓,1939年7月,法國政府將敘利亞的亞歷山大勒塔州割讓給土耳其。

敘利亞

1936年哈希姆·阿塔西總統就職典禮

二戰前夕,法國解散敘利亞議會,加強對敘利亞的控制。然而1940年,法國戰敗,敘利亞又被德國所控制。1941年,法國戴高樂將軍率領法國和英國軍隊從德國手中奪回了敘利亞。法國代表卡特魯將軍允諾法國放棄委任統治。1943年8月,敘利亞議會選舉了民主愛國聯盟黨領袖舒克里·庫阿特利為總統。12月,法國同意敘利亞獨立。1944年,敘利亞的獨立,先后得到了美國、蘇聯的承認。次年2月,敘利亞以獨立主權國家的身份向軸心國宣戰,并積極參與聯合國的籌備,成為了聯合國創始會員國。1946年4月17日,英法軍隊開始從敘利亞撤軍,直到次年1月1日,完全撤離。此時,敘利亞取得了完全的獨立,為此,敘利亞將每年的4月17日定為國慶日。

獨立初期的敘利亞

1948年5月,獨立沒多久的敘利亞派兵參加了巴勒斯坦戰爭(即第一次中東戰爭),然而遭遇慘敗,敘利亞政局陷入了動蕩不安中。政變頻發,政府更迭頻繁。1949年3月,敘利亞軍隊總參謀長胡斯尼·扎伊姆上校發動政變,成立新政府,并自任總統、總理。但不久之后,薩米·欣納威上校也發動政變,扎伊姆政府被推翻。由于欣納威主張與伊拉克合并,因此遭到了軍人集團的反對。1949年12月,施舍克里發動政變推翻欣納威政府。1953年7月,施舍克里提出新憲法,并自任總統、總理。由于施舍克里的獨裁統治受到敘利亞各階層的反對,次年被迫流亡阿根廷。阿塔西繼任總統。

1954年3月,阿塔西總統宣布實行1950年憲法,同年9月舉行大選。1955年,視埃及總統納賽爾為英雄并在埃及流亡5年之久的庫阿特利再次當選為總統,他決定同埃及建立聯合共和國,即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由于納賽爾命令結算敘利亞政黨,并且埃及的土改、國有化等政策在敘利亞施行的時候,不契合敘利亞的實際,因而遭到了敘利亞人民的反對。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岌岌可危。1961年,敘利亞發動軍事政變,宣布推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并成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此政權得到了納賽爾的承認。

1963年,復興黨的青年軍官發動政變,建立了復興黨政權。他們在敘利亞推行社會主義政策,實行國有化措施與土地改革政策。次年4月25日,他們頒布新憲法,宣布敘利亞為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并主要的工廠、石油公司等收歸國有,進出口業務全部由國家監管。1965年,復興黨地區書記賈迪德為首的一派發起軍事政變,推翻了總統委員會阿明·哈菲茲,并放逐了復興黨的創始人阿弗拉克與比塔爾。

敘利亞

1963年,復興黨軍官慶祝推翻民主選舉產生的敘利亞總統納齊姆·庫西

1967年,第三次阿以戰爭爆發,敘利亞也參加,但遭到慘敗,還失去了包括戈蘭高地在內的大片國土。這導致敘利亞的復興黨陷入分裂斗爭中。以賈迪德為核心的一派和以哈菲茲·阿薩德、塔拉斯為首的軍方領導人另一派相互斗爭。在這個過程中,阿薩德逐漸控制了準軍事部隊國民衛隊,實力顯著增強,最終獲得了勝利。

