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迦太基(腓尼基語:???????????????;QRT?D?T;古希臘語:Καρχηδ?ν,拉丁語:Carthago,阿拉伯語:??????),是一個古城,與羅馬隔海相望。存在于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146年,位于今北非突尼斯北部,臨突尼斯灣,當東西地中海要沖。迦太基古城遺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迦太基在腓尼基語中意為新的城市。據文字記載,迦太基古城建于公元前9世紀末期。城市興建后,國力逐漸強...

迦太基(腓尼基語:?????? ?????????;QRT ?D?T;古希臘語:Καρχηδ?ν,拉丁語:Carthago,阿拉伯語:??????),是一個古城,與羅馬隔海相望。存在于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146年,位于今北非突尼斯北部,臨突尼斯灣,當東西地中海要沖。

歷史沿革

編輯

迦太基古城遺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迦太基在腓尼基語中意為新的城市。據文字記載,迦太基古城建于公元前9世紀末期。城市興建后,國力逐漸強盛,版圖不斷擴大,成為當時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之一。腓尼基人的強盛后與羅馬帝國發生了直接的沖突。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腓尼基人被羅馬人擊敗。按照羅馬元老院的堅決主張,迦太基被羅馬軍隊夷為平地。公元前122年羅馬又在舊址上重建城市,并使其發展為國內僅次于羅馬城的第二大城。公元698年,它被阿拉伯軍隊徹底毀滅。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其中著名的安東尼浴池,是公元2世紀羅馬皇帝安東尼時期建成,古城內有一座基督教堂遺址,是突尼斯境內最早的基督教堂。挖掘出來的腓尼基時代遺物,大多是墳墓、石棺和墓葬品。

興衰歷史

據羅馬史詩《埃涅阿斯記》描述:為躲避兄弟的仇視,腓尼基的狄多逃離了泰爾王國,來此領導著這個欣欣向榮的國家。從遠處,你能眺望這座崛起的城市,泰爾人的領地,它就是始建于公元前8世紀的迦太基。

狄多是腓尼基古都——泰爾國王的妹妹。國王為謀取紅財殺害了狄多的丈夫后,狄多帶著自己的追隨著,揚帆出海,去尋找一個屬于自己的新王國。在北非的海岸,她建立了一個宏大的城市;特洛伊城的王子,羅馬帝國創建者之一的埃涅阿斯為尋找一個建立羅馬帝國的合適地點,率領著他的艦隊也到達的那里。狄多為城市取名“迦太基”(該詞源于腓尼基語,意為“新的城市”)。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當羅馬與迦太基這兩個強國之間的敵意不斷增長時,大約在公元前264至公元前241年間,爆發了第一次戰爭,開始了公元前218年的遠征。結果,迦太基人戰敗,被迫割讓了西西里,并支付了巨額戰爭賠償。公元前218年,漢尼拔抓住機會,主動出擊,橫掃伊特拉斯坎(意大利西部一古國),并于公元前216年在卡尼爾戰役中擊敗羅馬軍隊。漢尼拔是迦太基的年輕軍事將領。他率領3.8萬名步兵,8000名騎兵,以及37頭大象,越過阿爾卑斯山,出其不意地攻占了意大利。這次奇襲至今仍傳為美談。漢尼拔連續數年轉戰意大利,并不斷取得勝利,但在第二次迦一羅戰爭中,羅馬人侵占迦太基,漢尼拔不得不率軍返回。第二次迦一羅戰爭以漢尼拔在佐馬戰役中遭到失敗而于公元前202年結束。

公元前149年羅馬人對迦太基舉行了第三次宣戰,接著迦太基城被羅馬人圍困、攻陷。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在一次據說長達10余天的大火中被焚毀。迦太基城在建筑上出色地體現了歐洲的藝術傳統和風格,但它在羅馬人的對壘中,表現得并不出色。公元前2世紀中葉,羅馬元老院一致同意了羅馬政紀中葉,羅馬元老院一致同意了羅馬政治家可圖的堅決主張:迦太基必須被摧毀。迦太基,這座一度是羅馬盟友但現又成為對手和敵人的城市,終于在公元前146年被毀。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變得日益強盛。它建立了自己的艦隊,并取得了好些殖民地。迦太基人在靠近托斐斯的地方建造了兩個人工港口。這兩個港口是他們海上的象征。許多現代游客對它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個港口為圓形的軍港,中間一個小島有著可同時容納許多艦船的干船塢空間。據希臘歷史學家埃庇爾的估計,這個軍港能容納200多條艦船。埃庇爾對該軍港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考古學家的證實。與軍港相連接的是一個大型的商用港口。這個港口的入口處現已被探明。