阿薩德時代

1970年11月13日,時任國防部長與空軍司令的阿薩德發動了“糾正運動”,改組了復興黨的地區領導和政府,并親自擔任總理一職。阿薩德執政后,加強對黨、政、軍的領導,恢復了國民議會,并進行人民議會代表選舉,也允許非復興黨人參政。1971年3月12日,敘利亞進行公民投票,阿薩德當選共和國總統,1973年的敘利亞憲法確認敘利亞為“總統共和制”政體。同年,敘利亞參與第四次阿以戰爭,敘利亞軍隊取得了一定勝利,收回了一部分領土。60年代末,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進入黎巴嫩,對于巴基斯坦解放組織進入,黎巴嫩內部各派意見不一,大多數基督教派對此持反對態度,而穆斯林派別則表示歡迎。這兩派之間矛盾日益加深,并于1975年爆發內戰。黎巴嫩內戰爆發后,應黎巴嫩政府的要求,敘利亞派兵入駐黎巴嫩,直到2005年才撤回。

20世紀80年代,由于軍費開支過大,國內經濟發展趨緩,因此敘利亞政局也出現了動蕩。1982年,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在哈馬發動暴動,要求結束復興黨專政。敘利亞當局立即出動重兵鎮壓,最終平息了暴動。1986年3月,大馬士革發生多次炸彈爆炸事件,4月,敘利亞5個城市同時發生爆炸事件。1987年,阿薩德再次改組政府,新政府通過漸進的改革和調整,慢慢扭轉了經濟困難的局面,國內局勢逐漸穩定。

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事件波及到敘利亞,敘利亞國內出現了要求改革現存政治制度的呼聲。1990年5月的議會選舉中,議席大幅度增加。1992年,敘利亞政府再次改組。新的敘利亞政府著重發展國民經濟,保持敘利亞經濟形勢平穩發展,國內局勢再次平穩下來。1999年,阿薩德第四次當選為敘利亞總統,并提出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著力發展經濟。2000年3月,阿薩德再次改組政府,任命米羅為新一屆政府總理。同年6月10日,阿薩德逝世。

阿薩德去世后,其子巴沙爾·哈菲茲·阿薩德被推選為復興黨總書記,并于2000年7月當選為敘利亞新一屆總理。

巴沙爾時代

執政初期

巴沙爾執政后,為了加強自身的執政地位和推行改革,撤換了眾多政治元老。另外,為了限制軍隊權利,巴沙爾廢除了軍人的司法豁免權,并禁止軍人通過商品走私等手段獲取軍事利益。這導致敘利亞的精英階級出現了分裂,一些政治精英開始走入反對巴沙爾的陣營之中。

2006年,敘利亞啟動了以建立“社會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經濟改革,國民經濟實現了較快發展,但敘利亞貧困問題、城鄉差距、失業等問題并沒有因為經濟的發展而得到明顯改觀。另外,旱災的發生,也導致了民眾生活壓力的增加。2007年,巴沙爾再次當選敘利亞總統。

巴沙爾執政后,在國內推行“有限改革”,因此敘利亞與等西方國家的關系逐漸升溫。2008年至2010年期間,巴沙爾與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開展了四次元首外交。2011年初,時任美國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約翰·克里多次到訪敘利亞。同年1月,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也訪問敘利亞。2010年,敘利亞宣布重啟與歐盟的聯系協定談判。同年,美國也放棄阻止敘利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立場,所以5月份,敘利亞成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觀察國。6月,美國美國國務院派出了由微軟、思科等高科技公司組成的商務代表團訪問敘利亞。另外,2010年,時任伊朗總統內賈德也兩次到訪敘利亞。同年,時任埃及總統埃爾多安也與巴沙爾舉行新聞發布會,譴責以色列襲擊向加沙運送物資的船只。

阿拉伯之春

受中東巨變影響,2011年2月,敘利亞經濟落后且旱災嚴重的南部省德拉街頭出現了反政府涂鴉,為此,敘利亞政府逮捕了15名街頭涂鴉的青少年。敘利亞政府這一舉動引發了當地居民要求政府釋放被捕青少年的游行示威運動。到了3月18日,參與游行的人群多達數千人,并且除了要求釋放被捕青少年之外,還要求政府推進改革,并取消《緊急狀態法》。政府對此次游行采取了鎮壓政策,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很快,該游行向全國蔓延。3月25日,敘利亞多地也爆發了聲援德拉的游行,很快成為了席卷全國的政治危機。

面對愈演愈烈的群眾游行,巴沙爾在2011年3月底重組內閣,并宣布加速國內改革。但巴沙爾依舊對游行示威實行鎮壓政策。同年6月,敘利亞北部伊德利卜省吉斯爾舒古爾地區發生襲擊警察局和安全部隊駐地的事件,造成了大量警察和安全部隊人員傷亡。該事件的發生,意味著敘利亞群眾游行示威向武裝沖突的性質轉變。7月,由于群眾游行示威規模越來越大,哈馬、霍姆斯以及代爾祖爾等地區的局勢一度失控,甚至讓這些地方脫離了政府的控制。敘利亞政府派兵前去奪回控制權。期間,敘利亞政府軍在霍姆斯找到了武裝抵抗。另外該城市也出現了阿拉維武裝與遜尼派武裝的沖突。7月29日,主要有叛逃軍官組成的敘利亞自由軍在土耳其宣布成立。此后,敘利亞自由軍與基地組織等宗教極端武裝力量成為了對抗敘利亞政府的主要軍事力量。

全面內戰

2011年底到2012年初,大量敘利亞政府軍叛逃軍官加入自由軍,而土耳其、海合會以及西方國家也開始對反敘利亞政府武裝進行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后文簡稱反政府武裝)力量由此開始壯大。2012年1月,反政府武裝開始對敘利亞政府軍事目標發起攻擊,并取得了一系列勝利。9月,自由軍指揮中心從土耳其境內轉移到敘利亞境內。12月,自由軍領導層組建最高軍事指揮部,以協調反政府武裝各派力量。到了2013年,反政府武裝已經控制了敘利亞西北部的伊德利卜省與阿勒頗省中部的哈馬、拉斯坦和霍姆斯省南部的德拉、東部的阿布卡瑪爾(AbuKamal)以及大馬士革周邊很多區域。宗教極端力量也在敘利亞境內迅速擴張勢力。2013年4月9日,伊拉克的“伊斯蘭國”和“勝利陣線”合并組建“伊斯蘭國”(ISIS),并將敘利亞拉卡定為“首都”。到2015年,“伊斯蘭國”控制了敘利亞一半以上國土。

另外,自從2013年8月,敘利亞“化武事件”發生后,西方國家以及沙特、土耳其等國家加大了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支持。敘利亞政府軍節節敗退,巴沙爾政權控制的國土一度只有敘利亞總面積的20%。首都大馬士革也岌岌可危。2014年,巴沙爾當選為總統。

敘利亞軍反攻

2015年,巴沙爾政府岌岌可危,9月30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批準總統在國外動用俄武裝力量。當天,俄羅斯航空航天部隊在敘利亞空軍的配合下,對“伊斯蘭國”實施空襲,摧毀“伊斯蘭國”大量軍事設備以及武器裝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敘利亞國內局勢開始迎來了轉變。2016年3月敘利亞政府軍從“伊斯蘭國”手中成功收回了中部古城巴爾米拉。12月,敘利亞政府軍又成功收復阿勒頗。2017年1月,由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三方發起的阿斯塔納會談,目的是為了協調敘利亞各方利益,但沒有取得成效。

2017年5月,敘利亞政府軍發起代號為“偉大黎明”的行動,收復了9000平方公里土地。11月,敘利亞政府軍收復了“伊斯蘭國”最后一個主要的據點阿布卡邁勒。次年一月,敘利亞政府軍收復了阿布杜胡爾空軍基地。2018年1月底,在俄羅斯支持下,由敘利亞主導,在俄羅斯索契召開了敘利亞全國對話大會,雖然各方爭議眾多,但是仍然通過了成立“憲法委員會”的決議。2019年10月敘利亞政府軍控制了北部重鎮曼比季和臨近居民點。至此大部分敘利亞國土被敘利亞政府軍控制。10月30日,敘利亞憲法委員會正式組建,由敘利亞各派共同參與。截至2021年2月底,敘利亞憲法委員會一共進行五次小組會議,但均未能取得成果。