建城

據現有僅存的資料顯示,迦太基(Carthage)的建城時間比羅馬要早,據認為曾有居民七十萬人,占地三百一十五公頃(3.15平方千米)。但確實時間無從考據。而現代學者一般采用公元前814年建城之說。腓尼基城邦-泰爾的移民橫渡地中海建立了迦太基,藉以作為大量販賣奴隸及海上貿易的中轉站。

傳說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泰爾(Tyer)王國(位于現今黎巴嫩南部西南海岸)的狄多(Dido)公主因其兄庇格瑪里翁(Pygmalion)在國王死后,排斥公主而獨攬大權。為免遭迫害,狄多帶著財寶與仆人飄洋過海,在突尼斯灣登陸。她向柏柏人部落首領馬西塔尼求借一張牛皮之地棲身,得到應允;于是她便把一張牛皮切成一根根細條,然后把細牛皮連在一起,在緊靠海邊的山丘上圍起一塊地皮,建起了迦太基城。故而迦太基的衛城又叫柏薩意為“一張牛皮”。

迦太基主要是貴族寡頭式掌權,其中商業奴隸主與農業奴隸主這兩個統治階級間則往往有利害沖突,這造成了日后與羅馬作戰時出現和戰不定的問題。而最高行政官員有兩名,稱為蘇菲特,每年選舉產生,但選民限于富有的迦太基人,不過這兩位蘇菲特沒有兵權。迦太基與羅馬一樣,設有元老院,由300人組成。元老院擁有立法權和決策權,成員任期終身。并設有公民大會,但權力有限。此外,亦設有百人會議,共有成員104人,負責監察和作出審判。

貿易中心

迦太基因為其強大的海軍控制西地中海,因此亦成為西地中海的貿易中心,每年均有龐大的經商收入。如上述,迦太基擁有龐大的船隊,而且居民亦善于航海,所以其海路販運奴隸、金屬、奢侈品、橄欖油等商業活動很蓬勃。同時間,其家庭式手工業亦很發達,當中以紡織品最為著名。而其內陸地帶-巴格拉達斯河谷的土地十分肥沃,所以迦太基即使在北非,亦有發達的農業,因此亦出現了奴隸制莊園。

滅亡

縱觀古迦太基的歷史,其前期一直與古希臘爭奪地中海的霸權地位;后期則與新興的古羅馬爭奪霸權。從古迦太基建國開始,便與古希臘就地中海沿岸的西西里、薩丁尼亞、意大利南部發生一系列戰爭,史稱希臘-布匿戰爭。這場戰爭并沒有分出勝負,古迦太基在地中海西部建立霸權,古希臘則稱雄于東部。

大約前3世紀,由于古羅馬的崛起,古迦太基與羅馬發生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布匿戰爭共發生三次,在布匿戰爭里,羅馬和迦太基都損失極為慘重,最終以古羅馬的勝利告終,古迦太基失去了除北非領土之外的所有領土。前146年,古羅馬終于攻破迦太基城,標志著古迦太基的滅亡。

地理環境

編輯

迦太基古城遺址,據羅馬史詩《伊利亞特》描述:為躲避兄弟的仇視,腓尼基的狄多女王逃離了泰爾王國,來此領導著這個欣欣向榮的國家。從遠處,能眺望這座崛起的城市,泰爾人的領地,它就是始建于公元前8世紀的迦太基。迦太基人精于航海。迦太基古城近來發現了兩個迦太基時期的軍港,其中的一個有大船塢,能容納200多艘船只。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古城最古老部分位于緊靠海岸的比爾薩山下,是迦太基城的中心。比爾薩山最南部為迦太基生殖女神塔甩特的圣殿。最南端是和薩山拉姆堡商港。此爾薩山上曾建造堅固的防御工事,城墻長達34公里,高13米、寬8米,每隔60米就設一座了望塔。通過發掘,除宮殿、住宅等建筑依稀可辨之外,還發現了一批石棺和隨葬品以及拜占庭時代的宮殿遺址。