敘利亞政府軍收復伊德利卜省的軍事行動引發了敘利亞政府軍與土耳其軍隊的直接對抗。2020年2月27日,土耳其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進行反擊。經過數日激烈沖突之后,土耳其與俄羅斯雙方達成了?;饏f議。自從?;饏f議簽署之后,敘利亞政府軍和俄軍沒有再向盤踞于盤踞伊德利卜省的反政府武裝發動過大規模軍事進攻。截至2019年,美國支持的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依舊盤踞在敘利亞東北部地區,并且在敘利亞代爾祖爾石油產區留有美國駐軍。為了避免與駐敘美軍產生沖突。敘利亞、俄羅斯對武力解放庫爾德武裝控制區保持克制。

重回國際舞臺

2021年,巴沙爾再一次當選總統。2023年5月7日,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在開羅舉行外長會議,決定恢復敘利亞政府代表團參加阿盟理事會及其所有組織和機構會議的資格;9月21日至26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訪問中國,并出席杭州亞運會開幕式。

自然地理

編輯

位置境域

敘利亞位于亞洲大陸西部,地中海東岸,處于32°43'N-37°20'N,35°43'E-43°25'E之間,北鄰土耳其,東南緊挨伊拉克,南接約旦,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接壤,西與塞浦路斯隔海相望。海岸線長183千米。國土面積為18518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為184050平方千米,水域面積為1130平方千米。另外,自從1967年阿以戰爭以來,敘利亞南部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的戈蘭高地被以色列占領。敘利亞時區為UTC+2。

氣候

敘利亞沿海地區與西部山區受到地中海影響,屬于地中海海洋氣候,而內陸則受到阿拉伯大沙漠與敘利亞大沙漠的影響,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旱。沿海及西部山區降水豐富,年均降水量達到了762毫米至1016毫米。而由于濕潤空氣無法翻越敘利亞西部高山,因此內部地區降水是越往東越少,內陸的阿勒頗年進水量為360毫米,大馬士革則為230毫米,沙漠地區40毫米至200毫米之間。

敘利亞全年日照時間為2500-3500小時。敘利亞不同地方溫度差異也較大。敘利亞沿海地區夏季日平均氣溫可達29℃,冬季日平均氣溫為10℃。內陸則冬夏兩季溫差較大,比如敘利亞內陸的主要城市大馬士革與阿勒頗夏季日平均氣溫高達33℃至37℃,而冬季日平均氣溫則為1℃至4℃。然而到了沙漠地區,夏季最高氣溫可達46℃。就整個敘利亞全境來說,年平均氣溫為16℃-26℃。

敘利亞西部地區常年盛行來自地中海上空的西南風,但它受到敘利亞西部山脈的阻隔,只影響敘利亞西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山區一帶。敘利亞內陸多盛行來自于阿拉伯大沙漠和敘利亞大沙漠一帶的東南風,有時還會帶來沙塵暴。冬季敘利亞多盛行西北風,能夠普遍覆蓋敘利亞全境,也為敘利亞帶來豐富的降水和降雪。

地質

從地質構造上看,敘利亞南部位于阿拉伯-努比亞地盾的北部和東北部,少有褶皺,多為斷裂。敘利亞北部為褶皺帶,屬于屬復理式地槽帶,巴爾米拉山脈是一個褶皺帶,呈北東方向,長達420千米,有許多背斜及向斜構造。另外,馬爾丁及代爾祖爾隆起之間的褶皺帶,呈東西走向,褶皺比較強烈。敘利亞最北端直至土耳其的托羅斯山脈是一個大逆演斷層帶,該斷層帶東南與伊朗札格羅斯大斷裂帶相接。整體來說,該斷層帶是一個俯沖帶,即阿拉伯板塊向東北俯沖于托羅斯山脈板塊之下。另外,阿拉伯谷地-死海斷裂帶等都經過敘利亞境內。