迦太基古城羅馬時代的遺跡殘存較多。羅馬人在比爾薩山上建有大神廟,露天柱廊上則保存有羅馬在迎太基最杰出的勝利神和豐收神的雕像。著名的公共浴場則是在公元145-162年間羅馬里帝安東尼時期建成的,是古羅馬的第四大浴場。從基部殘存的柱石、斷墻、拱門可隱約看出兩邊對稱排列的一間間浴室,浴室有更衣室、冷水室、溫水室、蒸汽浴室、按摩室、健身房等。浴場用水則從遠處的山泉通過60公里長的引水渡槽引來。渡槽高6-20米,至今仍遺存數段渡槽和支架。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住宅區也保存有雕刻精美的石柱,上面飾有人像、獅頭、馬身等。在數處庭院的地面上,有2000多年前用各種顏色小石塊拼成的鑲嵌畫,殘存部分的色澤依然絢麗華美。畫面的內容有馬、少年捕鴨、生動的鹿等,這些都顯示了羅馬時期迎太基鑲嵌畫的成就。羅馬時期修建的迦太基古城同其他羅馬城市一樣,有圓形劇場和橢圓競技場。劇場分成3個部分,各用柵欄隔開,樂隊席后都有5個人臺階,舞臺前面都著幾個壁龕。后墻有3個門,舞臺兩側的門直通場外的柱廊。舞臺對面是平圓形石看臺,共21級。橢圓形競技場也相當大,可容納5萬多觀眾。迦太基被毀后,這里成為采石場,建筑材料被移作他用,只留下了建筑遺趾。

發展過程

編輯

著名的迦太基遺址位于突尼斯東北方17公里的海邊,沿海岸分布從南到北約6公里多。大約在西元前9世紀,腓尼基公主艾莉莎(Elissa)帶領她的子民,從現在的黎巴嫩遠渡重洋,千里迢迢來到地中海南岸的這塊陌生的地方,并以她的聰明機智,讓當地的原住民-柏柏人賜給她土地,建立起著名的迦太基。由于腓尼基人是一個善于航海和經商的民族,讓剛茁壯的羅馬帝國備感威脅,終于引發了3次布匿戰爭,戰勝的羅馬人采用焦土政策,使得迦太基城像謎一樣地從歷史上消失,后來在考古學家推敲和研究下,終于讓曾經在歷史上散發短暫光芒的迦太基城,重新展世人面前。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在迦太基遺址中,有一處古代腓尼基人的港口,以挖掘的渠道與地中海相連,用不同高低的水位控制船只進出,最多可停泊船只220艘。這處港口遺址包括軍港和商港,商港較小,位于軍港的南邊,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雖然這兩個港口似乎小了些,但是畢竟還是說明了腓尼基擅長于航海經商的特質。

迦太基是北非的著名古國,其中心在今突尼斯境內,約在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城邦推羅移民所建。傳說推羅王國發生內亂,公主出逃,在海上漂泊了幾天,至突尼斯登陸。公主向柏柏爾人部落首領請求借一張牛皮之地安身,部落首領慷慨允諾。聰明的公主把牛皮剪成一條條細細的皮絲,然后連結起來,在山丘上圍起一塊土地,建成一座城市,取名迦太基。從此,這里成了腓尼基人在北非的奴隸制國家的首都,又是繁華的貿易、文化中心,很快就成為當時僅次于羅馬的世界第二名城。到了公元前3世紀,日益強盛的羅馬帝國為爭奪地中海西部,與腓尼基人三次大戰,終于在公元前146年占領了迦太基城,并將其付之一炬,大火燃燒了16天,把這座美麗古城化為一堆廢墟。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古迦太基城坐落在突尼斯灣中心的一個半島上,僅留一徑和大路相通,瀕臨突尼斯湖,周圍地勢開闊,丘陵重疊,林壑優美,地勢良好。全城占地315公頃。建有兩個港口,其中之一在城墻內,可容數百艦船。城墻周長34公里,高12米,寬9米,城內又有比爾薩城堡,位于小山上,俯瞰大海,單有城墻環繞。今天地面所存遺址,實際上多是羅馬所建城池的遺址。宮殿、神廟、別墅、住宅、劇場、競技場、跑馬場、樂廳、公共浴室、墓地和港口等,依稀可見。由于它往昔的繁華,使它成為可與意大利龐培古城相比的著名古跡。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現在,迦太基遺址已建起一座雄偉的博物館,陳列著歷代文物,其中有腓尼基時代的石棺、隨葬物等。出土文物中刻有腓尼基文字的石碑進一步證實了腓尼基人最早創造了世界拼音文字的論斷。古迦太基人有殺害兒童向神獻祭的陋俗,古城遺址中發現的盛放兒童尸骨的容器,使人們深感痛惜。最有名的是所發現的鑲嵌畫,琳瑯滿目,蔚為大觀。據說,迦太基是世界上鑲嵌畫出土最多的地方。博物館中有10多種描繪四季變化的鑲嵌畫,常以花神代表春,麥穗女神代表夏,葡萄女神代表秋,橄欖女神代表冬,這些豐富多彩的藝術珍品,充分展示了迦太基當時作為地中海古代文明櫥窗的面貌。

建筑特色

編輯

迦太基古城遺址在突尼斯眾多古跡中最為著名。它位于突尼斯市城北17公里處,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興建,占地面積315公頃,主要建筑有城墻(長34公里,高13米,厚8米),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劇場、競技場、跑馬場、港口、墓地等。它曾是地中海強盛的奴隸制國家的首都(在腓尼基語中迦太基為“新城”、“新都”之意),也是當時北非、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公元前264年起,迦太基和羅馬帝國間曾爆發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6年迦太基戰敗,都城被羅馬人縱火燒毀。數十年后,羅馬人在廢墟上建起了新城,成為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人口最多時達六十萬。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座近三千年的歷史名城幾經興廢,如今人們只能從留下的斷墻殘柱、墓葬、石碑、鑲嵌畫和挖掘整理的遺物中,窺其繁華興盛之時的面貌。在遺址靠近海邊處,有一比較完整的安東尼公共浴室。其上部建筑已不復存在,但從地層結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兩邊對稱排列著更衣室、熱水游泳池、按摩室、逐漸升溫熱水室、溫水室、冷水室、健身房和游泳池。浴室的水由60公里外扎格旺渡槽引來。

在迦太基還有古羅馬斗獸場、古城遺址和劇場。古羅馬露天劇場全部用石頭砌成,至今仍在使用。突尼斯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羅馬帝國將近600年的統治,在突尼斯的土地上留下了千年不滅的印記,其中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北郊的迦太基古跡最為有名。迦太基城最早雖為腓尼基人所建,但它現存的遺址卻是羅馬帝國當年興建的城市的遺跡。站在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迦太基遺址上,那些歷經滄桑依然矗立著的斷壁殘垣,會使人產生無限遐思。

突尼斯市以南約200公里的杰姆古羅馬斗獸場也是著名的古跡。斗獸場呈橢圓形,看臺可容納3.5萬名觀眾。這個斗獸場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較好的三個古羅馬斗獸場之一。前來參觀的人說,看了杰姆斗獸場,就等于去了意大利。