從地層上看,敘利亞有前寒武系地層,主要在敘利亞西北角巴斯特附近小面積露頭。奧陶系與志留系地層在敘利亞東北部深鉆孔里遇到,但均未露出地表。石炭系地層在敘利亞東北部杰齊拉露出地面,在敘利亞南部尚未發現石炭系地層,而敘利亞中部和西部情況不明。三迭系地層在敘利亞普遍存在,但只在敘利亞與黎巴嫩除地中海邊上拉塔基亞之北露出地表,其余均未露出地表。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層在敘利亞也普遍存在。敘利亞西北部拉塔基亞之北的巴斯特附近有蛇綠巖出露,其中有橄欖巖、蛇紋巖、輝長巖、粒玄巖、玄武巖以及枕狀巖流等。在敘利亞南部大馬士革以至Jebel Druse向南至約旦的東北部的阿茲臘克覆蓋大量玄武巖,面積達45000平方千米。另外,在敘利亞西部、西南部以及杰齊拉以東,有上新世后期至更新世初期的玄武巖。除此之外,在大馬士革與賈巴爾德魯茲之間有最新的玄武巖流,經測定距今只有4000余年。

地形地貌

敘利亞地形整體來說是西北向東南傾斜的高原,最低點為太巴列湖,海拔為-222米。最高點為赫爾蒙山的謝赫峰,海拔高度為2814米。敘利亞地貌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敘利亞西部地中海沿岸平原、敘利亞中部山區、內陸平原、敘利亞沙漠。敘利亞西部地中海沿岸平原,從敘利亞北部的邊境沿著地中海一直到南部邊境,全長約180千米,該平原呈北寬南窄分布,最寬處19千米,最窄處3千米。

敘利亞中部山區包括從北到南的綿延于地中海岸的山地、高原,該地區西部是阿拉維山脈,橫貫敘利亞南北,平均海拔為600-900米。賈巴爾和努賽里亞山脈一直延伸到黎巴嫩邊境和反黎巴嫩山脈,并留下一條走廊——哈姆斯峽谷——從哈姆斯到黎波里港的高速公路和鐵路都穿過該走廊。這里也是歷史上從海岸到該國內陸和亞洲其他地區的重要貿易路線和行軍路線。該地區東部主要是反黎巴嫩山脈,也被叫做東部山脈,平均海拔1800-1900米,主峰有阿特穆薩峰,海拔高達2600米。幾個世紀以來,霍姆斯峽口一直是從海岸到該國內陸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最受歡迎的貿易和入侵路線。戈蘭高地位于亞穆克河以南、賈巴爾·謝赫以北、霍蘭(Hauran)平原和大馬士革鄉村以東,俯瞰提比利亞湖和加利利以西的胡拉(Hula)草甸。從地形上看,戈蘭高地是一個平均海拔1000米的高原,向北延伸至赫爾蒙山,南部則向海拔約400米的耶爾穆克河傾斜。其北部地區陡峭且崎嶇;南部地區則較為平坦。

敘利亞內陸平原位于敘利亞中部,該地區南接約旦德魯茲山,曾經是火山爆發頻發的地帶,形成了面積達33700平方千米的玄武巖地帶,也是世界最大的玄武巖地帶。該區域內的由石灰巖構成的阿勒頗高原約占敘利亞總面積的1/6。從霍姆斯向東到代爾祖爾橫貫著臺德木爾山脈,該山脈包括別利亞斯山、沙阿爾山、布埃達山和比什里山。內陸平原的東北部是包括幼發拉底河谷的杰濟拉高原。

敘利亞的東南部為敘利亞沙漠,它從敘利亞一直延伸到約旦、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境內,是阿拉伯大沙漠的一部分,面積占敘利亞總面積的23%。敘利亞沙漠的海拔高度約為500~800米,個別地方可達1000米。

水文水利

敘利亞是一個干旱缺水的國家,境內河流與湖泊都不多。

河流

敘利亞的河流大都分別屬于波斯灣水系與地中海水系。除幼發拉底河語阿西河以外,敘利亞地中海沿岸的河流還有北克比爾河、南克比爾河、辛河等,但這些河流都不太長,冬季時雨水充沛,水量較大,夏季時雨水較少,水量也不大。敘利亞最長的內陸河是巴拉達河,全長81千米,為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主要的水源。另外,敘利亞境內的雅爾穆克河是約旦河的支流,為敘利亞南部的主要灌溉水源,長約45千米,也是敘利亞與約旦的界河。在敘利亞沙漠地區,還有一些季節性河流,夏季干涸,冬季有水。