考古研究

編輯

迦太基城的市中心看來位于拜爾塞山一帶(拜爾塞一詞原意為“牛皮”。據說狄多剛到達時,取得的土地并不多,一張牛皮足以將地圈起來了)?,F在,拜爾塞山有一座考古博物館??脊趴辈旒覀儗ι狡逻M行了發掘,發現那里有一些屬于公元前3世紀末期和2世紀初期的房屋及店鋪。但絕大多數至今仍可見到其遺跡的建筑物--例如圓型競技場,安東尼式浴池的底層,和一些別墅--都留下了強大的羅馬征服者的痕跡。要分辨歷史事實和傳說,有時幾乎是不可能的。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盡管進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有些線索仍然撲朔迷離。甚至迦太基城建立的日期也無法確定。據文字記載,迦太基是建于公元前9世紀的末期,然后考古發現的遺物卻表明,在公元前8世紀中葉以前,那里根本無人居住。最初的考古發現,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個名為托斐斯的地方,顯然曾作為向女神坦尼特貢奉的祭壇。那里,大量的兒童被作為祭品。月光下的宗教儀式上,一些2-3歲的兒童被祭奉給拜埃爾--古代腓尼基人信奉的太陽神。將一些名門望族的成員和來世所需的用品一起關入墓穴,進入另一個世界,這種做法在那里墓穴,進入另一個世界,這種做法在那里似乎是一種傳統。關于狄多死亡的傳說可能基于一種原始的思想:一個國王或皇后的去世會造福于這個國家。

迦太基古城遺址是突尼斯最為著名的古跡,位于突尼斯城以北17千米處。公元前814年為腓尼基人所建,是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都城,也曾是地中海最大的商港。古城曾于公元前146年被羅馬人摧毀,后作為羅馬屬地由羅馬人重建,修建有圓形競技場、古羅馬第四大浴場--安東尼浴場和一些別墅。因此,城內建筑呈現出濃郁的歐洲風情。它是古時候統治地中海地區的普尼爾文明的證明。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在腓尼基語里的意思是新城。傳說,它是由狄多運用自己的智慧創建起來的。她為了逃避排擠自己的兄弟--腓尼基國王,逃離了自己的國家,抵達現在突尼斯附近的希爾巴斯轄區。為了給自己和隨從們找到一塊落腳地,她請求努米德親王賜給她一塊用一張牛皮所能夠包住的土地。然后她把牛皮剪成細條,并以此圍住了比爾薩山丘,即今天圣路易大教堂矗立的位置,開始在那里建造“新城”迦太基。要分辨歷史事實和傳說,有時的確很難。盡管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有些線索仍然撲朔迷離,甚至迦太城建立的日期也無法確定。據文字記載,迦太基是建于公元前9世紀的末期,然而考古發現卻表明,在公元前8世紀中葉以前,那里尚無人居住。

主要建筑

編輯

埃爾·杰姆競技場

埃爾·杰姆競技場歷史悠久,建于公元3世紀初。它是古羅馬帝國在此處留下的一座著名建筑。不少法國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樓拜等都曾專程來此觀光,并將它描述為“世界上美妙絕倫的斗獸場”、“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過的標志和象征”。它是世界三大競技場之一,高36米,建有500個門,可同時容納4萬人。這里的羅馬建筑、雕刻都令今人贊嘆不已。斗獸場圍墻高大,層層拱廊相連,構筑典雅,人行其間,仿佛在古代城堡殿廊中穿行。端坐在觀眾席的頂層,俯身下望,偌大的斗獸場,盡收眼底。如今突尼斯政府每年都會在這里舉辦“迦太基國際聯歡節”。

帝國港口

在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變得日益強盛。帝國建立了自己的艦隊,并獲得了大量殖民地。迦太基人建造了兩個人工港口,這兩個港口是他們海上實力的象征。在現在的遺址上,還能見到這兩個港口的影子。其中一個港口為圓形的軍港,中間一個小島有著可同時容納多艘艦船的空間。據記載,這個軍港能容納200多艘艦船,這種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考古學家的證實。與軍港相連接的是一個大型的商用港口,這個港口的入口處現已被探明。

安東尼浴場

安東尼浴場是羅馬皇帝安東尼修建的。如今,地面建筑只剩下柱石殘墻,但從底層結構可以看出兩邊對稱地排列著的更衣室、熱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溫水室、冷水室和健身操室。供浴室用的水是通過渡槽從60千米外引來的。渡槽全部以石筑成,現僅存數段,3萬立方米的貯水池至今仍能使用。最令人陶醉的是從觀景臺上向湛藍的大海和矗立在其后的高山眺望。在羅馬別墅的考古公園里,當人們置身于用卓越的建筑藝術重建的亭臺樓榭之中,也就不難想像出當時的貴族們是過著怎樣的醉生夢死的生活。

迦太基古城遺址(Carthage)到突尼斯旅游的必游之地。位于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瀕臨地中海,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興建,比羅馬城早61年。曾是地中海上強盛的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首都,是當時北非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的中心。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殘存的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羅馬人占領時期重建的。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跡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確。在迦太基古跡附近有一座新落成的現代化博物館,館內保存并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1978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迦太基遺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名單中。突尼斯政府在這個遺址建立了國家考古公園。

遺址現狀

編輯

從公元煎9世紀末起的600余年中。迦太基城曾是有名的奴隸制強國迦太基國的都城,繁榮富庶,威甲一方,成為當時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之一。公元前3世紀,羅馬與迦太基發生激烈爭奪,從公元前264年開始,雙方先后進行了3次布匿戰爭,到公元前146年以迦太基終以戰敗告終。

迦太基

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城遭羅馬軍燒毀,夷為廢墟?,F在所見到的迦太基古城遺址,是羅馬人在公元前146一公元439年占領時期重建的,該城曾發展為當時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當時主要建筑有長34公里,高13米,厚8米的城墻以及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競技場、跑馬場,劇場、基地和港口等,現在依舊依稀可辨。沿西面坡路攀上山丘就會看見圣·路易大教堂。它雄踞在丘頂北部,是1890年為紀念遠征北非而死在此地的法國國王圣·路易九世而建造的。大教堂的東側毗鄰著一座宏偉建筑,是迦太基文明博物館,專門展出迦太基考古區出土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資料。石上的字跡至今清晰可辨,傳說就是這古老的字母后來成為希臘和阿拉伯采用字母的根源,從而流傳到世界各地。

站在山頂,地上零星地灑落著一些古跡殘痕。厚大的石塊砌成的墻基、粗大斷折的花崗石圓柱,顯示了當年巨型建筑的規模和輝煌;原殿堂廊廈中雕有花籃形、卷葉形、鈴形、荷花形、棕櫚葉形、獸形、扇形等各式形狀的花崗石柱頭,雕刻精細,逼真生動。這里也是迦太基帝國的政治中心--政府大廈。安東尼浴室是羅馬皇帝安東尼修建的,占地面積約三公頃半,地上建筑只剩下柱石殘墻,但從底層結構可以看出兩邊對稱的排列著的更衣室、熱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溫水室、冷水室和健身操室。供浴室用的水是通過渡槽從60公里外的扎古角引來的。渡槽全部以石筑成,現僅存數段,三萬立方米的貯水池至今仍使用。古羅馬露天劇場也是聞名于世的古跡。它由舞臺和觀眾席組成,觀眾席成半圓形,是用石頭砌成的,音響效果良好。劇場四周林木扶疏,芳草萋萋,突尼斯政府每年在這里舉辦“迦太基國際聯歡節”。

雖然迦太基帝國在這兒曾經輝煌過,但隨著歷史的前進和時間的消逝,特別是它在“羅馬-迦太基百年大戰”中以失敗告終,巍峨的皇宮、繁榮的市井、固若金湯的城池,都隨著帝國的滅亡而灰飛煙滅。因此,現在看到的殘存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其占領時期重建的。

政府正籌劃把整個迦太基古城建成一個“國家考古公園”,以保全這一偉大的古跡。

參考資料

編輯

展開[1]【突尼斯】迦太基的美麗與哀愁.搜狐網. [2021-12-14].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csydxx.cn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csydxx.cn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sydxx.cn/427965/

(28)
詞條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興衰歷史
  3. 建城
  4. 貿易中心
  5. 滅亡
  6. 地理環境
  7. 發展過程
  8. 建筑特色
  9. 考古研究
  10. 主要建筑
  11. 埃爾·杰姆競技場
  12. 帝國港口
  13. 安東尼浴場
  14. 遺址現狀
  15. 參考資料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午夜影院在线看,污污网站在线,尤物视频在线看,蓝光电影在线