敘利亞

利亞哈拉比耶附近的幼發拉底河

  • 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是敘利亞境內最大的河流,屬于波斯灣水系。該河起源于土耳其境內,然后穿過敘利亞流入伊拉克。在敘利亞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全長為680千米,途徑拉卡、代爾祖爾、阿布凱馬勒等城市,流域面積達7萬平方千米。該河是敘利亞境內唯一可以通航的河流,但每年3月至5月的汛期,幼發拉底河水位不穩定,經常發生洪澇災害。在敘利亞境內幼發拉底河的兩個比較重要的支流分別是貝利赫河與哈布爾河,這兩條支流的長度分別為202千米和442千米。中東地區還有一條主要的河流底格里斯河也途經敘利亞,但在敘利亞境內只有50千米。

  • 阿西河

阿西河從南向北貫穿敘利亞西部山區經土耳其注入地中海,屬于地中海水系。該河在敘利亞境內長達366千米,其沿岸是敘利亞重要的農業區,敘利亞兩個最古老的城市霍姆斯與哈馬就在阿西河的流域內。

湖泊

敘利亞阿薩德湖是境內最大的人工湖,面積達674平方米。另外在敘利亞各地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以咸水湖居多。其中位于阿勒頗東南30千米的杰布勒湖是敘利亞最大的自然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海拔約307米,面積為239平方千米?;裟匪购菙⒗麃喿畲蟮牡?,位于霍姆斯西南12千米,是一座修建于羅馬時期的半人工水庫,海拔約500米,面積約有為61平方千米。

敘利亞阿薩德湖

水利

1968年,為了解決幼發拉底河易在汛期發生洪澇災害的問題,敘利亞政府在蘇聯的幫助下在幼發拉底河的塔巴卡地區修建了一個巨大的水壩,建造了庫容量達120億立方米的蓄洪水庫,并在大壩后面形成了一個面積達674平方千米的阿薩德湖。敘利亞在幼發拉底河建造的第斯灣電工程即十月水電站是徑流式水電站,裝機容量為630MW。截至20世紀末,敘利亞共建成水壩158座,蓄水量達190億立方米,灌溉面積達130萬公頃。

土壤

敘利亞中部和東南部地區,主要是灰土地帶。在此灰鈣土地帶的西邊與北邊這是栗鈣土帶。而在敘利亞西部則廣泛分布著褐色土。在敘利亞山區有棕色森林土以及紅壤和黃壤。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敘利亞西北部巴斯特附近有鉻礦,儲存量約為38萬噸。石油是敘利亞最重要的礦產資料,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25億桶。而與石油伴生的天然氣已探明儲量達6500億立方米。另外,敘利亞的磷酸鹽礦也比較豐富,總儲量達6.5億噸。另外敘利亞還有鐵、鎂、瀝青、石灰石和大理石等礦產資源。另外,敘利亞巖鹽儲量5500萬噸。

石油資源

敘利亞石油勘探始于1933年法國托管期間,但當時伊拉克石油公司在鉆了11口井失敗后,放棄了在敘利亞的石油勘探工作。1949年,美國伊利諾伊州的獨立石油生產商蒙豪(Menhall)來到敘利亞勘探石油。1956年5月17日,敘利亞議會授予該鉆井公司特許權,并于1956年 4 月開始鉆探。1956年9月,蒙豪發現了儲量超過10億桶的卡拉柴油田。1958年10月5日,埃及總統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收回了蒙豪的特許權。敘利亞石油工業于1968年開始飛速發展,卡拉柴油田在連接霍姆斯煉油廠管道完工后開始持續生產。到1980年代中期敘利亞開始出口石油。

敘利亞已知的石油儲量主要位于該國東部靠近伊拉克邊境的代爾祖爾省和幼發拉底河沿岸,一些較小的油田位于該國中部。已探明石油儲量25億桶,天然氣儲量6500億立方米。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石油產區先后被反政府武裝、 極端組織和敘利亞庫爾德人領導的敘利亞民主軍控制,導致產油越來越少。自2011年9月起,美歐等國陸續實施針對敘利亞石油的制裁協議,包括禁止進口敘利亞原油及石油產品,以及對敘利亞石油出口相關融資和保險進行制裁。由于原油無法輸出,敘利亞政府不得不采取大規模石油減產措施,到2018年已驟降至僅24000桶/日,減少了90%以上。

生物資源

由于敘利亞氣候比較干旱且沙漠眾多,森林覆蓋度低,所以敘利亞植物資源并不豐富。敘利亞沿海平原主要有谷物、橄欖樹、葡萄、杏樹、橡樹和白楊等植物,另外也有檸檬、橙子和柑等水果種植。山區主要有酸橙樹、紫杉樹、冷杉樹、柏、阿勒頗松以及小片的雪松。由于曾經為了發展森林工業和造紙業,砍伐了大量的樹木,敘利亞政府開始實施人工林計劃,旨在保護有限森林資源。而在東部荒漠地帶,幾乎沒有植物。在高原地區多生長一些禾本科植物、多刺的草類、灌木、艾篙和春季短生植物。在敘利亞的東南部的綠洲中有林,而太巴列湖以東則種植蕉。在大馬士革附近有胡桃、杏核蘋果等。而石榴樹多生長在阿勒頗高原、伊德利卜和阿布凱馬勒。

敘利亞常見的動物多為騾子和駱駝,這兩種動物是敘利亞常見的蓄力。其中騾子主要用來耕地、運輸貨物或者當作代步工具。而駱駝主要是用來在沙漠中運輸貨物。另外敘利亞比較常見的動物還有綿羊、山羊、馬、驢、牛和雞等。雖然敘利亞臨海,但受限于自然、經濟和技術因素,敘利亞水產養殖僅在淡水中進行,多是鯉、北非鯰魚、尼羅羅非魚、鰱魚、虹鱒魚、藍色羅非魚等。

水資源

敘利亞長期以來就受到水資源匱乏的困擾。幼發拉底河年均總流量為359億立方米,敘利亞對幼發拉底河依賴嚴重,全國90%的水資源都來自于幼發拉底河。另外,敘利亞全國60%-70%的電力均有幼發拉底河水電站提供。被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水資源豐富,戈蘭高地邊界處的太巴列湖,儲水量為30億-40億立方米。另外發源于戈蘭高地的班尼亞斯河、達恩河兩河年流量合計為3.7億立方米,最終匯入約旦河中,為敘利亞提供了一定的水資源。

生物多樣性

動物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957/

(54)
詞條目錄
  1. 名稱
  2. 歷史沿革
  3. 遠古時代(公元前3500年之前)
  4. 早期歷史(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539年)
  5. 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時期(公元前539年-公元前333年)
  6. 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3年-公元前64年)
  7. 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公元前64年-7世紀)
  8. 倭馬亞王朝時期(661年-750年)
  9. 阿拔斯王朝時期(750年-1171年)
  10. 阿尤布王朝時期(1171年-1250年)
  11. 馬穆魯克王朝時期(1250年-1390年)
  12. 奧斯曼帝國時期
  13. 前中期
  14. 后期
  15. 爭取獨立
  16. 獨立初期的敘利亞
  17. 阿薩德時代
  18. 巴沙爾時代
  19. 執政初期
  20. 阿拉伯之春
  21. 全面內戰
  22. 敘利亞軍反攻
  23. 重回國際舞臺
  24. 自然地理
  25. 位置境域
  26. 氣候
  27. 地質
  28. 地形地貌
  29. 水文水利
  30. 河流
  31. 湖泊
  32. 水利
  33. 土壤
  34. 自然資源
  35. 礦產資源
  36. 石油資源
  37. 生物資源
  38. 水資源
  39. 生物多樣性
  40. 動物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午夜影院在线看,污污网站在线,尤物视频在线看,蓝光电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